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第111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613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第111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第111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第111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第111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第111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第111套.docx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第111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第111套.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第111套.docx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第111套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第111套)

一、单项选择题

1.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初中生的兴趣还不稳定。

所以教师在指导课外活动时要注意(  )。

A.使课外活动具有趣味性,能吸引学生参与

B.按自己的兴趣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喜欢上老师的兴趣

C.使课外活动带有知识性,巩固课堂的教学内容

D.课外活动要全体同学共同参加。

尽量保证活动人数

2.课外活动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是(  )。

A.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B.教师的主导性

C.家长的配合程度

D.内容的合理性

3.在西方教育史上,创立“实验教育学”的人是(  )。

A.福禄贝尔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拉伊和梅伊曼

4.“拼盘式”课程是指(  )。

A.国家课程

B.简单相加式综合课程

C.相关课程的综合

D.一体化课程

5.某老师利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形式来决定自己是否需要改善教学。

这种评价类型属于(  )评价。

A.诊断性

B.描述性

C.形成性

D.总结性

6.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常模参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7.西周六艺教育以(  )为中心。

A.礼、乐

B.射、御

C.书、数

D.礼、书

8.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在基本价值取向方面,长期存在的对立是(  )的对立。

A.神本位与人本位

B.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

C.社会本位与自然本位

D.个人本位与自然本位

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  )。

A.天津水师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福建船政学堂

D.京师同文馆

10.我国最早的小学教育产生于(  )时期。

A.殷周

B.三国

C.秦朝

D.夏朝

11.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叫作(  )。

A.总结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2. 从新教师成长为专家水平教师一般要经过五个阶段。

下列描述符合高级新手水平阶段特点的是(  )。

A.教学行为达到快捷、流畅、灵活的程度

B.教学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

C.以直觉的方式立即做出反应

D.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逐渐整合

13.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  )来进行的。

A.班级

B.教研组

C.年级

D.学校

14.发现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认知的过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模式的提出者是(  )。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苛勒

D.瓦·根舍因

15.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A.自动发展

B.自由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主发展

16.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  )。

A.夸美纽斯

B.马卡连柯

C.伊拉莫斯

D.赫尔巴特

17.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  )。

A.自主性

B.随意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

18.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  )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A.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赫尔巴特教育学

19.明确规定教育“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层)培养人”,体现了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  )。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评价功能

D.指导功能

2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A.多层性

B.单一性

C.多样性

D.不确定性

2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22.(  )是教育的各个社会功能具有矛盾性的根本原因。

A.国家领导人内部决策意见无法统一

B.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各有不同的直接目的和价值作用

C.阶层或阶层利益的冲突以及人们学识眼界等方面的差异

D.社会发展和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的主要矛盾不同

23.(  )形式的课外活动最能体现因材施教的特点。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班级活动

24.首次把“教”“育”两个单字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词见于(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说文解字》

25.根据测验目的,项目难度一般确定在(  )。

A.0.1~0.3之间

B.0.3~0.7之间

C.0.7~0.9之间

D.0.9以上

26.“在教育的目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这表达的教育的价值取向是(  )。

A.社会本位

B.个人本位

C.团体本位

D.虚无主义

27.陶行知先生曾做过一个比喻“接知如接枝”,这个比喻体现了(  )。

A.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学生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C.间接经验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辅相成

28.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

A.概括教材

B.理解教材

C.分析教材

D.熟悉教材

29.课程制定主要考虑的三方面因素是(  )。

A.社会发展、科学知识和受教育者

B.经济发展、科学知识和教学方法

C.教学手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D.社会发展、科学知识和教育者

30.下列选项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的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影响

C.教育制度

D.教育环境

3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从(  )时期开始的。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2.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的著作是(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3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34.从本质上讲,教学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主体活动

D.文化活动

35.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存在主义课程论

C.学科中心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36.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叫(  )。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37.自然常识课上,教师通过做水的加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

38.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主观能动性

C.学校教育

D.环境教育

39.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特点的是(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单一性

D.选择性

40.美国心理学家(  )根据学习的结果,把教育目标分为三类: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A.奥苏伯尔

B.布卢姆

C.加涅

D.桑代克

41.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不包括(  )。

A.教学思想的确定过程

B.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

C.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

D.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

42.古代西方教育中强调身心和谐发展的是(  )。

A.雅典教育

B.斯巴达教育

C.世俗教育

D.骑士教育

43.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包括(  )。

A.文化科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

B.教育理论知识、班级管理知识

C.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能力

D.文化科学知识、教学技巧

44.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它体现了(  )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因而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

A.一级课程

B.二级课程

C.三级课程

D.国家课程

45.目前世界各国主要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活动课时制

B.个别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小队教学制

46.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其中(  )是形成班集体的基础。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D.必要的活动

47.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  )、协作性和自主性的特征。

A.观赏性

B.活动性

C.开放性

D.严谨性

48.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思想教育

B.教学

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

49.教学评价的依据是(  )。

A.学绩测验

B.量化指标

C.教学目标

D.常模参照

50.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种方法属于(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51.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性目标、技能目标、体验目标。

