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769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docx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docx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燕——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内容摘要:

记得有位伟人曾经说过: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

”一个安静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如何与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让课堂变得开放生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乐学、爱学,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最紧迫的问题,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性。

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

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

兴趣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从而注意力集中并积极地进行学习。

中学时期是培养数学兴趣的关键时期,一项调查显示:

在被调查的一万多名学生中喜欢数学的占总数的32.5%,位居第一位,在喜欢数学这一科的原因中,其中认为是老师讲的好的占34.4%,同样位居各种原因的榜首。

这项调查表明: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尝试。

一、增加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今年我又新接了两个教学班,其中一个班因教师调动已更换了两位数学教师,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他们数学基础薄弱,大多数学生对数学课缺乏兴趣。

虽说对这个班的情况稍有了解,我对第一节课又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学生的表现还是出乎我的意料。

当我进行自我介绍时,学生表情木然,好像对我这个新老师既不感兴趣,也没抱有什么希望。

当我满怀激情的开始讲课时,学生的表现更让我感到尴尬。

只见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同学往桌子上一趴,眼睛根本不看老师,更别提听讲。

有七、八个男同学翘着“二郎腿”,边听边小声嘀咕,时不时地还莫明其妙的一起笑,我提问问题时也没人举手配合,硬叫起来的同学也不严肃,回答问题的同时故意逗同学哈哈大笑。

面对学生们摆好的这场“鸿门宴”,我一边镇静地讲课,一边思考着对策。

学生对我“不敬”,我完全可以停下课来,将他们训斥一番,可训斥之后我该如何收场?

这是不是正中了学生已设计好的“圈套”,他们可能对我这个新老师更失望。

想到这儿,我的心态变得更平和了,语言更亲切了,等到授课内容结束,我和学生一起做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小结。

我说:

“同学们,今天是老师给你们上的第一节课,虽然老师精心准备了这节课,但是,我知道这是一节失败的课,老师真心诚意地向你们说一声抱歉,请同学们现在就给老师提意见,我一定会在下一节课中加以改进”。

这段话刚一说完,教室里第一次变得极为安静,四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

依然没有人发言,但我看得出他们在思考。

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一个胆大爱说的同学站了起来说:

“老师,其实您的课讲得挺不错的,我们基础有点差,希望您以后讲的再细一些,慢一些。

”当我对这个同学的建议表示了由衷的感谢之后,又有几个同学举手发言,我已感受到了班级气氛的变化,同学们看我的眼神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于是我对同学们说:

“孩子们,谢谢你们对老师的帮助,我会对你们的建议进行认真的分析,并不断地进行改进。

老师也很想帮帮你们,想提几点建议不知同学们愿不愿意听?

”只听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愿意”。

于是我顺时向同学们提出了上课的要求、作业的要求,并介绍了几条学习数学的方法。

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

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他们的课堂行为奇迹般地发生了变化。

我及时地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同学们跟我更加亲近了,下课后经常把我围起来问这问那。

显然这些孩子们认可了我的做法,接纳并喜欢上了我这个新老师,他们开始转变了学习数学的态度。

原本一节没有学生认真听讲的数学课却给我提供了和学生交流的机会,我用真诚取得了学生的信任,我用爱心唤醒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而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一种能力。

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是理解与尊重,教师要有一种民主精神,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善于和学生平等交流。

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他们的情感很容易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学生犯错误,是非常正常的,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认识到错了,能改正错误,这就是学生的进步,老师要学会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要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少一点“责备”,多一点“关怀”,时刻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转化为喜欢“学习数学”。

二、精心设计引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北京版第17册数学实验教材第23章的内容是《求概率的方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我在起始课的引入上动了很多脑筋,经具体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铃声一响,我手拿着一个包装得很精致的小礼品盒走进了教室,同学们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礼品盒,有个同学大声问:

“老师,您手里拿的是什么呀!

”,我笑着说:

“这是个小礼品盒,里面装了一份神秘的礼物,同学们猜一猜我为什么带这份礼物来?

”有的同学说: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摇了摇头。

还有的同学说:

“那准是您女儿的生日,要不就是您的结婚纪念日。

”,我仍然摇头,同学们哈哈大笑。

我说:

“今天是我的幸运日,我给同学们讲讲我的幸运日的来历。

十四年前的今天,吃过晚饭后,我想出去散散步,途经迎风街道邮局的位置,发现那里围了很多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也凑过去看,发现一辆大汽车上装满了山地车,走近一看,原来他们在抓奖。

看了一会儿,我也忍不住想碰碰运气,于是花了2元钱买了一张奖券,结果我真的很幸运,我中了一辆山地车。

”只听同学们齐声喊着:

“喔……”我接着说:

“我中奖了,特别高兴,因此我就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幸运日,在这个幸运的日子里,我想把这份神秘的礼物送给咱们班的一位最幸运的同学,好不好?

”同学高兴地齐答:

“好!

