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职单招幼儿心理学讲义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1184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高职单招幼儿心理学讲义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高职单招幼儿心理学讲义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高职单招幼儿心理学讲义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高职单招幼儿心理学讲义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高职单招幼儿心理学讲义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高职单招幼儿心理学讲义二.docx

《福建高职单招幼儿心理学讲义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高职单招幼儿心理学讲义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高职单招幼儿心理学讲义二.docx

福建高职单招幼儿心理学讲义二

第五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一节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1、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2、情绪和情感作为一种主观感受,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情绪和情感与人的需要之间有密切关系

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

不满足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

二、幼儿的需要种类

(一)生理需要

(二)活动需要

(三)认识需要

(四)爱的需要

(五)受人尊重的需要

三、情绪情感的的作用

(一)影响人的行为

行为动力

(二)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三)影响人的健康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

四、情绪与情感

五、情感的种类

(一)按情感状态分类

根据情感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划分:

1、激情

激情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感状态。

2、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

3、应激

应激是在突然出现紧张情况时产生的情感状态

(二)按社会性内容分类:

根据情感的社会性内容来划分:

1、道德感

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现实、掌握知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3、美感

美感是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以及人的道德行为的美学价值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第二节幼儿情绪的发展特点和培养

一、幼儿的基本情绪

(一)愉快情绪

1、快乐

主要源于得到了成功或创造出成功,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

2、兴趣

3、依恋

依恋是指孩子对某人特别亲热而不愿意离开的情绪。

(二)痛苦情绪

1、愤怒

2、恐惧

二、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

(一)易冲动

(二)易变化

(三)易感染

(四)易外露

(五)幼儿高级情感开始发展

1、理智感

2、道德感

3、美感

三、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

(一)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创设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

(三)指导幼儿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四)培养幼儿的应变能力

试题举例:

1.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基本属性B.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C.客观事物的整体面貌D.客观事物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2.“知之深,爱之切!

”说明()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A.意志B.需要C.认识D.个性

3..新生入园,班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这是情绪()。

A.易外露B.易变化 C.易冲动D.易感染

4.愉快的孩子吃的香,睡得好,长得好,免疫力强,这说明情绪()

A.影响人的行为B. 起信号作用C.影响人的健康D.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5.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

A、体验具有情境性、外显性、易变性等特点

B、情绪控制能力较差

C、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D、具有意志成分

5.幼儿看到故事书当中的“坏人”,常常会把它抠掉,即用动作把“坏人”去掉,造成这种行为的主要原因是()

A.幼儿的情绪是完全表露于外的

B.幼儿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C.幼儿的情绪已趋稳定

D.幼儿的情绪具有冲动性

6.情绪不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是对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

7.情绪情感

8.简述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9.如何培养幼儿的情绪情感

第六章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第一节幼儿的亲子关系

一、亲子关系的重要作用

1、亲子关系:

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的交往。

2、作用:

(1)幼儿是在与父母的情感交流过程中学会获得爱和表达爱的方式,学习运用语言和非语言进行人际交往的。

(2)幼儿与人交往的技能、方法,最早是在与父母、家人的情感交流的过程获得。

二、依恋的产生与发展

(一)什么是依恋

1、依恋:

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双方互有的亲密感受以及相互给予的温暖和支持关系。

2、特点

(1)渴求与依恋对象接近

(2)努力维持这样的接近

这种依恋行为是与生俱来的

(二)依恋的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安思沃斯提高“陌生情景”实验,发现儿童依恋模式有三种类型:

1、回避型

在母亲离开时很少哭泣,母亲返回时,他们不太高兴并设法逃避母亲。

这些孩子在需要时不会寻求帮助,经常有愤怒情绪,对陌生人不在意

原因:

一是母亲对婴儿的情感需要不敏感或缺乏交流,表情呆滞很少给婴儿带来愉快。

二是婴儿由多人抚养,没有形成对母亲或某一特定人的依恋。

2、安全型

母亲在场时,通常以母亲作为探索外在世界的基点(安全基地),在玩耍时不时回到母亲身边寻求安慰。

他们通常比较合作,对陌生人比较友善。

原因:

这类母亲对婴儿的需求比较敏感

3、矛盾型

在母亲离开之前就开始焦虑,紧张地关注母亲的行为,生怕母亲离开,因此不能尽兴地玩游戏。

母亲离开后他们更加不安,当母亲回来后,他们的行为很矛盾:

一方面想亲近母亲,一方面又以尖叫踢打来拒绝。

这样的儿童很少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很难安抚,对陌生人也不友好。

原因:

这类母亲往往情绪变化大,对婴儿的情感需求所做的反应不一致,有时变现对婴儿亲近依恋;而当婴儿出现痛苦或反抗时,却对幼儿表现出粗暴的态度。

三、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的影响

1、民主型

2、专制型

3、溺爱型

4、忽视型

1.有一个孩子,平时较少有欢快和愉悦;在新环境里很少对事物发生探究行为,总是不开心;别人跟他玩,他就躲在妈妈身后,不敢露面;平时也不太说话。

这孩子的气质很可能属于

()。

A.容易抚养性B.难以抚养型C.缓慢发动型D.混合型

2.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是()。

A.师生关系B.亲子关系C.同伴关系D.邻里关系

3.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即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

A.情绪不稳定型B.多愁善感型C.掩蔽现象型D.发动缓慢型

4.某儿童常常大声哭闹,烦燥易怒,一争开眼就哭,饮食、睡眠、无规律。

这名儿童在气质上属于()

A容易抚养型B发动缓慢型C抚育困难型D混合型

5.下面对矛盾型依恋的母子关系的阐述正确的是()

A、母亲在场时,婴儿很少理会,母亲离开时表现得漠不关心。

B、母亲离开时,表现极为痛苦,母亲返回时,又拒绝回到母亲的身边。

C、母亲离开时,会表现出痛苦,当母亲返回时会立即接近母亲,寻求安慰并很快恢复安静。

D、母亲离开时,漠不关心,当母亲返回身边时,回避与母亲交往。

6.下面对安全型依恋的母子关系的阐述正确的是()

A、母亲在场时,婴儿很少理会,母亲离开时表现得漠不关心。

B、母亲离开时,表现极为痛苦,母亲返回时,又拒绝回到母亲的身边。

C、母亲离开时,会表现出痛苦,当母亲返回时会立即接近母亲,寻求安慰并很快恢复安静。

D、母亲离开时,漠不关心,当母亲返回身边时,回避与母亲交往。

7.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是()

A.依恋B.儿童社会化C.同伴关系D.亲社会行为

亲子关系是一种(  )。

A.血缘关系

B.心理关系

C.情感关系

D.家庭关系

43.在母亲离开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在母亲回来时,欢迎母亲的到来,但这只是短暂的,这种孩子可能属于(  )依恋类型。

A.回避型

B.安全型

C.反抗型

D.迟钝型

8.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等。

()

9.亲子关系

10.依恋

第二节师幼关系

一、教师在师幼交往中的地位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活动重心就从家庭转移到了幼儿园,教师就成为幼儿在家庭以为接触最多的成年人,这时,师生关系便开始建立。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威望,教师自身的言行、对幼儿的态度、工作能力和教学内容,都对幼儿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教师要尽可能地多与幼儿交往,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行为特点和家庭状况,帮助他们克服交往上的障碍,培养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兴趣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二、师幼交往对幼儿的影响

(一)教师对幼儿的态度

(二)教师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处理方式

三、幼儿交往能力的必备要素

(一)分享

分享就是把自己的快乐分给别人,与他人共同享用属于自己的东西。

分享有助于幼儿克服自我中心的问题,对独生子女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

教师在幼儿园的活动中,要利用幼儿乐群、不喜欢孤独的心理特点,设置主题活动,启发幼儿思考,进行分享教育,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认识他人的需要,学习理解、关心他人,逐步表现出分享行为,体验分享的快乐和愉悦。

