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7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1205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兰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甘肃兰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甘肃兰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甘肃兰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甘肃兰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兰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7篇.docx

《甘肃兰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兰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7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兰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7篇.docx

甘肃兰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7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

甘肃兰州议论文阅读7篇(2003—2019)

焕发自省的力量

何聪

①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

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

很多人回首自己来路、盘点人生得失时感慨,正是自省精神让自己从歧途走向正路,从缺陷走向完善。

在相当意义上说,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的有力武器。

②“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度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说有沉沧,”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警题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

而在平常时候,人们则容易失去警觉,习惯于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而不是检视自己有无不足,缺点和失误。

当自省机制失去效力,几事责人而不自省,只我别人毛病,而不钱自已原因,位往会使小纠纷酿成大事故,正所谓:

“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

③自省的力量,首先在子可以“立已”,古人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

《世说新语》载,周处年少时面强气,为乡里所患,与蛟、虎并称为“三害”。

乡人怂愚他打虎擒蛟,巴望两败俱伤,同归于尽。

周处射虎杀三日,回来后得知人们以为他已死而皆相庆贺,始悟乡人患已之甚,乃“有自改意”,由此弃愚从善,终为忠臣孝子。

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予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我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

④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事当前,我们首先反省自已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一时没有也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题就会在无形中化解了。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⑤善于自省的人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受到世人敬重。

处身现代社会,以“吾三省吾身”的精神,反躬自省自身的规则意识、道德品行、言行举止,在自省中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我们就将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水位。

选自2018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文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

(限30个字以内)

 

(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先提出观点,再分别论述观点,最后进行总结:

这是总分总式结构。

B.第②段论述的重点是:

人们危机时刻应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

C.选文引用周处自省改过的事例,论证自省可以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道理。

D.第⑤段总结焕发自省力量的意义:

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水位。

(3)选文第②段和③④段调换位置是否影响文意的表达?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4)第③段除举例论证外,还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的有力武器。

(2)B。

(3)选文第②段和③④段调换位置会影响文意的表达。

因为第②段论述了凡事责人而不自省的不良后果,由此说明自省的重要作用,由此引出下文自省的力量的论述,这样的论证思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如果调换了,则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所以,选文第②段和③④段调换位置会影响文意的表达。

(4)第③段除举例论证外,还采用了道理论证方法。

引用了“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度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说有沉沧”及“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

”的俗语,充分有力的论证了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的有力武器。

的论点。

使论证更概括、深入,更具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019甘肃兰州)

 

良好习惯的养成

胡适

良好习惯的养成,即普通所谓的人品教育,品性人格的陶冶。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告诉我们说:

人品性格是习惯的养成,好的品格是好的习惯养成。

中学阶段是定型的阶段,中学生时期与其注重治学的方法,毋宁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

个人的坏习惯在中学还可纠正,假使在中学里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人的前途便差不多算完了,在大学里可能不会是个好学生,在社会里可能不会是个有用的人才。

我们的国家以前专注重文字教育,读书人的指甲蓄得很长,手脸都是白白的,行动是文绉绉的,读书可以从"学而时习之"背诵起,写文章摇摇摆摆地会写出许多好听的词句来,可是他们不能动手,也不能动脚,连桌凳有一点坏了,也不能拿起斧头钉子来修理。

这种只能背书写文章的读书人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动手动脚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怎样养成呢?

我在台湾大学讲《治学方法》时,讲到一个故事:

宋时有一新进士请教老前辈做官的秘诀,老前辈告诉他四个字:

勤谨和缓。

这四个字,大家称为做官的秘诀,我把它看作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秘诀。

④勤,就是不偷懒,不走捷径,要切切实实,辛辛苦苦地去做。

要用眼睛的用眼睛,用手的用手,用脚的用脚。

先生叫你找材料,你就到应该到的地方去找;叫你找标本,你就到田野,到树林里去找。

无论在实验室里,在自然界里,都不要偷懒,一点一滴地去做。

⑤谨,就是谨慎,不粗心,不苟且。

写汉字,一点、一横也不放过;写外国字,"i"的点、"t"的横,也一样不放过;做数学,一个圈、一个小数点都不苟且。

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情,做小事关系天下的大事,做学问关系成败,所以细心谨慎,是必须养成的习惯。

⑥和,就是不要发脾气,不要武断,要虚心,要和和平平。

什么叫做虚心?

