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2085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docx

《关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docx

关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

行政管理

毕业论文

 

 

 

关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姓名郝亚萍 学号1113001466806

 

学校衡水广播电视大学

 

2013年4月3日

 

学员

姓名

郝亚萍

性别

年龄

24

工作

单位

衡水嘉美制罐有限公司

论文目录

目录一、目前乡镇的行政管理中的问题 1.乡镇角色定位不当。

  2.行政管理方式落后。

3.乡镇运行监督不到位,透明度不高。

 4.法律法规不健全,乡镇行政随意性大。

二、我国要进行行乡镇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的治国之本。

2.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完善经济法律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3.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完善经济法律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4.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完善经济法律制度,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需要。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1.完善乡镇的机构设置。

2.创新思路,转变观念,转变职能。

3.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减少财政供养人员。

4.探索乡镇深化改革的目标。

 

 

论文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首先阐述了乡镇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乡镇要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最后论述了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指导教师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指导教师评语

 

 

建议成绩: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答辩(评审)小组评语及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

年月日

答辩(评审)成员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市电大审核意见

 

盖章

年月日

省电大验收意见

 

验收人签名

年月日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首先阐述了乡镇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乡镇要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最后论述了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

体制;行政管理;发展;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乡镇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还比较薄弱,政府职能转变较慢。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乡镇的行政管理体制还不健全、不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客观上要求深化乡镇的行政管理体制。

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换的取得很大进展,促进了政府体制的逐步变革。

政府宏观调控体系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直接经济职能缩减,社会职能增强。

政府逐渐放弃了对国有企业的直接控制和干预,形成了多元的产权结构,市场基础逐步得到确立。

乡镇相对规模逐渐缩小。

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变了行政审批过多过滥的状况,使政府的服务更方便、办事更透明。

乡镇行为的公益性有了明显提高。

乡镇的投资方向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环境保护得到高度重视。

尽管有了上述历史性的进步,但是对照还不尽如人意。

一、目前乡镇的行政管理中的问题

  1.乡镇角色定位不当。

  虽然经历了多次的改革,我国的乡镇的全能角色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转变。

尽管一直以来,都十分强调有效放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但时至今政府仍习惯于包揽一切。

市场体制框架虽然已初步建立,但乡镇行使职能时往往夸大其缺陷和不足,任意加以干预,各种必要的、没有必要的项目审批层出不穷,有些地方,政府还给企业下指标、定规模,用行政命令搞技改,用传统的方法搞评比,搞激励,走马灯似的考评成为基层的沉重负担。

这几年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社会自治组织虽然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基本上是政府主导型的,这些机构大多为政府附属物,由政府决定其目标任务、工作方向、机构编制、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2.行政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来讲,我国的乡镇的管理方法比较落后,行政效率低下。

审批项目过多,办事程序繁琐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各个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不具体,一个企业技改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审批涉及多个职能部门,除个别环节外,大多数部门的手续甚至更多,这么多的审批环节,这么繁琐的手续,其行政效率低下,可想而知 此外,管理手段落后也严重影响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3.乡镇运行监督不到位,透明度不高。

  在行政民主化浪潮的推动下,各级政府也采取了行政公开、增强政府运行透明度的举措,然而,乡镇的很多做法只停留在形式层面,尚未制度化,在实际操作上,人为影响的因素很大。

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公开与否往往取决于政府官员的主观意志,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政府的监督渠道单一,监督手段有限。

人大、政协监督缺乏刚性,公民、新闻舆论监督缺乏途径、制度、法律的保障。

所以目前乡镇运行的透明度不高,监督不到位。

  4.法律法规不健全,乡镇行政随意性大。

目前来讲,我国的行政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导致了乡镇行政上的任意性和随意性。

不少行政机关仍然习惯于依据自己制定的文件或领导人的讲话、批示进行管理。

此外,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以及公务员素质不适应等问题较为普遍。

所以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并没有落实到位。

二、我国要进行行乡镇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的治国之本

行政管理体制和完善经济法律制度,是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客观要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治国方略已载入我国宪法。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就是要用法律手段推动改革进程,用法律形式固定改革成果,最终为建立现代行政管理体制提供法制保障。