下列行为动词不属于描述认知性目标的是(  )。

A.体验

B.知道

C.理解

D.应用

52.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将教学评价分为(  )。

A.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B.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53.上历史课时,教师将学生带到博物馆参观文物,这种教学方法是(  )。

A.模型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意念直观

54.研究者通过查阅、鉴别、整理、分析有关资料,从而指导相关教育问题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问卷法

C.实验法

D.文献研究法

55.现代三大课程流派是(  )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和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A.学科中心

B.活动中心

C.实践中心

D.管理中心

5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

57.青少年心理发展的(  )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58.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关于课程结构的变革体现为(  )。

A.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B.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高中以综合课程为主

D.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选修课程

59.教育之所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依据是(  )。

A.培养人

B.发展经济

C.传承文化

D.体现国家意志

60.课外活动不包括(  )。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选修课

D.文学艺术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61.下列关于学习的理论,属于孔子学说的有(  )。

A.“好”与“乐”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都是学习的心理条件

B.学习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

C.人的能力存在差异

D.学与闻、思、习、行四方面必须互相结合,统一进行

62.新课程的学习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关系不同,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  )。

A.发现学习

B.机械学习

C.操作学习

D.有意义学习

63.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

A.学生是发展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D.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

64.教育要素包括(  )。

A.教育影响

B.教育形态

C.教育者

D.学习者

65.知识按其表征形式,可分为(  )。

A.陈述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感性知识

66.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是(  )。

A.专业理想的建立

B.专业知识的拓展

C.专业能力的发展

D.专业方向的形成

67.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包括(  )。

A.学校教育网络化

B.学校类型进一步多样化

C.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D.教育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

68.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其理由是(  )。

A.教学工作所占的时间最多

B.教学对学校发展影响最全面

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的

D.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69.人的本质特点在于(  )的统一。

A.自然性与社会性

B.交往性与道德性

C.受动性与能动性

D.选择性与创造性

70.目标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  )。

A.目标设置与陈述

B.教学任务分析

C.教学资源分析

D.教学策略选择与开发

71.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素质教育的特点是(  )。

A.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教学过程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

C.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D.强调掌握知识数量和准确性

72.下列属于替代性评价方法的是(  )。

A.量表评价法

B.表现性评价

C.概念图

D.档案袋评价法

73.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群众性活动和(  )。

A.科技活动

B.文艺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74.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包括(  )。

A.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B.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C.人们的思想文化

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75.关于教学评价的改革趋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重视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B.评价主体多元化

C.评价方式多样化

D.突出高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

三、判断题

76.三级课程管理顺应世界各国课程管理既相对统一,又相对分散的发展趋势。

(  )

77.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之中。

(  )

78.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充分利用班干部和规章制度约束学生。

实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控制。

(  )

79.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是背道而驰的,强调教育的个体功能会削弱教育的社会功能。

(  )

80.接受学习不可以通过告知的方式进行。

(  )

81.教师专业化概念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提高自己地位的途径。

(  )

82.如果一个测验在反复使用或者以不同方式使用,都能得出大致相同的可靠结果,那么这个测验的信度就较高。

(  )

8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主要区别在于教育目的强调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而教育方针强调“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

(  )

84.以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目的,侧重于过程的评价是诊断性评价。

(  )

85.在课程评价领域,终结性评价是指一门课程结束时或一个学年结束时进行的评价,比较注重细节的分析,旨在寻找原因,及时发现问题,使课程更加趋于合理。

(  )

86.学习是教育存在的先决条件,也是教育的目的。

(  )

87.上课听讲、师傅带徒弟、母鸡带小鸡都是教育现象。

(  )

88.演绎式教学策略的模式是:

演示实例。

归纳推理_+实验验证一概括得出结论。

(  )

89.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爱弥儿》集中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  )

90.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当前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

(  )

91.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和对话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  )

9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  )

93.杜威的教育观点主要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

(  )

94.新课程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

(  )

95.教育具有永恒性,所以教师职业和人类社会共始终。

(  )

四、材料分析题

96.新入职的张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有一次晓明迟到一分钟,不问原因不准晓明坐回座位,站在教室后听课一上午。

平时学生向张老师礼貌问好,张老师都让学生感觉不理不睬的,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张老师敬而远之。

有一天。

学校组织学生与老师说心里话活动。

晓明对张老师说了自己与同学们的感受,张老师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也调整了自己的做法,渐渐地张老师发现学生们发生了变化,笑容多了,上课认真了,连最不爱说话的陈舒儿也对张老师有话说了,张老师对自己说“我也进步了”。

从师生关系的作用以及新型师生关系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说明(  )。

A.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上是授受,人格上平等

B.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C.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D.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表现为: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97.古希腊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柏拉图说:

“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从教育的功能角度分析,材料说明的是(  )。

A.教育的个体功能

B.教育的社会功能

C.教育的显性功能

D.教育的隐形功能

98.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把人分成四种等级,处于最高等级的是僧侣祭司,应该受到最优良的教育;其次是刹帝利,为军事贵族,这两个种姓是天然的统治者;再次是吠舍种姓,仅能从事农工商业;最低等级的是首陀罗种姓,他们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识字读经被认为是违反了神的旨意,可能被处死。

从学校教育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古代印度的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有(  )。

A.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B.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

C.学校教育制度具有象征性

D.教育的多元化

99.一位语文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一位学生作文写得不错,在随后的语文课上,该老师在班级里念这位学生的作文,当进行到一半时,班里许多同学打断了老师,大声说,该作文是抄袭的。

语文老师灵机一动,问全班同学,这篇作文写得好不好?

同学回答:

“好是好,但是该作文是抄袭……”老师打断学生们并大声问道:

“我问的是作文好不好!

”全班学生都大声回答:

“好!

”语文老师说,欢迎大家摘录精彩、生动的文章作为己用,多看些精妙的文章对提高写作水平有帮助。

后来班级同学积极学习,抄袭文章的那位同学说:

“老师的这次教育学习,让我一生都难以忘记!

”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

A.教学策略的实时调控性

B.生成性课堂教学更符合实际需要

C.教学是一项复杂活动,教学情景多变

D.教学策略一旦设定不能轻易改变

100.新学期伊始,学校决定小张老师担任初一

(一)班班主任。

开学之初,小张老师决定选拔班干部、组建班委会。

对学生们推荐的班干部人选,她认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如,有的学生虽然组织能力强,但学习成绩不太好,有的学生人际关系好,但她认为这个学生有点顽皮。

她反复研究了全班同学的资料,对每个学生的品德状况、学习成绩、组织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没有同意学生们的推荐意见,自己选了几个她心目中的好学生做班干部,指定了班长。

但班级搞了几次活动之后,学生们对这几个班干部特别是班长有很多意见。

后来索性不支持这几个班干部的工作了。

小张老师意识到.自己选拔班干部方法出了问题。

请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分析,材料说明(  )。

A.张老师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B.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C.班级管理应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D.班级管理需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101.学生走进教室时,黄老师正在准备演示,在教室的前面有一块金属板,正在加热一个铝制的罐头盒,热金属板的旁边有一盆冰水。

上课铃响了,学生们还在说话,这时候黄老师用钳子夹起罐头盒将其倒置于冰水中。

突然砰的一声巨响,盒子在冰水中冒出大量烟雾.学生们停止了讲话,开始注视教室的前面。

黄老师立即提出问题“大家听到或看到了什么?

”大家齐刷刷举起来手,然后黄老师开始讲述《水的三态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以提高教学效果?

(  )

A.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

B.教师提出问题.引发求知欲

C.结合学生日常经验引入教学主题

D.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

102.某教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教“笔”。

她首先拿出一支毛笔,问学生:

“笔杆是用什么做的?

”学生齐声回答:

“竹子做的。

”于是,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竹”字头。

老师又问:

“笔头是用什么做的?

”学生齐声回答:

“毛做的。

”于是,老师在“竹”字头下面写下“毛”字。

这时,学生发现“竹”字不对,老师说,这是为了给“毛”腾出地方来,写出的字才好看,所以“竹”字写成了“””字头。

接着,老师教学生“笔”字的读法。

然后,老师又教学生“笔”字的写法,并领着学生书写。

最后,老师讲了笔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并问学生,生活、学习中除了毛笔,还有哪些笔?

学生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并争先恐后回答:

“铅笔”“画笔”“钢笔”“蜡笔”“圆珠笔”“签字笔”……这时.老师举起手中书写板书的笔,学生齐声回答:

“还有粉笔。

”就这样,“笔”字深深地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

案例中,该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有(  )。

A.对话策略

B.讲授策略

C.启发策略

D.指导策略

103.小李和小张都是刚工作一年的初一语文教师。

两人工作都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

小李对小张说:

“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气氛,我的课一般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

上周公开课我的课上学生个个都很开心。

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

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

”小张说:

“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花工夫。

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的教学录像。

悉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

上课时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复制到我的课堂了.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

”请结合教育理论相关知识,此案例中(  )。

A.小李的教学观是正确的

B.小李的教学观是错误的

C.小张上课的问题是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差异

D.小张上课的问题是没有注意到教学的细节

104.周红是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因家庭作业中错写了一个字,被老师罚抄十遍。

在实际的小学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漏掉某个字或做错某道题.有部分教师往往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百”的做法,让学生将作业再写上十遍,更甚者会写上百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学生出现漏字或错字的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教会学生科学用脑

B.加大罚抄力度

C.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D.合理组织复习

105.大学之法:

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誊格而不胜。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从教学原则的角度分析,材料体现的教学原则有(  )。

A.预防为主的原则

B.及时施教的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相观而善”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