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2102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

《河北省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

河北省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

河北省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部编版必修上册1~15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什么样的社会精神才是中国当下文学创作所需要的“时代精神”呢?

作为一个人文学科的概念,谈论者必须从逻辑上对“时代精神”的内涵考辨分析,才能说得清其人文意义。

“时代精神”的内涵之一是“时代”。

从时间维度考量,时代变迁会影响文学的内容和风貌,不过,“时代精神”中的“时代”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表示时间量度的概念,而是一个空间化的时间概念,其实际内涵包含时间(历史)与空间(社会)两种成分。

这样说的理由在于:

单纯的时间流逝并不会对文学发展造成什么特别的影响,影响文学变化的因素是时间序列(“时”“代”)中的“运”——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趋势。

所以“时代精神”中的“时代”并不仅仅指某个“历史年代”“历史时段”这类单纯的时间单位,而是内蕴着社会生活状况(世情)的时空一体概念。

“时代”概念的空间化还表现在,它常常与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生产力水平的语词合用,用以描述一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比如“农耕时代”“后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全球化时代”这类概念。

“时代精神”的内涵之二是“精神”。

“精神”是人在时空存在中的意识维度。

从语法关系上看,“时代精神”核心词是“精神”。

在社会生活中,“精神”是指人在伦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文风貌,“时代精神”因而是指一个时代国家和民族的人文状况、世道人心,诸如价值、理想、信念、伦理、道德、人性中的善恶美丑状况等。

“精神”之维在文学创作中至关重要,因为文学活动最不能够承受的就是生命活动中的“轻”——没有价值和意义的自然生存状态。

没有了“精神”,文学就成为没有生命力的花瓶;就连唯美主义的理论鼻祖康德也认为,如果没有精神(崇高)成分,文学只能产生纯形式的平庸之作。

“时代精神”的内涵之三是“世界精神”。

“世界精神”是现时代国际社会的主流文化精神,亦即以“自由”“民主”“公平”“法制”为核心的文化精神——这也是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社会精神。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在世界已变成“地球村”的情况下,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不受其他国家文化上的影响而生活在自我封闭的圈子内。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社会理念都是以“自由”“民主”“公平”“法制”为社会文明的核心,文学活动不能脱离这一意义上的“世界精神”。

如果跳出形式逻辑的思维,从辩证逻辑的角度考量,“时代精神”内涵中还应该包涵“人文精神”及一个时代的社会走向与历史要求。

“时代精神”中的时间之维固然决定了万物皆变、无物常驻,但万物在常变中也会有不变,比如人们对美好人性的渴望以及对人文关怀的需要,由于这一原因,以人的价值与尊严为目标的人文精神成为“时代精神”不变的追求。

(摘编自张清民《时代精神与高峰文学作品》)

材料二:

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脉的民族精神,以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基调的革命精神和以改革开放、锐意进取为动力的创新精神的集合体,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艺术创作都应跟上时代步伐、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命题。

新时代的影视创作应该努力观照并颂扬时代精神,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影视生态家园永葆青春与活力。

以时代精神为航标,提升创作格局

影视创作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文化自信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艺术定力,在作品中展现时代精神赋予的气度、胸襟和情怀,把个体命运、寻常生活置于格局更大的时代精神与家国情怀之中。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用七个故事讲述七十年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其中有大事件的史诗气魄,也有小人物的朴素情感,成为献礼电影的扛鼎之作。

电影《流浪地球》以观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在硬科幻的类型范畴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东方审美。

这些作品视野开阔、情怀高致,于宏大处提炼哲思,在细微处温养心灵,把时代精神深刻融入创作格局之中。

以时代精神为灯塔,发掘创作主题

在新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孕育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不朽的精神丰碑。

2020年,在抗击疫情中孕育的“抗疫精神”又为时代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这些精神财富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主题。

近年来,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都成为诠释时代精神的重要契机。

《在远方》等剧讲述改革开放40年间,筑梦未来的普通人为改变国家面貌和个体命运,开拓事业、成就出彩人生的故事。

《花繁叶茂》等剧聚焦脱贫攻坚的时代命题,深情刻画新时代新农村的山乡巨变。

这些作品,高扬当代中国的精神风帆,深入挖掘创作主题,是对时代精神的深刻阐释和深情礼赞。

以时代精神为源泉,汲取创作灵感

当代中国,经济全球化和城乡一体化同步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呈现多元化趋势,由此产生的思想碰撞和社会现象,为影视创作激活了灵感。

