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策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309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策略.docx

《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策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策略.docx

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策略

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策略:

模仿·秀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   杨春平

近几年的初中语文作文训练,我尝试了很多方法:

课堂情景练习、古诗词散文化改写、周记记录、摘录积累、随笔小练、小组接龙写作、课前速写、网络跟帖、经典模仿等等。

各种训练方法,都有各自的巡礼目的和效果,但也很难系统成一套完整的、有层次的训练策略。

如果非要判断哪种策略更有效,纵观训练并沉淀下来的作文资料,能让学生有所收获且又能让我有点成就感的,首推的就只能是电脑上整理过的学生模仿经典课文所写的各类作文素材了。

一、“模仿·秀”策略的提出

经典模仿的训练方式,并非个人创意。

早在上个世纪,中学语文界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就继承并整合了“模仿—创造”作文训练体系。

钱先生把该训练体系确定为“仿写、改写、借鉴、博采、评析”五个步骤,在众多作文训练策略中独树一帜,比较科学地揭示了入门写作从模仿到创造的一般规律。

但经典模仿训练策略也遭到了莫衷一是的尴尬,著名作家茅盾在更早的时候就直接忠告文学爱好者:

模仿训练办法不是练习写作,而是练习“学舌”,练习“拼凑文字的七巧板”,练

习“套用公式和教条”。

茅盾先生认为模仿训练不是教导万物之灵的人类的幼小者的方式,而是调弄鹦鹉的方式。

茅盾认为,要练习写作,要增进写作的技巧,最好是让学生去抒写一些以生活经验得来的东西,而在“学舌”的时候,思想不会焕发,情绪也不会热烈,甚至字句也不用自造,从头到底,只是默写,不是练习写作。

面对“模仿”的争鸣,我先不做出判断,但我们可以先看看如今家喻户晓的一个词:

模仿秀。

就当下的大众生活,无论大江南北、国内国际,不管是英雄豪杰还是草根民众,没有性别和种族歧视,哪里有舞台,哪里就有人兴致勃勃登台展示。

这些人模仿着名人经典的声音、样貌、风格、格式等等,在观众的呐喊声中尽情挥洒热情,给观众带来了愉悦和享受,这种强势风潮引起了社会学家们的关注,甚至还专门给模仿秀做出了定义:

表演者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些举止、声音、表情等手段来模仿明星(或特指人物)的表演行为,或通过造型、化妆、整容等方式来包装自己的相貌以达到貌像的艺术行为。

模仿型作文训练又何尝不是一场“模仿秀”呢?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模仿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本能特点,儿童的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写作文也不例外。

朱熹曾经说过:

“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对于初学写作的中学生,无论是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还是表现手法、写作技巧,都处于模糊状态。

与其让学生胡乱写、随意写或者没法写,还不如让学生愿意写、有例可援模仿写。

有人说,《语文课程标准》不是明确提出,初中生写作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吗?

模仿训练,还谈什么创意呢!

我们期盼学生能创新作文,但创新的基础是什么呢?

创新的基础是“原型”。

心理学家们发现,“原型”实际上就是世世代崐代相类似的经验的反复。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

“每一种原始意象都是关于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包含着我们祖先历史崐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的残余,并且总的说来始终遵循着同样的路线生成。

”写作的创新,需要学生阅读视野的开阔,需要思想情感的沉淀,需要语言文学的积累,需要写作技巧的得法与参照。

模仿写作,就像书法练习者的“描红”与“临帖”,如果学生没有典范的章法上的模仿训练,任凭学生随意写作,那么,学生也就不可能去享受“秀”的精彩了!

二、“模仿”策略的构建

模仿经典进行写作,强调的是经典阅读与训练写作的结合。

经典之所以能熠熠生辉,是因为作品本身就有个性与创意,能给学生提供写作上的借鉴意义。

有人会问,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写作中感情要真挚,力求表达他们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能捕捉事物的特征来写作。

那么模仿写作训练又是否违背了新课标的精神了呢?

我在操作过程中做出了以下思考并逐一解决:

教材中哪些文章算是能够模仿的经典?

