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牙合与颌位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172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牙合与颌位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二章牙合与颌位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二章牙合与颌位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二章牙合与颌位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二章牙合与颌位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牙合与颌位1.docx

《第二章牙合与颌位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牙合与颌位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牙合与颌位1.docx

第二章牙合与颌位1

打印本页

第二章(牙合)与颌位[题目答案分离版][题目答案结合版]

字体:

大中小

 

一、A1

1、按照形态特征分型,牙列分为

A.恒牙列、乳牙列、混合牙列

B.方圆型、尖圆形、椭圆型

C.正常牙列、异常牙列

D.正常恒牙列、异常恒牙列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按照形态特征分型,牙列分为方圆型、尖圆形、椭圆型。

【该题针对“第二章(牙合)与颌位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横牙合曲线有哪些牙尖的连线所构成

A.左右两侧磨牙舌尖的连线

B.左右两侧双尖牙的颊舌尖的连线

C.左右两侧磨牙颊舌尖的连线

D.左右两侧磨牙颊尖的连线

E.左右两侧双尖牙舌尖的连线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横(牙合)曲线是连接一侧磨牙的颊尖、舌尖及对侧同名牙的颊尖、舌尖的一条向下凸的线。

但必须是相对应磨牙。

【该题针对“第二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3、不属于Spee曲线特点的是

A.为下颌牙列的纵曲线

B.形成一条向下凹的曲线

C.连接下颌切牙切缘、尖牙牙尖及前磨牙、磨牙的颊尖

D.在切牙段较平

E.自尖牙起向后逐渐降低,到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处最低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Spee曲线:

它是连接下颌切牙的切嵴、尖牙的牙尖以及前磨牙、磨牙的颊尖所形成的一条向上凹的曲线。

该曲线在切牙段较平,自尖牙起向后则逐渐降低。

于第一磨牙远颊尖处为最低点,往后又逐渐升高。

它表明下颌牙弓的(牙合)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有规律的凹面;表示在同一下颌牙列中,各牙的上下位置不在一个平面。

【该题针对“不属于Spee曲线特点的是”知识点进行考核】

4、下列哪项不是替牙期间的特征

A.左右中切牙之间有一间隙

B.侧切牙向远中倾斜

C.前牙拥挤

D.磨牙关系偏近中

E.暂时性的深覆(牙合)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替牙期间的特点

约在6岁时,第一恒磨牙萌出,即为替牙期的开始。

约至12岁时,乳牙全部为恒牙所替换,即为替牙期的结束。

故从6~12岁,皆属替牙期。

替牙期间的特点常表现为暂时性错,此类错在的发育过程中常可自行调整为正常。

1.中切牙间间隙。

2.侧切牙歪斜。

3.前牙拥挤恒切牙初萌时,可能显示拥挤状态,随着颌骨的长大,恒牙列逐渐排齐,牙弓规则。

若在颌骨发育完全之后,牙列仍是拥挤的,即属异常。

4.磨牙关系偏远中。

5.暂时性深覆(牙合)。

5、乳牙(牙合)期间特征不包括

A.无明显倾斜

B.曲线不明显

C.平齐末端

D.牙列拥挤

E.覆深(牙合)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乳牙期间的特点

完整的乳牙约在2岁半时建成。

从2岁半至6岁,皆属乳牙时期。

1.从2岁半至4岁期间的特征为

(1)牙排列紧密而无间隙。

(2)切缘及面尚无显著磨耗。

(3)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

2.4~6岁期间的特征是

(1)牙排列不紧密,前牙间隙逐渐形成。

(2)牙的切缘及面产生显著磨耗。

(3)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颌第二乳磨牙的稍前方。

【该题针对“第二章(牙合)与颌位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6、没有咬合接触的是

A.牙尖交错位

B.下颌姿势位

C.正中关系

D.前伸位

E.下颌后退接触位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下颌姿势位曾称为息止颌位。

当口腔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的时候,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颌牙弓自然分开,从后向前保持着一个楔形间隙,称之为息止(牙合)间隙,一般为1~3mm(下颌姿势位的垂直距离与垂直距离之差)。