”,有几个淘气的男生还假装搓了搓手。

我接着说:

“今天神秘礼物的得主是通过三个游戏产生的。

第一个游戏:

前后桌四名同学是一组,以玩“手心手背“的游戏决出胜者;第二个游戏:

老师准备了四道题(本节课需要用到的旧知识),请第一个游戏胜出的同学进行抢答,按成绩取前三名。

第三个游戏:

请第二个游戏胜出的三名同学到前面来,面朝大家,老师发给每人一枚一角硬币,每人连续掷三次,三次都是正面的为胜,最后得胜者就是今天的幸运同学。

”设置这三个游戏环节我想达到的目的是:

通过游戏的公平性,渗透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条件,体会随机思想。

以比赛的形式复习已有的概率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数学课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这一章知识的兴趣,最后通过第三个游戏为问题背景,引入新课。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

将一枚一角硬币连续掷三次的游戏。

游戏结束,我顺势提出:

“同学们,你们能否从刚才的游戏中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一个同学马上举手回答:

“我想知道一枚硬币连续掷三次正面都朝上的概率是多大?

”我马上予以肯定:

“这个同学的问题提得太好了,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实践,本节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了学生学习概率知识的兴趣,课下有几个同学还追着我问:

“老师,我们发现一个规律,两个同学玩手心手背的游戏中,全出手背的概率是四分之一。

如果换成三个同学,全出手背的概率是八分之一,如果换成四个同学,全出手背的概率是十六分之一,假设咱们班的32名同学都来参与,那么一起出手背的概率应该是2的32次方分之一,对不对?

”我高兴的回答:

“对!

你们真是又聪明又肯动脑,真是了不起!

新课的引入,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技能,它同时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新课导入得法,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反之,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教学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努力创设情景,设计好的引入环节,争取利用较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利用认知冲突和问题链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贵有疑”。

“疑”既会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茫然,但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动,同时,“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没有问题,探究难以进行,更难以深入和创新。

因此,我们在讲授新课时,要把学生视为探索者,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灵活多变的问题,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疑惑,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产生积极的探究倾向。

例如我在北京版第17册教材第21章《解直角三角形》的第一节起始课《锐角的正弦》中进行了如下设计,主要环节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我校全体师生都在学校的操场上参加升国旗仪式。

王老师给他的同学们留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测量旗杆的高度。

李明站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并已知目高为1米.然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

你想知道小明是怎样算出的吗?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同学们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尝试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

在直角三角形中,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有:

三边之间的关系:

勾股定理。

两个锐角间的关系:

两个锐角互余。

一个锐角和两条边的关系:

30°的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显然运用这些知识已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因而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对所学新知识产生好奇。

(二)观察实验探究新知

探究一:

如图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用a、b、c来表示.分别解答下列问题.并通解答,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1.

(1)若∠A=30°,a=2,求c=______,

=_______

(2)若∠A=30°,a=5,求c=______,

=_______

2.

(1)若∠A=45°,a=2,求c=______,

=_______

(2)若∠A=45°,a=5,求c=______,

=________

3.

(1)若∠A=60°,a=2,求c=______,

=______

(2)若∠A=60°,a=5,求c=_______,

=______

探究二在探究一中我们发现∠A的度数均为特殊角,若将其改为一般的锐角,刚才我们的发现还成立吗?

探究三通过几何画板的帮助,我们得到结论:

当∠A的度数固定不变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保持不变,你能否运用已经学过的几何知识加以解释?

这三个探究性问题的设置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出发,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猜想、验证到推理证明,最后得出一般规律。

这三个问题层层深入,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索愿望,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三)总结提升获取新知

师:

我们曾经学过函数的概念,哪位同学能够描述一下什么叫函数?

生:

设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就把y叫做x的函数。

师:

请同学们对照函数的定义判断在刚才的发现中是否有函数关系存在?

如果存在,请指出自变量和因变量。

生:

存在函数关系。

自变量是∠A,因变量是∠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师:

这种函数关系是我们以前没有遇到的,它是一种三角函数关系,而初中阶段我们只研究锐角三角函数,即自变量∠A的变化范围是锐角。

到了高中你们还会有进一步的学习,因此初中阶段我们要打好基础。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的是锐角三角函数中的一个——锐角的正弦(板书课题)

定义:

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这个锐角的正弦。

记作“sinA”如图1:

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用a、b、c来表示.sinA=

=

(图1)(图4)

(四)实际演练运用新知

1.已知如图2:

在Rt△ABC中,∠C=90°,AC=4,BC=3,则sinA=________,sinB=________,

(图2)(图3)

2.已知如图3,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CD=12,AD=9,BD=5,sinA=______,sinB=______sin∠BCD=_______,

3.如图4在Rt△ABC中,∠C=90°,CD⊥AB于D.BC=12,AC=5,则sinA=_______,sin∠BCD=________;

4.Rt△ABC中,∠C=90°,sinA=

,则sinB=_______

这4个习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想引导学生发现一些求锐角三角函数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一些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主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倡导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精心设置好一个个的问题链,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真正喜欢上数学课,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寻找丰富的背景资料,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