怎样让经典作品融进学生的生活?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模仿继承的同时又能创造出新?

除了模仿,又怎样来刺激学生愿意“秀”认真“秀”?

怎样“秀”才能让更多的人分享到写作的乐趣?

……

1.尊重成长,循序渐进

初中语文教材实行单元制教学,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教学主题,而单元主题的确定本身就遵照了学生思想情感、心理发展的阶段原则。

在模仿写作训练中,要按照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结合综合性学习的需要,不能随意更改模仿训练过程,随意逾越学生的认知能力阶段,否则模仿写作训练就会处于拔苗助长的状态。

在初中三年的教学中,我把模仿写作训练的阶段做了如下安排:

七年级上册,根据《紫藤萝瀑布》、《春》、《济南的冬天》,我把训练目标确定在写景抒情的模仿训练上。

模仿课文中的写景角度,修辞运用,但创新了写作对象,以深圳为背景,完成了《勒杜鹃》、《深圳的秋》的模仿写作训练;七年级下册,根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结合初一下学生退队,写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叙事;根据《安塞腰鼓》、《观舞记》,让全班学生观看杨丽萍的《雀之灵》,然后创新仿写个人版的《观舞记》;八年级上册,根据《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台阶》、《老王》、《信客》,结合单元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模仿经典课文中人物的塑造方法、情感的复杂性传递,写了“爱”为主题的作文;八年级下,结合《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再塑生命》,结合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模仿不同的叙事风格和情感表达,亲子作文《妈妈,我想对你说》、《孩子,让我轻轻告诉你》;八年级下册,模仿《端午的鸭蛋》、《云南的歌会》、《春酒》让学生模仿训练写节日、写民俗;九年级上册模仿鲁迅的《故乡》让学生感知故乡,感受乡愁;九年级下册,根据《谈生命》、《人生》、《地下森林断想》结合青春生活,让学生以“青春”为话题进行创新写作。

初一起始阶段,将训练计划确定为具体的景物观察、成长叙事,以仿为主,写为辅;初二阶中间阶段,将训练计划确定为亲情回顾、真爱传递,鼓励变换角度表达相同的主题;初三为运用阶段,将训练计划过渡到较为抽象的乡愁情韵、青春抒怀,教师指导变化角度,鼓励学生创新。

这三个阶段,符合了学生的知、情、意、行发展规律,也体现了经典模仿训中“模仿—创新”的过程,也就解决了经典模仿与新课标创新之间的矛盾。

2.品味经典,模仿特色

对于经典课文的解读,教师必须赏析出特色,赏析出典范性,不应面面俱到。

赏析是解读文本的过程,既是落实语文知识点,也是在落实写作模仿训练点。

当然,写作模仿训练,也不是天天写、课课练,抓住经典课文的鲜明特色,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细节,让学生从句、段到篇章,从语言到结构、从选材到立意、从修辞到表现手法,让学生构建起经典范文的特别之处,再在写作模仿中有例可援,有章可循,这样的写作,绝对是领悟下的升华,而不是穿着别人的鞋子走路。

如《紫藤萝瀑布》、《春》、《济南的冬天》,这几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

全文可以借鉴和模仿的点很多,比如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描写角度的空间变换、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虚实相生相结合、首尾呼应等等,都是这些文章的特色。

引导学生领悟之后,让学生以校园或者深圳生活为中心构思景物描写,最终大家决定以深圳市花——勒杜鹃为写作素材,让学生从形、色、味多种感官,远近高低各个角度去观察,运用三篇文章的修辞手法、融入自己的情感去感受这种花、这座城,学生模仿出了很多超出初一水平的文章:

我猜不出勒杜鹃那一份空灵飘渺的激情来自哪里:

叶骨有条不紊的按着夏季里该有的热情顺延了下去;静止的花苞不屈不挠,带着强烈的冲击感;白色的尖儿露出晨曦的亮光;花瓣更有些韵味,从花瓣的根部开始渲染红色,到了边缘仍有点意犹未尽,于是把花朵的轮廓又重新描画了一遍,像是平静的歌唱到了最动人的部分。