在影视创作中,如何把时代精神灵活且巧妙地融入作品当中,这考验着创作者的艺术智慧。

电视剧《都挺好》聚焦原生家庭的苦乐年华,深入探讨由于家庭观念、性别差异所带来的冲突矛盾,并试图以亲情化解芥蒂,用理解消弭隔膜。

这些作品从时代精神中汲取创作灵感,走心、动情、努力地描摹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怀和烟火人生。

(摘编自杨洪涛《时代精神是影视创作的永恒动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代变迁会影响文学的内容和风貌,这里所说的“时代变迁”既包括了单纯的时间流逝,也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趋势。

B.受唯美主义理论鼻祖康德的影响,文学创作越来越重视“时代精神”内涵之“精神”,文学缺少了“精神”,就只能是纯形式的平庸之作。

C.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世界精神”是一致的,这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社会文明的核心理念。

D.《我和我的祖国》和《流浪地球》两部电影的共同之处是能将时代精神融人创作格局之中,展现时代精神赋予的气度、胸襟和情怀。

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耕时代”“后工业化时代”等概念中,“农耕”“后工业化”等词,与“时代”概念合用,体现了“时代”概念的空间化特点。

B.“时代精神”中的时间之维使得以人的价值与尊严为目标的人文精神成为“时代精神”不变的追求。

C.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创新精神的集合体,艺术创作只有跟上时代步伐、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命题,才能有价值、有意义。

D.当代中国,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呈现多元化趋势,由此产生的思想碰撞和社会现象激发了影视创作者的灵感。

3.下列说法不能作为“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都成为诠释时代精神的重要契机”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

A.电视剧《激情的岁月》讲述了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为“两弹一星”事业刻苦钻研、不怕牺牲的爱国情怀。

B.电视剧《伟大的转折》描绘长征之初,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和更为年轻的中央红军,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从幼稚走向成熟、胜利。

C.电视剧《三十而已》以年龄为坐标,以女性成长为主题,以事业和情感为容器,精准描绘职场女性的人生际遇和心路历程。

D.电视节目《青春在大地》在扶贫政策的大背景下,深人挖掘帮扶对象最真的情感和最朴素的生活愿景,在劳动者中发现美。

4.结合材料一内容,给“时代精神”中的“时代”一词下定义。

(4分)

5.两则材料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温州水恋褚水敖

温州境内的名山胜水,千姿百态,各显特色,无不风流倜傥。

这些山水,我邀游多次,每一次都增添新的喜爱。

不过如果有人问起:

温州的山和水,你更喜欢山,还是更喜欢水?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更倾向温州的水。

是怎样多姿多彩的温州之水呢?

举其大端,首先想到的是素有“中国山水画摇篮”之称的永嘉楠溪江,其次是天下瀑布中我认为最有层次感的文成百丈漈;再次,是小得不能再小却美得不能再美的仙岩梅雨潭;还有一处,则是立在洞头望海楼上望见的联结着群岛的海水。

经常梦魂萦绕的楠溪江,我到过多少回了。

每一回,总是在江上或江畔流连忘返;每一回,总有新的感触,新的领悟。

最近到楠溪江,热情的主人要陪我们乘着竹筏漂流。

既是漂流,就贴得江水很近很近。

我的心帆便鼓胀起来,随着竹筏的行进,心帆也行进得特别欢畅惬意。

这欢畅惬意是由惊讶而引起的。

我特别惊讶于江水的无比清冽。

清晰得见得到江底是不用说了,江底那形态不一极为可爱的卵石,那嫩绿异常随水飘曳的水草,自然历历可数。

这江水之请,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清润,清朗,清新,清丽,清婉……怎么形容,也难以表明对这绝清之水的喜爱啊!

