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选修33《物态变化》全套练习4课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1658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选修33《物态变化》全套练习4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课程选修33《物态变化》全套练习4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课程选修33《物态变化》全套练习4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课程选修33《物态变化》全套练习4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课程选修33《物态变化》全套练习4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选修33《物态变化》全套练习4课时.docx

《新课程选修33《物态变化》全套练习4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选修33《物态变化》全套练习4课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选修33《物态变化》全套练习4课时.docx

新课程选修33《物态变化》全套练习4课时

第九章物态和物态变化

第1课时固体

【知识梳理】

1.晶体和非晶体:

有的形状,有的熔点的物体是晶体。

无的形状,无的熔点的物体是非晶体。

但是要注意,虽然无确定的几何形状,也是属于晶体。

2.各向异性,各向同性:

有些晶体沿不同方向不同,属于各向异性。

非晶体都一样,属于各向异性。

要注意,多晶体虽然是晶体,但是它是。

3.晶体的微观结构:

(1)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各自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_____________。

(2)有些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够生成不同晶体,例如由碳元素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的晶体与。

【基础达标】

1、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比较可靠的方法是()

A.从外形上判断

B.从导电性能来判断

C.从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来判断

D.从有无确定的熔点来判断

2、对金刚石和石墨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B.前者是绝缘体,后者是导体

C.由同种物质微粒构成

D.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3、如图所示,在两个固体薄片上涂上一层很薄的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尖接触薄片,接触点周围的石蜡被熔化,乙片上熔化了的石蜡呈圆形,则()

A.甲片一定是晶体

B.乙片一定是非晶体

C.甲片不一定是晶体

D.乙片不一定是非晶体

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正确的说法是()

A.它们的微观结构不同

B.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有规则地排列,而非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不规则地排列

C.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静止的,而非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不停地运动着的

D.在物质内部的各个平面上,微粒数相等的是晶体,微粒数不相等的是非晶体

5、下列各组物质全部为晶体的是()

A.石英、雪花、沥青

B.食盐、橡胶、沥青

C.食盐、雪花、石英

D.雪花、橡胶、石英

6、研成粉末后的晶体已无法从外形特征和物理性质各向异性上加以判断时,可以通过方法来判断它是否为晶体。

 

7、晶体的外形有规则和物理性质各向异性,都是由于晶体的缘故。

8、单晶体的主要特征是:

(1)在外形上具有;

(2)在导热、导电、强度等物理性质上具有;(3)熔化时有,而多晶体只具有上述的第条特征。

【能力提升】

9、冰、钻石、沥青、明矾、蜂蜡、电池中的碳棒、食盐、铜块等常见的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有,其中铜块是多晶体,所以它的物理性质表现为。

10、利用学过的物理或化学知识,讨论晶体在熔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主要是用于增加什么形式的能?

 

【后花园】

非线性光学晶体BBO

 世界上第一个“中国牌”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新材料——偏硼酸钡晶体已于1984年问世,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一块指甲大小的光学晶体,它晶莹透明,以其优良的非线性光学性能,正在国际晶体材料高技术产品市场上称雄,这就是在国际材料科学界公认的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首创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新材料——BBO。

BBO是在对晶体非线性光学效应的结构与性能相互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验而取得的。

该晶体在近红外,可见,紫外波段具有比目前通用的ADP、KDP晶体大3~6倍的有效倍频系数,相匹配波段可达到212nm左右。

还具有比KDP型晶体高二倍的光损伤阀值,较高的光学均匀性,不易潮解,热稳定性好等优点。

由于该晶体极化稳定,并能承受高的辐射功率,因此在高功率的激光热释电探测器件中也将有实际应用。

同时,医学研究也已证明,通过非线性晶体变频获得的紫外激光,是用于医治心血管病、切除脑瘤的理想“光刀”。

而用不同波长激光束确定早期癌细胞的部位将成为医治癌症的重要手段。

国际上,对于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研究已有20多年历史,虽发现了一批有实用价值的晶体,但只能解决可见光区的倍频转换问题,而在紫外区和红外区还缺乏有效的晶体。

