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期中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1979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期中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一语文期中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初一语文期中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初一语文期中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初一语文期中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期中复习资料.docx

《初一语文期中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期中复习资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语文期中复习资料.docx

初一语文期中复习资料

综合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按要求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7分,每个1分)。

①锲而不舍()②义愤填yīng()③鲜为人知()

④重荷()⑤嫉()妒⑥祈()祷⑦ 炽()痛

2、名句积累(8分,每句1分)

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②,关山度若飞。

③,云从窗里出。

④独坐幽篁里,。

⑤,明月来相照。

⑥峨眉山月半轮秋,。

⑦谁家玉笛暗飞声,。

⑧马上相逢无纸笔,。

3、名著阅读:

根据所给的文段资料,完成问题。

(5分)

她既不是病死,也不是老死,而是又掉到了水中被淹死的。

上回,她是为了救一个孩子而落入水中,而这一次落水,仅仅是为油麻地小学的一只南瓜。

几天前,她就发现,在一根爬向水边去的瓜藤上,有一只南瓜已经碰到水面了。

昨天下了一夜的雨,今天再看那只南瓜时,已几乎沉入水中了。

水流不住地冲着那只南瓜。

眼见着瓜要落蒂了,她想将那只南瓜拉出水面,让它躺到坡上。

她顺坡滑了下去。

然而却滑到了水中。

也许是因为她太老了,她几乎没有一点挣扎,就沉入水中。

当时,对岸有一个妇女正在水边洗衣服,看到她要用拐棍去捞那只南瓜,就阻止她,但她的耳朵已聋得很深了,没有听见。

还未等这个妇女反应过来,她就滑入了水中……这一回,她再没有活过来。

①这是曹文轩的作品《草房子》中的文段,文中的“她”是秦大奶奶

(2分)

②结合选段内容,分析文中“她”的性格特点。

(3分)

秦大奶奶曾经为了救落水的小女孩乔乔差点被淹死,这一次为了救油麻地小学的一个南瓜而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可以看出她现在已是一位善良的、以给予别人温暖为永恒追求的老人。

二、古诗文鉴赏(20分)

(一)诗歌鉴赏(5分)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所展现的画面。

(3分)

幽幽的竹林中,诗人独坐其间,远离尘世嘈杂,抚弄琴弦,一曲终了,情有不足,不禁掷琴而长啸。

5、诗言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表达了使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15分)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王冕者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第子,学遂为通儒。

(《宋学士文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4分,每题1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脱)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通“耶”,语气词。

(3)及鲁肃过寻阳(到)(4)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离开)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每题2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2)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拿着书映着长明灯来读,一直读到天亮。

8、【甲】文中写鲁肃“与蒙论议”、“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用意?

(2分)

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也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也进一步侧面烘托了孙权的“善劝”。

9、【乙】文中最能表现出王冕读书专心入迷的是那一句?

(2分)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0、这两则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

(3分)

 

三、美文鉴赏(30分)

(一)(13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

(选自《最后一课》)

11、请用两个词语来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

(2分)

悲愤、痛苦、不舍、对祖国的热爱等等。

12、请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文中的划线句。

(3分)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

这句话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放学时韩麦尔先生的样子,表达了他内心的悲愤、痛苦和对祖国的热爱,对阿尔萨斯的依依不舍之情。

13、请你试着模仿作者刻画韩麦尔先生这一感人形象的的手法,来刻画一个你熟悉的人,表现出这个人的内心世界。

(不少于100字,不要出现真实班级和姓名)(8分)

120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共5分,每小题1分)

①确凿(  )②蓦然(  )③炽痛( )④默qì(     )⑤lán(  )语

2、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请根据提示用正楷字工整默写相应的诗文名句。

(9分,每小题1分)

①马上相逢无纸笔,。

②独坐幽篁里,。

③夜发清溪向三峡,。

④山际见来烟,。

⑤,何人不起故园情。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木兰诗》中描写战争持久战斗残酷的诗句是,。

3、名著阅读。

(6分)

那条鲨鱼正在帆船下用嘴拉扯死鱼。

老人放松帆脚索,船横过来时鲨鱼从船底暴露出来,他一看见鲨鱼就一桨戳进去。

但只刺到肉,老人手受伤了,鲨鱼迅速浮上来,露出脑袋,老人对准脑袋正中扎了两次,又戳进左眼,鲨鱼还是吊着,老人又扎了一刀在脊髓和脑子中间,鲨鱼的肋骨断了,老人把桨片插进鲨鱼两颚间,鲨鱼松了嘴溜开了。

①上面的文字是国(国家)的作品《》中的选段。

(3分)

②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根据文意回答。

(3分)

 

一、古诗文阅读(1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春夜洛城闻笛》作者是代(朝代)的,字。

(3分)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请赏析诗中“暗”和“满”

的表达效果。

(4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三、文言文对比阅读(15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

自言: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

“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

担心②俟sì:

等待。

 ③讽诵:

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 博闻强志:

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

(2)泯然众人矣(消失)

(3)尝主编《资治通鉴》(曾经)(4)俟能讽诵乃已(停止)

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为一时之名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邑人奇之B.不能称前时之闻

C.或以钱币乞之D.卒之为众人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就能终身不忘。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4、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2分)

余/闻之也/久

5、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3分)

仲永天资过人,但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矣”(1分);司马光幼时担心自己的记忆不如别人,于是勤奋学习,结果“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

可见,一个人能否成才,天资不是决定因素,后天的学习才是关键。

(1分)。

【参考译文】

   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

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别的兄弟已经背诵完了而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闭门苦读,等到能够熟练背诵才停止。

他自己说:

“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这样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

”等到长大后,读遍古籍,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他说:

“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马背上,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二、现代文阅读。

(一)(10分)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

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

难道就这样算了吗?

