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柳色的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1920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唐柳色的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唐柳色的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唐柳色的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唐柳色的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唐柳色的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唐柳色的阅读答案.docx

《大唐柳色的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唐柳色的阅读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唐柳色的阅读答案.docx

大唐柳色的阅读答案

大唐柳色的阅读答案

【篇一:

《大唐柳色》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代的柳色是否还那么清新?

⑵每

次送别时,总想陪伴着友人走进客含,像唐代诗人那样叫上一壶酒,点上几碟菜,在四周绿

色中间“一杯一杯复一杯,二人对酌山花开”。

可每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总也无法如愿

以偿。

同唐人相比,我们总是少了一份旷达,一份恬淡,一份缠绵。

⑶唐人的神韵,唐人的

风范,犹如他们所歌颂的柳色一样,永远那么潇洒,那么清新,那么多情,也永远在唐诗里

“依旧烟笼十里堤”,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向往,又让我们无法企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

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又名《渭城曲》)⑷今夜,月色宜人,独坐

在客舍里,看黄昏的月光给窗户镶上一道金边,一直伸向山的那一边。

我的思绪又一次踏着

遍地月光,沿着《渭城曲》所铺设的意境,走上了去阳关的古道。

⑸去阳关的道路上,多了

驼铃狼烟,多了孤独、寂寞与苍凉。

然而,这一切都挡不住唐人哒哒的马蹄。

不就是沙漠吗?

他们就是为了沙漠而来,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而来;为了“瀚海阑干百

丈冰”的奇异而来;为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而来。

⑹于是,唐诗中出现了离别,出

现了折柳。

⑺客含对饮,灞桥折柳,这种习俗不知是否起于唐代,然而却被唐人挥洒得淋漓

尽致,情意万千。

当他们拉着马缰绳,立柱斜阳下的驿道边,折柳相送依依惜别时,风吹动

着他们青色的长衫,飘飘欲飞。

⑻唐代国势强盛,读书士子人人奋袂而起,走出书斋,离家

别子,仗剑远游,去河朔,去塞上,去长安,以求博取功名利禄,入世之心极重。

可一旦他

们发现追求必须以人格付出为筹码时,他们却惶惑了,他们沉默了,他们爆发了,最终选择

义无反顾地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长揖而去,拂袖归山;然后再去

寻找新的起点。

⑼他们重视功名,但更重视人格;人世之心不死,道德之树常青。

唐代文人

的腰杆同笔杆一样,铁硬。

因而,唐诗就显得洒脱,富有个性;而唐代的诗人们漂泊南北,

沦落天涯,受够了颠沛流离之苦。

⑽别,是经常的;聚,是短暂的。

可唐人的感情从没被滚

滚红尘所消磨。

相反,由于长期漂泊在外,他们更需要友情慰藉。

于是,他们更看重友情。

倾盖如故,一见倾心,彼此从不因身份、地位与政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也不因生死而隔离。

⑾唐人,真是太多情了。

在南来北往的路上,送人的,折柳相赠;离去的,接枝挥别。

“春风

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然而,柳条一年一青,岁月却慢慢老去,唐人衣袂飘飘,迈着潇洒的

步子,一步步走入历史的深处,成为一处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

⑿隔着岁月,仿佛隔着一条

难以逾越的长河,“野渡无人舟自横”,让我们无论如何也渡不过去,无法进入那种境界。

⒀。

(作

者:

余显斌选自《时文选粹》第6辑有改动)13.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4.第⑷段之前,作者引用王维的诗《渭城曲》有什么作用?