                                                                      ——2010级初一5班  王巨

这紫红的勒杜鹃,仿佛面朝大海的花蕊含羞未放,总让人感觉这花还没有开到最美丽的时刻,含蓄羞涩一直在勒杜鹃周围徘徊环绕。

不得不说,勒杜鹃仿佛一种神话的存在,让人在被伤害时充满了安抚的情绪;满目萧条时它能惊艳你的视线。

(此文发表于《深圳青少年报》)

                                                                     ——2010级初一6班  彭齐贤

深圳的秋

             2010级初一5班    黄子聪

在一次又一次的期盼后,秋风终于横扫炎炎夏日,朝我们有力地走来了。

虽说秋是落叶归根、实而不华的季节,但秋天里的深圳却依然毫不褪色:

山还是那青羞的山;天还是那湛蓝的天;太阳还是那彤红的太阳。

草儿是秋的信使,他们总是挺直着腰板报告着秋的来临。

他们不会像别的城市的同类那么疯狂,他们总是整整齐齐地依偎在公园里,树林边,在风筝飞起的草地上,在波浪翻滚的海滩边,草儿毫无保留地给人们送上热情与活力。

风儿那个吹呀,草儿那个笑,深圳的秋天好热闹!

深圳的树基本不落叶的,而且,大街小巷,都长满了开花的树!

燃烧的凤凰木,缤纷的紫荆花,英雄般的木棉,深圳这座城市从来都不寂寞。

设若要问深圳最艳丽的花儿是哪个?

人们肯定会异口同声地说:

“勒杜鹃。

”嘿,勒杜鹃,深圳的市花!

秋风舞动,勒杜鹃风韵不减,她热情、奔放中又藏着浅浅的腼腆,蝴蝶依旧斑斓,勤劳的蜜蜂们不分季节地在花丛中闹着,好一幅“秋”意盎然的图画啊!

不过,深圳的秋似乎永远不会平庸,比如说——风。

我们的秋风可不是凛冽如刀的,他从遥远的太平洋面上来,凉飕飕的带着几丝润泽的秋雨刮来,温情而体贴,甜甜的,仿佛在吃一颗小小的巧克力,慢慢在嘴里溶化;偶尔,他倔强起来,轰轰烈烈地咆哮着,清脆的雷声在天上“咔嚓、咔嚓”地耀武扬威,台风“鲇鱼”来临,深圳便接受着风雨的洗礼,等待他脾气消退。

“鲇鱼”似乎特别眷顾深圳,轻轻地吐吐气,擦拭着爬满乌云的天空,轻轻一转身,深圳的天空便又如宝石般湛蓝了。

啊哈!

此刻风筝才是最多的。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个个都出来放风筝了。

看,这里一个,那里一只;有的孤独地飘着,有的却打起架来,任凭放风筝的人怎么扯、怎么拉、怎么拽,人家耍性子,就是不分开。

这才是秋天的乐事啊!

深圳的秋,像孩子,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

深圳的秋,像慈祥的老人,总是在我们汗流浃背之后,给我们春的抚慰。

深圳的秋,是我进入中学的起点,是忙碌的秋,是崭新的秋!

                                                                  (此文发表于《深圳青少年报》)

八年级下册,解读《端午的鸭蛋》、《云南的歌会》、《春酒》,引导学生进行民间采风,让学生关注节日、民俗,可以投入故乡的怀抱去传承故乡的民风民俗,也可以放眼深圳,关注深圳的盐田鱼灯舞、客家大盆菜等等,通过走访民间,介绍清楚民俗活动的内容,揭示出这种民俗的文化内涵,提升人民的精神与情感。