脑筋不存成见,不以成见来观察事,不以成见来对待人。

就做学问来说,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做化学、数学、历史、地理,并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

无论对事、对人、对物、对问题、对真理,完全是虚心的,这叫做和。

⑦缓,这个字很重要,"缓"的意思是不要忙,不轻易下结论。

如果没有缓的习惯,前面三个字就不容易做到。

譬如找证据,这是很难的工作,不花时间,就不能做到"勤"的工夫;忙于完成,证据不够,不管它了,这样就不能做到"谨"的工夫;匆匆忙忙地去做,当然不能做到"和"的工夫。

所以证据不够,应当悬而不断,就是姑且先挂在那里,悬而不断,并不是叫你搁下就不管,是要你勤,要你谨,要你和。

缓,就是南方人说的"凉凉去吧",缓的意思,是要等着找到了充分的证据,然后根据事实来下判断。

无论作学问、作事、作官,都是一样的。

达尔文写生物进化论,费了三十年的工夫,他到四海去搜集标本,做研究,并与朋友们反复讨论。

朋友们都劝他发表,他仍然不肯。

后来英国皇家学会收到另一位科学家华莱士的论文,其结论与达尔文的一样,朋友们才逼着达尔文把研究的结论公布,并提出与朋友们讨论的信件,来证明他早已获得结论,于是皇家学会才决定同华莱士的论文同时发表。

达尔文这种持重的态度,不是缺点,是美德,这也是科学史上勤谨和缓的实例。

值得我们去想想,值得把他作为榜样,尤其青年学生们要在中学里便养成这种习惯。

有了这种好习惯,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

20.从全文看,围绕"在中学生里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个观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4分)

【答案】一方面论述"以前的读书人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论述"良好的习惯要从勤谨和缓四方面来培养"。

【解析】本题考察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21.本文谈良好习惯的养成时,第段提到"专注重文字教育"有什么作用?

(6分)

【答案】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描写以前读书人只能背书写文章而没有养成动手动脚的习惯,从而突出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解析】本题考察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22.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有了这种好习惯,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答案】不能删去。

这句话通过阐述好习惯对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重要影响,点明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了上文,点明了中心,也与题目"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文章的开头相呼应。

【解析】本题考察句段在文末的作用。

23.作者认为"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

请联系上下文,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有益启示。

(4分)

【链接材料】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社化自信。

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

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语文的目的。

【答案】略。

【解析】本题属于发散性思维题目,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语文学习的认知。

言之成理即可。

(2016甘肃兰州)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

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

南宋学者陈善云:

“读书须知出入法。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

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

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

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

朱熹认为: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

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

何故?

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

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

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

”;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

“总以为将来必

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

”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

”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

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

“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既能 “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22.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4分)

2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

请说明理由。

(5分)

叶圣陶认为:

“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

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24.第⑤段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3分)

25.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感悟联想。

(3分)

 

【参考答案】

21.(3分)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

(或:

读书的精髓关

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

或:

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

的秘诀。

22.(4分)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

(1分)然后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

(2分)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

(1分)

23.(5分)第②段,(1分)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

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

(2分)与第②段所阐述的“阅读中的‘入’

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

(2分)

24.(3分)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

评价和质疑。

(或:

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

本中走出来。

25.(3分)围绕“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来谈感悟联想。

(2013甘肃兰州)

另一种珍爱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

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

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

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

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

他笑道:

“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

”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

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

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

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

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

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

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

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

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

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

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

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

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20.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

“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

(4分)

21.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

请说说你的看法。

(4分)

22.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23.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3分)

24.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4分)

 