(3分)

15.请看第⑺段画线处,按照“飘飘欲飞”的结构形式,仿写一个四字短语,可以

是。

(2分)16.《伟大的力量》和《大唐柳色》

都采用设问开头,既有共同的作用,也有不同的妙处。

请就这两个方面分别简要回答。

(3分)

(1)相同:

(2)不同:

17.第⒀段画线处省去了原文结尾。

请你拟写一个符合本文风格意蕴的结尾(不超过30个字)。

(3分)参考答案:

文学作品阅读(14分)133分向往唐人旷达潇洒、恬淡清新的

风范神韵;赞美唐人重人格重友情的晶格节操;感叹巩代人无法进入唐人境界。

(答对一点给

1分,答对两点以上给3分。

)《大唐柳色》阅读答案143分照应文题;承上启下;

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唐人潇洒多情的风范神韵;增添诗意文采:

引出下文的想象与抒情。

(答对

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以上给满分)152分符合偏正结构,前两个竽为叠词即

可给分。

第三字“欲”雷同,可不扣分;重复“飘飘”不给分。

示例:

栩栩如生翩翩似仙摇

摇欲坠?

?

163分相同:

引起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1分)不同:

《伟大的力量》提出问题,引发理性思考。

(1分)《大唐柳色》创设情境,引发感性遐想。

(1分)173分答题要求:

与原文衔接自然;(1分)有意蕴,令人回味。

(2分)(酌情给分)示例一:

“但是,大唐柳色依然夜夜入梦。

″示例二:

“送,大概就是现代人的悲哀了。

”(此例为原文结尾)

【篇二:

语文试题及答案】

用(36分)

1.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

b.“在水里游泳是多么痛快!

”小鸭说:

“让水淹没你的头,往水底一钻,多么痛快!

c.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者节日,人们聚在一起,即兴歌唱。

d.端午一早,鸭蛋熟了,由孩子自己去去挑,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

有!

挑淡青壳的。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宝应县生态高中的建设,在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估计只用大约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全面峻工。

b.在复习迎考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缺乏的,一是自信心不足,二是学习方法不当。

c.教师节那天,我们每个学生都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付出与陪伴。

d.从元月一日零时起,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交通新规正式实施,加强了对闯信号灯的处罚力度,这也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闯黄灯也会被罚”的争议。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菲律宾军舰黄岩岛袭扰中国渔民,日本政府一意孤行“购买”钓鱼岛?

?

但这些都阻挡....

不了炎黄子孙追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脚步。

b.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

c.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孤岛飞鹰》,角色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连配角也栩栩如生,令人....

难忘。

d.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高江苏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从江苏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和进行。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所写的《背影》是一篇叙事记实散文,作者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b.《我的母亲》这篇叙事散文作者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达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c.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以作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下课的顺序来安排情节,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小石潭记》一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加点字填写汉子,(用正楷依次填写在田字格内,4分)

7.默写。

(每空一分,共9分)

(1)海内存知己,。

(2)最爱湖东行不足,。

(3),夜泊秦淮近酒家

(4),身世浮沉雨打萍。

(6)落红不是无情物,。

(7),水中藻行交横?

?

(8)杜甫是大地诗人,且行且歌,把对大地山河的无限情深贯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他在《塑岳》开篇一问一答“,”,抒发了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8.语文综合实践。

(9分)

⑴从今年开始,扬州市中考语文将把书写纳入考核,我国正在制订中小学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认会汉字,还要写得规范和美观。

某中学语文课也开展一次关于汉字书写的调查活动。

⑴在调查活动中发现,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有退化的趋势。

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拟一条宣传规范汉字书写重要性的标语。

(3分)⑵请你给学校提三条如何加强写字教学的建议。

(3分)⑶在学习了“汉字”专题后,班上打算举行“汉字的魅力”辩论赛,如果你是正方四辩,在最后作总结陈词时,你准备怎么说?

(3分)

二、阅读理解(51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9~10题。

(4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

①安禅:

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②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9.从内容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10.有人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两句诗中的“咽”和“冷”字用得妙,请你说说其妙在何处。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

“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

“卿面何以汗?

”毓对曰: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

”对曰: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子敬素好琴()

(2)卿何以不汗()..

(3)语其父钟繇曰()(4)汗出如浆()..

1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何以都不闻消息以其境过清..

b.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可令二子来..

c.相与步于中庭于是敕见..

d.潭西南而望缚一人过王而行..