中国红,红就是喜庆、吉祥、幸福。

我的家乡在江苏的六合,古老文明的六合,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民风淳朴。

一年一度的春节,人们十分重视,各家各户早就忙着筹办各种年货,卖年画、春联、鞭炮的生意特别红火。

除夕中午,各家各户都贴上了大红的春联和各式各样的门神,这都是为祈求平安,赞美春光;在深圳,深南路上高挂的红灯笼,它把大街小巷衬托得幽远迷人。

看到它便看到了家,想起它,便想到了亲人。

不管有没有风和雪,它都在门口等候、召唤、照耀。

它亮了一个通宵,又亮了一个通宵,使人们忽视了星月的光芒而聚拢在它的周围。

一年一度的花街大门、商场、银行、酒店门口悬挂的灯笼,桔子树上的利是封,商场内红色的广告、横幅随处可见,这一切全都流淌着浓浓的中国红。

                                                            ——2010级初二6班   钱深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两篇经典文章都挖掘童年生活,强调叙事,在叙事中思考人生,两篇文章均真情而细腻。

在写作模仿训练中,强调学生根据自己的童年生活,剪裁自己的成长体验,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的人生思考。

爷爷的花儿落了

       2007级初一9班   鞠萌

望着面前玉色的半透明的玻璃碗,里面盛着用布林、枇杷和桑葚,合着蜂蜜和碎冰拌成的甜食。

碎冰沉浮,蜂蜜稠浓,更衬得那果子甜香冷幽,小匙搅动,碎冰叮然有声,一碗的冷香。

我素来不喜欢深圳的春天。

有时,虽说是阳春三月,却已有夏季的闷热;有时,刚刚穿上短袖衫,寒流亦返,又不得不穿回长袖衫,让人浮躁不安。

回想起在北方时,三月还偶尔下些小雪。

爷爷便带我穿梭在他的梅园间。

那时梅花还开着,只是花瓣微微有些透明,和面前的玻璃碗有些相近。

凑上去,只觉得冷香馥郁,直沁鼻端。

我端着一只大的细瓷兰花碗跟在爷爷的后面,爷爷见花瓣上的雪末儿,就用一丈青挑出来,放入小碗中。

我问爷爷:

“收雪来做什么?

”爷爷笑着说:

“烹茶。

我烹的茶可讲究了,乖乖,你知道吗?

上好的雪山银茅要用上好的水来配。

那像世俗之水只会玷污茶,如何饮得?

”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收了一碗雪,爷爷便把柿子树下的鬼脸青花瓷瓮开出来,和着雪末一起烹茶。

爷爷说,他烹茶从来不用煤气,用蜂窝煤。

把铁壶架在上面,用扇子扇着,说着水也有名堂,要雨水这日的雨水,白露这日的露水,霜降这日的霜,小雪这日的雪,今儿虽不是小雪,但为春雪,也要收的。

“我是听说书人说《红楼梦》时听来的方子呢!

”爷爷说。

水开了,白气袅袅升起,在茶杯中撒下雪山银茅,水冲下去,茶杯盖上盖两分钟,便可饮用。

这时奶奶会端来梅花饼,与我们一道喝茶,听爷爷讲当年他的好友如何带来的茶叶,与他品茶的事。

如今,爷爷已搬来深圳,梅园自然也卖了,我再也没有饮过那样清醇的茶了。

爷爷坐在阳台上,一动也不动,如同一个雕塑。

他把桶装水加热,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普洱茶。

春天的雨,和着氤氲着的茶香,似乎有那么一点苦涩与无奈。

清脆的一响,“答……答……”滴滴仿佛落在人心上。

爷爷一拂双颊,早已被雨丝拂湿了,只是取了张纸巾拭一下,回望着那些雨雪纷飞的北方故事。

“答……答……”邻居的芙蓉花被打得七零八落,脂香粉艳的花朵刹那间匍匐于地,似乎有一丝颤音,如同飞舞的雪花覆盖爷爷的梅园,我知道,爷爷的花儿谢了……

                                                                (此文获得全国青少年写作金奖)

3.推陈出新,模仿创新

钱梦龙先生把他的“仿写-创新”训练体系确定为“仿写、改写、借鉴、博采、评析”五个步骤,我个人在模仿写作训练中操作更为简单,遵照了“经典—特色—融合—变化”这样一个思维过程来指导学生,在模仿中更注重学生写作的求变求新。

个人的理解,运用模仿写作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如果只是依葫芦画瓢,把原文更换几个词语,或者无病呻吟地生搬硬套,的确对学生有害无益。

