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舰船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524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舰船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舰船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舰船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舰船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舰船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舰船资料.docx

《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舰船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舰船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舰船资料.docx

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舰船资料

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舰船资料

 

 

比睿”舰二等船旁列炮铁甲舰“比睿”由英国赫文(MilfordHaven)船厂建造,1875年9月24日开工,1877年6月12日下水,1878年3月建成,同级舰“金刚”由英国Earles船厂于1875年9月开工,1877年4月下水,1878年1月建成。

舰船资料:

二舰同为“金刚”级,属于早期的二等铁甲舰。

铁胁木壳,外装装甲。

正常排水量2250吨,舰长67.1米,宽12.5米,吃水5.3米,水线带装甲厚88-137mm,标准载煤330吨(“比睿”为340吨),主机为卧式2汽缸往复式蒸气机1座,燃煤锅炉6座,功率2035匹马力(“比睿”为2270匹马力),单轴推进,航速13.7节(“比睿”13节),编制286人。

 

“金刚”舰

 

扶桑

扶桑二等船腰炮房铁甲舰英国SamudaBros船厂(SamudaBrosPoplar)建造,1875年开工,1877年4月14日下水,1878年1月建成。

舰船资料:

“扶桑”舰长67米,宽14.6米,吃水5.5米,正常排水量3777吨,主机功率3932匹马力,航速13节,标准载煤360吨,水线装甲带厚100-230mm,炮塔装甲厚200mm,编制250人。

主要武器:

240mm克虏伯主炮4门,170mm克虏伯炮2门,150mm速射炮4门,75mm克虏伯炮6门(长管4门、短管2门),25mm4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7门,11mm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2门,360mm鱼雷发射管2具。

舰史:

1875年9月24日开工建造,1877年4月17日下水,1878年1月建成。

建造时采用机帆并用的动力推进方式,是当时亚洲国家最强大的军舰,“扶桑”的建成大大刺激了中国政府,直接推动了中国的铁甲舰计划。

1891年“扶桑”进行现代化改装,撤去帆索装置。

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8弹,死2人伤12人。

1897年10月29日在伊予滩停泊时由于锚索断裂造成漂移,与松岛舰相撞后舰腹部进水沉没。

1898年6月5日打捞出水。

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三舰队参战。

1912年12月12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

1908年4月1日除籍。

1909年退役。

1910年解体。

舰长:

“扶桑”舰舰长新井有贡,海军大佐。

 

“松岛”

“松岛”舰船资料:

“松岛”级三艘军舰是日本政府慑于北洋水师“定远”、“镇远”二舰威力,为应付二舰的铁甲巨炮而造,因为三艘军舰分别用日本的三个著名景点的名称命名,被称为“三景舰”。

该级舰正常排水量4278吨,舰长89.9米,宽15.4米,吃水6.05米,正常载煤405吨,最大载煤量680吨,主机为2座卧式3汽缸往复式蒸汽机,6座燃煤锅炉,双轴推进。

主机功率5400匹马力,航速16.5节,续航力6000海里/10节,轮机部外侧装甲厚125mm,炮塔装甲厚300mm,炮塔顶盖装甲厚100mm,装甲防御甲板厚50mm,编制360人,“松岛”舰识别线为黄色,“严岛”为黑色,“桥立”为红色。

主要武器:

法国造320mm38倍口径加纳主炮1门(采用露炮台设计,用于对付“定远”、“镇远”厚达355.6mm的铁甲,其中“松岛”的主炮布置在军舰后部),120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1门(“松岛”舰为12门),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6门(“松岛”舰5门),47mm轻型哈乞开斯速射炮12门(“松岛”10门),8mm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门,360mm鱼雷发射管4具。

舰史:

“松岛”级3舰是日本为了抗衡北洋水师的定镇铁甲舰而造,因为舰名采用的是日本三个著名景点的名字,又称三景舰。

3舰均参加了黄海大战,海战中原本为对付“定远”级军舰而设计的320mm口径巨炮故障频发,未发挥作用,而舰上装备的大量120mm速射炮却带给中国舰队巨大损伤。

此后,3舰还参加了日本海大海战。

“严岛”、“桥立”2舰分别于1922、1927年退役,“松岛”舰后改充练习舰,于1908年4月30日在台湾澎湖岛附近马公岛停泊时,火药库突然爆炸而沉没,至今该岛还留有“松岛”舰纪念碑。

舰长:

“松岛”舰舰长尾本知道,海军大佐。

“严岛”舰舰长横尾道昱,海军大佐。

“桥立”舰舰长日高壮之丞,海军大佐。

 

“严岛”

 

“桥立”

 

吉野

吉野、高砂穹甲巡洋舰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Armstrong,Elswick)建造,“吉野”于1892年1月3日开工,1892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

同级舰“高砂”舰船资料:

“吉野”舰正常排水量4216吨(“高砂”为4155吨),舰长109.7米,宽14.2米,吃水5.2米,装甲甲板厚115mm(倾斜部)、45mm(平坦部),炮盾厚115mm;正常载煤400吨,最大载煤1000吨,主机采用2座立式4汽缸3胀往复式蒸汽机,燃煤锅炉12座,功率15900匹马力(“高砂”为1575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23节(“高砂”为22.5节),续航力4000海里/10节,编制360人(“高砂”380人),首舰“吉野”建成时为当时世界第一快舰,舰体识别线黑色。

主要武器:

152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门(“高砂”为200mm45倍口径炮2门),120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8门(“高砂”10门),47mm重哈乞开斯速射炮22门(“高砂”为80mm40倍口径炮12门、47mm炮6门),360mm鱼雷发射管5具。

舰史:

“吉野”舰由英国海军造船处设计,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装甲巡洋舰,使用新型的蒸汽机,航速高达23节,并装备了阿姆斯特朗兵工厂最新设计的速射炮。

建成当时是日本联合舰队的中坚主力,甲午战争爆发后,“吉野”成为日本对付中国海军的急先锋,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此后“吉野”舰又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俄战争中,1904年5月15日“吉野”舰在执行任务时由于大雾被相邻的日本军舰“春日”撞沉。

舰长:

“吉野”舰舰长河原要一,海军大佐。

 

 

 

 

“高千穗”

 

穹甲巡洋舰英国设计,日本横须贺海军造船厂(YokosukaNavyYard)于1890年3月开工建造,1892年7月6日下水,1894年3月31日建成。

舰船资料:

正常排水量3150吨,舰长91.8米,宽13.1米,吃水5.3米,主机为2座卧式3汽缸3胀往复式蒸汽机,燃煤锅炉4座,双轴推进,主机功率8400匹马力,航速19节,装甲甲板厚75mm,炮盾厚115mm,标准载煤500吨,最大载煤800吨,编制304人。

主要武器:

152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门,120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6门,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8门,8mm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4门,360mm鱼雷发射管4具。

舰史:

“秋津洲”舰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

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

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

1921年4月30日成为潜水艇母舰。

1923年报废。

 

铁甲舰“比睿”、“金刚”“扶桑”“比睿”舰二等船旁列炮铁甲舰“比睿”由英国赫文(MilfordHaven)船厂建造,1875年9月24日开工,1877年6月12日下水,1878年3月建成,同级舰“金刚”由英国Earles船厂于1875年9月开工,1877年4月下水,1878年1月建成。

舰船资料:

二舰同为“金刚”级,属于早期的二等铁甲舰。

铁胁木壳,外装装甲。

正常排水量2250吨,舰长67.1米,宽12.5米,吃水5.3米,水线带装甲厚88-137mm,标准载煤330吨(“比睿”为340吨),主机为卧式2汽缸往复式蒸气机1座,燃煤锅炉6座,功率2035匹马力(“比睿”为2270匹马力),单轴推进,航速13.7节(“比睿”13节),编制286人。

 

扶桑二等船腰炮房铁甲舰英国SamudaBros船厂(SamudaBrosPoplar)建造,1875年开工,1877年4月14日下水,1878年1月建成。

舰船资料:

“扶桑”舰长67米,宽14.6米,吃水5.5米,正常排水量3777吨,主机功率3932匹马力,航速13节,标准载煤360吨,水线装甲带厚100-230mm,炮塔装甲厚200mm,编制250人。

主要武器:

240mm克虏伯主炮4门,170mm克虏伯炮2门,150mm速射炮4门,75mm克虏伯炮6门(长管4门、短管2门),25mm4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7门,11mm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2门,360mm鱼雷发射管2具。

舰史:

1875年9月24日开工建造,1877年4月17日下水,1878年1月建成。

建造时采用机帆并用的动力推进方式,是当时亚洲国家最强大的军舰,“扶桑”的建成大大刺激了中国政府,直接推动了中国的铁甲舰计划。

1891年“扶桑”进行现代化改装,撤去帆索装置。

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8弹,死2人伤12人。

1897年10月29日在伊予滩停泊时由于锚索断裂造成漂移,与松岛舰相撞后舰腹部进水沉没。

1898年6月5日打捞出水。

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三舰队参战。

1912年12月12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

1908年4月1日除籍。

1909年退役。

1910年解体。

舰长:

“扶桑”舰舰长新井有贡,海军大佐。

防护巡洋舰“松岛”、“严岛”、“桥立”“吉野”“浪速”、“高千穗”“秋津洲”“千代田”“亩傍”穹甲巡洋舰同级舰共三艘。

由法国工程师白劳易(Louis-EmileBertin)设计,其中“松岛”、“严岛”在法国地中海船厂(ForgesetChantiersLaSeyne)建造。

 

“松岛”建造于1888年2月17日,1890年1月22日下水,1891年3月建成。

“严岛”于1888年1月7日开工,1889年7月11日下水,1891年8月建成。

在法国建造“松岛”、“严岛”的同时,1888年8月6日采用同设计的另外一艘军舰“桥立”在日本横须贺海军造船厂(YokosukaNavyYard)建造,1891年3月24日下水,1894年6月完工。

“松岛”舰船资料:

“松岛”级三艘军舰是日本政府慑于北洋水师“定远”、“镇远”二舰威力,为应付二舰的铁甲巨炮而造,因为三艘军舰分别用日本的三个著名景点的名称命名,被称为“三景舰”。

该级舰正常排水量4278吨,舰长89.9米,宽15.4米,吃水6.05米,正常载煤405吨,最大载煤量680吨,主机为2座卧式3汽缸往复式蒸汽机,6座燃煤锅炉,双轴推进。

主机功率5400匹马力,航速16.5节,续航力6000海里/10节,轮机部外侧装甲厚125mm,炮塔装甲厚300mm,炮塔顶盖装甲厚100mm,装甲防御甲板厚50mm,编制360人,“松岛”舰识别线为黄色,“严岛”为黑色,“桥立”为红色。

主要武器:

法国造320mm38倍口径加纳主炮1门(采用露炮台设计,用于对付“定远”、“镇远”厚达355.6mm的铁甲,其中“松岛”的主炮布置在军舰后部),120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1门(“松岛”舰为12门),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6门(“松岛”舰5门),47mm轻型哈乞开斯速射炮12门(“松岛”10门),8mm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门,360mm鱼雷发射管4具。

舰史:

“松岛”级3舰是日本为了抗衡北洋水师的定镇铁甲舰而造,因为舰名采用的是日本三个著名景点的名字,又称三景舰。

3舰均参加了黄海大战,海战中原本为对付“定远”级军舰而设计的320mm口径巨炮故障频发,未发挥作用,而舰上装备的大量120mm速射炮却带给中国舰队巨大损伤。

此后,3舰还参加了日本海大海战。

“严岛”、“桥立”2舰分别于1922、1927年退役,“松岛”舰后改充练习舰,于1908年4月30日在台湾澎湖岛附近马公岛停泊时,火药库突然爆炸而沉没,至今该岛还留有“松岛”舰纪念碑。

舰长:

“松岛”舰舰长尾本知道,海军大佐。

“严岛”舰舰长横尾道昱,海军大佐。

“桥立”舰舰长日高壮之丞,海军大佐。

吉野、高砂穹甲巡洋舰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Armstrong,Elswick)建造,

 

“吉野”于1892年1月3日开工,1892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

同级舰“高砂”舰船资料:

“吉野”舰正常排水量4216吨(“高砂”为4155吨),舰长109.7米,宽14.2米,吃水5.2米,装甲甲板厚115mm(倾斜部)、45mm(平坦部),炮盾厚115mm;正常载煤400吨,最大载煤1000吨,主机采用2座立式4汽缸3胀往复式蒸汽机,燃煤锅炉12座,功率15900匹马力(“高砂”为1575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23节(“高砂”为22.5节),续航力4000海里/10节,编制360人(“高砂”380人),首舰“吉野”建成时为当时世界第一快舰,舰体识别线黑色。

主要武器:

152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门(“高砂”为200mm45倍口径炮2门),120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8门(“高砂”10门),47mm重哈乞开斯速射炮22门(“高砂”为80mm40倍口径炮12门、47mm炮6门),360mm鱼雷发射管5具。

舰史:

“吉野”舰由英国海军造船处设计,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装甲巡洋舰,使用新型的蒸汽机,航速高达23节,并装备了阿姆斯特朗兵工厂最新设计的速射炮。

建成当时是日本联合舰队的中坚主力,甲午战争爆发后,“吉野”成为日本对付中国海军的急先锋,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此后“吉野”舰又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俄战争中,1904年5月15日“吉野”舰在执行任务时由于大雾被相邻的日本军舰“春日”撞沉。

舰长:

“吉野”舰舰长河原要一,海军大佐。

1897年2月2日,在英照皇太后丧仪上鸣放哀炮的“浪速”舰。

右侧军舰为姊妹舰“高千穗”。

穹甲巡洋舰英国设计,日本横须贺海军造船厂(YokosukaNavyYard)于1890年3月开工建造,1892年7月6日下水,1894年3月31日建成。

舰船资料:

正常排水量3150吨,舰长91.8米,宽13.1米,吃水5.3米,主机为2座卧式3汽缸3胀往复式蒸汽机,燃煤锅炉4座,双轴推进,主机功率8400匹马力,航速19节,装甲甲板厚75mm,炮盾厚115mm,标准载煤500吨,最大载煤800吨,编制304人。

主要武器:

152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门,120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6门,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8门,8mm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4门,360mm鱼雷发射管4具。

舰史:

“秋津洲”舰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

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

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

1921年4月30日成为潜水艇母舰。

1923年报废。

巡洋舰“葛城”、“大和”、“武藏”“西京丸”“高雄”“筑紫”“筑波”“天龙”“海门”“天城”“八重山”葛城、大和、武藏无防护巡洋舰三舰同级,“葛城”、“武藏”由日本横须贺海军造船厂(YokosukaNavyYard)建造,“葛城”舰1882年12月开工,1885年3月31日下水,1887年10月建成;“武藏”于1884年10月开工,1886年3月30日下水,1888年2月9日建成。

 

“大和”舰由日本小野滨海军造船厂(OnohamaKobeNavyYard)于1887年11月16日建成。

舰船资料:

舰体为铁胁木壳,正常排水量1502吨,舰长61.4米,宽10.7米,吃水4.6米,标准载煤145吨,主机采用2座卧式2汽缸往复式蒸汽机,6座燃煤锅炉,功率1600匹马力,单轴推进,航速13节,编制231人(“葛城”为230人),舰船识别线“葛城”为黄色,“大和”为黑色,“武藏”为红色。

主要武器:

170mm克虏伯炮2门,120mm克虏伯炮5门(“大和”、“武藏”为2门),75mm克虏伯炮1门,25mm4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4门,11mm3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2门。

舰史:

“葛城”,“葛城”级巡洋舰首舰,甲午战争中参加了威海卫之战。

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

日俄战争时主要在后方活动。

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

1913年4月11日除籍。

 

