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1766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职业卫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职业卫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职业卫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职业卫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docx

《职业卫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卫生.docx

职业卫生

1、什么是有毒物?

当某些物质进入人的机体并积累到一定量后,就会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变化,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使某些器官和组织发生暂时性或长久性病变甚至危及生命为有毒物。

由这些有毒品侵入人体而导致的病理状态为中毒。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毒物为工业毒物,在劳动过程中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为工业中毒。

职业性毒害和毒品的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和接触强度(剂量)有关,而危害的程度还和劳动个体的遗传因素、生理状态、生活方式和个人卫生等有关。

有毒物按物理状态分为:

气体、蒸汽、雾、烟尘和粉尘等5种;按生物制毒分为:

刺激性、窒息性、麻醉性、致热源性、腐蚀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致突变性、致畸胎性等10种;按损害器官和系统又分为:

神经毒性、血液毒性、肝脏毒性、呼吸系统毒性、全身性毒性5类。

2、毒性评价指标是什么?

毒性反映有毒品的剂量与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一般用毒物能引起实验动物某种毒性反应所需要的剂量表示,并根据实验动物的死亡数和有毒品的剂量或浓度间的对应值作为评价指标。

常用的评价指标有:

LD100或LC100表示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即引起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最低浓度;

LD50或LC50表示半致死剂量或浓度,即引起实验动物50%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最低浓度;

MLD或MLC表示最小致死的剂量或浓度,即能引起实验动物中个别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最高浓度;

LD0或LC0表示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即不能引起死亡,全部染毒、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最高浓度;

通常D为有毒品的毫克数与动物的每千克体重之比(mg/m3),C为每m3空气中含有毒品的mg或g数(mg/m3或g/m3)。

其中化学物质急性毒性根据对大鼠口服、大鼠吸入、兔皮接触和人可能致死分为6级:

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和基本无毒。

毒性分级

大鼠经口LD50

6只大鼠吸入4小时,死亡1~2/3时浓度(PPm)

兔除皮时LD50

对人可能,致死剂量(克)(人按60公斤)

剧毒

1或<1

<10

5或<5

0.1

高毒

1~50

10~100

5~43

3

中等毒

50~500

100~1000

44~340

30

低毒

500~5000

1000~10000

350~2810

250

微毒

5000~15000

10000~100000

2820~22590

1000

无毒

15000以上

>100000

22600以上

3、毒物危害程度分哪四级?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是以毒物的急性毒性、扩散性、储积性、致癌性、生殖毒性、致敏性、刺激腐蚀性实际危害后果与预后等4类9项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和确定毒物危害指数。

每项指标按危害程度分5个等级并赋予相应分值,同时根据各项指标对职业危害的大小赋予相应权重系数,然后根据各项指标加权分值的总和确定其等级。

THI=

THI以<35、≥35~<50、≥50~<65、≥65为界分为轻度(

)、中度(

)、高度(

)和极度(

)四级。

表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和评分依据

 

4、举例说明职业性接触毒物有哪些?

职业性接触毒物系指工人在生产中接触以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到产物和杂质等形式存在,并在操作时可经呼吸道、皮肤或经口进入人体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例如:

Ⅰ级有:

汞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化合物,氯乙烯、铬酸盐及重铬酸盐、黄磷、铍及其化合物,对硫磷、羟基镍、八氟异丁烯、氯甲醚、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氰化物。

Ⅱ级有:

三硝基甲苯、铅及其化合物,二硫化碳、氯、丙烯腈、四氯化碳、硫化氢、甲醛、苯胺、氟化氢、五氯酚及其钠盐、镉及其化合物、敌百虫、氯丙烯、钒及其化合物、溴甲烷、硫酸二甲脂、金属镍、甲苯二异氰酸酯、环氧氯丙烷、砷化氢、敌敌畏、光气、氯丁二烯、一氧化碳、硝基苯。

Ⅲ级有:

苯乙烯、甲醇、硝酸、硫酸、盐酸、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二甲苯甲酰胺、六氟丙烯、苯酚、氮氧化物。

Ⅳ级有:

溶剂油、丙酮、氢氧化钠、四氟乙烯、氨。

5、什么是职业危害和职业卫生?

