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210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docx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docx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

例1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

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具体体现在

A.没有对照实验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疑问答案到底是D还是C?

例2(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

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

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

①实验组②对照组③黑暗中培养④在光下培养⑤生长育好⑥生长不良

A.②③⑤B.①③⑥C.①④⑤D.②④⑥

疑问答案是B。

C为什么不对?

2究竟谁是实验组

2.1知识背景[广东省汕头市新溪第一中学(515041)王雪梅]中学阶段,最开始接触“对照实验”这个名词,是在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中“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探究实验中,课文是这样描述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高中阶段,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这样描述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1号试管就是对照组,2号、3号和4号试管是实验组”。

此实验的1号不做任何处理,而2号、3号和4号做了处理,所以这属于对照实验中的“空白对照”,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判断出哪个是对照组,哪些是实验组。

2.2有关看法

粟洋[四川岳池一中(638300)]在实验设计中,设置对照组,主要目的是通过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以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鉴别实验中的处理因素同非处理因素的差异。

例2应选C。

这样容易接受些。

杨超华[四川省岳池县顾县中学(638311)]因为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只要有了统一的标准,区分就容易了。

个人认为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践中没有任何意义,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只要把其中任一组认为是实验组,另一组就是对照组;区分不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不影响科学家做生物实验和得出科学结论。

所以,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任何价值。

2.3曝光组是实验组

张德路不难发现,“对照组”起到一种衬托作用,实际上就相当于物理学中参照物的作用,其实验过程、结果和现象,对实验者来说已经有感性上或理论上的认识。

也就是说,在未真正做实验之前,实验者对“对照组”的结果已经预先知道……如例1,在实验设计中遮光组实验结果实验者已预先知道(叶片中的淀粉已经消耗干净,滴加碘液叶片不变蓝),其为对照组,曝光组为实验组。

(摘自人教网)

姜万录[吉林省梨树县第一高级中学(136500)]应根据实验的概念,结合实验目的及实验条件去判断。

一般认为,原来就存在的条件情况下,则保证此条件的是对照组,排除此条件的是对照组。

例1是验证叶片在光下产生淀粉,原来是黑暗条件,则遮光为对照组。

而原来不具备此条件的,则创设此条件的是实验组,不给予此条件的是对照组。

2.4遮光组是实验组

赵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100081)]在对照实验中……简单地说,进行了实验处理的事物是实验组,自然状态(未加处理)的事物称为对照组。

针对具体的实验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时,需要清楚实验控制的原理。

实验控制的原理不外乎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两种:

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即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因素即减法原理。

……叶片在自然状态下总是要见光的,人为地将一半叶片遮盖起来,让光照(实质是光合作用)这一因素处于缺失状态,这实际上就是运用的减法原理,这一组应当属于实验组,曝光的一半叶片则属于对照组。

有人认为结论是相反的,原因有二:

一是被“饥饿”处理所迷惑,二是认为遮光的一半叶片缺少实验因素。

其实,“饥饿”处理只是为了使实验效果容易检测,与实验中的变量控制是无关的;遮光的一半叶片并非缺少实验因素,而是对实验因素进行的一种控制(即去除)。

(物理小眼镜摘自《中学生物教学》2007年第3期)

王建光[山东省曲阜市杏坛中学(273100)]生物学对照实验的实质是通过设计自变量来得出因变量,再依据因变量来判断实验假设的正误或得出实验结论。

要找到判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依据就要确定实验中的自变量(人为控制改变的量)和因变量(随自变量改变而改变的量)。

如“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实验中,“光照”为自变量,“产不产生淀粉”为因变量,所以施加光照的一组为实验组。

此类由条件看结果的变化,证明条件的充分(不充分)性的实验较好判断。

教师和学生疑惑的往往是证明条件的必要(不必要)性的实验中判断对照组和实验组。

如“光合作用一定有光的参与”,即“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实验只能是由给出条件到结论的方向进行,所以要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只能验证它的等价命题“无光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遮光处理的应为实验组,施加光照的一组为对照组。

如何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确定。

实际上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我觉得大家做一个探讨有益无害。

我们用学业试卷为例来说明。

一.中考探究实验题例及其他:

下图是小宝同学做的“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试验装置图,该装置放在25℃的环境中。

(1)如右图所示:

l、2、3号种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仔细观察,请将1、3号种子所得到的萌发条件填人下表。

(2)该装置中,2号种子所做的实验起对照作用。

其中l、2号种子是一组对照实验,它是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

2、3号种子也是一组对照实验,它是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

(3)经过一次实验,小宝发现只有2号种子会萌发,于是他就得出实验结论:

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请问,要得到这样的结论,该探究实验必须做哪两处修改?

