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研发的构思.docx
《产品研发的构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研发的构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品研发的构思
关于企业产品研发的构思
首先公司的产品研发是建立在公司的愿景目标与公司战略绩效管理体系的环境下,目的是为了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需要。
构建一个高效的企业研发体系,需要从产品战略、产品开发流程、研发组织结构、研发团队等几个方面来系统规划,建立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其中,建设产品开发流程是核心,怎样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贯彻产品战略?
怎样界定企业各部门各岗位在产品开发中的职责?
产品开发团队怎样组织?
怎样才能提高研发团队的能力?
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一个好的产品开发流程来解决。
产品的战略(平台、产品、技术等)要通过竞争对手的分析、当前社会技术的发展、市场的实际需求、我们现有的信息、资源等等来实现的。
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是产品开发的基本保证。
1研发管理的关系
(1)研发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必须理清技术创新与科研管理的关系。
第一,技术创新必须建立在企业现有的现实基础上。
由于当前世界的技术进步是建立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对于任何一种新产品来讲都具有许多技术创新点。
如何确定新产品的技术创新定位是与企业的现实基础直接相关的,也是该新产品研制成功的关键。
第二,科研管理必须严格控制技术创新带来的随意性和不可预见性。
由于技术创新的含义就是在产品研制过程中引入了企业不熟悉或者未掌握的新技术,如何预期新技术带来的效应,严格控制研制过程各个技术状态,把技术创新纳入到规范化的科研管理流程中去是新产品研制成功的必要保证。
第三,技术创新必须建立在规范化科研管理的基础上。
由于技术创新需求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不断变化和增加,在科研过程中必须锁定技术创新的变化,使整个研制过程技术状态控制在系统预期设计的状态控制流程中去。
研发管理与技术创新考虑的基本要素:
a.技术创新主要考虑的几个主要方面:
市场需求、技术储备、人力资源、资金需求、设备状态、研制周期;
b.技术创新状态在系统需求设计时确定;
c.在项目研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技术创新,所有的后续设计与研制必须控制在系统设计的控制流程内;
d.新的技术创新一般按阶段在系统升级产品中或新立项产品中统一解决;
e.确因十分必要,新的技术创新首先在系统设计师会议上研究,确定该项目当前研制的技术状态,确定的各状态回溯节点,修改系统需求设计,形成新的项目的所有的研发控制文件,以及新的响应文档。
(2)研发管理和面向市场的关系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必须理清面向市场与规范管理的关系。
第一,要面向市场,市场需求是企业新产品的主要来源;
第二,在新产品开发前要确定当前市场的需求,并预测一定量的市场需求的超前发展的余量。
第三,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应冻结市场需求的变化,所有的开发与研制过程都必须严格控制在系统规范管理的控制流程中。
第四,市场新的需求一般在系统升级产品或新立项的产品中考虑。
研发管理与面向市场考虑的基本要素:
a.市场需求是研发项目的主要来源;
b.在系统需求设计时要确定当前市场的需求,并预测一定量的市场需求的超前发展的余量;
c.在系统需求完成后,冻结市场需求,所有的后续设计与研制都必须严格控制在系统设计的控制流程中;
d.市场新的需求一般在系统升级产品或新立项的产品中考虑。
(3)系统最优和局部最优的关系
在系统设计时,综合分析和考虑市场需求、技术储备、资金状态、设备状态、以及研制周期等重要因素,尽可能在当前情况下进行系统综合考虑,尽可能做到系统最优设计。
在系统设计时,一般不考虑局部最优。
主要原因如下:
a.在系统设计阶段,无法详细考虑局部的实现;
b.一旦系统设计完成,所有的局部实现必须严格在系统设计的控制下,遵循系统规范和约束条件实现局部设计;
c.在系统设计时,一般都考虑了系统余量,所以局部最优对整体系统性能影响不大;
d.追求局部最优很容易带来系统失控和一些副作用,将影响系统最佳的实现。
2产品研发原则
(1)相信原则
★相信规范;
★相信工具;
★相信经验;
★相信上层。
(2)不相信原则
★对自己完成任务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不相信;
★对下层完成任务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不相信;