我国人工培养晶体始于60年代,过去由于重点放在晶体培养工艺上,长期以来一直是步人后尘,盲目摸索,耗时费力。

近来,由多学科科技人员组成的群体,开拓了一条探索晶体材料的新路子,指出了非线性光学效应是由阴离子基团结构及其空间排列所决定的。

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新型晶体BBO,先后荣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化学奖,陈嘉庚物质科学奖和美国《世界激光集锦》杂志评选的光频电子学工业成就奖等。

目前,BBO做成的器件,已打入美、日、俄、德、英、法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个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和高技术公司,震动了国际学术界,也冲击了高技术产业部门。

这种由我国独创的国际第一流水平的晶体已形成产品,并为我国在国际高科技领域赢得了荣誉。

 

参考答案

第1课时固体

【基础达标】

1、D2、BCD3、AD4、AB5、C

6、加热熔解时是否有固定熔点实验

7、物质微粒在空间有规则排列

8、规则的几何形状;各向异性;一定有熔点;(3)

【能力提升】

9、冰、钻石、明矾、电池中的碳棒、食盐、铜块,多向同性

10、增加分子间的势能

 

第2课时液体

【知识梳理】

1.液体的表面张力

(1)液体内部:

r≈r0,分子间作用力为______________。

(2)液体表面:

r>r0,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_______。

(3)表面张力:

在液体表面任意画一条线,线两侧的液体之间的作用力是引力,称为液体的表面张力,它的作用使液体表面绷紧,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相切,而且垂直于两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大小f与分界线的长度L成正比,即f=σL。

式中σ叫做表面张力系数,单位:

N/m,它与液体的性质、温度有关,与液体大小无关。

2.浸润和不浸润

(1)浸润:

一种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浸润。

(2)不浸润:

一种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不浸润。

(3)浸润不浸润解释:

附着层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___________,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距离______r0,附着层内分子间作用表现为________力,附着层有__________的趋势,表现为不浸润。

附着层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__________,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距离_____r0,附着层内分子间作用表现为____力,附着层有________趋势,表现为浸润。

因此,一种液体是否浸润或不浸润某种固体,与这液体与固体的物理性质都有关系。

3.毛细现象

(1)浸润液体在细管中________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_______的现象,称为毛细现象。

(2)实验和理论分析都说明,对于一定液体和一定材质的管壁,管的内径越_____,液体所能达到的高度越高。

4.液晶

(1)液晶:

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具有液体流动性,又像晶体那样有光学各向_____性。

(2)液晶应用:

液晶显示器,人造生物膜。

【基础达标】

1、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

()

A.在液体的表面层,分子间距大,分子之间斥力消失,只有引力

B.由于气体分子对表面层液体分子的吸引

C.在液体的表面层里,由于分子间距比液体内部大,分子间引力占优势

D.由于受到指向液内的吸引力的作用

2、关于液体表面的收缩趋势,正确的说法是:

()

A.因为液体表面分子分布比内部密,所以有收缩趋势

B.液体表面分子分布和内部相同,所以有收缩趋势

C.因为液体表面分子分布比内部稀,所以有收缩趋势

D.液体表面分子受到与其接触的气体分子的斥力作用,使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

3、关于浸润和不浸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浸润液体,水银是不浸润液体

B.在内径小的容器里,如果液体能浸润器壁,液面呈凸形

C.如果固体分子跟液体分子间的引力比较弱,就会形成浸润现象

D.鸭的羽毛上有一层很薄的脂肪,使羽毛不被水浸润

4、将不同材料制成的两端开口的甲、乙细管插入相同的液体中,甲管中液面比管外液面低,乙管中液面比管外液面高,则:

()

A.液体对甲管是浸润的

B.液体对乙管是浸润的

C.甲管中发生的不是毛细现象,乙管中发生的是毛细现象

D.甲、乙两管中发生的都是毛细现象

5、根据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到表面张力向上的拉引作用跟升高的液柱重力相等时为止的道理,可以推知液柱上升的高度:

()

A.只跟液体性质有关

B.只跟液体密度有关

C.只跟液体密度和毛细管内径有关

D.跟液体密度、毛细管内径和液体的性质都有关

6、液体的附着层具有收缩趋势的情况发生在:

()

A.液体不浸润固体的附着层

B.表面张力较大的液体的附着层

C.所有液体的附着层

D.液体浸润固体的附着层

7、处在液体表面层中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有:

()

A.较小的势能          B.较大的势能

C.相同的势能          D.较大的动能

8、.下列现象中哪个不是由表面引力引起的()

A.使用钢笔难以在油纸上写字

B.布伞有孔,但不漏水

C.草叶上的露珠呈球形

D.玻璃细杆顶端被烧熔后变成圆形

9、下列现象哪些是毛细现象()

A.粉笔把纸上的墨水吸干

B.车轮在潮湿的地上滚过之后,车辙中会渗出水

C.托利拆利管内的水银面高于管外的水银面

D.植物根部的养分,能升到植物上部枝叶中

10、在下图中,分别画出插在水槽和水银槽中的几个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中液柱的大概位置.