在竹筏上这么想着,悠悠然地感觉这楠溪江的清水,流进了我的心里,清凉地把我的心充满。

楠溪江的清水激起的是我心头浓浓的情,而文成的百丈漈,那秋阳下闪着银光的飞瀑,则足牵动我肺腑深深的理了。

去年秋日的一天,我沿着百大海的石级拾级而上。

在一阵汗水淋漓,饱览全景之后,我脑子里掠过一个念头:

我见过天底下的瀑布不少,可谓声势不同,各有千秋。

但几曾见过百丈漈这样的瀑布啊!

且不说百丈漈和大地上的大小瀑布有共性,比如都是飞流直下,气的宏伟,让人一晤面便有惊心动魄之感:

就论个性吧,百丈漈可谓独领风骚,与众不同,别的瀑布可能气象万千,却常常没有层次,都是单一的,即一片瀑布直泻到底。

可是百丈漈具有强烈的层次感,总体结构奇异而迷人。

统称百丈,却分为三截,即一漈、二漈、三漈。

有趣的是,这三漈,每一漈都有自己的风姿特色。

就飞瀑之水的喷溅来说,形成的水花各不相同,如有阳光照耀,水花的形状、色彩各有自身的特色。

最有意思的是,在鲜明夺目的三漈之内,隐藏着不易觉察、不易领悟的至理。

从一漈水流的喷薄而出,到二漈、三漈水流的继续喷薄,不由令人想起老子《道德经》里的名句: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个道理,已把百丈漈一带的山水草木即“万物”的来由,说明得非常透彻,而且还可以推向广远。

百丈漈以自己的生动形象,喷吐着人间的哲思。

把梅雨潭的水称之为静水,是因为这潭里的水很静很静。

这里有三个瀑布,数梅雨潭这个瀑布潭在山岩里位置最低。

越过山涧,跨过峭岩,欣悦地瞥见安宁异常的一个小小水潭,披着嫩绿色的睡衣,安睡在这里。

这个梅雨潭实在是太宁静了,观赏她时,必须屏息静气,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把正在酣睡的她吵醒。

我惊异过秋夜里西子湖的三潭印月,那优美柔和令我不敢发出一丝声音的清静;也感受过黄山后山的壑谷里,那一汪浅水的幽静;还在青年时代不断领略过北京大学未名湖的一片醉人怡静……但是,那些曾经使多少世人为之迷恋的静,在梅雨潭无与伦比的静之前,却显逊色了。

朱自清先生的名篇《绿》,深情地把很美的词句奉献给了梅雨潭。

先生最为欣赏的是梅雨潭的绿色,标新立异地把梅雨潭的绿称之为“女儿绿”。

这自然非常美好。

但我以为,梅雨潭的绿固然令人迷醉,而梅雨潭的静,更是令人心旷神怡。

如果要模仿一下朱自清先生的笔致,不妨把梅雨潭的水名之为“女儿静”。

至于洞头的东海之水,那是另一番气象。

前面提到的三处水,偏于柔美。

而洞头的海水,乃属于壮美。

那三处是温润清和,这海水是汪洋恣肆。

从望海楼向整个东海眺望,茫茫无际,浩浩荡荡。

极目远处,水天相接,恍若幻境。

在这气象万千的地方,不知展示过多少壮阔的风云画面,不知隐藏了多少神秘的人间历史。

又不知唤起过多少诗人的诗兴,激发过多少诗人高远的想象,涌出过多少美丽的诗篇啊!

洞头的海水更吸引我的,还不是她的豪放风格,而是她的另一种特殊气质:

她竟然把这里的一百多个岛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这是什么样的景象啊,比洞头的东海更广大的洞头的天空,笼罩着洞头东海;而洞头的东海,则深情地环绕着、可护着一个个海岛。

还有,这里岛屿的名称很有诗意:

霓屿岛、元角岛、三盘岛、洞头岛、半屏岛……既非常豪迈又非常深情的海水,日日夜夜守卫着这一个个岛屿。

因为海水连着海水,也就海岛连着海岛。

是蓝色海水,维护着一百多个岛屿的团结、友爱与安全。

这海水与岛屿共同织成的美景图,不是可以给人以深沉的启示吗?