【参考答案】

20.(4分)珍爱自己(学会爱自己)。

渴望别人的关爱(或:

需要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热爱自己)。

21.(4分)不多余。

(1分)这里写女音乐家毁灭自己的事情,是从反面论证“人应该学会爱自己”,(2分)与第二段中的正面论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观点。

(1分)

22.(3分)比喻论证。

(1分)使得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1分)更好地论证了“爱自己,就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观点。

23.(3分)答题要求:

围绕“学会爱自己,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这句话举例2分,语言表达清楚流畅1分。

24.(4分)因为学会爱自己体现了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因为这是真正懂得珍爱世界的前提。

(09甘肃兰州)

珍惜“有效期限”

游宇明

①曾经欣赏过台湾漫画家几米一幅题为《有效期限》的漫画,画的中心是一片浅绿的水,上部有一些叶片粗大、开满了紫花的藤儿,中间偏下是两块石头,大石头l上坐着一大一小两个人,小石头上蹲着一只好奇的小青蛙,左下角一只小纸船正悄然无声地驶来。

旁边有诗云:

“一艘小纸船,悠悠地飘过来,吸饱水分,渐渐沉没。

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

②我们喜欢梅花,是因为它独自绽放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喜欢菊花,是因为它只是微笑在金色的秋日。

假若世界上的花朵没有有效期限,我们对花的那份期待和感恩就会大打折扣。

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③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

父母可以陪伴你的上半生,却无法呵护你的下半生;儿女能够陪伴你的下半生,却不可能参与你的上半生……你无法在所有的时空里称心如意拥有你想要的全部天伦之乐,就像一只鸟儿无法在每一个季节都拥有自己优美的歌喉。

于是,有了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有了“香九龄,能温席”的孝行l有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慨叹……亲情的“有效期限”贯穿了我们生命的全过程,充塞着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④珍惜梦想的“有效期限”。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有了梦想却不为之付出真诚的努力,梦想便会成为空想。

以强国梦想为追求的屈原,用血泪凝结成千古传诵的《离骚》l以济世救人为目标的李时珍,踏千山尝百草著成鸿篇巨著《本草纲目》;视科学研究为生命

的居里夫人,历经十二年的努力,提炼出世界上第一克镭……梦想的“有效期限”激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

⑤珍惜生命的“有效期限”。

庄子说,“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

因此,司马光用警枕提醒自己珍惜时间,丙果剃去了头发和胡须来拒绝浪费生命;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不间断的工作上……生命向我们昭示这样的真理:

越是害怕时间消失的人,他们的脚

步走得越远,生命的半径越大;越是觉得时间过剩的人,他们的世界越小。

⑥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这是大自然不可移易的规律,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珍惜。

2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论证的?

(3分)

23.第①段引用几米漫画及小诗的作用是什么?

(1分)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分)

作用:

论证方法:

24.选文中有许多值得品味的地方,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写在下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4分)

 

【参考答案】

22.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期限,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从三个方面来论证:

珍惜亲情、珍惜梦想、珍惜生命。

思路分析:

文章先论证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有“有效期限”再论证我们要珍惜有效期限。

第①②两段论证了前者,③~⑥段论证了后者,并从三个方面论证。

【点评】对论点的归纳能力,是阅读议论文的基本能力,要掌握论点归纳的方法和技巧,结合文章结构来分析。

23.激发阅读兴趣,引出论点。

道理论证、事例论证、比喻论证。

思路分析:

文章开头引用小诗这是议论文提出论点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能激发兴趣,引起对所提论点的重视。

论证方法主要有:

举例论证(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根据文中论据来判断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提出论点的方法和论证方法,针对性强,应掌握这些基本的常识。

24.示例:

庄子说:

“人生天地问,若白驹过隙。

”这个句子是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时间过得飞快的含义,告诉人们应珍惜光阴。

我们现在已初中毕业,回想刚入初中的生活,犹如昨天,但不觉三年已过去,我们也应珍惜时间,抓住今天。

(08甘肃兰州)

粉丝是一种公害

王小峰

每年的12月8日,全世界的人都会纪念一个人——约翰·列侬。

1980年的这个日子,他被发疯的歌迷枪杀,至今杀手还在监狱里服刑。

每到祭日前后全世界都会掀起一股纪念热潮。

人们只会用温和的方式来纪念这个冤魂,或者谴责那个失去理智的马克·查普曼,除此之外,大概也只能一声叹息了。

倒退20年,中国人知道列侬被枪杀的消息后肯定大惑不解,为什么一个非常热爱自己偶像的人会亲自杀掉偶像?