13.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2)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4.乙文中的钟毓、钟会两兄弟,你更喜欢谁?

为什么?

(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5分)

发现自己

①人惟有发现自己,才能实现个人最大的价值。

②歌德年轻时候立下的志向是成为一个画家。

为此他付出了艰辛,努力提高自己的画技,却始终收效甚微。

直到4哕的时候,他游历了意大利,亲眼见到那些大师们的杰出作品之后,终于清醒了:

即使自己穷尽毕生的精力也难以在画界有所建树。

在痛苦和彷徨中,他毅然决定放弃绘画,改攻文学,最终成为伟大的诗人。

③的确,发现自己并不容易。

这是因为,发现自己,用的是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标准,掺杂了大量主观的、情感的、个性化的因素,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够全面、客观、公允,其正确性也因此打了折扣。

自己看自己难,难就难在“只缘身在此山中”。

④歌德用了差不多半生的精力学画无成,面对人生的不断碰壁,及时调整了人生目标,在文学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

孙中山青年时悬壶行医,最后发现治一人并不能救社会,于是转而投身革命,终于成就了令世人敬佩的伟业。

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者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到了正确的起点上。

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兴趣,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发展道路,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⑤发现自己需要勇气。

人生所占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时间、精力、能力的使用都是单向

的,一旦投放就不会再生。

因此,我们要敢于放弃,善于取舍。

对于经过实践检验无法通行的道路,我们不能坚持错误不知悔改,而要勇敢地承认自己错了,坦然地从头再来。

切莫不识时务,乱闯硬千,最终头破血流,两手空空。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16.第③自然段在全文的论述中主要有什么作用?

(4分)

17.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18.本文提倡要善于“发现自己”,“敢于放弃,善于取舍”,不断矫正进取的目标。

对此,你的观点如何?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现谈谈你的认识。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9分)

大唐柳色

⑴渭城在哪儿?

唐代的柳色是否还那么清新?

⑵每次送别时,总想陪伴着友人走进客含,像唐代诗人那样叫上一壶酒,点上几碟菜,在四周绿色中间“一杯一杯复一杯,二人对酌山花开”。

可每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总也无法如愿以偿。

同唐人相比,我们总是少了一份旷达,一份恬淡,一份缠绵。

⑶唐人的神韵,唐人的风范,犹如他们所歌颂的柳色一样,永远那么潇洒,那么清新,那么多情,也永远在唐诗里“依旧烟笼十里堤”,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向往,又让我们无法企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又名《渭城曲》)

⑷今夜,月色宜人,独坐在客舍里,看黄昏的月光给窗户镶上一道金边,一直伸向山的

那一边。

我的思绪又一次踏着遍地月光,沿着《渭城曲》所铺设的意境,走上了去阳关的古道。

⑸去阳关的道路上,多了驼铃狼烟,多了孤独、寂寞与苍凉。

然而,这一切都挡不住唐

【篇三: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1-5题)

一、选择题(15分)

【说明:

本大题均为选择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计15分。

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将正

恻隐(ca).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句:

a.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

b.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必须的过程。

..

c.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和敬业乐群的态度,都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

....d.追求梦想,与其下一百次决心,不如付诸一次行动。

....

3.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博士除授予学官,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卜博士等。

②秦始皇时,博士只作政府顾问。

③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

④汉代以后,博士开始任学官,担任教学工作。

③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个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

a.⑤②④①③

b.①⑤②④③

c.⑤④③①②

d.①④②③⑤

4.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

a.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这两篇文章,都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这美丽的城市将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座以钢琴艺术为优秀品牌的文化特区。

d.在成长的岁月里,生活老人悄悄告诉我:

“性格开朗”并非“豁达”的全部内涵。

5.请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

a.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亲贤良,远小人..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见渔人,乃大惊..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未尝稍降辞色..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18题)

二、填空题(15分)6.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计15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有约不来过夜半,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赵师秀《约客》)

第1页共8页

(3)

,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王绩《野望》)

(刘方平《月夜》)。

(温庭筠《望江南》)!