 

11、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里上升到当作用和相互平衡时,管内液体停止上升,达到平衡状态。

【能力提升】

12、如图所示,对于液体在器壁附近发生弯曲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表面层I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

B.表面层II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

C.附着层I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

D.附着层II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

13、把水或油灌入小口瓶时,常在瓶口插入一根竹筷或玻璃棒,水或油就沿着竹筷或玻璃棒流入瓶中,不致流到瓶子外面,这是什么道理?

如果要将水银灌入小口瓶中,能否采用竹筷或是玻璃棒?

你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吗?

不行,因为水银对竹筷或玻璃棒是不浸润液体。

如果用铅棒就可以灌水银,因为水银浸润铅。

 

14、如图所示为某一毛细现象示意图,接触角为θ(在液体与固体的接触处,分别作液面及固体表面的切线,两者通过液体内部所成的夹角称为接触角),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为σ,密度为ρ,毛细管的半径为r,试求毛细管中液柱的高度h.

 

参考答案

第2课时液体

【基础达标】

1、C2、C3、D4、BD5、D6、A7、B8、A9、ABD10、水槽内的三个管内液体都升高且最细升得最高;水银槽内的三个管内液体都降低且最细降得最低。

11、表面引力向上的分力;重力

【能力提升】

12、ACD13、水和油对竹筷或玻璃棒是浸润液体

14、液面与管壁的接触线处的表面张力在竖直方向分力的合力F与液柱重力G相等,F=G,即

 

第3课时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知识梳理】

1.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1)饱和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蒸气叫做饱和汽。

此时相同时间内回到水中的分子数_________从水面飞出去的分子数。

(2)饱和汽压: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一定,饱和汽的压强也是一定的,这个压强叫这种液体的饱和汽压。

饱和汽压只指此蒸气的分气压,与其他气体压强____关。

2.影响饱和汽压大小因素

(1)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种类液体饱和汽压一般不同。

(2)同一种液体的饱和汽压随液体温度升高而________。

(3)同一种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其饱和汽压与饱和汽所占的体积______关。

(4)饱和汽压与饱和汽中是否含有其他气体以及含量的多少都没有关系。

3.空气的湿度

(1)绝对湿度p(Pa):

空气中含有的水汽的压强。

(1)相对湿度B:

某温度时空气的绝对湿度(p)跟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p’)的百分比,即相对湿度B=______________,它反映了空气中的水汽离饱和的远近程度。

(2)湿度计:

干湿泡湿度计、毛发湿度计、传感器湿度计

【基础达标】

1、下面几种现象,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A.在寒冷的冬天,冰冻的湿衣服会慢慢变干  B.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

C.用久的灯炮钨丝变细           D.烧水时从壶喷出“白气”

2、下列现象或事例不可能存在的是()

A.80°C的水正在沸腾        B.温度达到水的沸点100°C,而不沸腾

C.沥青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才能熔解  D.温度升高到0°C的冰而不熔解

3、一个玻璃瓶中装有半瓶液体,拧紧瓶盖经一段时间后,则()

A.不再有液体分子飞出液面

B.停止蒸发

C.蒸发仍进行

D.在相同时间内从液体里飞出的分子数等于返回液体的分数,液体和汽达到了动态平衡

4、在相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可得()

A.冬天的绝对湿度大

B.夏天的绝对湿度大

C.冬天的绝对湿度小

D.夏天的绝对湿度小

5、关于干湿泡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湿泡所显示温度正常都高于干泡显示温度

B.干泡所示温度正常都是高于湿泡所显示温度

C.在同等温度下,干湿泡温度差别越大,说明该环境越干燥

D.在同等温度下,干湿泡温度差别越大,说明该环境越潮湿。

6、已知50°C时饱和水汽压是92.5mmHg,则在以下两种变化中:

①如果温度不变,汽的体积缩小到原来一半;②体积不变,汽的温度升高到100°C。

其饱和水汽压变化是()

A.不变,不变      B.变大,不变

C.不变,变大       D.变大,变大

7、当空气绝对湿度是1.38×103Pa,气温是20°C时,空气的相对湿度是(20°C水蒸气饱和汽压是2.30×103Pa)()

A.1.38×103PaB.0.92×103PaC.60%D.40%

8、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的示数相等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为_______.

