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总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135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总复习.docx

《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总复习.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总复习.docx

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总复习

第一单元运动和力

一、运动学名词(一、运动的描述)

1、参照物:

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

例1:

旭日东升、白日移山近等是以(地球)参照物。

例2:

月亮走我也走,是以(浮云)为参照物

2、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的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

3、质点:

不考虑物体的大小与形状,把物体看作一个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4、矢量、标量:

有大小、也有方向,叫做失量;位移有大小,方向不定叫标量

5、位移和路程:

位移有大小与方向,路程有大小,无方向,画图

例:

一个皮球从8米的地方落下来,又弹起3米,位移是(5)米,路程是(11)米。

一个人直线前行5米后,又返回2米,位移是(),路程是()米

6、速度和速率:

区别是速率没有方向。

平均速度

例1:

某一时刻或者通过某一位置的实际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例2:

某一时间段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某一时间段内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速率)

例3:

P2匀速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简称为匀速运动。

二、加速度(二、简单运动的规律)

1、加速度:

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公式:

单位:

例1:

是正值,说明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称之为(匀加速直线运动);是负值,说明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称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0?

例2:

P3匀变速运动:

如果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3:

加速度大,有三种理解一是物体速度非常大、二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很大、三是物体速度变化快。

其中()是正确理解

2、位移公式

例:

小学生在长3m滑梯上,从静止开始下滑2s到了末端,滑行时加速度是(1.5)

3、自由落体运动:

只有重力,在真空中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重力加速度:

g=9.8

例: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3秒后着地,该楼的高度为(44.1)米。

解释问题:

例1、P4为什么下坡的时候,不仅不蹬车反而要刹车呢?

沿着下坡下行,在重力作用下,做的是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容易发生危险。

只有通过不断的刹车产生阻力,使速度减小,避免发生危险。

例2、P4

1)自由落体实验:

看到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

2)测反应时间,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

三、力(P8)

1、力的定义: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与接触无关。

单位:

牛顿(N)

例1:

力的测量工具是(弹簧称)

例2:

P8力的图示:

为了直观地说明力的作用,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所沿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

2、P15力的合成:

同向相加、异向相减、其它的互成角度,平行四边形法则。

例1:

甲用200N的力向东拉车,乙用100N的力向东推车。

合力大小是(300)N。

如果乙用100N的力向西拉力。

则合力的大小是(100)N。

例2:

两个力一个是20N,另一个是8N。

合力最大值是(28),最小值是(12)。

例3、把竖起向下的180N的力分解为两个力,使其中一个分力在水平方向上并等于240N,求另一个力是(300)N

例4:

2010P16-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3、P16合力的分解,同样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例1:

竖直向下180N的力分解成两个分力,水平方向分力等于240N,另一个分力大小等于(300)N

例2:

分力的大小随其夹角变化而改变,夹角变小,分力也(变小);夹角变大分力也(变大)

例3:

理解晒衣服绳子为什么不拉的太紧?

结合是上题而得知,夹角越大,绳子受到分力就更大,容易被拉断。

解释问题

例1、P17研究分力大与夹角关系:

棉线拉紧易断,棉线松一些不易断。

1)第一次实验夹角较大。

2)第二次实验夹角较小。

3)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夹角越大,棉线受力较大,当超过所承受的拉力时,棉线就被拉断了

例2、逆风行船

1)画图(略)

2)这里用到力的分解知识,风向与帆面成一角度,风力可分解为垂直于帆面的力和平行于帆面的力,力又可以分解为平行于船的轴线方向的分力和垂直于船轴线方向的分力。

其中分力具有使帆船横向前进的趋势,不过因为船身模侧面积比较大,在这个方向前进有很大的阻力,所以实际上可以忽略它的作用。

另一个分力跟帆船前进的方向相同,帆船就是依靠这个分力的推动逆风前进的。

四、重力:

由于地球吸引物体而产生的力

1、重力

例1:

重力的方向(竖起向下),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上是(重)力的作用,它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称出。

2、重心

例1:

P9重心:

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和作用,其总效果相当于地球对物体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例2: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质量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物体重心测定方法是(悬挂法)

五、弹力与摩擦力

1、弹力:

发生形变物体产生的力

例1:

P11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其原来的形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这种力叫做弹力。

例2:

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变化的长度成正比。

这个规律叫做(胡克定律)

例3:

箭能从拉弯的弓弦中射出去,是弓对它的(弹)力作用。

两球靠在一起没有挤压,它们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弹)力

例4、P13玻璃瓶的形变:

了解

2、摩擦力定义:

接触面上阻碍运动。

有害、有益两种形势。

例1:

P12摩擦力:

人们把互相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发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例2:

皮带运输机运送货物,是靠皮带对货物(静摩擦力)来完成的。

人群较多地方,有些容易走动,原因是衣服的(滑动摩擦力)力较小。

例3、摩擦力分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三种

例4、P12-4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沿着另一个物体接触面滑动时,在接触面上就产生了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解释问题:

例1、P13为什么车胎上都有花纹呢?

