高考地理 精准复习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2 必修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231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精准复习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2 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 精准复习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2 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 精准复习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2 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 精准复习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2 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 精准复习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2 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精准复习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2 必修3.docx

《高考地理 精准复习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2 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精准复习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2 必修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 精准复习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2 必修3.docx

高考地理精准复习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2必修3

2019-2020年高考地理精准复习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2必修3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我国生态问题主要分布省区图”。

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不同地区及其生态问题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C )

A.C地区—荒漠化  B.B地区—水土流失

C.D地区—盐碱化   D.A地区—石漠化

[解析] C地区处于我国西北,气候干旱,其主要生态问题为荒漠化;B地区为黄土高原,其主要生态问题为水土流失;D地区为长江流域,其主要生态问题为水土流失;A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石漠化严重。

2.我国不同省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尽相同,这体现了区域的( D )

A.整体性B.联系性

C.开放性D.差异性

[解析] 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同,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

3.目前治理C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不包括( D )

A.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B.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C.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防为主,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D.跨流域调水,大力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解析] C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荒漠化,而大力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不利于荒漠化的治理。

下图为我国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有关图示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林地由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扩展

B.湿地面积减少最多

C.土地利用方式趋向多样

D.过度砍伐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因

[解析] 比较两图可知,林地面积明显减少,没有扩展,A项错;湿地面积减少最多,B项对;土地利用方式趋向单一,C项错;过度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因,D项错。

5.图示土地利用变化给该地造成的影响有( C )

①地下水位升高 ②沙尘暴多发 ③旱涝灾害增加 ④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图示直接反映了当地湿地和林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扩大,而湿地和林地具有调节气候和径流变化的功能,故湿地、林地减少,将使当地的温差加大,降水季节变化变大,水旱灾害频繁;同时山区林地遭破坏,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减弱,水土流失加剧。

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四大陆中热带荒漠成因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的是( B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热带荒漠面积最大的是非洲,本格拉寒流在非洲大陆的西南侧。

7.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各异,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D )

A.大陆面积和轮廓B.过度放牧和樵采

C.纬度位置和垦耕D.海陆位置和地形

[解析] ①为亚洲,④为南美大陆,亚洲温带荒漠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而南美洲温带荒漠的形成是受地形因素影响。

下图为某海岸红树林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此景观在我国多分布于( D )

A.渤海沿岸B.黄海沿岸

C.东海沿岸D.南海沿岸

[解析] 高潮位可以淹没树林,图中植被应为红树林,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海岸潮间带。

9.近年来,我国某些沿海地区该植被的面积有所扩大,其主要目的是( D )

①涵养水源 ②减轻台风、海浪的侵袭 ③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 ④保持生物多样性 ⑤淤积泥沙,生成新地 ⑥增加用材林

A.①②④⑥B.②③④

C.①③⑤⑥D.②④⑤

[解析] 红树林可以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它还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10~11题。

10.“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C )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根据题干信息,绿洲区过度抽取地下水,会使附近交错地带的自然植被遭受破坏、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A、B、D项错;绿洲区过度抽取地下水,绿洲区地下水位下降,会使交错地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11.“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D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对策。

荒漠区水资源极度匮乏,栽培需水相对较多的森林植被难以成活,做法不可取,A项错;交错地带发展灌溉农业,引发对绿洲区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不利于绿洲区生态可持续发展,B项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虽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但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C项错;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有利于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D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56分)

12.(xx·广州模拟)西辽河流域面积约为13×104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mm。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6分)

材料一 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 1995~xx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

(1)西辽河属于__外__(内、外)流河。

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决定了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试举例说明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

(2)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__“三北”防护林__重要林业生态工程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什么?

