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2257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质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水质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水质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水质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水质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质培训资料.docx

《水质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质培训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质培训资料.docx

水质培训资料

第一章水源水质概述

第一节天然水中的杂质

一、杂质的来源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通过降水径流、渗透的方式进行着无休止的循环运动,形成了各自水源。

水的溶解能力较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中不停混入了泥砂、粘土等杂质,还可以溶解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物质。

动植物的残骸在水中极易腐败分解而形成腐植质等各类有机化合物。

尤其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窜入,严重地破坏了天然水中物质平衡,致使天然水遭受污染,给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活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二、杂质颗粒的分类

不同来源的水中杂质,按照存在的状态和颗粒尺寸的大小,通常分为溶解物、胶体悬物三类。

颗粒名称

溶液

胶体

悬浮杂质

颗粒直径(um)

0.0001-0.001

0.01-0.1

1um-10

100-1000

外观

透明

浑浊

浑浊

颗粒内容

分子、离子

有机腐殖质、细菌病毒、粘土、重金属氧化物等

浮游生物、泥土

处理方法

离子交换

软化等方法

混凝、沉淀、过滤除去

自然沉淀、过滤除去

沉砂池除去

三、杂质的成分

按照给水处理的需要,天然水中杂质成份可分为溶解物、悬浮物、胶体、溶解性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微生物五类。

1)溶解物:

水中的溶解物主要是盐类和气体。

盐类是以阳离子(Ca2+、Mg2+、Na+、K+),阴离子(HCO3-、SO42-、Cl)的形式存在,有的地下水还含有Fe2+、Mn2+和F-。

溶解性气体主要O2和CO2两种,有时也含有少量的N2、SO2、H2S等气体。

这些来自于自然界的无毒无机盐类,对人体的健康无害,它与水构成了均匀的分散体系,对光的照射能全部通过,外观透明。

2)悬浮物:

天然水中的悬浮杂质主要是泥砂、动植物和浮游生物残骸,有机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腐殖酸等)。

粒径较大的杂质颗粒,在动水中基本上呈悬浮状态,在静水中易下沉,在水力的作用下能在水中悬浮或上浮水面,主要成分是有机类物质和极为微小的杂质颗粒。

悬浮杂质的颗粒对光线具有反射和散射作用,使水体产生浑浊现象。

因此悬浮杂质是生活饮用水处理的对象之一。

3)胶体:

胶体颗粒的粒径一般小于100nm,在水中相当稳定,在长时间的静置后也不会自然下沉,胶体颗粒呈负电性,光照下水浑浊;这些胶体颗粒又是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的载体,是生活饮用水处理的主要对象。

4)溶解性有机高分子物质:

比较典型的腐殖一类的杂质,是水体产生色、臭、味的主要原因,使水的感观性状不好。

这一类杂质是呈分子状态,不属于胶体。

可以通过投加混凝剂将其去除,但这比去除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困难。

也是生活饮用水处理的对象之一。

5)微生物:

水体中的细菌、病毒、藻类,原生动物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按照尺寸大小划分,藻类和原生动物属悬浮物,细菌和病毒属胶体范围,微生物对生活饮用水水源的危害远比无机悬浮物,胶体严重。

尤其是来自于生活污水的病源微生物,经过混凝,沉淀过滤常规处理不可能全部去除,必须进行消毒将其杀灭。

第二节饮用水源的分类

天然饮用水水源包括江河、湖泊、水库和地下水。

这些天然水体由于形成条件不同,水中所含有的杂质种类和数量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各种水源的水质特征也不相同。

一、地下水

地下水是水在地层中渗透聚集而成,存在于土层和岩层中。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水在渗透过程中,水中的大部悬浮物、胶体被土壤和岩层拦截去除。

外观清澈,水温、水质稳定,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污染,是较好的生活饮用水和工业冷却与热能利用的用水水源。

