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全面资料集 7.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333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辅导员全面资料集 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校辅导员全面资料集 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校辅导员全面资料集 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校辅导员全面资料集 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校辅导员全面资料集 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辅导员全面资料集 7.docx

《高校辅导员全面资料集 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辅导员全面资料集 7.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辅导员全面资料集 7.docx

高校辅导员全面资料集7

成都各高校辅导员笔试专用资料大全,成都高校辅导员笔试,考试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考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工作相关知识和能力,包括工作认知、思想政治教育、贫困生资助、活动策划、法制教育、突发事件处理、工作艺术与技巧、心理健康教育,党的基本知识和政治理论(如党章及重大会议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素质教育、学风、就业、学生日常管理、校史知识,行政能力测试、("请示"的撰写+班级活动安排方案+年级活动安排方案等学生工作理论与实践以及重大时事政治等方面。

一般是指高等学校的和。

从形式看(普通高校和成人高等学校,还有高等职业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层次看(专科、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

1994年实施《教育法》,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

1995年国务院颁布《确立了教师专业的行业标准。

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

论述题

入世后,随着西方教育的进入和我国文化服务性行业的逐步开放,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西方文化产品的大量涌入,学生的价值概念必然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严重影响,可能造成思想观念的剧烈冲突。

16入世后,外国大学会以独资、合资等多种形式直接进入中国办学,直接参与中国教育市场的竞争,特别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方面的竞争尤为激烈。

入世后,发达国家可能以更优越的条件吸引我国优秀人才到其国家服务或到本地外资机构服务,人才流失现象可能加剧;入世后生源流向趋于多元化,国外大学可以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和品牌效应,吸引我国学生到所在国留学。

加入WTO后,我们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就业。

例如,据统计入世后每年增加450万个就业机会,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涉外职业需求全面复苏。

市场对外语类、金融类等毕业生的需求回逐渐走俏,英语,计算机成为就业门槛。

高等学校要培养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的人才应与国际接轨。

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竞争能力。

入世后,政府要转变职能,进一步改善高校管理体制;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建立和完善新的行政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学校、企业、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高校要以入世为契机,实现学校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提高自主办学的能力。

加快高等教育的法制建设,推行国际合作办学遵循WTO规则,调整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法律法规,规范高校办学行为,开放我国的教育市场,依法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维护我国的教育主权。

要适应国际人才市场的竞争,必须更加注重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他们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入世后,一名合格的教师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四种基本素质:

创新素质;健康人格素质;开放型和研究型素质;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素质。

知识更新产业调整和职业流动的明显加快,社会性的日益复杂,使人才的适应能力在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所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基础课的比例明显加大。

例如,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不断加强,文理渗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

例如:

斯坦福大学规定,所有文科生只能在修习了微积分或其他数学学分后,才能学习高一级的专业课程。

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它的出路。

开设应用课程、培养应用人才、从事应用研究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

例如美国曾对一百多所四年制大学的课程作过统计,发现这些学校平均每年要淘汰5%的旧课程,增加9%的新课程。

其中应用课程在新课程中占有重要的比例。

各国都在借鉴其他国家的课程改革经验,如日本特别强调新技术和适应社会,即受到了其他国家的影响。

我国的课程正逐步走向多样化和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上:

一是教育计划的多样化,二是教学大纲的多样性,三是教材的多样性把终身教育概念引入到大学课程思想中,主张大学帮助青年获得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

1)我对讲授法的理解:

2)我的教授法的指导思想是:

第一,根据大学生喜欢怀疑和争论等心理特点,讲授要善于设疑,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我的具体做法是:

,增强讲授的主观性。

教学中要大量运用口头语言,做到言简意明,生动形象,少说废话,富于感情。

板书的内容要能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便于复习。

在讲授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据此调整自己的讲授使讲授过程处于积极的状态。

4)我认为讲授法的优点是:

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便于教学过程的控制。

讲授法是一切教学方法中最经济最便利的一种,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物质设备。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材的难易程度,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信息。

5)我认为讲授法的缺点是:

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师一般定位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必然产生部分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这就忽视了学生的差异。

大多数教师习惯于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被动,这就使讲授法演变为满堂灌的注入式。

讲授法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所传授的知识,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难以发挥理想的功能。

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键是首先周转边政府的职能,实现中央政府由过去的统一集中管理,向以规划、立法等为手段的宏观调控过渡。

当今世界许多市场经济国家都建立了各种半官方、民间性和学术性的中介机构,它们通过承担高等教育的决策咨询、入学考试等不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协助政府实现了高等教育管理的宏观指导和协调。

此外,要使高校自主办权真正得以有效的发挥,必须从完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角度入手。

总之,在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并使之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必须从政府管理、社会民主参与和高效自主办学三个维度来综合考虑,全面规划和设计。