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到这些,我多么懊悔!

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

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看不见他了!

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1、文中五处感叹号表达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感情?

(2分)

强烈地表达了小弗郎士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2、这一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

(2分)

心理描写

3、“……想起这些,我是多么懊悔!

”一句中“这些”指代什么?

(2分)

指代以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

4、这段描写,表现了小弗郎士在听了老师这一课后,感情上发生了怎么的变化?

(2分)

感情上的巨大变化:

既有对“最后一课”的珍惜,对过去时光的惋惜、懊悔,又有对老师的理解、怜悯、尊敬,表明他爱国意识在成长。

5、文段的第一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可否不用独立成段?

请说说你的见解。

(2分)

独立成段:

突出失掉祖国语言的悲愤,与中心和标题一致;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

鲜()为人知锲()而不舍人声dǐng()沸鞠躬尽cuì()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杂乱无章:

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亘古:

远古

B、义愤填膺:

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膺,正义踌躇:

犹豫

C、迥乎不同:

很不一样。

迥,差得远。

谰语:

没有根据的话

D、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知道。

晓,明白,了解炽痛:

热烈而深切

3.请根据提示用正楷字工整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7分)

①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②峨嵋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嵋山月歌》)

③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④,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⑤,关山度若飞。

⑥,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⑦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而那过去了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4.名著阅读。

(2分)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

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

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

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本段文字节选自,作者。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二)文言文阅读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3分)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辞

②及鲁肃过寻阳等到

受之天:

承受

9.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

(2分)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彼其/受之天也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为”与“卒之为众人”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2分)

A.自以为大有所益B.并自为其名

C.且为众人D.以丛草为林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12.〔甲〕〔乙〕两段文字在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甲】文的表达方式是记叙,【乙】文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6分)

围绕要加强后天的学习谈

三、现代文阅读(31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

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A)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

"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B)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

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13.本文选自小说《最后一课》,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

(2分)

14.请联系上下文,谈谈“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2分)

抒写内心对侵略者的憎恶,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15.请按照要求,分别为文中A、B处的词语和句子作批注。

(6分)

(A)圈出句中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作注。

A、圈“全”或“一下子”“恨不得”均可,解词句意1分,分析1分,表达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感1分。

(B)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画线句。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字帖”比喻成“小国旗”,生动形象说明了阿尔萨斯是法兰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烘托出教室里浓厚的爱国气氛。

(1分)

16.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画线句①内容的理解。

(3分)  田珏《台湾史纲要》:

日本"在全岛强制推行日语教育,在普通学校中,台籍教师一律穿和服,讲日语;学生在学校和在家里必须讲日语。

甚至在偏远村庄都设立了日语讲习所……就连上了年纪的阿公、阿婆也被强迫去上课"。

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

亡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

实际上就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亡,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

如果一个民族完完全全丧失了自己的语言,那么,它就几乎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

一、基础知识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5分)

嫉()妒丑lòu()shàn()笑恐jù()亘()古叮zhǔ()脑髓()炽()痛斑lán()默契()

2、默写。

(10分)

A、不必说,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2分)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2分)

C、山际见来烟,。

(1分)

D、,弹琴复长啸。

E、《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2分)

,。

F、马上相逢无纸笔,。

(1分)

G、《木兰诗》中描写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速的句子:

(1分)

,。

3、名著阅读:

(5分)

A、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这个“最英俊的少年”指我们阅读的名著《》中。

(2分)

B、她(温幼菊)没有看桑桑,但却把胳膊放在了桑桑的脖子上:

“桑桑,别怕……”

眼泪立即汪在了桑桑的眼眶里。

……

这几个叹词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在缓慢而悠长的节奏里,轻柔却又沉重,哀伤却又刚强地在暖暖的小屋里回响着。

桑桑像一只小船,在这绵绵不断的流水一样的歌声中漂流着……

阅读以上文段,简要说说桑桑在此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说他“哀伤”和“刚强”(3分)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本诗作者是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

(2分)

 

5.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3分)

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影在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的更加明亮,月光如水,水影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

6.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对“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句的理解。

(3分)

抒发了作者离乡思友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二)阅读课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以下略)

(二)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下略)

7、《伤仲永》选自,作者是。

《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

(3分)

8、解释加点词。

(4分)

A.卿今当涂掌事()B.蒙乃始就学()C.即更刮目相待()D.及鲁肃过寻阳()

E.世隶耕()F.泯然众人矣()G稍稍宾客其父()H.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9、翻译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4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0、问答题:

(5分)

A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

(2分)

B吕蒙由一介武夫变成有学问的人,而天才仲永却泯然众人。

通过比较,你有什么启示?

(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⑴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

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

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逼着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

)踢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

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⑵过一会儿,妈妈进来了。

她看到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妈哀求说:

⑶“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⑷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

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

⑸“怎么还不起来,快起!

快起!

⑹“晚了!

爸!

”我硬着头皮说。

⑺“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起!

”⑻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

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⑼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⑽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⑾我坐在放下雨蓬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

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

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被同学耻笑。

⑿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⒀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

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

老师说:

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

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

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

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

……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⒁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

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⒂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

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

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

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⒃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

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

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⒄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

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11、本段文字节选自《》作者是。

(2分)

12.请写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

起因:

因下雨,我懒在床上,不想上学

经过:

爸爸打了我,但后来又到学校送我花袄和铜钱。

结果:

从此,我总是最先到学校的学生之一。

13.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本句:

(3分)“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