(陈子昂《登山州台歌》)

(4)相顾无相识,(6)

(5)今夜偏知春气暖,(7)过尽千帆皆不是,

(8)念天地之悠悠,

,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9)“,”,这是杜甫《江南逢

李龟年》一诗中的末尾两句,抒发了诗人在时世凋敝丧乱之际又见故人的无穷感慨。

(10)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的哲理。

”深刻地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比喻

”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精妙;而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则用白描,同样形神兼备。

三、阅读题(30分)

(—)文言文阅读〈7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7~8题。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甲)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子?

传不习乎?

”(节选自《论语十则》)

(乙)子墨子起,再拜,曰:

“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7.《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

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

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3分)

8.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请你先简要解释“兼爱”或“非攻”的意思,然后简答:

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4分)

(1)

(二)议论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

伟大的力量

⑴伟大究竟是怎样成就的,决定伟大的力量究竟在哪里?

⑵决定伟大的是两个最基本的力量。

一个是时间,即伟大的时间函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事的价值就显现了。

例如,我端杯子喝水是正常行为,连喝50个小时叫行为艺术。

如果我这个动作保持5000个小时,我就成了雕塑。

⑶实际上一件事是不是伟大要靠时间去证明。

当你做一件你希望它伟大的事情时,首先要考虑你准备

(2)

第2页共8页

花多少时间。

如果是1年,绝对不可能伟大,20年就可能有机会了。

在大足石窟,一个人坐着小板凳,敲了70多年,于是他也就成了塑像。

而敲20年的都不见了。

⑷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聪明的人和愚蠢的人在互相转化。

当所有的聪明人都急于去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他们的决策就成为一个愚蠢的决策。

反过来,一个愚蠢的人做了一个谁都不相信的愚蠢的决定,然后,每天都倒腾一点,虽然很慢,但到第18年时他的竞争对手都不见了,到第20年他就成功了。

时间使愚蠢的人变成聪明人,而聪明人想偷懒节省时间,却使自己做了愚蠢的事。

所以,伟大的人一开始做的决定常常被认为是愚蠢的,但他往往用十足的耐心,靠时间去颠覆世俗观念,成就伟大。

⑸另一个决定伟大的力量就是跟谁一起做。

你花了很长时间,但不是和伟大的人一起做,这件事就会沦为平凡,你就会和英雄无关。

⑹我在纽约做世贸项目的时候有一个极深的印象:

所谓创造历史,就是在伟大的时刻、伟大的地点和一群伟大的人做一件平凡的事。

具体行为都很凡庸,如讨价还价等等,只是时间、场合、人物是伟大的,结果这些平凡的事改变了历史。

相反,普通人是在平凡的时间、平凡的地点和平凡的人做着看似伟大的事情,其结果没有改变任何社会现状,也不会改变任何人。

所以,要想成为伟大的人,就要选择伟大的时机、伟大的伙伴。

⑺你选择了好的伙伴,然后以足够的时间做一件常人还看不到结果的所谓不正确的事,你就有机会成为非常伟大的人。

所以有这样一句话:

一个伟大的领导人不仅仅要敢于坚持原则,而且要敢于坚持“错误”的原则。

错误到头了,真理就出现了。

讲的就是敢于坚持一个别人看不到结果的事,靠时间把这件事坚持下来,同时团结一些伟大的人来共同完成。

(作者:

冯仑选自《读者》2008年第7期《怎样成就伟大》一文,有改动)

9.通读全文,你认为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分)

10.第⑹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它有什么作用?

(2分)11.请分析第⑺段画线句中“错误”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2分)

12.“聪明人”和“愚蠢人”常常相互转化。

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请选取一例,加以简要评析。

(3分)

(三)文学作品阅读(14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7题。

大唐柳色

⑴渭城在哪儿?

唐代的柳色是否还那么清新?