地下水在流经土壤和地层时溶解了各种可溶性盐类,其含盐量高于地表水源。

水中的含盐量及盐类成分,决定于地下水在渗透聚集时所溶解的矿物成分,埋藏深度和渗透时间。

也就是说地下水在土壤和岩层中运动时,溶解并富集了气体、盐类、胶体物质和微生物。

而这些物质的存在,使得地下水具有某种化学特性。

地下水中化学成分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于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温度、压力等因素,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水对岩石成分的溶解度。

总之,悬浮杂质少、浑浊度低、有机物和细菌含少量和硬度高,直接受污染的机会少是地下水的基本特点。

二、江河水

江河水主要是靠大气降水,雪山融水和地下水补给,补给水经地面径流汇集流入江河。

水在地面流动汇集的过程中,由于水流的冲刷卷带大量的泥砂、粘土、腐殖质、微生物、有机物,所以水体较浑,一般呈黄褐色。

由于江河水是地面径流汇集而成,因而流量大的河水对其污染物均有较强的稀释和自净能力。

总之,江河水的特点是:

含盐量较低,硬度低,浑浊度高细菌含量高,受污染机会多,水质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三、湖泊、水库水

湖泊、水库水主要是由江河水来补给,一般情况下,河水流入湖泊水库后,其中夹带的悬浮物,泥砂经过长期的自然沉淀而沉入水底,水流缓慢,水体相对稳定。

水的浑浊度较低,透明度高,加上日照射条件即,因此各种水藻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产生的色、臭、味,同时,水中的动植物残骸沉于底部腐败分解,使底部的淤泥中产生大量的腐植酸,严重时使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影响下使水质恶化。

第二章生活饮用水水质与卫生标准

第一节饮用水水质

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即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理活动中必须依靠的物质,地球上没有了水也没有了生命,水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是极为重要的。

人类的生活不仅需要足够的水量,而且更需要良好的水质,对生活饮用水水质最基本的要求是无臭、无味、不浑浊,无可见物质和致病细菌。

做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经净化处理后,水质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各项水质指标的标准要求。

第二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现行的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2006年12颁布的,于2007年7月1日开始部分实施,该标准主要包括:

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观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放射性指标,消毒剂指标等。

下面介绍一些常规的指标及其意义。

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1)色度

天然水中的色度分假色和真色,水中悬浮物所造成的颜色称之假色。

溶解状态的物质所产生的颜色为真色。

通常是由带色有机物(腐殖质)、金属和工业废水污染造成的。

因此色度也是衡量水质污染程序的重要指标之一。

饮用水的色度如大于15度时多人即可察觉,大于30度时人感到厌恶。

标准中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

2)浑浊度

浑浊度是反映天然水和饮用水物理性状的指标,天然水的浑浊度是由水中含有的泥砂、粘土、有机物、微生物等微粒悬浮物质所致。

浑浊度为水样光学性质的一种表达语,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浑浊的程序,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也是考核水处理设备净化效率和评价水处理技术状的重要依据。

水的浊度对消毒杀菌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浊度与水中的有机物含量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浑浊度的降低意味着水体中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相对减少,这不仅可提消毒效果,又有利于降低卤化有机物的生成量,所以说浑浊度是评价自来水总体质量好坏的一项至关重要指标。

标准中规定浑浊度不超过1.0NTU,特殊情况不超过3.0NTU。

3)臭和味

水臭的产生主要是有机物的存在,可能是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现或工业污染所致。

公共供水正常臭味的改变可能是原水水质改变或水处理不充分的信号。

饮用水应无令人不快或令人嫌恶的臭和味。

故规定饮用水不得有异臭或异味,是指绝大多数人在饮用时不应感到水有异臭或异味。

4)肉眼可见物

饮用水不应含有沉淀物,肉眼可见的水生生物及令人嫌恶的物质,归纳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5)PH值

水的PH在6.5-9.5的范围内并不影响人的生活饮用和健康。

水在净化处理过程中,由于投加混凝剂和石灰等,可使水的PH值下降或升高,过低可腐蚀管道,影响水质,过高又可析出溶解性盐类并降低氯消毒的效果。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饮用水的PH值订为6.5-8.5。