大概资本主义真的堕落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了。

按照查普曼当年的供词意思是:

我不想让别人跟我一起分享我对他的崇拜。

如今,咱们越来越能理解查普曼的行为了,因为他太喜欢列侬了,喜欢一个人,做出什么荒唐的举动都不为过,哪怕是失去理智。

中国内地大约是在90年代初期出现追星族现象的,当时最明显的是香港四大天王,在内地形成了第一批追星族群。

那时候,媒体上关于追星族的讨论有很多,尤其是老师们都很担忧追星带来负面效应。

现在,当年追星的孩子有些可能都当老师了吧,老师不会再担心追星问题了。

90年代初期的追星现象,我们可以解释为新一代人释放个性的结果。

因为再早以前,年轻人就像谷建芬写的一首歌里唱的那样:

“我想唱歌我不敢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可见追星族现象,至少是个时代的进步。

今天,人们基本上不用“追星族”这个落伍的词汇了,正如这些追星群体的表达方式升级一样,他们更愿意称自己为“粉丝”。

互联网的出现,使这些过去处在散兵游勇状态下的粉丝们更容易物以类聚到一起,壮大规模是转瞬间的事情。

而且,粉丝们的种种行为也表现得越来越极端,最突出的就是超级女声比赛,当这个马拉松式的电视节目最终成为一场娱乐盛宴后,它终于验证了中国内地的粉丝绝对不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的粉丝差,而随后的超女演唱会,频频出现粉丝过火的事件,在武汉,连保安都加入了粉丝行列,据说天娱公司的老板王鹏上前维持秩序竟被保安粉丝打倒在地。

更要命的是,不同明星的的粉丝开始势不两立,相互攻讦。

如果说当年出现追星族现象是对过去个性的释放,那么今天的粉丝现象则是极端自我主义膨胀后的结果——我的眼里只有你没有他,这种排他性貌似很合理,可以区别出粉丝们相互之间的身份,但是变成对峙和冲突就成了狭隘心理的表现了。

当这些年轻的粉丝们从小就培养出狭隘心理后,这对社会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个世界上出现的东西不可能你都喜欢,但是你得容许你不喜欢的事物存在,这叫宽容。

但是现在粉丝们的种种拙劣表现让人看不出这个社会的宽容性在哪里。

粉丝们表达自己的爱恨已经成了一个时尚,他们可以通过民间组织或互联网把这种滥情方式发挥到极致,所以,不管是爱还是恨,都已经变得越来越让人讨厌,成了一桩社会公害。

23.细读全文,请简述作者写作的思路。

 

24.探究文意,回答问题。

(5分)

①为什么说90年代初的追星族现象是个时代的进步?

(2分)

②为什么说粉丝现象是一种社会公害?

(3分)

 

25.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请你谈谈对粉丝现象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23.(4分)先说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偶像崇拜,再说90年代初的追星族现象,然后重点谈当今的粉丝现象,从现象描述到本质分析,最后结论点题。

24.(5分)①从传统社会的压抑个性到新一代人的敢于释放和张扬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个进步。

(2分)②粉丝们行为表现极端而过火,因互相排他而造成对峙和冲突,毫无节制地放纵爱恨情感,是狭隘自我主义的极端膨胀,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3分)

25.(4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要求是:

①从作者的观点谈开来;②表达流畅;③言之成理,能表现出考生的思考和思想;④世界观正确,情感、态度积极。

(07甘肃兰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