★对已验证过的任务进行综合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不相信;
★对已验证过综合的系统适应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不相信。
3纵横分工原则
(1)横向分工
★按专业分工划分。
如:
结构、性能、应用环境、材料分析、配件等。
(2)纵向分工
★按层次划分。
★系统设计、开发与调试,生产加工、测试与验证
4信息文档化原则
★信息规范化;
★流程阶段化;
★传递文档化;
★文档模板化。
5现代工程管理项目研发管理阶段划分
(1)需求分析过程
需求分析过程是在新产品研发启动之前,对新产品研发过程将要涉及到的各种要素进行系统化、定量化的分析,使之后继的研发过程都在预先研发要素设计的控制流程中。
在需求分析过程主要进行以下要素分析:
★市场需求可行性分析;
★关键技术需求分析;
★开发环境需求分析;
★开发成本需求分析;
★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研发进度估算与分析。
(2)设计过程
设计过程是在项目启动的条件下,根据需求分析的要素定义,旨在建立一套规范的研发设计流程,明确专业技术分工,确定设计考虑的范围和要素,消除研发状态混淆不清、研发问题隐藏和向后传递等问题。
在设计过程主要进行以下过程设计:
★系统设计规范(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系统需求设计;
★硬件设计需求;
★软件设计需求;
★系统可靠性设计;
★产品测试性要求;
★产品测试平台设计。
(3)开发/调试过程
由于产品设计中蕴藏了大量的设计者对产品功能要求的理解和处理思想,而这些理解与实现有紧紧地依靠设计者个人的知识背景、专业领域和个人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必然在产品功能的设计实现中,存在大量的错误和不完善的地方。
另外,在设计中还采用了大量的设计工具,设计者面对的不是产品,而是面对的由一组工具组成的设计平台,设计者根据工具的功能,发出相应的命令,由工具完成命令的实现。
由于工具实现过程是工具的设计者依据通用情况考虑的,建立产品的开发环境是产品研发重要的组成部分。
(4)测试验证过程
对于产品的研发来说,测试环境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
从发达国家产业的研发来看,产品测试的费用和测试周期占产品研发费用和周期的40%左右,并保持上升的趋势。
由此可见,测试对产品的研发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附录《平衡阀系列产品的分析》
平衡阀系列产品的市场分析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平衡阀品种繁多,鱼目混珠。
但总的来说,高档建筑项目基本上是国外厂家所控制。
国外的厂商有瑞典TA、丹佛斯、毅智、萨姆森、霍尼韦尔、卡莱非、沃茨、欧文托普、法国的高马普等等,在市场上比较活跃的是瑞典TA、丹佛斯、欧文托普、毅智。
2008年据不完全预测:
丹佛斯就调节阀这一块大概在8000万元左右,TA大概的数据也应该在4000万元左右,欧文托普大概在4000万元左右,毅智的数据不是很清楚,应该在2000万元以上。
国内厂商有北京爱康、河北平衡、河北同力、廊坊的蓝希尔、洁兰特、安迪、哈尔滨的雅克、浙江的富阳、浙江的天泽、中国建研院的爱康公司等等。
专业性较强,做的比较好的是河北平衡大概在6000多万元,河北同力1600来万元,蓝希尔、洁兰特、安迪大都在1000多万元,富阳1000多万元,天泽1000多万元,其它数据不是特别清楚了。
比较可怕的是近两年出现了一些打着进口的牌子,买着国内较低档的产的公司,比如:
英国的狄龙、欧特莱、德国的瑞伸等等。
把市场搅的是一塌糊涂,要什么品牌都有,等供货就可想而知了。
国外就有一些代表性的厂商(萨姆森、TA、丹佛斯等)来分析一下目前国内市场的的基本状况,第一是产品质量,第二是市场的运作。
目前在国内市场平衡阀系列产品的总体质量最好的国外厂商是德国的萨姆森,他的代表作是北京热力集团的一次网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现在供应的是加电动头的流量控制阀。
据有关部门讲,使用时间最长的达到19年。
他的市场运作不是很好,因其是专业的调节阀制造厂商,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他的产品质量是国际一流的,对产品的要求也是非常严谨,每个小的细节都做得非常到位。
缺点就是价位太高,一个DN200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在20万左右,产品比较齐全,不单单是建筑行业,工业控制的调节阀也都有,有值得借鉴之处。
他们的强项是工业控制的调节阀,目前正在寻求在建筑市场分的一杯羹。
瑞典TA在国内销售的也是不错的国外厂商,他们注重理念的灌输品牌的树立,也引领了我们国家行业的发展。
我们国家引进平衡阀的开始,就是引进的他们的理念和方法。
他们的优势是手动平衡阀,其它几个品种优势不是很明显,不过他们的销售模式是很值得借鉴,首先是影响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设计规范,较突出的是和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编写了《平衡阀应用技术规程》DBJ/CT517-2005,成为上海市建筑产品推荐性应用标准。
