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837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语文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语文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语文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语文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语文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语文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最新语文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语文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语文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最新语文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9天上的街市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同学们,故事传说千年,神话仍在人心,牛郎织女的故事陪伴着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曾经我们也为他们的分离而伤心。

但在郭沫若先生的笔下,牛郎织女不再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是携手在天街漫步。

作者为什么要作如此改编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主题思想。

2.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自己联想和想象力的能力。

3.体会诗人追求理想,热爱祖国,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面对迷人的夜空,你会想到什么呢?

长期以来,人们演绎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天仙配、牛郎织女等,将我们并不了解的世界想象得多么美丽,那么,天上到底是怎样的呢?

诗人郭沫若不仅用眼睛眺望夜空,而且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夜空。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缥缈(piāomiǎo)

2词语解释

缥缈: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陈列:

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定然:

必定。

珍奇:

稀有而珍贵。

3作者名片

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学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郭开贞,乳名文豹,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

四川乐山人。

代表作品有:

诗集《女神》《星空》等;回忆录《我的幼年》《反正前后》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等。

4背景追溯

(1)创作背景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在1921年10月创作的,时值“五四”运动的退潮期。

当时郭沫若曾两度从日本回到祖国,他接触到在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现实社会,看到了人民的苦难,对祖国美好的憧憬破灭,陷入“深沉的苦闷”中,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仍执着地追寻着光明和理想。

《天上的街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他在苦闷彷徨中,抨击现实,憧憬未来。

(2)牛郎织女的传说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

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

嫁成,遂废织衽。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朗读全诗。

【点拨明确】先泛读(播放录音带),再自读,教师提示学生;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因而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展。

同时出示节奏和重音的划分的投影: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2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

美在哪儿?

学生发言讨论,初步理解诗中描写的街市美在什么地方。

【点拨明确】可概括为:

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3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与诗中一样吗?

【点拨明确】学生发言谈牛郎织女的故事的主要情节,突出悲剧的结局。

4作者为什么把天上写得这么美?

为什么要把民间的悲剧故事改成诗中那么美好、自由、幸福的情景?

作者为什么要写“天上的街市”?

【点拨明确】意在引导学生追问诗人的内心世界,引出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

即理解诗歌一定要了解诗人的思想和写作的背景。

5《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共四节,请按内容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全班深入讨论,明确答案。

【点拨明确】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

(1):

描绘地上的街灯和天上的明星。

第二层

(2):

写想象中的天上的街市。

第三层(3、4):

写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二)深层理解

1在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些物、哪些人?

作者所描述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

【点拨明确】“物”和“人”:

街灯、明星、陈列的物品、牛郎、织女。

美丽,繁华富庶,商品琳琅满目。

2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何不同?

【点拨明确】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3通过描写天上的街市,想象牛郎织女的生活,作者这样写想表达什么理想?

【点拨明确】描绘了美丽的街市及牛郎织女幸福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请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天上的街市》改写成散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牛郎织女本是被天河阻隔,每年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

但在郭沫若的笔下成了自由人、幸福人。

作者为什么要做这样大胆的处理?

二、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

(一)走进内容

1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象的内容及想象过程。

【点拨明确】诗人想象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2第三节中诗人想象牛郎织女在天街自由来往,诗人这种想象合理吗?

他为什么要这样改造?

【点拨明确】诗人的想象是合理的。

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银河,看上去确是浅浅的,也不很宽广。

诗人这样写景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反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走进语言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找出优美的诗句,体会、分析语言的精妙之处。

如:

诗句押韵、和谐;语气亲切;用词准确等。

【点拨明确】第一节中的“闪着”明星和“点着”街灯中的“闪”和“点”用词准确,“闪”形象生动而又准确的写出了明星若隐若现的状态。

“点”很有表现力。

既然“点”着灯,也就有点灯的人,既有人,天上也就有一个世界。

“点着无数的街灯”,既渲染出一派神秘奇丽的色彩,又为下文的描写做好了铺垫。

2学生自由品析语言,展示交流:

【点拨明确】

(1)第二节句首冠以“我想”,表明了下面写的都是作者的主观想象。

用“缥缈”修饰“空中”,从隐隐约约当中表现出天空的高远深邃。

(2)“定然有美丽的街市”一句中“定然”一词,语气肯定,从而表现出诗人想象在那高远深邃天空中必有美丽的街市;

(3)“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一句中,用“陈列”修饰“一些物品”,表明店铺中物品相当多,摆放很得当;用“世上没有”修饰“珍奇”,突出了珍贵奇异物品世上绝无。

(4)“那浅浅的天河”一句中“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的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得自在、舒适、幸福。