我国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表现为: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培养多注重于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学历,形成了追求高学历、热衷于写文章、高项目的现象,教学被不同程度地忽视,对教学规律的研究就更是鲜有涉足。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师德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学术上表现为急功近利、作风浮躁,存在着不正之风,甚至违背职业道德、触犯法律等。

教师有相当程度的自主决策的权力,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但教师却无法决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专业权利名不副实。

教师还缺乏教学专业自主权。

存在的问题有:

缺乏专业培训目标的系统构建;课程设置单调、呆板;教学和培训活动的形式和方法简单。

进修机会少,造成我国高校教师在职业性格方面的封闭保守,职业知能结构僵化陈旧,思维领域的世俗功利,创造个性萎缩凋谢。

因此,加强高校教师的在职进修迫在眉睫。

①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还存在着计划经济成分,应将资格证书的资格培训与发放分开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定有资质进行教师教育的机构。

②教师教育课程的认定制度还有待于建立健全,课程内容、教材、教学安排都要通过严格的审定。

③教师教育专业一体化还有待于提高,真正落实专业并轨的改革,同名专业统一要求。

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的策略:

政府政策上的保障主要包括:

建立法律保障体系,提供经济保障基础,完善制度保障系统、采取必要的激励机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规划和领导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等。

首先,加大政府对教师教育体系的投入力度。

其次,加大政府对教师教育体系的政策引导。

首先,要树立全心的师资队伍建设观念。

其次,要着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首先,必须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反思意识,以健康的心态看待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次,学会自我评价从而提高自己。

再次,成为研究者,教育研究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发挥着先导作用,职前教育对于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具有定向作用。

最后,要使教师注重自我修养,把追求理想人格作为基本向度,确立自身所应追求的人格境界

6、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7、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三个定律:

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两大主律

18、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造过程、动机过程。

19、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类:

间接学习动机与直接学习动机。

根据动机作用的主次作用不同分类:

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类: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二、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

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2、认知风格:

是个人进行认知加工时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是个人所偏好的信息加工方式。

3、角色期待:

群体或个人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行为的期望。

4、有意义的学习:

就是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

5、成就动机:

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

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程度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6、学习迁移:

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7、陈述性知识:

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

8、程序性知识:

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9、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于1957年提出的一种集体讨论法。

其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做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

10、品德:

即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人按社会规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或倾向。

11、群体:

是人们依照某些相同的心理和社会原因,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共同活动且相互制约的共同体。

12、社会制约作用:

许多人在一起工作降低了个人的活动效率。

13、心理发展:

在心理学中,发展是个体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

所谓系统的变化是指发展所包含的变化不是随机的、混乱、无组织的,而是系统的、有组织的。

心理发展不但包括新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和能力的出现、已有心理与行为机能的增强,还包括已有特点与能力的衰退与消失。

一、单选题: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

A.自然形态的教育B.自我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答案:

A

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B.普通中小学教育C.中等教育D.一般教育现象答案:

B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A.《学记》B.《大学》C.《论语》D.《师说》答案:

C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学记》B.《论语》C.《尚书》D.《孟子》答案:

A

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

A.《教育论》B.《雄辩术原理》C.《理想国》D.《巨人传》答案:

C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封建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初期D.原始社会末期答案:

A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答案:

C

8.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奇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柏拉图答案:

B

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答案:

C

1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答案:

D11.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

A.蔡元培B.徐特立C.杨贤江D.陶行知答案:

D

12.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

A.苏霍姆林斯基B.杨贤江C.凯洛夫D.赞可夫答案:

C

1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

A.巴班斯基B.赞可夫C.加里宁D.凯洛夫答案:

B

14.192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思想。

A.最优化教学B.范例教学C.发展教育D.终身教育答案:

D

15.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

A.布鲁姆B.布鲁纳C.根舍因D.斯金纳答案:

A

16.1901年,由立花铣三朗讲述、王国维翻译的()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

A.《教育论》B.《教育学》C.《大教育学》D.《教育原理》答案:

B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答案:

BD

2.下列学科从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是()。

A.教育哲学B.教学论C.教育科研方法D.学校管理学E.外国教育史答案:

ABCDE

3.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

A.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B.凯洛夫的《教育学》C.洛克的《教育漫话》D.斯宾塞的《教育论》E.卢梭的《爱弥儿》答案:

ACDE

4.50年代以前,苏联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及论著有()。

A.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B.凯洛夫《教育学》C.克鲁普斯卡姬《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D.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E.马卡连柯《教育诗》答案:

ABCE

5.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

A.教师中心B.活动中心C.儿童中心D.课堂中心E.书本中心答案:

ADE

6.教育实验共同具备的基本特征是()。

A.有变革B.可重复操作C.有理论假说D.有控制E.全面科学答案:

ABCD

7.下列教育研究方法中属于调查法的是()。

A.观察B.测验C.问卷D.查阅资料E.谈话答案:

ABCDE

8.与实验法相比,调查法的优势在于它具有更大的()。

A.计划性B.实用性C.客观性D.科学性E.广泛性答案:

BE

三、填空: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______,揭示______的一门科学。

答案:

教育现象教育规律

2.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答案: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狭义的社会教育是在______和______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

答案:

家庭学校

4.现代社会教育包括______教育机构和______教育机构两大类。

答案:

校外儿童校外成人文化

5.贯彻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教育与______发展之间、教育与______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答案:

社会人的身心

6.教育科学是以______和______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答案:

教育现象教育规律

7.教育是______和社会生产延续的手段,它通过______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

答案:

个人发展培养人

8.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首先是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____》。

答案:

论语

9.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我国战国晚期____所著的《____》。

答案:

乐正克学记

10.____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

答案:

亚里斯多德

11.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____》。

答案:

雄辩术原理

12.1623年英国哲学家____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答案:

培根

13.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是捷克教育家____,他所著的《____》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答案: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学:

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

是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3.教育规律:

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4.教育科学:

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5.教育理论:

是人类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的理性陈述。

6.教育改革:

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变革现存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

7.观察法:

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技术等手段去感知和研究对象的方法。

8.实验法:

指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9.调查法:

指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

10.文献法: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一种方法。

11.行动研究法:

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五、简答题

1.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

答:

第一,有固定的场所——学校和教育教学设备设施。

第二,专门的教师。

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具备一定的品德、知识、教育能力等多方面素质,保证了教育目的的高效率实现。

第三,一定数量的学生。

第四,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规定好的教育内容。

2.简述教育规律和教育基本规律之间的关系。

答: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活动中存在着众多矛盾和规律。

但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教育中方方面面的矛盾或关系都是由这两个基本规律中派生出来的,最终又复归到这两个基本规律之中。

3.简述教育科学与教育原理之间的关系。

答: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近现代社会,由于文化科学的长足进步和学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当代社会横断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出现,促使教育科学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

教育原理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理论学科。

它为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从各分支学科的发展中吸取新的材料,充实其内容,提高其科学水平。

4.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答:

第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从教育成为人类独立的社会活动开始,延续到17世纪。

第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7世纪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第三,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

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莫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5.简述教育学萌芽阶段的主要特征。

答:

第一,此阶段的教育理论和观点多混杂在哲学、政治等思想之中。

第二,此阶段的教育理论和观点多是现象的描述和自我经验的概括总结,缺少独立的科学命题和理论范畴。

第三,此阶段的教育学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

6.简述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的主要特征。

答:

第一,教育研究开始摆脱简单的经验概括和总结,逐渐发展到提出一些独立的理论范畴和命题。

第二,教育学逐渐从哲学等学科中分化出来,在学科和内容上走向独立。

第三,出现了一系列著名的教育论著,形成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7.简述教育学科学化阶段的主要特征。

答:

第一,教育学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

第二,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呈现许多新特点,产生众多重大成果。

第三,教育学突破了传统框架,出现许多新兴的边缘学科。

8.简述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各自的“三中心”主张。

答:

传统教育派主张:

第一,教师中心,即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导。

第二,教材中心,以学科课程为中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第三,课堂中心,即以班级授课为主要的教学形式。

现代教育派主张:

第一,学生中心,即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符合学生需要和兴趣。

第二,做中学,即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第三,活动课程中心,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计课程。

9.简述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历程。

答:

第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翻译介绍日本教育学阶段。

第二,1920~1949年,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阶段。

第三,解放后~“文化大革命”前,教育学的介绍和学习全面转向前苏联阶段。

第四,1977~现在,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和努力阶段.

六、论述题:

1.试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

答:

第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自奴隶社会初期开始,在中国经历了三四千年。

代表性著作包括《论语》、《学记》,其中《学记》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教育论著。

西方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包括柏拉图的《理想国》、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其中《雄辩术原理》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

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年龄阶段的思想。

第二,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自17世纪开始,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将教育学划分为一门独立学科。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主要有: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该书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该书被西方学者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第三,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

自19世纪开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教育学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主要有苏联教育家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的《教育诗》和凯洛夫的《教育学》,我国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杨贤江等,其中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发表了《教学与发展》。

此外,著名教育家还有根合因、朗格朗、苏霍姆林斯基、布鲁姆等。

2.试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

第一,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普通教育学》。

他试图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教学过程的四阶段论等思想,主张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

其教育思想在世界各国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杜威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他反对传统的教育三中心,主张以“学生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做中学”代替“教材中心”,以“学校即社会”代替“课堂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

他强调儿童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口号。

其教育思想对于20世纪教育科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