默默地回想种类繁茂的温州之水,我油然做出这样的判断:

这里的水,激发摇荡的是我的情感,引起启示的是我的思想。

那因为爱恋之水而得以提升的,分明是我的精神啊。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描写楠溪江时,主要是抓住“清”这一特点来写,这其实与“我”内心的清净相吻合。

B.文章引用老子《道德经》里的名句,目的是讲清百丈漈所蕴含的哲理,这也是“我”对百又漈瀑布“层次感”特点的独到理解。

C.文章在描写梅雨潭时,也介绍了三潭印月、北京大学未名湖的水的特点,但在“我”看来都逊色于梅雨潭的水,这体现了文章行文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D.文章模仿朱自清的笔致,将梅雨潭的水名之为“女儿静”,这种写法恰到好处,既是对名家的致敬,也准确概括了梅雨潭的水的特点。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总写了温州山水的特点继而写“我”特别钟情于水,可见温州之水留给“我”的印象之深,也吸引了读者对温州之水的兴趣。

B.文章第三段用“首先”“其次”“再次”“还有一处”既表明了行文线索,也传达出了“我”对不同景致的美的不同的认可程度。

C.文章在描写温州之水时,采用了总分的结构,首先举其大端概述要点,然后具体描写温州各种形态的水的特点,思路清晰,层次感强。

D.“是蓝色海水,维护着一百多个岛屿的团结、友爱与安全”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海水与岛屿组成的美景图,使画面具有了浓浓的人情美。

8.文章描写了梅雨潭的水与洞头的东海之水的各自特点,请分析其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4分)

9.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说“那因为爱恋之水而得以提升的,分明是我的精神啊”?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杨万里字延秀,吉州吉水人。

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

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浚入相,荐之朝。

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

改知隆兴府奉新县,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

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械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

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

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

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还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

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王淮为相,一日问曰:

“宰相先务者何事?

”曰:

“人才。

”又问:

“孰为才?

”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

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

入对,言:

天下有无形之祸,其惟朋党之论乎!

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前事已然愿陛下公听并观曰君子从而用之曰小人从而废之皆勿问其某党某党也”

绍煕元年,会《孝宗日历》成,参知政事王蔺以故事俾万里序之,而宰臣属之礼部郎官傅伯寿。

万里以失职力丐去,帝宣谕勉留。

会进《孝宗圣政》,万里当奉进,孝宗犹不悦,遂出为江东转运副使。

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

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

开禧元年召,复辞。

明年,升宝谟阁学士,卒,年八十三,赠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前事已然愿/陛下公听并观/曰君子从而用之/曰小人从而废之/皆勿问其某党某党也/

B.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前事已然愿/陛下公听并观曰/君子从而用之/曰小人从而废之/皆勿问其某党某党也/

C.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前事已然/愿陛下公听并观曰/君子从而用之/曰小人从而废之/皆勿问其某党某党也/

D.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前事已然/愿陛下公听并观/曰君子从而用之/曰小人从而废之/皆勿问其某党某党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谪,一般指降职,也指平级调动。

文中指降职。

B.丁父忧,指遭遇父亲的丧事。

古代官员遭遇父母丧事须回家居丧。

C.东宫,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也用来借指太子。

D.朋党,指封建时代为了个人利益而勾结在一起的官僚集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万里屡受举荐提拔。

张浚入朝为相,向朝廷推荐杨万里,陈俊卿、虞允文为相时交相举荐杨万里,东宫讲官缺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

B.杨万里为人打抱不平。

侍讲张栻因为奏论张说一事而出守袁州,杨万里上书直言请求留下张栻,并用和同之说来劝说虞允文,最后张栻留了下来。

C.杨万里受到皇帝称赞。

杨万里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时,盗贼沈师侵犯南粤,他率兵前去平定。

孝宗称赞他有“仁者之勇”,并打算重用他。

D.杨万里积极推荐人才。

王淮做宰相时向杨万里询问宰相首先要致力于什么事,杨万里认为首先是招纳人才,并列出朱嘉、袁枢以下六十人奉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4分)

(2)会《孝宗日历》成,参知政事王蔺以故事俾万里序之。

(4分)

14.杨万里是如何对待朝廷在江南使用铁钱一事的?