(5)“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3学生熟读成诵。

(三)走进写法

1联想自然,想象丰富。

2语言朴素,富于表现力。

(四)走进主题

《天上的街市》描绘了美丽的街市及牛郎织女幸福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板书设计

四、拓展延伸

发挥你的想象,续写句子。

1牵牛花开放了,虽没有特别娇艳的姿色,但它的花形花色却清雅明净,朴素大方,像一个纯洁无瑕的渔家少女。

2笼中的小鹦鹉,像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四五岁的小姑娘,欢快地跳来跳去。

3月光照在地上,就像撒下了一层白雪,驱散了炎热,带来了凉爽。

10乡愁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次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游子对故乡的眷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情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思乡情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愫,“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想情感,让漫漫人生多了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

诗人们把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使我们品味到思乡的凄婉哀伤,感受到思亲的绵延久长。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去体味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的赤子衷肠。

1.熟读背诵这首诗,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理解诗歌意象,感受涌动的激情。

3.体味诗歌抒发的思乡愁绪,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故土故园频入梦,思乡思亲梦无痕。

故土,故园,人之所恋,恒久也。

让我们随着台湾诗人余光中,一道吟唱对祖国、对家乡深情柔美的恋歌。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邮票(yóu)窄窄(zhǎi)海峡(xiá)

一枚(méi)坟墓(fénmù)

2词语解释

乡愁:

思念故乡而产生的离愁别绪。

邮票:

邮局发售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海峡:

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片海洋的狭窄水道。

3作者名片

余光中(1928—),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生于南京,现居台湾。

因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

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

本诗选自《白玉·苦瓜》。

4朗读训练

(1)初读,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朗读。

(3)分组比赛朗读,相互点评。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理清本诗的思路,找出此诗的线索。

【点拨明确】时间线索: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情感线索:

思念母亲——思念爱人——怀念母亲——思念故乡。

2这首诗运用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点拨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运用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二)深层理解

1诗中,诗人分别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

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点拨明确】这四个物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

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生离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

小时候,诗人离家在外,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

长大后,诗人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

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

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

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

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的余味,暗含了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2“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再加上“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

【点拨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这是正语反说。

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不了无尽的乡思。

3找出这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用“_____美,美在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点拨明确】

(1)“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2)“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了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4)对应的诗句字数相同,呈现出一种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形式,仿写“乡愁是……”。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液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别离时母亲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印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2课后搜集有关“思乡”的诗句。

(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1雪花的快乐

雪花本是无情物,但在诗人的眼中,它有自己的快乐,它有自己的追求,在享受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雪花有雪花的快乐,诗人有诗人的情感,诗人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抒发灵动的情感。

在诗人眼中,雪花就是一个天使,一个精灵,它的快乐在哪里呢?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翩翩(piān)幽谷(yōu)山麓(lù)娟娟(juān)

朱砂(shā)盈盈(yínɡ)惆怅(chóuchànɡ)

衣襟(jīn)

2词语解释

翩翩:

形容轻快地跳舞。

惆怅:

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山麓:

山脚下。

3作者名片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

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代表诗集《冷翡翠的一夜》《猛虎集》,有代表作《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

4背景追溯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飞机飞向北平,因为他答应20日要帮助林徽因筹划一个学术讲座。

飞机在山东党家庄上空撞山炸毁,想飞的诗人死于飞。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第一节:

诗人以雪花自喻,是一朵快乐的有目标的雪花。

通过“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可以看出。

第二节:

雪花执着的寻找追求自己的归宿。

不去幽谷、山麓、荒街,直接飞去花园等着“她”来探望。

提问:

诗中的“她”是指什么?

(爱的人或是理想等多种理解)

第三节:

找到了幸福的港湾,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提问:

雪花找到的那个幸福的港湾是哪儿?

(找到了爱人,达到了目标。

第四节:

雪花最后消溶了,化成了一滩水,你认为它还是幸福的吗?

(是的,因为它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找到了自己想找的东西,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所在。

比如一根火柴,燃烧毁灭自己是它来到世上实现价值的唯一方式。

(二)深层理解

1这首诗歌作者在表达什么情感内涵?

作者追求寻找什么?

(开放性题,各有各的理解)

【点拨明确】《雪花的快乐》这首诗巧妙的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编织出了一幅朦胧柔美的图画。

文中的“雪花”是纯洁的化身,美丽温柔的恋人则是爱的化身。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纯洁的爱情与坚贞的感情的向往。

(或对理想信念的美好向往与追求)的感情。

2结合诗歌的“三美”来赏析该诗歌。

【点拨明确】闻一多先生说诗歌的“三美”: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徐志摩极其推崇诗歌三美,从雪花的快乐我们可以看出: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如押韵、音节和谐、回环往复等。

该诗中全篇压ɑnɡ韵u韵ɑ韵onɡ韵。

并且每一节连用“飞扬,飞扬,飞扬”以达到音韵上回环往复,铿锵有节奏感。

建筑美即结构美,每节匀称和句式整齐。

每句句式完全整齐,连标点符号都一样。

绘画美即画面美。

选词给人以视觉冲击,让人脑海里面产生一幅画。

即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举例《山居秋暝》)其实诗歌就是一幅画,这首诗同样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画,通过刚刚我为大家做的示范,通过你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发挥想象力请为我们描绘你从这首诗中看到怎样的一幅画?