(二)自信

自信的幼儿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乐于与他人交往、融洽相处,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悦纳自己,是个人成长中良好的心理特征。

教师的肯定对幼儿心理影响很大,幼儿十分看重。

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特长,哪怕是一点点小进步,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他们利用这种特长、优点,结交和赢得朋友。

(三)合作

合作是指为了相同的目的,共同努力完成某项任务。

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幼儿与不同的人合作,在冲突中学会尊重、理解和关心他人,与他人共存、共同发展;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从而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和效率。

(四)移情

移情是指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的识别和自我体验。

移情教育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产生与他人相同的心情,体验他人的情感,感受他人的需要。

第三节幼儿的同伴关系

一、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1、同伴交往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

  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心情轻松、活泼、愉快。

2、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一起操作玩具,交流

3、同伴交往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同伴象一面镜子

二、幼儿的同伴交往类型

1.受欢迎型(约占13.33%)喜欢与人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并表现出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因而被大多数同伴所接纳、喜爱。

2.被拒绝型(约占14.31%)交往中活跃、主动,但常常表现出不友好的交往方式,如强行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抢夺玩具、大声喊叫、喜欢推打等。

3.被忽视型(约占19.41%)不喜欢交往,常常独处或一人活动,在交往中表现得退缩或畏惧。

4.一般型(约占52.94%)这类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一般,既不主动、友好,也不特别不主动或不友好。

   

三、游戏是幼儿同伴交往的主要形式

2~3岁平行游戏:

儿童在游戏时会与其他同伴一起玩,虽然仍然是独自玩耍,但有时会观望同伴所进行的游戏

3岁以后联合游戏:

彼此之间已有沟通,有时也会交谈,有时还会相互借玩具,但不会围绕同一个共同目标进行分工或组织游戏

4岁以后出现合作游戏:

幼儿需要较多地进行合作活动,与同伴为某些共同的游戏目标而在一起游戏,彼此分工、合作,有一定的组织性

到了5~6岁,幼儿群体活动也更加多样化。

四、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一)教会幼儿合作,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教会幼儿游戏,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三)教会幼儿接纳,融洽同伴关系

(四)教会幼儿表达,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

试题举例

1.在幼儿的同伴交往类型中,从性别角度看,男孩人数明显多于女孩人数。

该类型是()

A.受欢迎型B.被拒绝型C.被忽视型D.一般型

2.在幼儿的同伴交往类型中,从性别角度看,女孩人数明显多于男孩人数。

该类型是()

A.受欢迎型B.被拒绝型C.被忽视型D.一般型

3.在幼儿的同伴交往类型中,交往活跃、主动,但常常表现出友好的交往方式,如强行加入游戏,抢夺玩具等行为,该类型是()

A.受欢迎型B.被拒绝型C.被忽视型D.一般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康康是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该幼儿园里,他是出了名的“身强体壮”的顽皮鬼,与其他小朋友矛盾不断,今天上午又挨了老师的一顿狠批。

事情是这样的:

前几天,康康所在的班刚转来了一个小朋友李明,李明个子也比较高,这样,康康和李明成为该班仅有的两个“高个”。

康康主动找李明一块玩,可李明不太喜欢动,尤其不爱和康康这样风风火火的孩子玩。

今天上午刚到班里,康康又找李明教他“玩魔术”,李明不同意,就动起手来……在老师眼中,康康总是主动和小朋友接触,可好景不长,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愿意和他玩了。

然而,他自己仍别出心裁地玩得有滋有味。

问题:

(1)康康的行为及他和小朋友们的关系说明了什么?

请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知识回答。

(2)这种儿童的表现是什么?