(一).生活中一些人酗酒后,情绪激动,喜怒无常,甚至呕吐……酗酒对人体有危害吗?

小锋同学希望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来寻找答案。

在15℃的室温条件下,小锋同学选用10只大小一致的成年水蚤,做了A、B两组实验,观察水蚤10秒心跳次数。

方法是:

①A组:

每只水蚤先放在清水中计数,重复3次,

②B组:

然后移入体积分数为5%的酒精中计数,同样重复3次,

③处理数据:

分别计算出A、B两组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小锋同学在实验中所提出的问题是:

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吗?

(2)在A、B两组对照实验中,你认为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3)小锋同学在实验中,用了10只水蚤,并且重复做3次,然后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数据的,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二).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小锋同学用同样的方法,又依次观察了体积分数为10%、15%、20%的酒精中水蚤10秒心跳次数,将得到的数据列表如下:

(4)将上面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曲线图。

(5)根据表格和曲线,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直至死亡。

(6)结合这个探究实验,请你谈谈酗酒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07年试题。

图5是模仿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过的一个实验示意图(注:

玻璃罩是密闭的)

(1)该实验中,甲和乙是做为一组实验。

(2)在乙中:

植物光合作用为小白鼠呼吸提供了,同时小白鼠呼吸所产生的也

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3)在实验取材上,如何确保该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

(4)第一次实验后,发现结果与假设不一致时,下列不符合科学探究做法的是()

A.否定原来的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

B.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复多次,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C.检查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

08年试题。

图6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

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

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

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乙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则是。

(3)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是否要经过多次重复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A.巴氏消毒法B.腌制法C.脱水法

09年试题。

一些同学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他们的身体有没有伤害呢?

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

将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

甲组置于未开机的电脑前,乙组置于开机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

六十天后获得实验数据如图3。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电脑辐射对       的身体有没有伤害?

(2)实验设置的变量是( )

A.电脑游戏种类B.电脑是否开机C.大鼠的身体状况

(3)每个实验组都用了8只而不是1只大鼠,目的是。

(4)从图3的A图可看出,电脑辐射影响了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

(5)数据显示,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大鼠的健康有害,这对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启示?

这类题目很符合课改理念(也是福州试卷得到认可的原因之一),很多题目来自身边、来自生活,所以每年、特别是大题,都是新的面孔。

它贴近学生实际,反映社会问题。

用事实、用数据说话,让学生认识到长时间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的危害性。

06年的试题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对于对照实验,从上面提到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出,每年探究实验都会提到或者考到“对照实验”、“变量”这些内容。

但是没有一年的题目考查到学生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判定。

市质检的试卷同样也有类似的情况,这里就不赘述了。

课程改革在我们福州地区已进行了七八年了,应该说我们每位老师都是认真地依据课程标准,按照课改的理念进行教学工作,因此这几年学生不论在生物科学素养方面还是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和巩固。

课程标准大家都很熟悉,有十大主题。

课程标准是将科学探究列为十大主题之首,表明它的重要性和它的地位,这一点大家都是充分认识到的。

因此,无论是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还是在巩固探究实验这一主题的练习中,还是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各种考试中,探究实验是必讲、必做,必练,必考的。

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模块。

在讲课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会牵涉到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界定,在做练习的时候可能也会牵涉到。

但我想可能在这过程中也是很含糊的。

但到了考试,特别是越大范围的考试,有决定意义的考试时,对照组和实验组这一问题就被回避掉了。

怕引起麻烦。

也是客观原因所造成的。

不是老师不想讲、或者考。

因为教科书也好,教参也罢,也就是没有权威的资料给出一个定论:

对照组是什么样的,实验组是什么样的。

大家也可以去查一些资料,答案五花八门。

因此,“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判定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评判的标准相去甚远,有的时候甚至是南辕北辙。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这类考试内容确实比较麻烦,这个答案行,那个答案也行,必然影响题目的效度。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在考试中是否就这么轻易地将其回避掉呢?

我个人认为不妥。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单就对照实验而言,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置可以说是整个实验的根本所在,是它的基本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