画的是什么?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12纸船

童心就是真心,像春日的鲜花一样艳丽,没有任何的掩饰。

童心就是暖心,像夏日的朝霞一样和煦,没有任何阴暗。

童心就是纯心,像秋日的碧湖一样清澈,没有任何机关。

成人应有一些童心,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虚情假意。

泰戈尔的《纸船》就是一篇赞美童心的散文诗。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理解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看,这是什么?

(教师拿出纸船)有同学放过纸船吗?

很好,请你们回忆一下放纸船的经历。

把时间、地点、当时的感受甚至放的方法都可以向大家介绍。

(学生自由发言)我们看到这纸船,就会想起从前的点点滴滴,那种感觉特别美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散文诗《纸船》,看看能否从这首诗中找回被我们忽视甚至忘却的东西。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异地(yì)仰望(yǎnɡ)白帆(fān)浮泛(fàn)

2词语解释

异地:

他乡,指家乡以外的地方。

仰望:

抬头向上看。

游伴:

游玩时的伴侣。

子夜:

半夜。

浮泛:

课文中指漂浮在水面上。

满载:

运输工具装满了东西。

平平安安:

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

3作者名片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

1913年他以《吉檀迦和》成为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4背景追溯

本诗选自《泰戈尔散文诗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版,冰心等译)。

泰戈尔的《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英文散文诗集。

共收入诗歌40首,出版于1913年。

这些诗歌是诗人从自己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翻译而来的。

诗集中天真的孩子与慈爱的母亲正是诗人的爱子与妻子。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诵读这首散文诗,说说文章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儿童的

哪些奇思妙想?

【点拨明确】甲生:

想到写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让异地

人得到。

乙生:

想到用船载着秀利花平平安安地到达岸上。

丙生:

想到天上的船儿能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丁生:

想到梦里“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里。

师评:

诗人为我们勾画了一个童话般的梦幻世界。

在这里,诗人寄寓了自己的梦想,纸船满载着这些梦想漂向远方。

如果你也有这么一只载梦的纸船,你将放进怎样的梦?

结合你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说说你的梦。

(二)深层理解

1《纸船》是怎样形象地写出了儿童的童真稚趣?

【点拨明确】诗人依照儿童的心理,以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特别是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

先是想到写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让异地的人得到,然后想用载满秀利花的船平安地到达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最后想到梦里睡仙坐在船里。

这些想象天真离奇,却形象地写出了儿童的童真稚趣。

2本诗语言虽然朴素,却给人留下一种美好的意境,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你能说说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吗?

【点拨明确】整首诗自然、纯朴而优美,具有一种田园牧歌式的风格。

这从诗中所采用的一些意象中可以体会出来,如溪、村、田园、秀利花等,这些自然的或与自然较为接近的意象,为整首诗营造出了一种朴素而单纯的氛围,它们与天真的小主人公,与放纸船的稚气行为结合在一起,在和谐中将主题凸现了出来。

诗人使用了一些限制性的、修饰性的词语,还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童天真纯净的心灵,又构筑了一幅美妙的图画,可谓言简意赅,韵味无穷。

(三)走进语言

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1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纸船上。

【点拨明确】“用大黑字”,用语极为质朴,充分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稚气,仿佛让我们看见孩子写字时专注的神情,体察到那盛满了希冀的小小心灵。

2我把园中长的秀利花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点拨明确】“黎明开”的花“在夜里”到,在异地会得到纸船的人,就可以看到花儿开放了,就会给他带来惊喜。

多么美好的愿望,水晶一般的童心!

3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点拨明确】“同我的船比赛”,特别符合孩子的心理。

4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梦的篮子。

【点拨明确】梦中有梦,在孩子的眼里,睡仙的篮子是可以装载无数的美梦的。

(四)走进写法

写作特色

(1)疾猛的节奏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

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点喘息的机会。

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更强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2)激昂的排比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也有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段落,犹如洪流般潇洒地一泻千里,不可遏止。

许多排比,对仗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3)铿锵的短句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

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也不妨写一首诗,最好运用这种写法,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你的梦想写出来。

(让学生把课前写好的诗再作修改,然后拿上来用投影放出来,并自己朗读。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希望点燃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火花,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和联想将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出来,真正把学和用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