他们所买的是水力平衡的概念,这其中包括:
设计思路、平衡阀的产品、智能仪表、水力平衡的方案、水力平衡的调试一整套的东西。
其次是帮助设计人员做相关的设计工作,给其项目的成功率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其产品的包装相当到位,很容易吸引客户的注意力,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下面让我们对TA公司的做一下了解和分析:
首先是在1962年,RagnerGarfvee和TA公司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平衡阀专利,并且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从设计到服务的“全面水力平衡”概念和解决办法。
它所生产的静态平衡阀的流量特性为修正的等百分比特性。
在静态平衡阀的应用上,TA公司做了很多工作,目前我们公司所生产的平衡阀和TA的基本上是一致的,不管是外观还是性能都能够满足市场上的需求。
自力式流量控制阀也叫定流量阀,TA公司采用的是套筒加活塞使用节流孔的模式制造,目前在欧洲这种方式比较盛行,但在中国不是很理想。
该种控制方式对水质的要求是很严的,大家想想活塞在系统中是需要根据系统的压力变化是一直在工作的,当水质中的杂质会对其活塞的动作起着致命的作用。
TA公司的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压差控制的范围是20-80KPa或40-160KPa,流量的范围是很小的,并且它的控制精度为±20%或±25%。
其调节方式为调节弹簧的预压缩力。
他们的营销模式是在全国分南区、北区大概搞了4、5个办事处,公司统一招人、统一培训,销售模式以代理商为主,业务员基本上是为代理商服务的。
重点项目大区域主要领导负责跟踪,小项目业务员也可以自己去做,但基本上成功率是很低的。
选择代理商门槛是很苛刻的,要求代理商必须有一定的规模,有一定的资金实力等等。
业务员主要负责宣传,和技术人员、设计人员沟通。
TA的主打产品是手动平衡阀,其次是动态流量平衡阀、动态压差平衡阀、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动态平衡电动二通阀、温控阀等
丹佛斯是目前国内销售平衡阀系列产品最全、规模最大的厂商,他的强项是自控系统和机组,在平衡阀的行业圈中,国内对他的评价还算可以,国外厂商对他的评价不是很高。
但是他们抓中国市场还是力度最大的,他们的运营思路是打通上层关系,树立形象项目,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是利用代理商的形式,形象工程由公司的大项目部去运作,借鉴了TA的优势,产品的质量相对较稳定,其产品的宣传力度还是比较积极的。
对中国的供热市场也绞尽了脑汁,他的产品和TA、萨姆森的产品品位相差不大。
不过有很多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
丹佛斯的静态平衡阀和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和TA的大同小异,各有千秋。
其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是很有一定的竞争力的,他的价位比TA的低一些。
其质量在自力式压差控制阀上面不次于TA,在有些地区销售量都超过其他国外厂商。
丹佛斯平衡阀系列的产品主打不是很明确,但其平衡阀系列的产品是很全面的。
稍微重要一点的就是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这种产品他还是有一定的优势,产品的设计思路接近与萨姆森。
在产品的应用领域里丹佛斯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并出版了关于产品应用的两本书《供暖控制技术》《丹佛斯空调产品的介绍》,在市场的反应还是很不错的。
毅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FlowCon)是一家在香港注册的公司,他主要经营FlowConinternational的产品。
该公司是在国内第一家推出来的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的产品和理念,其在国内建筑领域的高层有些特殊关系,产品市场主要定位于国家和政府投资项目。
该公司的特色是通过高层获得相关的项目信息,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师,为项目信息做专业设计,帮助设计人员画图。
这是在国内推出的又一种销售理念,值得我们好好的去深思。
毅智的主打产品是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其产品比较单调,除了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外,还有动态平衡电动二通阀、动态流量平衡阀,他没有手动平衡阀。
在应用上毅智的强势并不是很大。
萨姆森在供暖和空调市场上,市场的占有率并不是很大。