第四节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指导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一个接受社会规范和遵守社会规范的过程

一、什么是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公共利益,维持社会秩序而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衡量行为的生活价值的标准。

二、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提出:

幼儿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1、他律:

是指幼儿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多半是根据别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作出的,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重和服从的愿望

2、自律:

即根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更多地从行为的动机而不是单纯从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责任。

他律→自律反映儿童对社会规范学习与内化的过程

三、幼儿社会行为的指导

(一)成人示范

(二)强化幼儿的行为

1、奖励

2、惩罚

(三)劝说幼儿

 

第七章幼儿个性的发展

关于个性的基础知识

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

个性的结构

1.自我意识

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是个性心理结构中的控制系统。

2、个性倾向性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表明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

3、个性心理特征

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这些特征最突出表现出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

第一节幼儿的能力及其培养

一、能力概述

(一)什么是能力

1、定义:

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2、能力的特征:

能力和活动密切联系;能力直接影响效率;完成一种活动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

(二)能力的类型

1.按能力结构分为:

一般能力:

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及认识能力,也叫智力。

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其中感知观察力是基础,思维能力是核心。

特殊(专门)能力:

是指专门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

2.按创新程度分为:

模仿能力:

是指仿效他人的举止行为而引起与之相似的活动能力。

创造能力:

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3.按能力所涉及领域分为:

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认识能力:

就是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操作能力:

就是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

社交能力: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二、影响幼儿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先天遗传因素

(二)环境因素

1、产前环境及营养的影响

2、早期环境的作用

3、教育条件的影响

(三)个人因素的影响

1、知识和技能的影响

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中表现和发展起来的;知识、技能的获得又是以能力为前提的。

2、性格的影响

能力的发展与良好的性格特征分不开。

三、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

(一)智力发展迅速

学前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布鲁姆的智力发展理论:

1岁——20%

4岁——50%(前四年发展最快)

8岁——80%

13岁——92%

17岁——100%

(二)特殊能力开始显现

(三)出现了主导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显著的类型差异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后来,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主义智力和存在主义智力。

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力优势组合。

(四)幼儿能力异常的表现

1、智力超常

2、智力落后

四、幼儿能力的培养

(一)正确了解幼儿能力发展水平

斯坦福比奈量表、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二)提供丰富多彩和积极的环境,组织儿童参加各种活动

(三)指导幼儿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

(四)培养兴趣

(五)教育好能力异常的幼儿

 

第二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

一、气质的概念

气质:

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

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二、气质类型及特征

(一)巴普洛夫对气质的分类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两个,即兴奋和抑制。

高级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这就是它们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可以有不同的组合。

(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1、多血质:

反应迅速,遇事敏捷,灵活多变,容易适应新环境,喜欢社交,情感丰富但不稳定,注意不够稳定,兴趣容易转移,具有外倾性。

2、胆汁质:

热情直率,表里如一,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耐受性强,但抑制力差,缺乏灵活性,容易兴奋,情绪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

3、粘液质:

安静稳重,交际适度,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擅于克制自己,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以转移,比较刻板,具有内倾性。

4、抑郁质:

行为孤僻,反应迟缓,非常敏感,多愁善感,情感体验深刻但很少外露,具有很高的感受性,观察力敏锐,善于观察别人不易观察的细节,但耐受性差,容易疲劳,具有内倾性。

(三)托马斯——切斯对气质的分类

婴儿出生就出在气质上的个别差异。

托马斯和切斯认为根据气质方面差异,婴儿气质可分为:

(1)容易抚育的儿童40%

(2)发动缓慢的儿童15%

(3)抚育困难的儿童10%

另外35%的婴儿无法简单划归到以上类型里

三、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一)气质具有先天性和稳定性,同时又具有可塑性

(二)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三)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

四、幼儿的气质与教育

(一)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

1、组织幼儿活动需要动静结合

2、活动形式既要安排集体活动,也要安排个人的自由活动。

(二)对幼儿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

(三)平等地关注不同气质的幼儿

(四)有差别地对幼儿的气质补偿教育

(五)培养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

自我延迟满足是暂时放弃即刻的需要满足而追求一段时间后更大满足的能力。

第三节幼儿的性格

一、性格的概述

(一)什么是性格

1、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个性的核心特征。

2、内—外向型性格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依据心理活动能量的倾向性

外向性格:

注意外部世界,情感表露在外,热情奔放,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善于交往,行动快捷,有时轻率。