职业危害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不单纯是一个医学概念,而且具有法律上的含义。

许多国家由政府立法明文规定了职业病的范围,将列为职业病名单上的疾病称为法定职业病或规定的职业病。

职业卫生又称劳动卫生,是指以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除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的领域,以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职业卫生是在工业生产中为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预防职业病所采取的各种卫生措施。

健康指的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的健全和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6、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

职业危害因素包括: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性有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有毒物质,如铅、汞、锰、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2)生产性粉尘,如矽、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3)噪声、振动。

(4)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微波、激光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和γ射线等。

3、生物因素:

如皮毛上的炭疽杆菌、蔗糖病毒以及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

2、劳动中的精神(心理)过度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不当。

4、个别器官系统过度紧张等。

5、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的强迫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如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个别防护用品方面不全。

7、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就是在科学的职业卫生理论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分辨、识别、分析、预测建设项目与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的表示出来,并用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

职业病因素的识别的分类通常可按其来源划分为三大类,即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和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二是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所列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划分为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疾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肿瘤的危害因素及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8、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是指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标准,对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对其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以及在竣工验收前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为企业自身的职业卫生管理及国家职业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管理提供数据。

9、控制职业病危害措施有哪些?

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办法有工程控制技术、职业卫生管理和个体防护设施和用品三类。

综合地采取技术、管理、个体防护、设施及用品三项措施和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具体措施有:

对企业生产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评价;

作业场所和生活场所分开,禁止在作业场所休息、就餐、洗漱和污染的着装不得带到生活场所;

优先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危化品做原料或产品,实现有害、无害分开,高毒作业和其他作业隔离;

采用密闭、负压中综合措施,防止尘毒的泄漏;

采取有效地通风、净化措施除尘除毒;

设备、设施和管道应满足毒物毒性对系统密封的要求,加强维护,防止跑冒滴漏;

加强作业场所的检查、检测、自动报警,必要时连锁控制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加强劳动保护,按规定着装和佩戴防毒器具,从业上岗;

有毒、高毒作业场所应设置黄、红区域的警示线、标识和警示说明,红区还应设应急撤离通道和泄险区;

大量生产、使用有毒有害气体并危害人身健康的化工建设项目应设气防站,并备有冲洗设施和防护急救器具专柜。

不得安排未经健康检查及有职业禁忌的从事职业危害和禁忌作业。

10、什么是职业接触限值?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允许接触水平。

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允许浓度、短时间接触的允许浓度和最高允许浓度三类。

时间加权平均允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允许接触浓度;

短时间接触的允许浓度(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允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最高允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同一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11、什么是职业危害因素分级标准?

职业危害因素也称生产性危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

生产性有害因素对人体造成的有害影响必须具备一定条件,主要有:

有害因素的强度(剂量)、人体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以

及几种有害因素的相互作用等。

职业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在作业场所中存在的形式,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表现形式、产生的风险都不一样,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使用职业危害因素分级评价标准。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是一种定性、定量的管理评价方法。

目前我国已颁布的有:

有毒作业、粉尘作业、高温作业、低温作业、噪声作业等分级标准。

分级标准将职业危害分为5级:

0级(安全作业、可容许的风险)、

级(轻度危险作业、可承受的风险:

在加强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定期检测)、

级(中度危险作业、中度风险)、

级(高度危险作业、重大风险)、

级(极度危害、不可承受的风险)。

职业危害因素分级是对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进行定性、定量的综合评价的一种宏观的管理标准,为制定相关的劳动政策提供可行依据。

12、职业病的特点有哪些?

职业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人体不能带伤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的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在医学上统称为职业病,职业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

职业病具有以下特点:

病因明确即职业危害因素;接触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与病因有直接关系;在接触同样职业危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的发病率;不少职业病尚无特效根治办法,只能对应治疗减缓病情;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人体发生职业病的概率和程度。

 

13、什么是职业卫生三级预防?