其主打产品是工业控制用的电动调节阀,暖通空调市场占他的氛围是太小了,但萨姆森的产品在国际上是一个知名品牌,其产品从包装到应用有其独到之处,它的销售目前只有几个热力公司在用,而且都是用在温度较高的地方。
综合分析,国外正规厂商的产品做到了相关的控制需要,不足的地方就是其要求水质较严,产品从结构设计到产品的应用,从理论到实践十分协调。
而且从产品的包装、说明、样本、资料都比较严谨,销售理念和产品结构是一个整体,他们不是在做一样产品,而是在做好一个系统的服务,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思考。
目前国内的中高端市场基本上是让外国人控制,不单单是国人崇洋媚外,在平衡阀的市场上,国内和国外没有在一个起跑线上。
国内生产的阀门的档次实在没办法和国外去竞争。
国内开始生产平衡阀的厂商原来都不是做阀门,很大一部分人是做暖通控制的,还有很多人对阀门一开始就是外行,所以造成了国内生产平衡阀的企业和生产阀门的好像是两个行业,也给平衡阀的技术提高带来了很大困难。
国内就有一些代表性的厂家(河北平衡、廊坊的安迪)来进行一下分析,主要还是两个方面,一是产品质量,而是市场运作。
廊坊的安迪的前身是中油管道办的爱能供热设备有限公司,也是自力式流量控制阀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
在平衡阀的行业当中也是做得不错的单位,他们的主要市场是北方的供热,在北方的供热改造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和成绩,产品的质量比较粗糙,十多年了也没有什么大的发展。
运作模式主要是参加国家的所有供热工作会议,到供热单位、设计院讲课,走专家路线,通过专家的影响力去宣传自己的产品。
产品的样本、包装、说明等都比较简单,他们由于频繁的分家,给其市场总体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河北平衡是在国内专业性较强、规模较大的一家,在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办事处,销售人员在200多名,生产人员只有130人。
他们的市场是60%是南方的空调市场,40%北方的供热市场。
运作模式是通过走访设计人员,建立很好的关系,得到相关的客户信息。
通过参加全国的相关会议去宣传自己的产品,总体来说在国内做的还是不错的。
不过由于技术人才的匮乏,最近这几年产品质量一直没有大的提高,维修率较高,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了无法解决的困难。
从产品的包装、样本、样品、资料等,都比较粗糙,给人的感觉就是粗制乱造。
由于受地域和全员综合素质的影响,再往前发展是很困难的。
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全国建造了一个自己的销售网络,有其独到之处。
综合的分析国内厂商的情况,在前几年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对产品的要求不是很严,市场需求无法满足,给诸多厂商了发展的机会。
通过下面的比较就会看出:
举例:
这两个产品一个是廊坊安迪(张炳礼)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阀;他是在1995年推出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当时叫流量限制器,开始的时候是按斤买(定价50元一斤),由于体制的问题,这20来年企业一直是分分合合,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个是河北平衡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在目前的国内市场很有代表性,很多厂商都是仿造的他们的东西。
图1廊坊安迪图2河北平衡
该阀的结构是由一个手动调节阀和自动平衡阀组成,如上图所示:
手动调节阀作用是设定流量,自动平衡阀组的作用是维持流量恒定的。
对于手动调节阀组来说,流量G=Kv(P2-P3),式中Kv为手动调节阀阀口的流量系数,P2-P3为手动调节器阀口两侧的压差Kv的大小取决于开度,开度固定,Kv即为常数,那么只要P2-P3不变,则流量G不变,而P2-P3的恒定是由自动平衡阀组控制的,比如说进出口压差P1-P3增大,则通过感压膜和弹簧的作用使自动平衡阀组关小,使P1-P2增大,从而维持P2-P3的恒定,反之P1-P3减小,则自动平衡阀组开小,使P1-P2减小,维持P2-P3的恒定。
其中的控制理念就比较模糊,首先没有考虑到阀门本身的平衡力的问题;其次是模腔的设计给达到控制理念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膜片和阀件寿命;第三种情况是水流先从压差阀经过,然后再到手动部分,造成了阀本身的阻力较大。
第四种情况就是国内的平衡阀产品结构缺陷,没有解决好阀门本身平衡力的问题,会造成在实际工况应用时控制失灵的情况。
第五种情况就是检测手段不够完善,甚至有些厂商根本就不去检测。
要想把该系列的产品做好,就必须经过严谨的检测手段。
除了常规的实验外,平衡阀系列产品主要的实验项目是:
额定流量系数的实测值、固有的流量特性的测定、阀门的最大工作流量、最小工作流量、阀门的最大工作压差、最小工作压差、阀门的噪音、阀门的寿命试验等等。
再就是产品的包装是国内和国外的区别,它包括产品的样本、产品的简介、产品的选型、阀门使用说明书、出厂的包装等等。