2.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完善经济法律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协调重大利益关系上,放到社会再分配上,放到着力解决社会公平上。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需要完善相关保障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合理设置行政机构,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建立起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标准和执法责任制等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完善经济法律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政府严格依法行政,通过公开、透明、公平的方式,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就能更好地促进公平正义;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就能更好地实现社会和谐、社会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政府部门严格依法行政,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就能更好地化解各类社会冲突和纠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4.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完善经济法律制度,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既是各国产业和生产力的竞争,也是各国政府提供制度、环境、公共产品和服务等行政能力的竞争。

哪个国家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和制度安排、更稳定可预见的法律环境,哪个国家就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也对政府履行保障国家安全和参与国际公共事务等职能,提出了新的课题。

此外,减轻政府财政压力,适应行政管理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也迫切需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完善经济法律制度。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我国的最基层政府—乡镇政府既承担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任务又承担着组织、动员、规划、引导新农村建设的各种任务。

当前乡镇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已经制约了新农村建设因此进一步完善明确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1.完善乡镇的机构设置

在新时期,乡镇面临的问题来自于整个中国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乡镇不过是整个中国体制矛盾中最尖锐、最集中的环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因此,乡镇改革要合理定位乡镇的职能,改革乡镇的体制。

目前,乡镇政府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都很不规范。

要通过法明确乡镇机构职能、人员编制和工作程序,明确乡镇政府各项行政人事行为的程序和责任。

在乡镇改革中,要贯彻“小政府,大服务”的方针。

保留履行政治和社会服务职能的机构,压缩履行经济管理职能的机构。

对规模过小的乡镇应视具体情况适当合并、减少数量、扩大规模。

2.创新思路,转变观念,转变职能

在乡镇改革中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今后,乡镇政府应该从竞争性领域解脱出来,把办企业、做贸易的任务交给社会、交给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优势,以多业并举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均衡协调发展,切实解决好政府的“越位”问题。

乡镇领导要从过去包揽一切的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的服务和引导上来,切实解决好政府的“缺位”问题。

转变职能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一是由政府改革带动企业、教育、医疗卫生体制等各项改革;二是防止把转变政府职能简单化,停留在提口号或做表面文章上;三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现代化建设,通过转变政府职能。

为乡镇经济发展创造种种便利条件。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植财源,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通过提供社会性公共服务,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

今后,乡镇党委政府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从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加强政府服务、把改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不该管的事情下决心坚决不管。

3.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减少财政供养人员

乡镇机构改革在我国已进行过多次,效果并不理想,现在有必要加快推进。

重点是合理界定乡镇机构职能,精简机构和减少财政供养人员。

要根据职能需要严格规范乡镇机构和岗位,人员设置。

从紧设置乡镇内设机构、从严控制乡镇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

人事部门在确定编制时、不仅要根据县、乡规模大小、也要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树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养多少人”的指导思想,从低、从紧核定编制额,从源头上控制财政支出的过快增长。

深化教育改革,乡镇中小学要重新核定教师编制,杜绝超编现象。

可以取得经营性或服务性收入的单位财政要停止供给。

农技站、农机站、兽医站、林业站等服务性单位,应通过服务收费来实现自我平衡。

应加快乡镇公共卫生改革步伐,减轻财政负担,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机构与人员的作用,减少人员开支。

对于乡镇机构人员过多的问题。

主要应该通过“扎口子”也就是严格定编,然后通过调整、逐年退休或鼓励提前退休等方式、将问题分年化解、不能过于急躁冒进。

      清退乡镇机构临时人员要有决心、有措施。

通过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裁减人员的生活出路。

改革后,要避免或严格控制机构和人员的再膨胀。

4.探索乡镇深化改革的目标

就长期目标而言,乡镇自治、实现乡镇建制的地方化和公利化,应当是乡镇改革的方向。

但就近期目标而言,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起有效地领导和管理乡镇辖区内各项事务的管理组织。

乡镇政府要把工作重点转到提供公共服务和发展公益事业上来,要进一步规范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工作职能与事权范围,打造法治、诚信、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吴雁俊: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研究,发展研究》,2008年[2]左然,《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需创新》,新闻周刊,2009年。

[3]吕慧《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