职业卫生应遵循的三级预防原则是:

一级预防从根本上使劳动者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级预防在一级预防达不到要求职业危害因素一开始损伤劳动者健康时应及时发现、采用补救措施防止进一步发展;

三级预防对已患职业病者作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使其恢复健康。

14、按卫生特征车间分哪四级?

国家标准GBZ2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规定了最高允许浓度是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开展预防性、经常性监督的法定依据,是评价车间卫生好坏的标准。

卫生标准是一种理想的劳动标准条件,也为职业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按工业特征车间分为四级:

一级是指接触极易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剧毒物质和处理传染性材料,动物原料车间;二级是指接触易被皮肤吸收或有恶臭的物质或高毒物质及严重污染全身或对皮肤有刺激性的粉尘以及高温作业的车间;三级是指接触其他毒物,一般粉尘和重作业车间,不污染身体的车间;四级是不接触有毒物质和粉尘,不污染或轻度污染身体的车间。

15、什么是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从事体力劳动时必然伴有能量的消耗,消耗的能量和劳动强度成正比关系,体力劳动强度是指体力克劳动时施加给机体的生理负荷量的大小。

生理负荷通常表现为心率、心输出血量、耗氧量和能量代谢的不同。

故体力劳动强度用能量消耗来评定,其分级是

利用工作日平均劳动时间率“T”和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M”来计算劳动强度指数I=3T+7M.

根据I的大小(<1515~2020~25>25)划分劳动强度:

轻、中、重和很重四级,每一级由低到高,对应存在着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和净劳动时间。

16、劳动过程对人体有何影响?

在劳动过程中不降低作业质量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长时间维持一定作业强度的能力为作业能力,当人体各系统、器官或全身生理功能和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的状态为疲劳,长期过度疲劳会转化为病理状态。

作业能力和疲劳的影响因素有:

社会和心理因素、工作条件和性质、环境因素、锻炼和练习及个体因素等五个方面。

在生产劳动中人体长时间保持一定的体位或个别器官系统处于过渡紧张状态都会使某些部位受迫、牵引或摩擦,从而引起机体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变化,甚至形成职业疾患。

常见症状如劳动损伤性局部疼痛、静脉曲张、背柱弯曲、视力减退及个别器官紧张引起的腱鞘炎、痉挛、神经肌痛、眼睛充血浮肿、胼胝、滑囊炎等。

我国对劳动过程中特殊群体进行了法律保护:

禁止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第四级劳动强度的劳动以及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孕期、哺乳期从事三级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招用童工,未成年人不得安排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17、什么是特殊管理?

包括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技术、设备、操作、防护、自动报警、应急救援等一系列综合管理措施,也包括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应熟悉和掌握的特殊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职

 

业卫生指示为特殊管理。

国家对从事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是由于放射性作业、高度作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和健康具有严重危害性所决定的。

放射性危害可致人死亡诱发肿瘤,还会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高毒化学品则极易导致职业中毒重大死亡事故。

18、我国法定职业病中尘肺包括哪些?

生产性粉尘通过呼吸系统吸入,又可通过自身滤尘、运送和吞噬、防御消除。

长期吸入可使人体防御功能失去平衡,清除功能受损,使其过量沉积损伤呼吸道结构,导致肺组织损伤造成肺组织纤维化。

我国法定职业病中尘肺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粉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以及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诊断的其他尘肺。

19、什么是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放射性疾病是电离辐射所致损伤或疾病的总称,为放射性疾病。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是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放射性物质意外受到辐射损伤而引起的疾病。

在工作中意外受到辐射主要有:

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和中子5种类型。

根据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又分为外照射、内照射、放射性核素体表沾染及复合照

射4种。

职业放射性疾病有外照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放射病,内照射辐射病,放射性皮肤病,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以及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疾病。

20、如何预防和治理噪声伤害?