6)总硬度

水的硬度原系指沉定肥皂的程序,使肥皂沉定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的钙、镁离子,水中除碱金属离子以外的金属离子均能构成水的硬度,像铁、铅、锰、锶及锌也有沉定肥皂的作用。

人体对水的硬度有一定的适应性,改用不同硬度的水(特别是高硬度的水)可引起胃肠功能的暂时性率乱,但一般在短期内即能适应。

水的硬度过高可在配水系统中以及用水器皿上形成水垢。

在洗涤时消耗过量的肥皂。

标准规定硬度不超过450毫克/升(以碳酸钙计)。

7)铝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土壤、动植物的组成成分。

岩石侵蚀、土壤渗漏、灰尘沉降、降雨、工业废水是铝进入水体的主要途径。

在水处理过程中,常用铝盐作为混凝剂去除水中矿物质及有机物。

标准规定铝含量不得超过0.2mg/L

8)铁(Fe)

铁在天然水中普遍存在,是人类必须营养元素,然而,饮用水并不是铁的主要来源,人体代谢每天需要1-2mg的铁,由于机体对铁的吸收率低,人每天需从食物中摄取60-110mg的铁才能满足需要。

水中含铁量在0.3-0.5mg/L时无任何异味,达1mg/L时便有明显的金属味,在0.5mg/L时色度可大于30度。

为了防止衣服,器皿的染色和形成令人反感的沉淀或异味,订为饮用水中铁含量不应超过0.3mg/L

9)锰(Mn)

水中锰可来自自然环境或工业废水污染。

锰在水中较铁难氧化,在净水处理过程中较难去除。

水中有微量锰时,呈现黄褐色。

锰的氧化往返能在水管内壁上逐步沉积,在水压波动时可造成“黑水”现象,一些地区曾发生过种情况。

锰和铁对水感官性状的影响类似,二者经常共存于天然水中。

当水中锰浓度超过0.15mg/L时,能使衣服和固定设备染色,在较高浓度时使水产生不良味道,锰的毒性较小。

为了防止对衣服、食具及白瓷器等产生色斑和满足水质感官性状方面的要求,订为饮用水中锰含量不应超过0.1mg/L。

10)铜(Cu)

天然水中铜的含量甚少。

但水体流经铜矿床或被含铜废水污染,或使用铜盐抑制水体藻类繁殖时,水中的铜含量增加。

铜是人体必须的元素,在新陈代谢中参与细胞的生长、增殖和某些酶系统的活化过程。

缺铜可发生营养性贫血。

铜的毒性小,但过多则对人体有害,过多服用100mg/日,则可引起恶心、腹痛,长期服入可引起肝硬化。

根据资料,水中含铜量达1.5mg/L时即有明显的金属味,含铜量超过1.0mg/L时可使衣服及白瓷器染成绿色。

11)锌(Zn)

天然水中锌的含量很少。

主要来源于工矿废水和镀锌金属管道。

锌是人体必须的元素,是酶的组成部分,参与新陈代谢。

摄入过多则能刺激胃肠道和产生恶心,口服1g硫酸锌可引起严重中毒。

根据感官性状要求,订为饮用水中锌含量不应超过1.0mg/L。

12)挥发酚类(以苯酚计)

天然水中酚含量极微,水中含酚主要是来自工业废水的污染,特别炼焦,煤气制造,石油与工业废水挥发酚类是指除了对硝基酚外,沸点在230度以下可随水蒸气一起挥发的一元酚。

以苯酚为主要成份。

酚类化合物毒性低,酚具有恶臭,对饮水进行加氯消毒时,能形成臭味更强烈的氯酚,往往引起饮用者的反感。

根据感官性状的要求,订为饮用水中挥发酚类含量不应超过0.002mg/L。

13)阴离子合成洗涤剂(ABS)

目前国产合成洗涤剂以阴离子型的烷基苯磺酸盐为主,其化学性质一般稳定,不易降解和消除。

毒性实验表明,毒性极低,一般不表现毒作用。

人体少量未见有害影响。

但是,当水中浓度超过0.5mg./L时即能使水起泡沫和具有异味。

根据味觉阈及形成泡沫的阈浓度,订为在饮用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含量不应超过0.3mg/L。