内向性格:

自我剖析,做事谨慎,深思熟虑,疑惑困惑,交往面窄,有时适应困难。

(二)性格的结构

1.性格的态度特征

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是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

表现为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特征;表现为对学习、劳动和工作的态度特征;表现为对自己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自觉调节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水平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主要表现在:

行为目的明确程度的特征;行为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的意志特征;对已作出决定贯彻执行方面的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人对情绪的控制水平和方式方法的特征就是性格的情绪特征。

情绪强度方面的特征;情绪稳定性方面的特征;情绪持久性方面的特征;主导心境方面的性格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表现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方面的性格特征就是性格的理智特征。

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一)性格和气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1、气质影响性格形成。

2、气质使性格涂上特有的色彩。

(二)性格不同于气质

1、气质更多的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关,受人的生物因素制约,是先天的,具有天赋性。

而性格则主要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后天形成,具有社会制约性。

2、从稳定性和可塑性来看,气质变化较慢,稳定性较强,可塑性较小。

性格是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具有较大可塑性。

3、气质所表现的只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无所谓好坏;而性格是对现实社会关系的反映,具有社会内容和社会意义,有好坏之分。

三、幼儿性格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期是性格开始形成的时期

(二)幼儿期性格不是很稳定的

四、影响幼儿性格形成的社会因素

(一)家庭

1.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

在诸多家庭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对个体性格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2.家庭结构

核心家庭、大家庭和破碎家庭是三种主要的家庭结构

核心家庭:

一对夫妇和一个孩子组成的家庭,在这种家庭中没有传统的隔代溺爱,年轻的父母工作忙碌,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也缺乏爱抚孩子的时间,可能有时娇宠,有时管教过严.

大家庭:

几代同堂家庭,在大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受家风、家规等的熏陶,可能会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教育和爱抚孩子的时间也多,但可能存在隔代溺爱和教育问题上看法不一致,导致孩子无所适从,形成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破裂家庭:

是指夫妻双方因不和离婚、或其中一方病逝.破裂家庭中儿童的行为具有两极性,一种是自暴自弃,这与他们在生活中很少体验到双亲的爱,并时时感到缺乏安全感、自尊感极有关系。

另一种是自勉自励,从维护自尊出发,走向高度的责任感、成熟感,这与他们报偿孤父或母的殷切期望,以弥补家庭缺陷的努力进取

3.家庭氛围

家庭中的情感气氛是由所有的家庭成员营造的.

一般把家庭情绪气氛划为融洽与对抗两种.

宁静而愉快的家庭中的小孩与气氛紧张、冲突的家庭中的孩子性格有很大差别

融洽家庭气氛,使孩子信心十足、有安全感,孩子们经常置身于亲朋好友常相往来之中极易形成热情、诚实、友爱、善于交往等人格特征。

不融洽的家庭气氛,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长期忧心忡忡,担心家庭悲剧发生,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使儿童变得冷漠、孤独、执拗、粗野,成为心理方面的畸形儿,妨碍他们成长为有用之材

4.父母的榜样

父母的性格是会在他们子女身上重新显露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你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儿女模仿的榜样父母如果不能很好地管束自己心思意念、言谈举止,而让自己随便发脾气、随便讲些不文明的话,随便做些不道德、不文明的事。

那么,很快就会在儿女心里留下很深的榜样作用。

因此,父母要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个性的孩子。

(二)幼儿园

创设良好的课堂及生活情境,提高幼儿自我调节的能力。

换位思考,让幼儿自己教育自己

及时与家长沟通,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性格特征,有目的的实施全面发展,

教师应当严格的要求自己成为儿童良好的行为榜样,积极情绪情感的楷模,还有灵活的对待儿童的行为表现。

有爱心对平等对待幼儿

五、幼儿性格的培养

(一)关心幼儿的家庭生活环境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

(四)鼓励幼儿良好的性格特征,克服性格方面的缺点

第八章幼儿的心理健康与教育

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概述

一、健康的概念

健康是指个体不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