物体受到振动后在弹性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当传到人耳时能引起音响感觉的振动为声音。

当各种频率、强度不同的声音杂乱无序的组合使其波形呈无规则变化,使人厌倦不需要的声音为噪声。

生产过程中的一切声音都称为生产性噪声,包括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型噪声等。

噪声不但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还会对人体产生全身性的、多方面的影响,使人的听觉损伤、由听觉适应、听觉疲劳发展到噪声性耳聋,长期接触噪声还可导致大脑皮层抑制兴奋失衡,头晕耳鸣、疲劳、记忆衰退、情绪波动,还可能加重心血系统疾病和肠胃功能紊乱等其他系统的应激反应。

为此规定噪声职业卫生接触限值为85dB(A)。

噪声预防和治理办法通常为优选低噪声设备,采取消声隔音措施和听觉器官的劳动保护等。

21、粉尘的理化性质有哪些?

粉尘是能够较长时间呈悬浮状态存在于空气中的一切固定的微小颗粒,其直径为0.1-10µm,从化学观点讲粉尘是分散于空气中的气溶胶体系。

从工业卫生角度将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称为总尘,其中进入肺泡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µm以下,5µm采样效率大于50%时称为呼尘。

粉尘的理化特性有:

(1)化学成分和浓度:

粉尘主要危害取决于化学成分,随着生产工艺过程的不同

 

而不同。

粉尘除能造成呼吸道疾病外,还可能引发全身性中毒,局部刺激作用,光感性病变。

致癌和变态反应性。

(2)分散度:

分散度表示物质的破碎程度,尘粒越小其分散程度越大,越易随风飘浮。

(3)吸水性和溶解性:

粉尘颗粒能被水湿润的为亲水性粉尘,相反为疏水性粉尘。

(4)沉浮性:

颗粒的比重、形状影响到沉降速度,比重大的、接近球形的颗粒容易沉降。

(5)爆炸性:

某些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后遇到高温明火就能发生爆炸。

22、各种除尘设施的原理及特点如何?

(1)机械除尘:

重力沉降法其工作原理是高浓度的含尘气流进入沉降室后,体积扩大,流速降低,尘粒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而自然积降到器底,起到了分离净化空气的作用。

离心力除尘器其工作原理是,含尘气流进入除尘器内,呈现螺旋状的高速旋转,而产生了离心作用。

重量大的固体粒子被甩到器壁,空气经中央导管由上方排出,起到了分离净化空气的作用。

特点:

体积小,结构简单,维护方便,造价低,寿命长。

除尘效率高,可达80%。

(2)湿式除尘:

除尘原理是利用液体喷淋洗掉气流中的尘粒和分散胶体。

特点:

除尘效率高达99.6%,适用于尘粒平均直径为5微米的除尘。

还可用于高温、易燃易爆、易粘着、潮解性的粉尘除尘上。

(3)电除尘:

工作原理:

含尘气流通过4-10万伏的高压直流电场,在放电电极的周围,气体形成离子化,而分成正离子和负离子(电子)负离子向正电极移动(集尘极),当碰到尘粒时便附着在尘粒上,这时尘粒亦显复电性,也向正电极移动,到达正极后将电荷交给正电极,本身成为中性,中性的尘粒附到集尘极上而降落下来,达到了除尘净化空气的作用。

特点:

除尘效率高,可在高温下运转处理量大,投资高和不能处理有爆炸性的气体。

23、怎样对恶臭物质进行处理?

为了使恶臭物质不刺激人的嗅觉器官以致中毒,通常采用以下四种方法进行处理:

(1)密封法。

(2)稀释法。

(3)掩蔽法。

(4)净化法。

24、如何治理加热炉噪声?

(1)采用低噪声火嘴:

这种火嘴的结构是采用多孔喷口来代替一个喷口,减少火嘴喷射时的噪声,这种结构由于不需安装消声罩,对于地处狭窄、管线密集的炉子此较适用。

 

(2)采用隔声措施: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和常用的方法,即在炉子与操作区之间隔声墙来阻挡噪声传播。

(3)火嘴的一、二次风门消声措施:

减少加热炉嘴噪声,一般采用一、二次风门装置隔声罩,消音箱等。

25、什么是不良气象条件?