14)硫酸盐(SO42-)

硫酸盐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一般地下水和地面水均含有硫酸盐。

水中硫酸盐浓度过高,易使锅炉和热水器具有内结垢。

饮用时有不良味道和轻泻反应,特别是初次和偶然饮用,易出现轻泻情况,但经短时间后可逐步适应。

对多数饮用者而言,当饮水中硫酸盐浓度300-400mg/L时,开始察觉水有味,200-300mg/L无明显味作用。

基于硫酸盐对水味的影响和具有轻泻作用,订为饮用水中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250mg/L。

15)氯化物

饮用水和天然水中均含有氯化物,它以钾、钠、钙、镁盐的菜成存在于水体中,水源流经含有氯化物的地层或受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海水、海风的污染均会使其氯化物含量增高。

一般水源水中的氯化物含量都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一旦水体中氯化物含量突然升高时,表示水体受到了污染。

饮用水中氯化物浓度过高,可使水产生令人嫌恶的咸味,并对配水系统有腐蚀作用。

研究表明氯与钠、钾或钙结合时,其味阈浓度不高,故以氯化物计,人摄入氯化物的主要来源是,含食盐食品。

根据味觉考虑,订为水中氯化物含量不得超过250mg/L

16)溶解性总固体

水中经过滤后,在一定温度烘干所得到的不易挥发物质的总和。

称之为溶解性总固体,主要成份为溶解性盐类和以胶体形态存在于水中的有机物质。

当其浓度高时可使水产生不良的味道,并能损坏配水管道和设备,它是评价水质矿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总固体大于200mg/L时,浓度每增加200mg/L,家庭热水器使用寿命缩短一年。

基于对水味的影响,订为饮用水中溶解性总固体不应超过1000mg/L。

2.毒理学指标

17)氟化物

氟化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天然水中的氟化物一般0.2-0.5mg.L

氟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人体摄入氟量不足,易发生龋齿病,特别是对发育中的儿童影响。

综合考虑订为饮用水中氟含量不得超过1.0mg/L。

18)氰化物

地面水中一般不含氰化物,水中的氰化物主要来源是工业废水污染。

在电镀、焦化、煤气制造等工业的废水中有无机氰化物,在一些有机化合成工业的废水中含有机腈。

无机氰化物中的简单氰化物(HCN、KCN等)毒性很强,金属络合氰化物较简单氰化物的毒性小的多。

氰化物在水中呈杏仁气味,口服0.06g,即可致死。

标准规定饮用水中氰化物含量不得超过0.05mg/L(以CN-计)。

19)砷(As)

天然水中含有微量的砷。

水中含砷量高,除地质因素外,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农药的污染。

标准规定饮用水中砷含量不得超过0.01mg/L。

20)硒(Se)

硒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硒缺乏时人可患克山病大骨节病,使人体的免疫力降低,癌症的患病升高,过量的硒又能引起人体的硒中毒,患脱发、脱甲、偏瘫等病症。

水中含硒除地质因素外,主要是来自于工业废水的污染。

标准规定饮用水中硒的含量不得超过0.01mg/L

21)汞(Hg)

汞为剧毒物,可致急、慢性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为原浆毒,脂溶性。

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心脏、肾脏和胃肠道,汞可在体内蓄积,长期摄入可引起慢性中毒。

水中汞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废渣的污染。

标准规定饮用水中汞含量不得超过0.001mg/L。

22)镉(Cd)

镉是有毒元素,是积累性毒物,使人生病的潜伏期可达10-40年,病程长,含有镉污染的食物可能造成慢性中毒。

天然水中的镉主要是受采矿、冶炼、电镀及化学工业的含镉废水污染所致。

标准规定饮用水中铬含量不得超过0.005mg/L。

23)铬

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六价铬化合物比三价铬化合物的毒性大100倍,三价铬和金属铬毒性最小,在氯化或曝气的水体中六价铬为主要形式。