请简要说明。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

题。

多景楼柴望①

早被垂杨系去舟,五更潮落大江头。

关河北望几千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昔日最多风景处,今人偏动黍离愁。

烟沙倾洞②翻苹末,欲倚西风间仲谋。

[注]①柴望,南宋诗人,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

②倾洞:

弥漫无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句写五更江边潮落的景象,营造出平和宁静的气氛。

B.“关河北望”写诗人眺望北方,想到失陷的中原国土。

C“昔日最多风景处”洋溢着诗人对多景楼风光的赞美之情。

D.“今人偏动黍离愁”运用典故,直接抒发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16.尾联有怎样的含意?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句描写庙宇下神鸦社鼓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战败的耻辱。

(2)《荀子·劝学》中“▲,▲”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3)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

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鉴于地名中▲丰富的地理文化信息,一经产生,获得认可后,(①)。

在我国的地名录中,有着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历史的地名▲,如“邯郸”“蓝田”“洛阳”等。

以“洛阳”为例,定名于魏,除明朝光宗为讳“洛”字改为“雒”外,后世▲至今。

洛阳地处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其地名承载的历史文化尤其深厚,从“洛阳纸贵”的典故,到“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等诗文,一个地名串联了一部文化史,如果轻易变更,恐将失去历史载体,无法对中华文化进行解读和还原。

地名不可轻易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理实体的变化,行政区划的变迁,有些区域更名▲,如重名乱名必须变,侮辱性、不雅类地名应该变,用字生僻和不规范地名可以变。

如何变?

(2)。

实,是指在更名中要名实相符,实现有效指称。

雅,是指命名用词要文雅,力避污秽、粗俗。

吉,是讲求美好、吉利。

通,是指不宜取怪名、洋名。

总之,地名是一种公众性符号,其命名应平易祥和,符合大众价值观和审美观。

地名是一种广泛而鲜活的文化符号,对它是一份了解,也就对祖国的太好河山多一重细腻而真切的感知。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饱含擢发难数沿袭势在必行

B.包含数不胜数沿用势在必行

C.包含擢发难数沿用大势所趋

D.饱含数不胜数沿袭大势所趋

19.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与之组成一组排比句。

(4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

①由公安部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11月2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

②本届警博会在举办线下展览的同时,③首次开设“云上警博会”,④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办展的全新展览模式。

⑤“云上警博会”分“大会概览”“云上展厅”“装备总览”三个模块组成,⑥满足用户在线观展。

⑦据了解,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自2002年起已成功举办9届,⑧是亚太地区乃至我国公共安全领域具有行业权威和广泛社会影响的专业性展会。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5分)

2020年8月13日上午10点,随着学校老教授吕九如先生书写出的第一份毛笔录取通知书在现场发出,陕西师范大学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正式拉开了帷幕。

据悉,这是该校2007年以来,连续14年用这一方式书写新生录取通知书。

今年,该校共有十几位退休教师为4500余名新生书写录取通知书。

据了解,14年来,陕西师范大学坚持组织全校老教授书法名家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目的就是让广大学子在入校前,便收获一份富有经典气息,饱含中华文化之情的“成人礼”。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①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②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

(法国·伏尔泰)

班级计划举行“抗挫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请你恰当引用其中的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

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高一上学期12月份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A项,原文说的是“单纯的时间流逝并不会对文学发展造成什么特别的影响”,因而“时代变迁”并不包括“单纯的时间流逝”。

B项,“受唯美主义理论鼻祖康德的影响”说法错误,原文“就连唯美主义的理论鼻祖……”可知这一说法错误。

C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世界精神’是一致的”表述不当,两者所倡导的社会精神核心部分是一致的;“这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社会文明的核心理念”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社会理念……”)

2.B(原文“由于这一原因”指的是“人们对美好人性的渴望以及对人文关怀的需要”)

3.C(结合文中《在远方》花繁叶茂)等例子对“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的阐述可知C项的表述不符合要求)

4.时代是包含时间(历史)与空间(社会)两种成分,内蕴着社会生活状况(世情)的时空一体概念。

(4分)

5.两则材料都是总分结构。

(2分)材料一首段提出“作为一个人文学科的概念,谈论者必须从逻辑上对‘时代精神’的内涵考辨分析,才能说得清其人文意义”的中心议题后,从四个方面对“时代精神”的内涵加以阐释。

(2分)材料二首段提出“新时代的影视创作应该努力观照并颂扬时代精神,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影视生态家园永葆青春与活力”的观点后,以小标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