国外的平衡阀都标有其阀门的Kvs,国内对其没有起码的要求,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变。
下面让我们参考一下国外厂商(萨姆森)的控制理念:
力求控制型的稳定;扩大阀门的控制范围;尽量的使其完善;达到其控制目的。
自力式流量限制器
工作原理:
在图5-148的官网内安装一个孔板,孔板前后正负压力一起注入流量限制器的传动装置。
当孔板前后压差超过弹力,控制器将开始限制流量。
例如,若供热系统中的供水压力提高了,则作用在阀门处的压差也高,从公式Q=Kvs
可知,更高的压差意味着更高的流量。
反过来更高的流量在孔板形成了更大的压力,则作用于执行器的动力也增加了,导致进一步关闭阀门,从而达到限制流量的目的。
不需辅助动力的原理如下:
在压力平衡段内,前压作用在波纹管的外表面,后压作用在波纹管的内表面,由于波纹管底板的直径和阀芯的直径一样,力就互为抵消。
因此关闭阀门的动力仅用于克服阀芯和杆部的摩擦力,而不需辅助动力
主要区别:
1)阀门本身的不平衡力解决得好;2)取压控制点取得是供水压力;3)阀门自身阻力减小到最低。
4)控制理念清晰。
平衡阀的市场情景
平衡阀在国内近20年的时间了,但发展的还是很慢,受市场环境的影响。
国家的政策和相关的规范措施不是很完善,在使用平衡阀的问题上专家的观点也不统一,造成了行业的发展缓慢。
在当前的国家大的气候条件下,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的要求日益迫切。
采暖、空调水系统的节能运行是必然趋势,要想真正意义的节能运行,水系统的量化控制是必须的,平衡阀是解决系统量化控制的最好手段,也对平衡阀的更新换代突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的十来年大家都抱着一种侥幸的心里,安装平衡阀只是为了应付的不占少数。
真正的经过平衡调试的系统只占少数。
分户计量的要求、供热(冷)成本需要降低是当前建筑市场的必然趋势,也将带动平衡阀行业的发展。
在目前来说,平衡阀行业还是一个朝阳行业,逐渐被行业界的同仁认可。
较大的动作的国外厂商有霍尼韦尔和宁夏吴忠合作生产平衡阀的系列产品;丹佛斯也在国内寻求相关的生产商;萨姆森也在国内组建相关的加工厂;美国沃茨正在积极的寻找平衡阀产品的合作生产商等等。
国内的企业对这方面的动作不是很大,老的平衡阀企业基本上有十几年的历史,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前景不是很乐观。
再改良产品的动力基本上已经没了,只有新建的企业存在着很强的动力,国家正在制定相关的标准和措施,为规范平衡阀系列产品的市场会有很大的帮助,相信平衡阀明天的市场一定会很精彩。
目前国内缺少的是能够系统做好空调或采暖水系统水力平衡的理念、产品、措施、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企业。
从行业的愿景来看,空调、采暖的水系统量化控制是必然趋势,国内采暖已经出台了强制性规范,空调系统的能耗控制也已经启动。
不单单是把产品做好的问题,而是整个系统创新模式,这也是符合当前的国际市场发展。
瑞典TA和丹佛斯已经在国内运作了很多年,但国内厂商没有从精髓上下功夫,将来能够在市场上走的更远的会是在这方面下大工夫的厂商。
也就是营销上常说的“推销的不是一种产品,是能够带给客户的理念和思想”。
需要我们从总体服务上努力,了解市场需求的究竟是什么,仔细分析国外公司的做法,吸收其优点,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营销策略,才能够找出产品真正的销售渠道。
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建立一个完整的解决空调采暖水力平衡的系统,而不是只生产某种产品,这样才会适应市场的真正需要,真正的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企业才会有很强的生命力。
有关铜平衡阀系列产品在市场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但目前国内市场的基本情况是低端市场量大,高端市场的铜平衡阀系列产品主导市场还是进口产品,要象征这块蛋糕,必须内练产品、外练市场。
总体的需求是无法用数字预测到的。
根据上述的基本情况,我们目前想介入暖通控制领域的平衡阀总体市场的话,首先寻求第一切入点,这对我们总体市场的运作是很关键的,手动平衡阀我们再去效仿TA,很难在市场上再出现第二个TA了,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再去效仿很难出现第二个毅智了,所以我建议我们的切入点定在动态压差控制阀(也叫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此种产品在目前国内市场上还没有大牌厂商。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很多人都在想办法去效仿国外的产品,很少有人从理念和产品实际相配套,这也是我把这个产品作为我们首推的原因之一。
以上是我个人从事十来年平衡阀生产和销售的一点总结和对平衡阀系列产品市场的一点愚见,可能里面包含了个人的看法和认识,有什么不当之处,请谅解。
周玉图
200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