主要来自工业废水。

标准规定饮用水中铬含量不得超过0.05mg/L。

24)铅

铅并非肌体所必需的元素。

常随饮水和食物进入人体,摄入量过高可引起积蓄性中毒,主要毒性为贫血,神经机能失调和肾损伤。

标准规定饮用水中铅不得超地过0.01mg/L。

25)银(Ag)

天然水体中银浓度极微,除自然来源外,主要是工业废水污染造成的。

银一旦被人体吸收,就能长期保存在组织中,产生银质沉淀,使人的皮肤、眼及粘膜呈兰灰色的永久性着色。

标准规定饮用水中银的含量不得超过0.05mg/L。

26)硝酸盐(以N计)

硝酸盐氮在饮用水中常被检出,含量过高时对人身健康有影响,婴儿长期饮用高浓度的硝酸盐水,可使其患变性血红蛋白症。

所以对饮用水硝酸盐含量应加以限定。

硝酸盐氮是水中含氮有机物无机化作用的最终产物。

水中含氮有机物在无氧环境中分解的最终产物是氨,若水中含氧,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氨首先被氧化成亚硝酸盐,然后再被氧化成硝酸盐。

含氮有机物的无机化的过程,就是水体的自净过程。

氨在水中以游离状态或铵盐存在,氨氮本身对人身健康并无害处,但它可显示出含氮的污染物对水污染的程度,在净化处理过程中应倍加关注。

27)氯仿

氯仿又称三氯甲烷,有麻醉作用,对皮肤有刺激性,麻痹呼吸系统,损害肝肾,并认为对人身具有潜在的致癌危险性。

受有机物污染的原水在净化处理时,加氯后便可产生三氯甲烷,因此,饮用水中规定氯仿的不得超过0.06mg/L。

28)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为透明油状液体,广泛用做工业溶剂,也是常用的灭火剂。

与人慢性接触一般会使肠胃道不适,呕吐,神经系统会觉得头痛,倦睡。

研究表明,四氯化碳具多种毒理学效应。

标准规定四氯化碳含量得超过0.002mg/L。

3.微生物指标

29)细菌总数

水中细菌总数可作为评价水质清洁程度和考核给水净化效果的指标之一。

水中所含有的细菌,来源于空气、土壤、污水、垃圾和动植物的尸体,所以水中细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病泵菌。

介水传播的疾病有:

痢疾、伤寒、霍乱、肝炎和急性肠胃炎等。

30)总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一个粪便污染的指标菌,从大肠菌群的检出情况可以表示水中有否粪便污染及其污染程度。

大肠菌群具有作为指标菌的一般特性:

(1)是人和温血动物数量较多的菌,

(2)该菌的生理习性与肠道病原菌类似;(3)该菌的抗氯性较其他病原菌强。

(4)检验技术较简单。

水体中大肠菌群检出,说明水体受到了粪便污水的污染,同时也可能会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肠道病毒等病原菌存在,将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性。

4.消毒剂指标

31)游离余氯

余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量。

余氯又分游离余氯和化合余氯,游离余氯和化合余氯的总和称之为总余氯。

氯的消毒较果,一般在与水接触30分后,游离余氯维持在0.3mg/L时,水中的肠道致病菌即可杀灭。

游离余氯在水中具有持续的杀菌能力,可防止供水管道的自身污染,保证供水水质。

5.放射性指标:

放射性射线能使人及生物组织电离,而受到损伤,引起放射病,易患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和白内障。

水中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岩石、土壤、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

天然和人工合成放射性核素的水溶物均可被带入饮用水水源。

生活饮用水水源中放射性核素一般很低,地下水比地表水相对较高。

生活饮用水水源中放射性核素一般很低,地下水比地表水相对较高。

水质标准规定放射活度浓度:

32)总α放射性不得大于0.5Bq/L。

33)总β放射性不得大于1.0Bq/L。

第三章给水净化方法

第一节给水净化的要求

给水净化:

为了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所进行的水质处理,为给水净化。

给水净化工艺应该满足以下三个方面改善水质的需要。

1.改善水质的外观性状:

去除水中的悬浮杂质,异味、降低浑浊度、色度,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感官性状指标的要求。

2.改善水中可溶性组份:

去除水中可溶性杂质及有毒有害物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一般化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的要求。

3.改善水质卫生条件:

杀灭水中细菌,大肠杆菌及其他致病菌等,并抑制其复苏、繁殖,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细菌学指标的要求。

第二节给水净化的工艺流程

给水净化工艺流程

1)以地面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佛寺,闹德海),

常用的净化工艺流程主要有混凝、沉淀(澄清)、过滤、消毒、四个部分,一般采用的净化工艺流程:

原水中投加混凝剂后,混凝剂和原水经过快速充分的混合反应,形成较大的絮凝体(矾花),经沉淀池沉淀,绝大部分絮凝体沉入池底,细小的絮凝体经滤池过后去除,过滤后的清水进入清水池再次消毒后由泵站送至用户。

2)地下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王府)

为确保饮水的卫生安全,在水质质标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可直接进行消毒处理,不经过常规水净化处理。

第三节消毒

一、消毒的目的

原水经过混凝、沉淀和过滤以后,去除了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杂质,使水变清。

同时粘附在杂质颗粒上的细菌,大肠杆菌和其他微生物也被去除,但水中仍还有一定数量微生物,包括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为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生活饮用水必须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后,才可向用户供给。

消毒的目的主要是杀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病原菌、病菌,及其他致病的病原微生物。

经过消毒处理的水,不是将水中所有的细菌杀灭,可以允许含有少量的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细菌。

水的消毒方法,基本上可分为物理和化学两大类,对城镇水厂来讲,常采用加氯消毒的方法,因为氯的消毒能力强,投加设备较简单,出厂水进入供水管网后能保存一定的剩余氯量,继续保持杀菌作用,这样就可以防止管网水再度繁殖细菌。

二、常用的消毒剂

1.漂白粉与漂粉精2.二氧化氯(在用)3.臭氧4.液氯(在用)

第四章水质常见问题及解释

一、自来水发黄、发浑、发白?

解释:

(1)水质发黄原因:

一、是从用户总表后第一个阀门至用户家中的镀锌管道因长年使用或管材质量问题造成锈蚀而形成的自来水二次污染。

这种现象在早晨尤为突出。

二、是使用二次供水设施水的用户,因产权单位未按规定定期清刷、清毒水池及水箱,容易造成自来水的二次污染。

(2)水质发浑原因:

主要是因道路上的供水管道,因不可抗力造成的突发性爆管事故引起的。

在抢修过程中带入泥沙可能造成局部、短时出现浑水现象。

遇此情况放净浑水后即可恢复正常。

(3)水质发白原因:

是自来水中溶入了气体,经压力作用分解成微小气泡,看起来水为乳白色,待静止数分钟后,气泡会自行消失,水质变清,这种现象不会影响水质。

二、自来水有时会有消毒水味?

解释:

为确保自来水符合安全卫生要求,避免发生水媒传染病,自来水在净水处理过程经加氯消毒,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的余氯范围。

对一般人而言,这种浓度的自来水闻起来或喝起来不会有明显的味道,只有少数嗅觉或味觉较敏感的人才会感觉到有消毒水味,这对人体健康并无影响。

自来水有轻微的消毒水味,表示水质是卫生安全的。

三、自来水煮沸后,有时表面有一层白色漂浮物或有白色锅垢?

解释:

白色漂浮物或锅垢是水中氢碳酸盐(俗称暂时硬度)加热变成碳酸钙固体,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它存在自来水中的浓度对人体健康并无不良影响。

四、有时自来水从水龙头流出后,看起来像牛乳般的白浊,但静置一会儿又变成清澈?

解释:

输送自来水至用户的管线为维持稳定之压力,须在局部高处设置排(吸)气阀,在用水量变化太大致压力与流量不稳时,即可吸入空气稳压以避免破管,使得从水龙头流出的自来水夹带大量的气泡,外观看起来白浊,但静置数秒后,气泡自然消失变成清澈,与水质无任何关系,请安心饮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