9、在严寒的冬天,房间玻璃上往往会结一层雾,雾珠是在窗玻璃的表面。

(填“外”或“内”)。

并叙述雾珠是怎样形成的。

 

10、密闭容器里液体上方的汽达到饱和后,还有没有液体分子从液面飞出?

为什么这时看起来不再蒸发?

 

11、有一句民间说法叫做“水缸‘穿裙子’,老天要下雨”。

所谓“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齐着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了一层小水珠,请简要说明这一句民间说法的科学道理。

 

【能力提升】

12、干湿泡温度计中,干泡读数为18°C,湿泡读数是10°C,18°C时饱和水汽压相当于15.48mmHg产生的压强,若此时相对湿度为34%,则绝对湿度为多少?

 

13、“热管”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

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千倍。

“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是一根两端封闭的合金管,管内壁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易汽化的液体,如图所示,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量会很快传到另一端,试分析其中的道理。

 

14、天气炎热时,地上洒一些水,有时会感到凉爽,有时却感到更热了,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后花园】

热管技术

热管技术是1963年美国LosAlamos国家实验室的G.M.Grover发明的一种称为“热管”的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致冷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热管技术以前被广泛应用在宇航、军工等行业,自从被引入散热器制造行业,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摆脱了单纯依靠高风量电机来获得更好散热效果的单一散热模式,采用热管技术使得散热器即便采用低转速、低风量电机,同样可以得到满意效果,使得困扰风冷散热的噪音问题得到良好解决,开辟了散热行业新天地。

从热力学的角度看,为什么热管会拥有如此良好的导热能力呢?

物体的吸热、放热是相对的,凡是有温度差存在的时候,就必然出现热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的现象。

从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辐射、对流、传导,其中热传导最快。

热管就是利用蒸发制冷,使得热管两端温度差很大,使热量快速传导。

一般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

热管内部是被抽成负压状态,充入适当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低,容易挥发。

管壁有吸液芯,其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

热管一段为蒸发端,另外一段为冷凝端,当热管一段受热时,毛细管中的液体迅速蒸发,蒸气在微小的压力差下流向另外一端,并且释放出热量,重新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止,热量由热管一端传至另外一端。

这种循环是快速进行的,热量可以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

参考答案

第3课时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基础达标】

1、B2、C3、CD4、BC5、BC6、C7、C8、100%9、内;靠近窗的温度降低时,饱和气压也变小,这时会有部分水蒸气液化变成水附在玻璃上10、还有液体分子从液面飞出,但是同时也有汽体分子被碰撞而回到液体中去,当液体上的汽达到饱和时,单位时间内逸出液面的分子数与回到液体中的分子数相等而呈动态平衡状态,液体不再减少,从宏观上看好像液体不再蒸发了。

11、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和水缸外表面的温度比周围的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水缸外表面就会产生液化现象。

当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时,虽有水蒸气在水缸表面液化,但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大时,水蒸气在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强于水的蒸发,形成一层小水珠,由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大是降雨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小水珠,降雨的可能性就大了,这就是“水缸‘穿裙子’(即水珠),老天要下雨”的道理。

【能力提升】

12、5.26mmHg13、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易汽化的液体,因吸热而汽化,蒸气沿管子由受热一端流向另一端(如图中箭头所示)。

而另端未受热,温度低,蒸气就在这一端液化,放出热量,使冷端温度也开始升高。

此时液化后的液体被吸收芯吸附,通过毛细作用又回到受热的一端。

如此往复循环,“热管”中的液体不断通过汽化和液化,把热量从一端传至另一端。

液体在汽化和和气体在液化时要分别吸收和放出大量的热,“热管”正是得用这一性质,达到高效传递热量的目的。

14、人是否感到凉爽,除了温度因素外,还有空气湿度有关。

在地面洒水在快速蒸发时,附近的湿度也会增加。

如果有风,湿度增大的空气很快就吹跑了,就不会影响人体汗液的蒸发,再加上地面温度降低,人就会凉爽。

但如果没有风,湿度增大的空气包围着人体,人的汗液蒸发就大大受阻,尽管地面温度低了,但人反而感觉闷热。

 