(3)请描述1995~xx年,西辽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并分析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

(4)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答案] 

(1)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温带森林带与温带草原带的过渡地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

(2)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3)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增多;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减少。

 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把大量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

(4)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

[解析] 第

(1)题,根据西辽河的地理位置可作出判断。

(2)题,西辽河流域处于我国“三北”防护林地带,该防护林主要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

第(3)题,该地区土地类型的变化可以通过材料二图示看出,其变化原因主要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

第(4)题,通过上述变化可以看出该地存在破坏草地、过度开垦等人为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

13.(xx·北京西城区期末)盐地碱蓬“染红”了半个中国。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盐地碱蓬,一年生草本,夏秋季节呈火红色,有很强的抗盐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是典型的盐碱地指示植物。

(1)结合图文材料,简述盐地碱蓬在我国主要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与乙地相比,说出甲地所处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以及甲地土壤盐碱化的人为原因。

盐地碱蓬能够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和重金属,增加土壤肥力,是盐碱地的“拯救者”。

在滨海地区,盐地碱蓬会组成大面积红色群落,又被称为“红地毯之王”(如图a)。

(3)说出在滨海地区保护和开发盐地碱蓬的意义。

[答案] 

(1)降水少,蒸发量大;年均温较低;地形排水不畅;多盐碱荒地;植被较少;生态环境脆弱。

(2)差异:

流速较慢,含沙量较小,结冰期较长,有凌汛。

原因:

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大水漫灌)。

(3)降低污染,改良土壤,修复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发展旅游业。

[解析] 第

(1)题,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一般从气候、地形、植被、水文、土壤等方面描述。

(2)题,应从汛期、结冰期、流量、流速、含沙量等方面比较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甲地土壤盐碱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大水漫灌)。

第(3)题,在滨海地区保护和开发盐地碱蓬的意义应从生态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

14.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水系分布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6分)

材料 图中M河流河水年际变化小,具有“天旱年河水不少,多雨年河水不多”的特点,每当夏季来临,图中南部地区的河流每天都会出现一次洪峰。

(1)简析图中M河“天旱年河水不少,多雨年河水不多”的自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南部地区的河流“一日一峰”的形成原因。

(3)影响图中铁路N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__城市__。

图示区域农业生产类型是__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__,该农业生产类型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有利影响是__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当地人民经济收入__。

为了防止图中南部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M河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冰雪消融量主要受气温影响;天旱年份降水少,晴天多,山地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补给量较多;多雨年份降水多,晴天少,气温低,冰雪消融量少,补给量不多。

(2)白天温度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积雪、冰川消融量减少,洪峰消退。

(3)措施:

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⑥培育耐旱产品。

[解析] 第

(1)题,要从河流的补给类型分析,M河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天旱年冰雪融水补给,多雨年山地降水多,气温低,冰雪消融量补给少。

(2)题,“一日一峰”说明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白天、夜晚气温不同,导致融雪量差异较大。

第(3)题,由图可知,交通运输主要连接各个城镇,故影响铁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城市;该地位于荒漠地带,故农业生产类型为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从经济方面回答;在荒漠地区发展农业,必须解决水源问题,可从开源、节流角度分析。

 

2019-2020年高考地理精准复习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3必修3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xx·辽宁师范大学附中)页岩气是一种以游离或吸附状态埋藏于致密的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

下图为页岩气埋藏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相比( D )

A.受页岩油挤压,埋藏更深

B.游离性更强,开采难度更小

C.埋藏于断裂带,岩层裂隙发育更高

D.分布于向斜槽部,有自生自储条件

[解析] 页岩气埋藏深,但不是受页岩油挤压的结果,A项错误;页岩气游离性强,开采难度大,B项错误;常规天然气埋藏于背斜顶部,页岩气埋藏于向斜槽部,储藏条件好,C项错误,D项正确。

2.对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使用可以( B )

A.改变地表形态,并导致地面沉降

B.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低碳效益明显

C.导致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循环更活跃

D.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 页岩气是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岩层中,其大规模开采使用不会改变地表形态,不会导致地面沉降,不会导致地下水污染,A、C项错误;页岩气的大量使用,可以改变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相比较石油的使用来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要少,但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不会造成大气污染,所以有低碳效益,但是并不能改善大气环境质量,B项正确,D项错误。

(xx·广东广州荔湾一调)下图为中国风电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我国东部沿海、北部地区风电场密布。

两地利用风能资源的最佳季节分别是( B )

A.春季、夏季  B.夏季、冬季

C.春季、秋季D.冬季、秋季

[解析] 我国东部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强,北部地区受冬季影响强,两地风电场密布,因此两地利用风能资源的最佳季节分别是夏季、冬季,故B项正确。

4.丙地区风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