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自考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950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理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原理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原理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原理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原理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原理自考复习资料.docx

《原理自考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理自考复习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理自考复习资料.docx

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1.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既坚持又发展)

3.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6.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性)

7.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

统一)

8.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的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思想是(辩证法思想)

9.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思想是(唯物主义思

想)

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

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1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

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14.“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

形式说明时间具有(相对性)

1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一维性)

16.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17.物质和运动关系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1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

流”。

(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19.《诗经》上说: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

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

这是一种(朴素辩证法观点)

20.相对静止是指(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21.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

22.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的。

这是一种(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

23.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对立统一规律)

2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

矛盾)

2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2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7.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28.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斗争性)

29.(乐极生悲,苦尽甘来)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

3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

重要影响)

3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

3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观点)

33.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34.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3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36.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实践高于认识)

3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3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

对立)

39.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0.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41.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革

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42.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社会实践)

43.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

44.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45.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46.“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人民群众

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47.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48.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

49.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50.国家政权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

51.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物质生产发展史)

52.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制造使用工具)

53.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4.生产力概念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55.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5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

反作用)

57.“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句话说的是(社会发展具

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58.马克思说: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

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句话表明(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

者)

5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60.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61.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62.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6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6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6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66.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剩余价值)

6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从本质上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68.资本主义机器制造厂生产出来的机器是该厂的(固定资本)

79.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技术构成)

70.“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供求关系对价

格有影响)

71.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

式不同)

72.资本主义利润率反映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73.超额利润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

74.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己主义)

75.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购买阶段)

76.社会资本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

7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78.金融资本是(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

成的资本)

79.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

80.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必须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

81.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是(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82.利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83.形成级差地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84.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

主义两个阶段)

85.垄断的形成是(自由竞争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86.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

87.垄断利润是(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8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对国民经济统治的基本方式是(参与制)

89.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即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90.资产阶级造就的置自身于死地的社会力量是(工人阶级)

9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92.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93.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94.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式面世的著作是(《共产党宣言》)

9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

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96.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的是(列宁)

97.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98.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

99.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0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01.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

公有制)

102.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103.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首要任务是(无产阶级

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104.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社会)

105.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指我们今天通常

所讲的(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部分

106.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

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

107.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108.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形态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09.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110.意识的能动性的体现(心静自然凉、审时度势、运筹帷握)

111.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科学实验活动、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

的实践)

112.辩证法思想的体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祸兮福之所倚,福兮

祸之所伏、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113.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

发展、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

势)

114.意识的本质主要指(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

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15.感性认识的形式的有(感觉、知觉、表象)

116.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反映论、可知论)

117.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唯理论、经验论)

118.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发展的自然前提、

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制约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可以加速或延

缓社会的发展)

119.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其基本结构有(社会意识结构、

社会物质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

120.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

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三大社会形态。

121.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最基本方法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生产)

122.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社会属性、由抽象劳动

形成的、交换价值的基础、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123.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同生产商品的社会

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24.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源泉是剩余价值)

125.资本主义“三权分立”制度中的三权指的是(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

126.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27.资本主义地租体现(农业资本家、农业雇佣工人、土地所有者)几个阶级之

间的关系

128.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生产集中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基

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129.19世纪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指(英国的欧文、法国的傅立叶、法国

的圣西门)

130.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可以分为(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资本的全球

化)

131.资本主义新变化主要体现在(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上层建筑方面)

132.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

式、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革命和和平两种形式)

13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思想领导、

政治领导、组织领导)

134.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绝大

多数人的民主、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135.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是(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历史传统不同、文化习俗不同)

136.(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属于必然王

国的社会状态。

137.(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

社会)二者属于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

138.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

丰富、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经济的计划调节和商品经济消失、阶

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139.共产主义的含义(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

动、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第三部分

140.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答: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思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

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由马

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

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从多

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

科学社会主义组成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理论体系。

14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答: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

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

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

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

(3)马克思恩格斯的

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42.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答: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

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

观实在。

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

限。

第二,它坚持了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

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143.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答:

(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

供必要的前提。

(2)矛盾双方相互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3)矛盾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14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

的和归宿。

14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

的本质。

(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2)物质生产实

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3)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14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

数。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

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实现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47.党的群众路线。

答:

(1)一切为了群众,

(2)一切依靠群众,(3)从群众中来,(4)到群众中

14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答: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

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适合生产力性质和

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

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149.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答:

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1)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只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为我们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150.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后果。

答:

(1)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2)资本积累的后果:

一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二是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三是引起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四是资本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151.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答:

(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4)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15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

(1)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的主要过程。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过程。

15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答: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有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

一种表现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另一种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154.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答: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主要内容有:

(1)生产全球化。

(2)贸易全球化。

(3)资本全球化。

155.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答:

(1)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这是以往不同私有制之间相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不可比拟的。

(2)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3)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4)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156.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

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可以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作如下的概括: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2)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3)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4)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57.实现社会主义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要求。

答:

(1)要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

(2)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3)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第四部分

158.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答: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量变是事物数量和场所上的变化,是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不显著、微小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其特点是显著性和突发性。

 二者的统一表现在,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体现巩固着量变的成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有量变;量变——质变——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推进事物变化发展。

这也是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要求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否则会欲速则不达,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另外,对事物的发展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只要方向正确,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

质量互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159.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

(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有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160.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及其哲学基础。

答:

(1)群众观点包括四个基本观点:

一是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二是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观点;三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四是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2)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

(3)哲学基础: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创造者。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6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是:

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第三,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意义:

马克思议是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

但是,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需要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它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

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16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

答:

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

第一,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第二,它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163.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答: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值规律的作用: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比例;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价值规律会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16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和实质。

答: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的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这种结合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三种。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2)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