在训练过程中,我更强调学生从宏观上去模仿借鉴,主张学生仿其形更注重仿其神,要求学生是在阅读经典作品的基础上,把握其特色然后融合自己的生活加以运用,这种训练方式对学生阅读和写作基础本身就有一定的要求,也减少了对个别字词的纠缠与套用。

在“融合-求变”的这个阶段,我引导学生先确定模仿点,找出经典文本的特色,再运用求同思维分条罗列自己的生活的相似点,也可以运用求异思维从相反的角度陈诉自己的生活不同点,确定自己的写作意图,从而让学生的写作思维和材料都能有所创新。

妈妈,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2007级初二10班  马思越

偶然翻起了老照片,一张一张,时光如同手中的线,放飞了我记忆的风筝:

滑梯上彩色的花裙子,蓝天中飘远的七彩泡,队旗下燃烧的红领巾和此时胸前骄傲的团徽,一幕一幕,将成长的足音响彻在我来时的路上。

 

不知何时,肩上多了一双温暖的手,妈妈也笑眯眯地陪着我翻看手中的相片。

我们习惯性地相视一笑,目光汇聚在了妈妈年轻时的老照片上:

清澈的眼睛,温柔的长发,白皙的双手,那是妈妈青春年少时的校园写真,妈妈曾经骄傲地说,那时她可是公认的校花。

而现在,我身旁的妈妈,眼角已经褶满了皱纹,青丝也掩藏不住丝丝白发,中年的肥胖也早已取代了少女时的轻盈。

妈妈意气风发地讲着她当年那些流光溢彩的往事,而忧伤却迷蒙了我的双眼,因为我知道,母亲是从来不会在我面前显示她的忧伤的!

 

从懵懂记事开始,我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妈妈就没有美满幸福的婚姻。

妈妈和我就是家里的全部内涵,妈妈说我是她生活的唯一的希望和全部的勇气。

这么多年了,妈妈都始终如同老母鸡一般紧紧守护着我,把我放在她情感的第一位,从而错过了众多好心人的撮合。

我知道,妈妈是因为怕我在再婚的家庭中受到伤害!

我也知道,妈妈因此也走向了更艰辛的道路!

在每个睡意朦胧的清晨,妈妈总在叫醒我前准备了热腾腾的早餐;在每个疲惫工作后的黄昏,妈妈总是用自行车拖着我,从纷繁复杂的办公室走出又走进了拥挤喧嚣的菜市场,从锅碗瓢盆交响的厨房中走出又走进语、数、英混战的书房。

 

就这样,那些呼啸而过的黎明与黄昏绽放了我的青春花季;就这样,那些不留痕迹的油烟和混战褪去了妈妈的水木年华。

其实,我懂,妈妈曾经是个很爱唱歌的人,但现在我几乎听不到她那优美的歌声;妈妈曾经是个很爱美的人,但现在我几乎看不见她去买化妆品、做美容;妈妈曾经是写文章的高手,但现在我几乎听不到她发表文章时的欢呼。

 

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妈妈也很粗心,老是忘记吃饭;家里出现困难的时候,妈妈也很无助,常常手忙脚乱。

 

还清楚地记得那个雨后的下午,妈妈下班晚了,家里又没买菜,妈妈用自行车拖着我回家,一不小心就摔倒在路旁的水沟里。

我的胳膊划了一条口子,伤心与悲苦如同决堤般涌了出来,我好想像别的同学那样,能有一个高大威武的爸爸出现,然后把我搂在怀里;妈妈从沟里爬起来,没有安慰我,只是用纸巾给我包扎了一下,连身上的泥土都没有拍,又爬上了自行车。

晚饭后,我摸着伤口,泪水还在眼眶里打转。

母亲挽起裤腿,她的整条腿都已经红肿,青紫的颜色,我张大了嘴,眼泪却再也流不出来。

 

从小我就在练习舞蹈,虽然学费很高,但妈妈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我的训练。

妈妈说,经济跟训练一样,再艰苦,咬咬牙就过去了。

在学校舞蹈队训练,每场演出,无论大小,她都亲自到场;有时候,训练的时间晚一点,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打电话来询问。

记忆深处的是08年全国被冰雪袭击之时的一个夜晚,我告诉妈妈我将坐同学的车回家。

当我正和同学兴高采烈地谈论舞蹈演出的时候,同学的爸爸却问我路灯下站着的是不是我妈妈。

当时,我很是生气,我不是告诉她我坐同学家的车回家吗?