原来车辆前进时,主要依靠轮子和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如果车辆轮子和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太小,哪怕轮子转动再快,车子仍旧在原地打转转。

为了增大摩擦力,所以将汽车、自行车轮胎上做成各种凹凸不平的花纹。

冰雪天在马路上撒上些灰渣、汽车轮上缠上铁链等,都是为了增大摩擦力,有利于行驶安全。

例2、P13纸片拽书实验

1)纸片提书:

依靠静摩擦力,方向向上

2)纸片拉书:

依靠静摩擦力,方向向后。

例3、P14拿瓶子试验:

改变摩擦力,涂上肥皂水使摩擦力变小了。

六、牛顿三定律(三、牛一。

七、牛二。

八、牛三)

1、牛一定义,结合P7抽纸条、打火柴盒现象

例1:

2013略

例2: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定律。

例3:

(质量)是惯性的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例4:

机床的底坐、小汽车的底盘很笨重,目的是增大它们的(惯性)

解释问题:

例:

P5~6你知道汽车急杀车时,车上的乘客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当车突然开动呢?

汽车急刹车,车上的乘客会向前倾倒,有的会受伤。

这是因为乘客身体上部因为(惯性)的原因继续向前运动,而乘客的脚已经随车停止运动,所以造成向前倾倒现象。

反过来,突然开动时,车上的乘客向后倾倒现象,甚至会摔倒到车上,造成事故。

类似问题:

P6-7,抽纸条、击火柴盒、小车木块运动

2、牛二定义、公式或者F=ma

例1:

P20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和力的方向相同。

例2:

一个物体受到10N的力作用时,产生的加速度是4。

要使它产生6的加速度,需要施加()N的力

例3:

P21细线绑在铁块上,迅速拉起易断,慢慢拉起不断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慢慢提起,加速度小,用力不大,棉线能随承受住拉力。

第二次迅速拉起,加速度较大,需要很大的拉力,超过细线的承受限度,细线因此拉断了。

类似问题:

起重机吊起重物时不宜过快原因

例4、P20如何正确理解牛二定律(或者是注意)

1)只有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

2)加速度和力都是矢量,它们的方向总是相同

3)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式中的F就是这几个力的合力。

3、牛三定义

例1:

2012略

例2、P23火箭为什么会在太空里飞行?

火箭靠它的内部燃料猛烈燃烧所产生的气体,很快从火箭尾部喷出去,这些气体对火箭产生了反作用力,火箭靠着这股强大的反作用力就飞上天去了。

并且在没有空气的宇宙空间里航行。

例3、如何正确理解牛三定律:

P23,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永远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永远相等

3、作用力和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不会平衡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部是属于同一性质的力。

七、动量与冲量

1、冲量,公式I=Ft

例1、4N的力推动一个物体,力的作用时间是0.5s,力的冲量是()

2、动量,公式p=mv

3、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

例1、P27缓冲:

在动量一定的情况下,为了减小力的作用,就要延长力的作用时间,这种方式叫做缓冲。

例2、使质量为汽车,从静止达到10m/s的速度,需要()的冲量

例3、10kg的物体以10m/s的速度做运动,在受到一个恒力的作用4s后,速度变为2m/s。

则物体在受力前的动量是();在受力后的动量是();物体受到的冲量为();恒力的大小为(8N),方向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八、超重失重(十、超重和失重)P28

例1、超重:

当物体存在向上的加速度时,它对竖直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现象,叫做超重现象。

例2、失重:

当物体存在向下的加速度时,它对竖直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现象,叫做失重现象

例3、完全失重:

物体对竖直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这种状态。

叫做(完全失重状态)

解释问题:

1、喷泉失射现象:

利用完全失重定义来解释

2、橡皮筋实验①加速向上②加速向下③自由落下

分别利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定义来解释

3、体重计实验①突然蹲下②突然站起

分别利用失重、超重定义来解释

九、P30抛体运动(十一、抛体运动)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结合力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也可以合成与分解

2、

例1、沿水平方向把物体抛出,物体的运动叫做()。

斜向上方把物体抛出,物体的运动叫做()。

例2、在斜抛运动中,从物体被抛出的地点到落点的水平距离叫做(射程),物体到达的最大高度叫做(射高)

例3、同高度以平抛运动形式,射出一颗子弹和抛出一颗石头。

在空中的运行时间是(相等)

例4、射程随着抛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抛射解达到以()时,射程最大

例5、P31平抛运动分解:

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

在水平方向上,物体不受力,物体由于惯性而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始终等于初速度。

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初速度为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解释问题:

P31怎么样才把铅球投掷得更远?

第一,尽量增大投掷的初速度。

第二、注意选择投掷角度,由于投掷还要考虑一个邮手高度及抛出点与着地点往往不在同一水平面的各种因素,体育活动实践证明投掷的最佳角度一般在38~40度左右而不是45度。

45度只是理想的最佳角度。

十、P33向心运动(十二、拐弯的学问、圆周运动)

以链球运动为例进行讲解,未松手状态。

1、匀速圆周运动定义

例1、匀速圆周运动: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例2、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就是(匀速圆周运动),该运动的快慢可以使用(线速度)来表述。

方向在圆周该点的(切线)方向上。

2、向心力:

必记公式,向心力是以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