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又称微小气候,包括气温、气湿、气流和辐射热。

它即受大气的气象条件影响,又受生产设备、厂房结构、生产过程、热源分布及人体活动等影响形成很大差别。

生产环境的布朗气象条件包括高温、低温和异常气压三方面。

在高气温或高温高湿或强热辐射条件下作业的为高温作业。

高温会引起人体出现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一系列的生理功能改变。

如超过一定的限度则呈现不良的影响,如中暑、热痉挛、心肌肥大、饮食减退、消化不良、尿液带蛋白和细胞、运动神经迟缓等症状。

在寒冷季节从事室外及室内无采暖的作业或在冷藏设备的低温条件下以及在极区的作业为低温作业。

低温作业超过人体的适应和耐受能力后,首先易导致人体局部的冻伤,同样也会引发人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由于过冷致使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易引发感冒、肺炎、神经痛、关节炎,还会出现反应迟钝、嗜睡、血管痉挛、产生血栓等,当低温降到26℃以下极易致死。

异常气压与正常气压相差很大的高压环境和低压环境如不防护也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26、振动有什么伤害?

振动是物体以中心为基础在外力的作用下做往复运动的现象,通常用振动频率,振幅、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表示振动的性质。

振动向人体传到一般是从支持人体的部位与振动体表面接触导入,振动的方式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两种。

局部振动病是在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引起的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全身性(大脑皮质功能下降、交感神经亢进、心率异常、小血管痉挛、反应迟钝)疾病,也可累及肢体神经和运动功能。

全身振动使人感觉不适难忍,引发姿势平衡和空间定向的障碍。

激烈的振动会造成组织器官位移、挤压而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由于冲撞性振动甚至造成组织损伤。

长期的影响可引发周围神经和血管功能的改变引发运动系统疲劳、眩晕等。

27、工业卫生的方针政策是什么?

工业卫生的方针是:

卫生为生产,生产讲卫生。

工业卫生的政策是:

所有工矿企业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的劳动卫生防护设施,工业企业的各种有害因素的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8、劳动者应享有哪些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29、怎样进行现场急救?

在实际生产中,有时会出现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往往发展急骤、病情严重。

因此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及时抢救。

其原则是:

(1)救离现场,去除污染。

(2)若是吸入气体中毒者,应迅速将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松开领口和紧身衣物,腰带及妨碍呼吸的一切物品,让其头部侧偏,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经皮肤中毒或化学灼伤时,应迅速换去受污染的衣服、鞋袜,病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15~20分钟。

(4)毒物进入眼镜时,也应尽快用清水冲洗干净。

(5)口服中毒者,可按具体情况和现场条件,采用催吐、洗胃或导泻等方法去除

毒物。

(6)在急救时如遇到危及生命的严重现象,要当机立断,立即作紧急处理。

30、防毒器具有哪些?

品类

主要组成部件

使用范围

呼吸道防毒用品

过滤式

全面罩式

头罩式防毒面具

头罩、导气管

毒气体积浓度:

大型罐低于2%,中型罐低于1%

面罩式防毒面具

导管式

面罩、同气管、滤毒罐

毒气体积浓度:

大型罐低于2%,中型罐低于1%

直接式

面罩、小型滤毒罐

毒气体积浓度低于0.5%

半面罩式

双罐式防毒口罩

口罩、滤毒盒

毒气体积浓度低于0.1%

单罐式防毒口罩

口罩、滤毒盒

毒气体积浓度低于0.1%

简单式防毒口罩

滤毒板、口罩支架

毒气体积浓度低于0.1%

隔离式

自给式

供(氧)气式

氧气呼吸器

面罩、导气管、氧气瓶呼吸器

毒气浓度过高,毒性不明或缺氧的可移动性作业

空气呼吸器

面罩、导气管、压缩空气瓶呼吸器

毒气浓度过高,毒性不明或缺氧的可移动性作业

生氧式

生氧面具

面罩、导气管、生氧呼吸器

毒气浓度过高,毒性不明或缺氧的可移动性作业

自救器

面罩、导气管、生氧呼吸器

毒气浓度过高,毒性不明或缺氧短暂时间内出现事故时自救用

送风式

电动式

送风

头(面)罩

头(面)罩、长导气管、送风机

毒气浓度较高或缺氧的固定性作业

人工式

送风

头(面)罩

头(面)罩、长导气管、人工压气

毒气浓度较高或缺氧的固定性作业

自吸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