此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

【该题针对“第二单元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7、建(牙合)过程中向前的动力为

A.唇颊肌

B.升颌肌和舌肌

C.咽肌

D.表情肌

E.舌骨上肌群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向前的动力:

颞肌、咬肌、翼内肌(升颌肌)的咀嚼力及舌肌;向后的动力:

口轮匝肌、上下唇方肌、颊肌、颏肌、颧肌等。

8、Bennett运动是指

A.下颌的侧方运动

B.下颌的前伸运动

C.下颌的边缘运动

D.下颌的开闭运动

E.下颌的功能运动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Bennett就是贝内特,一个人名,Bennett运动是指下颌的侧方运动。

9、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远中出现的间隙称为

A.生长间隙

B.灵长间隙

C.替牙间隙

D.可用间隙

E.必须间隙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灵长间隙是出现在上颌乳侧切牙与乳尖牙之间,下颌乳尖牙与第一乳磨牙之间的间隙

【该题针对“第二章(牙合)与颌位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0、影响牙尖交错牙合稳定最重要的因素是

A.正中(牙合)接触良好

B.牙列排列整齐

C.无前伸干扰

D.无非工作侧干扰

E.牙周组织健康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11、可以认为是牙合创伤的是

A.反牙合

B.内倾性深覆

C.牙列排列不整齐

D.平衡牙合

E.对牙周组织产生损伤的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12、“长正中”所指的滑动距离为

A.由下颌后退接触位自如滑到牙尖交错位

B.由牙尖交错位向前滑到下颌后退接触位

C.由下颌后退接触位向前滑到牙尖交错位

D.由牙尖交错位自如地直向前滑动到下颌后退接触位

E.由下颌后退接触位自如地直向前滑动到牙尖交错位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牙尖交错位与下颌后退接触位之间有1mm左右的距离,为长正中。

下颌后退接触位可自如的向前滑动1mm,达到完全咬合。

【该题针对“第二单元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3、有关正中关系的定义中,说法错误的是

A.下颌适居正中

B.髁状突处于关节窝的后位

C.在适当的垂直距离下

D.它的最后位是下颌后退接触位

E.是一个功能性的下颌位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正中关系是指下颌不偏左、不偏右,适居正中,髁突处于关节窝的后位,在适当的垂直距离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

髁突在关节窝的后位时,髁突对上颌的位置称为正中关系位。

它是一个稳定而可重复性的位置,是一个功能性的后退边缘位,如果迫使下颌再向后退,则会由于附着在下颌骨上的肌肉受拉,髁突后方的软组织受压而感到不适。

14、尖牙保护(牙合)的特点是

A.侧运动时,工作侧只有尖牙形成接触

B.侧运动时,工作侧只有尖牙脱离接触

C.侧运动时,非工作侧只有尖牙形成接触

D.侧运动时,非工作侧只有尖牙脱离接触

E.非正中时双侧尖牙形成均匀接触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正常乳牙列大多存在生理间隙。

临床可见随年龄增大二,生理间隙变大。

建(牙合)初期,下牙弓微处于远中位置,上下乳磨牙一名牙尖相对。

以后因下颌牙弓向前移动的速度大于上颌牙弓,才逐渐建立中性(牙合)关系。

正常乳牙he的特征是终末平面平齐为多,终末平面平齐为多是指远中面彼此相齐较多。

乳前牙上下关系近似于垂直.

【该题针对“尖牙保护(牙合)的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15、尖牙保护(牙合)的(理论)依据是

A.尖牙的位置和解剖结构能抵御较大咀嚼力

B.尖牙是恒牙中萌出最晚的牙

C.尖牙在恒牙中往往存留到最后

D.尖牙易在牙列中处于唇舌错位状态

E.尖牙是一个不重要的牙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尖牙保护(牙合)是以尖牙作支撑,对其他牙齿起到保护作用。

