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劳动力需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2020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docx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劳动力需求.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docx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3.1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

3.1.1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含义:

社会再生产吸收和容纳劳动力的能力和容量。

劳动力需求主体:

企业、政府和从事自我雇佣工作的劳动者本身。

对劳动力需求含义的理解:

1)是一种派生需求:

直接需求,社会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劳动力需求是由产品需求派生出来的,也称引致需求;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水平随市场产品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2)与物质产品需求的本质区别:

●对物质产品需求:

满足生产和消费

●对劳动力需求:

本质上生产剩余

●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点:

能够提供比其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利润)

3)劳动力市场需求量大小与价格水平密切相关:

规律:

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的关系是:

工资率提高,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4)劳动力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宏观上:

社会再生产吸收和容纳劳动力的能力和容量,首先是由社会生产的总规模决定的。

●微观上:

对劳动力需求的两个层面:

有相应的货币支付;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

5)劳动需求的直接基础源于就业岗位的形成和扩大。

●就业岗位:

指能够保证劳动力充分发挥效益的社会必要水平和强度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构成。

●生产资料:

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其货币表现形式为生产基金。

●生产基金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提高劳动力需求量以提高社会的就业水平的本质方法是扩大生产以形成新的就业岗位。

3.1.2劳动力需求的分析假设

1)技术条件假设

●技术资本和劳动力资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替代。

●在分析劳动力基本需求模型时,应该假定技术条件不发生变化。

●考察劳动力需求的动态性特征时,假定技术条件可以发生变化。

2)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

3)市场是竞争性的。

竞争性的市场使得企业可以按照市场均衡价格出售其想要出售的产品,并获得其想雇佣的工人。

3.1.3劳动力需求弹性

1)弹性:

●经济学基本概念:

衡量买者与卖者对市场条件变动反应大小的指标。

(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敏感程度)

●弹性系数:

弹性一般用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百分比的比例来表示,其结果被称为弹性系数。

因变量的变动比例

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弹性系数=--——————

●劳动力需求弹性:

是指劳动力需求数量的相对变动与工资相对变动之比。

(显示劳动力需求数量对工资反应的灵敏程度)

●劳动力需求弹性:

包括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和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2)劳动力需求曲线:

●劳动需求价格:

企业在雇佣劳动力时愿意支付的工资率。

●企业劳动需求表:

将劳动需求价格和相应的劳动需求量用表格表示或描述出来。

工资率

3

4

5

6

7

8

9

劳动需求量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劳动力需求表单位:

元/时人

●劳动力需求曲线:

假设工资率与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可无限细分,可根据需求表描述出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

W

10

8

6

D

4

2

0L

100200300400500600

劳动力需求曲线

●现象:

工资率越高,企业劳动力需求越少;相反,工资率越低,企业劳动需求越多。

●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关系。

3)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定义:

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计算公式:

劳动力需求变动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的比值。

●由于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成反向关系,因此,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弹性为负值,人们一般关注它的绝对值。

绝对值越大,表明工资增长一定百分比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下降的百分比越大,即弹性越大;其绝对值越小,弹性也越小。

●根据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大小,可将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5类:

①需求无弹性,即Ed=0,工资率无论怎样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固定不变。

如;A

W

B

E

D

C

A

L

0

②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

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为零,而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大于零。

如B

③单位需求弹性,即Ed=1,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等于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如C

④需求富有弹性,即∞>Ed>1。

劳动需求曲线是一条右下倾斜且较为平缓的曲线,如D

⑤需求缺乏弹性,即∞<Ed<1。

劳动需求曲线是一条右下倾斜且较为陡峭的曲线,如E

●影响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假定其他条件相同,则在下述条件下,某种劳动力需求会有很高的自身工资弹性。

①产品需求具有价格弹性。

产品需求弹性越大,劳动力需求的弹性也越大;产品需求弹性越小,派生的劳动力需求弹性也越小。

②可以很容易地以其他生产要素替代该种劳动,则对该种劳动力的需求会有很高的自身工资弹性。

ⅰ生产要素的可替代性:

机器←→人工(手工)、

有的较为容易找到替代品:

售票员

有的较难找到替代品:

专业人员

ⅱ劳动力的替代性:

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企业外的人员。

对那些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替代的工人,其需求弹性大。

ⅲ规律:

一般来说,工人的工作复杂程度越高,替代的难度越大,劳动的工资需求弹性越小;工作的复杂程度越低或机械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被替代,劳动需求弹性越大。

ⅳ极端情况:

工人与相应的生产资料是固定搭配,即能且只能用某一数量的工人,劳动需求没有弹性。

③替代劳动力的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会影响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ⅰ如果替代劳动的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大,企业可容易地获得替代,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大;如果替代劳动的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小,劳动的可替代性减少,则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也小。

ⅱ从时间长短看,短期中由于企业的生产能力扩大的空间较小,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也小;长期中由于企业的生产能力可以扩大,替代劳动的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也较大,从而劳动的工资需求弹性也较大。

④总成本中劳动成本的比重。

总成本中劳动成本的比重越大,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越高;相反,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越低。

工资率上升→产品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上升

劳动需求减少←市场需求减少

⑤最低工资立法也影响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一方面,最低工资立法保持了工人的工资率,维持了工人的基本生活状况;

另一方面,最低工资立法导致了劳动力需求减少,失业上升。

对企业而言,工资率上升,企业将被迫提高效率,以补偿较高的劳动成本。

Wmmmmm

Wn

工人数

LN

LM

4)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

指特定商品需求量因其他商品价格变动而变动的程度。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企业生产中同时使用多种类别的劳动力,其中任何一种劳动力的需求都会受其他类别劳动力的价格影响。

假设:

企业劳动力需求A、B两类工人

可以将A类劳动力需求度对B类劳动力工资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公式:

EA,B=

ⅱ可以将B两类劳动力需求度对A类劳动力工资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EB,A=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性质:

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

ⅰ正值表明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这两类劳动力为总替代或复合替代;

现象:

假定男性劳动力和女性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是可以相互替代的,男性工资率下降对女性就业有负作用。

ⅱ负值表示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减少,这两类劳动力称为总互补或复合互补。

现象:

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一般认为是互补性生产要素。

当技术工人的工资率上升,企业将减少雇佣技术工人,因而对非技术工人的数量也将减少。

3.1.4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主要探讨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1)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微观因素:

⑴企业生产规模:

⑵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正面与负面双重影响

⑶企业利润量:

利润量、边际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

利润量增加与减少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⑷时间长短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2)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宏观因素

⑴社会生产规模的大小

⑵国家的经济体制

⑶经济结构状况:

①产业结构:

资本有机构成高的劳动力需求较少,而资本有机构成低的对劳动力需求较多。

②技术结构:

技术水平越高,劳动力需求少;技术水平越低,劳动力需求多

⑷科学技术进步:

双韧剑。

3.2企业劳动力需求及市场均衡(分析)

3.2.1基本假设条件:

1)市场假设条件:

企业劳动力需求分析的市场假设条件,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其特征:

①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有众多供给者和需求者。

②劳动力是同质的。

③资源完全自由流动,不存在进入或退出壁垒。

④市场主体具有全信息

2)生产假设条件:

①企业生产经营目标:

利益最大化

②企业的生产经营往往伴随着技术进步。

假定技术进步对产出水平没有影响。

③生产时期分为三阶段:

ⅰ市场待入期:

产品已生产出来,能随时出售。

ⅱ短期:

企业除了调整劳动力以外,其他生产要素都不可变动

ⅲ长期:

企业一切生产要素都可变动、调整,劳动投入可以调整,资本也可以进行调整,新的企业亦可以建立。

2)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在短期中,由于生产的其他要素(如:

厂房、机器、设备等)是不可变的,只有劳动力投入是可变的,当企业需要扩大产量满足市场时,企业能做的是把更多的劳动力投到不变的生产要素上。

随着投入劳动量的增加,企业产量将经历如下的变化过程:

产量迅速增加

增长速度逐步减缓

产量稳定

①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②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

技术水平不变

原料、材料的变化因素忽略

③出现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原因:

第一阶段:

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边际产量: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导致的产量增加。

原因:

在企业开始阶段,由于劳动力配置不够,使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劳动投入的增加,可以使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的作用和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第二阶段:

边际产量递减

原因:

不变的生产要素已经接近充分利用,可变的劳动要素对不变的生产要素的利用趋向于极限。

第三阶段:

总产量绝对减少。

原因:

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已经得到充分利用,潜力用尽,如果再增加可变的劳动要素,则会由于设备的超负荷运转、管理滞后、内耗增加等导致生产效率降低,使总产量减少。

3.2.2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

1)短期含义:

在这个时期内,企业除了调整劳动力以外,其他生产要素都不可变动。

2)企业增雇劳动力的结果:

企业增加一个人,会产生两种结果:

①支付工资,增加企业的成本

②新增加的工人会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价值,从而使企业收入增加。

3)企业是否增雇工人的决策取决于增雇工人的边际收益是否大于边际成本。

4)企业劳动力需求原则: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或者说,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必须将劳动力雇佣数量保持在使边际生产率等于工资率的水平。

●原因:

边际劳动力生产率高于工资率时,说明企业设备还没有充分利用,还可以增雇工人;相反,说明企业太多雇佣工人使利润受到损失,因此需要减少雇佣量。

3.2.3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长期”含义:

企业的资本量和劳动生产要素都是可以变动的。

1)生产方法的选择:

是指企业为达到一定的产出,使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耗费最小的方法。

或,在同样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条件下,达到产量最大化的方法。

⑴等产量线:

指以图形表示的可以用于生产同一产出数量的劳动力和资本的所有组合。

即:

企业某一产量水平,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是资本和劳动力的函数:

Q=f(K,L)

 

k

Ka

Q1

Kb

L

Lb

La

含义:

①企业在生产同一种产品可以选择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

②可以选择多用劳动力或多使用资本要素,一切以这两种要素的相对价格为转移。

③如果劳动力价格高,企业会选择用资本替代劳动;反之,企业会选择用劳动替代资本。

性质:

产量不同,劳动投入和资本组合也不同,越是远离原点的等产量线的产量越大;越是靠近原点的等产量线的产量越小。

⑵等成本线:

用来表示企业在要素价格给定的条件下,用一定的货币金额可能购买到的两种投入的最大量界限,它实际上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

a

K

b

O

L

含义:

①在总支出和投入既定的条件下,企业所能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

②总成本和要素价格已定,增加劳动力投入L就要减少资本投入K;反之,亦然。

性质:

等成本线可以是无数的,越是远离原点的等成本线,总成本越高;越是靠近原点的等成本线,总成本越低。

⑶最佳生产方法的选择:

判断生产方法是否最优,其标准并不是技术是否先进,而是针对投入产出的关系而言的。

(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①定量产出成本最低化P87

②定量成本产出最大化P88

2)固定技术系数条件下劳动需求的决定

●技术系数:

企业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要素投入的组合比例。

●可变技术系数:

要素投入组合比例是可以改变的

●固定技术系数(要素投入组合比例不能改变)

①可变技术系数条件下,劳动需求的决定。

生产等产量产出,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等产量线是凸向原点的曲线。

K

 

L

 

②固定技术系数条件下劳动需求的决定:

固定技术生产方法由生产的技术条件给定,劳动和资本投入之间不能相互替代。

在此种投入组合水平上,只增加劳动或只增加资本投入,产出水平都保持不变。

K

L

3.3劳动力市场均衡

●劳动力市场均衡:

指在特定的某一时点上,按照一定的工资率,企业实际雇佣的劳动量(数量和质量)与社会劳动力的供给量相等。

1)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

⑴单一市场的静态均衡:

意愿劳动力供给等于意愿劳动力需求(时间、数量、质量和结构)

⑵多维市场的均衡:

过程:

不同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率存在差异→

劳动力流动、企业劳动力需求市场转移→

各个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率基本相等→

各个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2)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是从劳动力市场的运动过程中考察劳动力市场均衡实现的条件。

●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时滞现象:

需求的产生是随机的,变化速度快,而供给随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慢)

企业劳动力需求

时滞现象

相应措施

劳动力供给

P93

3.4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

●现状

●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