“武藏”,甲午战争中参加了威海卫之战。

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

日俄战争时主要在后方活动。

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

1922年4月1日被列为测量船,主要从事日本近海的水文测量工作,舰名改为“武藏碓”。

1928年4月1日除籍,1935年解体。

“大和”,甲午战争中参加了威海卫之战。

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

日俄战争时主要在后方活动。

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

1922年4月1日被列为测量船,主要从事日本近海的水文测量工作,舰名改为“大和碓”。

1935年成为杂役船,后改为系泊船。

1945年9月18日在日本神户海面遇台风沉没。

1950年被打捞起来,后拆毁。

1887年末,在横须贺拍摄到的“葛城”舰1897初,在神户拍摄到的“武藏”舰西京丸代用巡洋舰原为日本邮船公司商船,后因日本军令部长桦山资纪随联合舰队出海观战,为乘坐舒适计,将“西京丸”临时征用加装火炮作为座舰。

舰船资料:

排水量2913吨,387匹马力,航速12节。

主要武器装备:

120mm速射炮4门,47mm机关炮2门,57mm机关炮1门。

黄海海战中“西京丸”被击中起火的狼狈之相高雄(二代)无防护巡洋舰日本横须贺海军造船厂(YokosukaNavyYard)制造,1886年10月30日开工,1888年10月15日下水,1889年11月16日完工。

舰船资料:

钢胁铁壳,排水量1770吨,舰长70米,宽10.4米,吃水4米,载煤300吨,主机采用卧式2汽缸蒸汽机2座,燃煤锅炉5座,功率230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5节,航行以蒸汽动力为主,辅以风帆动力,全舰编制220人。

主要武器:

150mm克虏伯炮4门,120mm克虏伯炮1门,75mm克虏伯炮1门,25mm4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6门,双联装机关炮2门,360mm水上鱼雷发射管2具。

舰史:

“高雄”舰为日本第一艘采用钢骨铁皮结构的军舰,代表了日本当时造船工业的最高水平,甲午战争时隶属于西海舰队,参加了威海卫之战,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

日俄战争中被编入第三舰队第七战队担任津轻海峡的警备舰。

1911年4月1日除籍,1912年3月27日解体拆毁。

筑紫撞击巡洋舰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Armstrong,Elswick)制造,和北洋海军的“超勇”、“扬威”为同级姊妹舰。

该舰最初由智利海军订造,命名为“ArturPratt”,于1879年10月2日开工,1880年8月11日下水,1881年完工。

同年北洋海军的“超勇”、“扬威”舰也建成回国,日本海军随后跟风于1883年6月16日从智利政府手中转购得该舰。

舰船资料:

舰体为木质外包钢板,排水量1350吨、舰长64米、宽9.8米、吃水4.1米、动力为2座往复式蒸汽机,双轴推进,功率2887匹马力、航速16.4节,载煤300吨,编制177人。

主要武器:

250mm阿姆斯特朗主炮2门,120mm阿姆斯特朗副炮4门,9磅炮2门,1磅哈乞开斯机关炮4门,360mm鱼雷发射管2具。

舰史:

“筑紫”舰原为智利海军订购,后来委托英国代为转售。

阿姆斯特朗公司曾准备向中国政府兜售,李鸿章在对“扬威”、“超勇”二舰进行考察后,认为这种军舰防护薄弱;首尾火炮过大,遇到大风浪便无法射击;军舰的航速也过于缓慢,无法与新式的穹甲巡洋舰相比,而予以回绝。

随后这艘军舰被日本买去,命名为“筑紫”。

“筑紫”在甲午战时隶属于常备舰队,参加了威海卫之战,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

日俄战争中被编入第三舰队第七战队参战。

1906年成为靶舰,1906年5月25日除籍成为废舰,1910年解体。

天龙无防护巡洋舰日本横须贺造船所(YokosukaNavyYard)建造,1878年2月9日开工,1883年8月18日下水,1885年3月5日建成。

舰船资料:

舰身木质,正常排水量1358吨,满载排水量1547吨,舰长67.4米,宽9.8米,吃水5米,煤舱容量256吨,主机为水平2汽缸往复式蒸汽机1座,燃煤锅炉4座,功率1260匹马力,单轴推进,采用机帆混合动力,航速12节,编制214人。

主要武器:

170mm克虏伯炮1门,150mm炮1门,120mm炮4门,75mm炮1门,25mm4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4门。

舰史:

“天龙”舰是“海门”舰的放大版,建成后因其重心过高,深海航行十分危险,所以又将水线以上加高。

甲午战争时参加了威海卫之战。

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

日俄战争时担任神户港的警备工作。

战后成为杂役船,后编入舞鹤镇守府成为练习舰。

1906年10月20日除籍,1912年退役。

海门无防护巡洋舰日本横须贺造船所制造,1877年8月开工,1882年9月下水,1884年3月3日建成。

舰船资料:

舰体为铁骨木壳,排水量1381吨,舰长64.3米,宽9.8米,吃水5米,主机采用1座卧式2汽缸往复式蒸汽机,功率1250匹马力,采用机帆混合动力,航速12节,编制230人。

主要武器:

170mm克虏伯炮1门,120mm克虏伯炮6门,75mm克虏伯炮1门,47mm机关炮2门,其他机关炮5门。

舰史:

“海门”舰为日本第一艘采用国产轮机的军舰,此次以后日本国内造舰开始使用本国轮机,该舰在黄海海战时担任朝鲜海域巡视任务,并参加了威海卫之战。

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

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三舰队第七战队担任旅顺口的封锁任务。

1904年7月5日在执行扫雷任务时在大连湾南三山岛水域触雷沉没。

1905年5月21日除籍天城巡洋舰日本横须贺海军造船厂(YokosukaNavyYard)建造,1875年开工,1877年3月13日下水,1878年4月11日建成。

舰船资料:

木质船身,排水量926吨,舰长62.5米,宽9.1米,吃水4米,载煤150吨,主机采用卧式3汽缸往复式蒸汽机1座,燃煤锅炉2座,功率720匹马力,航速11.5节,编制160人。

主要武器:

170mm炮1门,120mm炮4门,120mm臼炮1门,12磅炮3门,4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3门。

舰史:

“天城”舰甲午战争时参加了威海卫之战。

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炮舰。

日俄战争时担任横滨港的警备舰。

1905年6月14日成为杂役船,1908年11月24日退役八重山无防护巡洋舰法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EmileBertin)设计,日本横须贺海军造船厂(YokosukaNavyYard)建造,1887年6月开工建造,1889年3月下水,1890年3月15日建成。

舰船资料:

排水量1584吨,舰长96.9米,宽10.5米,吃水4米,载煤350吨,轮机功率5630匹马力,航速20.7节。

装甲机舱上部甲板厚12mm,编制200人。

主要武器:

120mm炮3门,47mm速射炮8门,450mm鱼雷发射管2具。

舰史:

该舰是日本第一艘通报舰,由于马力大、航速高,兼作鱼雷艇母舰,舰上可装载5艘鱼雷艇的补给品。

甲午战争中参加了威海卫之战。

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通报舰。

1902年在根室附近搁浅沉没,打捞修理后重新服役。

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三舰队作为无线电收发舰,收效甚微。

1911年4月1日除籍。

炮舰“赤城”、“爱宕”、“摩耶”、“鸟海”“磐城”“大岛”“凤翔摩耶、鸟海、爱宕、赤城炮舰四舰同级,“摩耶”、“赤城”由日本小野滨海军造船厂(Onohama,Kobe)建造,“摩耶”于1885年5月开工,1886年8月18日下水,1887年10月完工;“赤城”开工于1886年6月,1888年8月下水,1890年7月完工;“鸟海”由石川岛造船所(Ishikawajima,Tokyo)建造,1885年12月开工,1887年9月20日下水,1888年10月完工;“爱宕”由横须贺海军造船厂(YokosukaNavyYard)承建,1886年7月开工,1887年6月下水,1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