⑵每次送别时,总想陪伴着友人走进客含,像唐代诗人那样叫上一壶酒,点上几碟菜,在四周绿色中间“一杯一杯复一杯,二人对酌山花开”。

可每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总也无法如愿以偿。

同唐人相比,我们总是少了一份旷达,一份恬淡,一份缠绵。

⑶唐人的神韵,唐人的风范,犹如他们所歌颂的柳色一样,永远那么潇洒,那么清新,那么多情,也永远在唐诗里“依旧烟笼十里堤”,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向往,又让我们无法企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第3页共8页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又名《渭城曲》)

⑷今夜,月色宜人,独坐在客舍里,看黄昏的月光给窗户镶上一道金边,一直伸向山的那一边。

我的思绪又一次踏着遍地月光,沿着《渭城曲》所铺设的意境,走上了去阳关的古道。

⑸去阳关的道路上,多了驼铃狼烟,多了孤独、寂寞与苍凉。

然而,这一切都挡不住唐人哒哒的马蹄。

不就是沙漠吗?

他们就是为了沙漠而来,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而来;为了“瀚海阑干

百丈冰”的奇异而来;为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而来。

⑹于是,唐诗中出现了离别,出现了折柳。

⑺客含对饮,灞桥折柳,这种习俗不知是否起于唐代,然而却被唐人挥洒得淋漓尽致,情意万千。

当他们拉着马缰绳,立柱斜阳下的驿道边,折柳相送依依惜别时,风吹动着他们青色的长衫,飘飘欲飞。

⑻唐代国势强盛,读书士子人人奋袂而起,走出书斋,离家别子,仗剑远游,去河朔,去塞上,去长安,以求博取功名利禄,入世之心极重。

可一旦他们发现追求必须以人格付出为筹码时,他们却惶惑了,他们沉默了,他们爆发了,最终选择义无反顾地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长揖而去,拂袖归山;然后再去寻找新的起点。

⑼他们重视功名,但更重视人格;人世之心不死,道德之树常青。

唐代文人的腰杆同笔杆一样,铁硬。

因而,唐诗就显得洒脱,富有个性;而唐代的诗人们漂泊南北,沦落天涯,受够了颠沛流离之苦。

⑽别,是经常的;聚,是短暂的。

可唐人的感情从没被滚滚红尘所消磨。

相反,由于长期漂泊在外,他们更需要友情慰藉。

于是,他们更看重友情。

倾盖如故,一见倾心,彼此从不因身份、地位与政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也不因生死而隔离。

⑾唐人,真是太多情了。

在南来北往的路上,送人的,折柳相赠;离去的,接枝挥别。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然而,柳条一年一青,岁月却慢慢老去,唐人衣袂飘飘,迈着潇洒的步子,一步步走入历史的深处,成为一处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

⑿隔着岁月,仿佛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长河,“野渡无人舟自横”,让我们无论如何也渡不过去,无法进入那种境界。

(作者:

余显斌选自《时文选粹》第6辑有改动)

13.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4.第⑷段之前,作者引用王维的诗《渭城曲》有什么作用?

(3分)

15.请看第⑺段画线处,按照“飘飘欲飞”的结构形式,仿写一个四字短语,可以是

(2分)

16.《伟大的力量》和《大唐柳色》都采用设问开头,既有共同的作用,也有不同的妙处。

请就这两个方面分别简要回答。

(3分)

(1)相同:

(2)不同:

17.第⒀段画线处省去了原文结尾。

请你拟写一个符合本文风格意蕴的结尾(不超过30个字)。

(3分)

四、写作(40分)

18.命题作文:

一次班级表演,我发现自己竟拥有如此美妙的歌喉;一番书海徜徉,我发现思绪驰骋原来是送样的自

第4页共8页

由;一回亲友送别,我发现从此多了一份牵挂;一轮朝阳初升,那片辉煌居然洒满我的心头;也可能,一场误会摩擦,我还发现自己并不那么高尚,理智,成熟?

?

行走在这迷惘而美丽的青春路上,我们是否步履匆匆,来不及发现别样的自我?

(1)请你以“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第5页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