第4课时,物态变化中的能量转换

【知识梳理】

1.熔化热

(1)熔化热:

某种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的_______________之比,称做熔化热。

(2)不同晶体熔化热一般_______不同,非晶体_______________熔化热。

2.汽化热

(1)汽化热:

某种液体汽化成同温度气体时所需______________之比,称做这种物质在这个温度下的汽化热。

(2)汽化热与物质种类、温度和压强都_______关系。

3.进行物质吸放热的运算时,若无物态变化,只有温度改变,使用公式Q=Cm△t;若有物态变化,还须考虑运用熔化热或汽化热的相关知识进行运算。

【基础达标】

1、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

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2、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

“扬汤止沸”是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扬场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3、在通常情况,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183°C,液态氮的沸点是-196°C,液态氦的沸点是-268°C,利用液态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先后分离出来的次序是()

A.氧、氦、氮         B.氧、氮、氦

C.氦、氧、氮         D.氦、氮、氧

4、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看到房间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在()

A.窗玻璃朝房内的一面

B.窗玻璃朝房外的一面

C.窗玻璃的里外两面

D.不能断定在哪一面

5、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

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

b.干冰吸热熔化。

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

d.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

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雨滴。

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A.a、c  B.a、d、f  C.b、c  D.e

6、我国研制一种聚乙烯材料,可在15°C-40°C范围内熔化和凝固。

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板,来调节室温,其道理是什么?

 

7、滑冰运动员为什么能在光滑而且较硬的冰面上溜滑自如而不跌倒呢?

 

8、一块冰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根细铁丝压在冰块上,铁丝的两端各悬挂5kg的钩码,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铁丝切入冰块,但铁丝穿过的地方没有留下切口,铁丝穿过整块冰后,发现冰仍然是完整的一块,这叫“覆冰现象”。

请解释铁丝为什么能切进冰块?

铁丝穿过后,冰为什么仍是完整的一块?

 

【能力提升】

9、容器里装有0°C的冰和水各0.5kg,向里面通入100°C的水蒸气后,容器里水升高了30°C,假设容器吸收热量可忽略不计,并且容器是绝热的。

计算一下通入水蒸气有多少?

(已知此状态水汽化热L=2.26×106J/kg,冰的熔解热λ=3.35×105J/kg,水的比热容c=4.2×103J/kg·°C)

 

10、图所示为提高酒精纯度的蒸馏装置,请分析其工作原理,并说明工作流程。

 

参考答案

第4课时,物态变化中的能量转换

1、B2、C3、D4、A5、B6、当室温在15°C-40°C内温度升高时,这种材料要熔化,从而吸收部分热量;在15°C-40°C内温度降低时,材料开始凝固要放出热量。

7、滑冰运动员滑冰时,通过冰刀与冰面接触,减小了人体与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了人对冰面的压强,降低了冰的熔点。

当冰刀切开冰面时,使刀口下的冰熔点降低而熔化成水,这水就成了润滑剂,使运动员能够溜滑自如。

8、冰压强变大,熔点降低。

铁丝下方的冰承受的压强非常大,冰的熔点将降至0°C以下,于是在铁丝下方的冰熔化为水,铁丝就能切入冰中。

上面的水又结成冰,因而冰还是完整的一块。

【能力提升】

9、100°C的水蒸气放出汽化热成为100°C的水,再从100°C的水放出热量温度降到30°C,放出热量为Q放=Lm+cm(100-30)=2.554×106m(J)

0.5kg的0°C冰吸收热量熔解为0°C的水,再从0°C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30°C。

还有0°C水0.5kg从0°C升高到30°C需吸收热量,总共吸收热量

Q吸=λm冰+cm冰(30-0)+cm水(30-0)=2.935×105(J)

因为Q放=Q吸,即2.554×106m=2.935×105所以m=0.115kg

10、原理是利用酒精与水的沸点不同,其工作流程是用酒精灯对酒精与水的混合液体加热。

当混合液的温度升至78°C时,酒精沸腾急剧汽化,而水没有沸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