(1)特点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牙合)协调;侧方咬合运动时。

工作侧只有尖牙保持接触,非工作侧牙齿不接触;在作前伸咬合运动时,上下颌前牙切缘相对接触,后牙不接触。

(2)尖牙的有利条件①尖牙具有适合制导的舌面窝,可导致(牙合)力趋于轴向;②根长且粗大,支持力强;③尖牙位居牙弓前部,在咀嚼时构成三类杠杆,能抵御较大的咀嚼力;④牙周韧带感受器丰富,对刺激敏感,能及时调整反应。

【该题针对“第二章(牙合)与颌位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6、牙列拥挤最常见的原因是

A.伸舌吞咽

B.咬物习惯

C.乳牙早失

D.偏侧咀嚼

E.遗传因素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17、乳牙上前牙散在间隙称为

A.可用间隙

B.灵长间隙

C.替牙间隙

D.发育间隙

E.必须间隙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随着颌骨的发育,3~4岁左右乳牙列中出现的生理性间隙称为发育间隙。

间隙的出现表明颌骨在增长,这些间隙的出现有利于未来恒牙的萌出与排列。

18、正常乳牙(牙合)的特征是

A.有剩余间隙

B.乳尖牙为远中关系

C.前牙覆盖偏大

D.终末平面平齐为多

E.终末平面远中为多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正常乳牙列大多存在生理间隙。

临床可见随年龄增大,生理间隙变大。

建(牙合)初期,下牙弓微处于远中位置,上下乳磨牙一名牙尖相对。

以后因下颌牙弓向前移动的速度大于上颌牙弓,才逐渐建立中性(牙合)关系。

正常乳牙(牙合)的特征是终末平面平齐为多,终末平面平齐为多是指远中面彼此相齐较多。

乳前牙上下关系近似于垂直。

【该题针对“第二章(牙合)与颌位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9、属于替牙期间的暂时性错(牙合)是

A.额外牙导致上颌左右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

B.上下恒切牙萌出早期,可出现前牙反(牙合)

C.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近中倾斜

D.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建(牙合)初期,为完全远中关系

E.恒切牙萌出初期,出现轻度拥挤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替牙期间的(牙合)特点:

  

(1)上唇系带位置过低:

乳牙初萌时,上唇系带常位于两中切牙之间,随着颌骨发育、牙根生长,上唇系带可退缩正常位置。

  

(2)中切牙间间隙:

左、右中切牙之间往往有一间隙,待侧切牙继续萌出,间隙逐渐消失,中切牙位置转为正常。

  (3)中切牙、侧切牙牙冠偏远中:

左、右上颌侧切牙、尖牙在颌骨内发育时,因颌弓增长不足,致使未萌出的侧切牙胚、尖牙胚分别挤压中切牙、侧切牙根,使中切牙、侧切牙根向近中倾斜,而牙冠则向远中倾斜。

待侧切牙、尖牙萌出以后,中切牙、侧切牙根部才不再受挤压,同时牙槽骨又有所增长,中切牙、侧切牙的牙体长轴可以恢复正常。

  (4)暂时性前牙拥挤:

恒切牙初萌时,可能显示拥挤状态。

随着颌骨的长大、替牙过程出现的调整空间和恒牙弓的增大,恒牙调整位置,恒牙列逐渐排齐,牙弓规则。

若在颌骨发育完全之后,牙列仍是拥挤的,即属异常。

  (5)暂时性远中(牙合):

在建(牙合)初期,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的关系为远中(牙合),乳磨牙脱落后,下颌第一恒磨牙向近中移动距离较上颌第一恒磨牙移动的多,成为中性(牙合)关系。

  (6)暂时性深覆(牙合):

前牙也可有暂时性深覆(牙合)现象,随着恒牙的继续萌出,以及颌骨的生长,前牙的深覆(牙合)可逐渐成为正常覆(牙合)。

  总之,在替牙期,牙的替换与面部颌骨的生长发育相交织,(牙合)的变化较大,必须细心观察,慎重诊断,正确区别暂时性错(牙合)与真性错(牙合)。

【该题针对“第二章(牙合)与颌位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0、第一恒磨牙的关系分为中性、近中或远中等关系。

下列描述为远中的是

A.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时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相对

B.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二恒磨牙之间

C.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时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相对

D.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

E.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二恒磨牙之间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远中的论述最确切的是上颌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