但那时,妈妈只是搂着我说:

“妈妈不放心你一个人回家。

”两双手紧握在一起,妈妈的手,凉凉的!

 

妈妈对我的要求很严格。

当我犯错误的时候,她会非常严厉地骂我,甚至狠狠地揍我。

然后,她自己又在一旁伤心地流泪。

我知道,妈妈对我的爱太深,以至于我说的每一句话,她都记在了心里;学校里的每一项要求,她都尽一切努力帮我达到;我的每一个心愿,她都帮我去实现!

 

翻阅着老照片,我知道,我和妈妈在共同面对人生的考验;审视着胸前闪耀的团徽,我知道,我已经在妈妈的人生旅途上传递着青春的火炬;追寻着昨天的点点滴滴,我知道,我已经在妈妈的呵护下学会了关爱与感恩;站在此时的演讲台上,我知道,我正用努力诠释着养育与回报。

 

此时此刻,妈妈,我要告诉你,下辈子,我还想做您的女儿!

妈妈,我也很想告诉你,在我们身后的岁月中,当你年老的时候,我更想把你当成我的女儿,就像小时候你拉着我的手一样,慢慢地陪你看蓝天中飘飞的风筝,在夕阳中踩着单车送你回家,在每一个流淌的黎明与黄昏为你做饭,然后,当心中的风雨袭来,你是红莲,我做荷叶,用我青春的羽翼遮掩你人生的风雨,回报我们这一生的母女深情。

 

马思越的这篇文章,是在学习了《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再塑生命》这几篇文章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叙述生活琐事和细节刻画来彰显情感的写作模仿训练,原文标题是《我的母亲》,后来代表直属学校参加深圳市的“寻找爱的足迹”的演讲比赛,反弹琵琶,将题目该改成了比较新意的《妈妈,我不想做您的女儿》,比赛组认为题目太突兀,再把题目改换成了《妈妈,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这个演讲比赛节目很是感人,有评委老师当场发言,说连续两次听到这个女孩的演讲都落泪了,因为,每句话都真诚地打动了她!

学生进入初三,除了初一、初二强调的写人叙事,我重点将写作训练放在了思维放飞和感悟生活上面,结合《谈生命》、《人生》、《地下森林断想》这几篇文章,将“人生”“生命”话题改换成了“青春”话题,让学生自拟题目,感悟课文中的三篇文章,保留原文优美而哲理的语言风格,感悟自己的青春旅途,来实现初三写作的创新突破。

青春路上

     2010级初三5班   王桐 

时光荏再,青春的繁华与荒芜,在每个晨昏马不停蹄的上演。

                                                                              ————题记

 如果真的想,那么总会到达梦中的那个地方。

所以我在路上,带着骄傲的青春,展翅的梦想。

    哪怕是过去,也难忘。

    一生中能打动自己的,往往只有几个瞬间,好像,活着,就是在等待这些瞬间,等待他们被时间变成永恒。

而在我的回忆里,你们的片段占据了我多少个仅有的瞬间,充满了欢笑,充满了悲伤。

我想我是没法忘怀的,那些与你们在操场上尽情的奔跑的时刻,那些获奖后相拥的洒脱,那些仅有的姐妹之间的悄悄话语……我们也有过疯狂,我们也曾一起趁老师不在的时候在黑板上乱涂乱画,我们也曾耷拉着脑袋害怕的接受老师的训话,我们也曾互相追赶着前方,希望未来的路途充满光芒。

那是成长路上的年少轻狂,那是青春路上的快乐时光。

我的青春路,因为有过疯狂,所以美好。

   哪怕有倔强,却成长。

   步入青春期的我们,好像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那些说不出口,死闷于心的事。

在这个尴尬的年龄里,开始关心爸妈,却不愿说出来。

与爸妈吵架,明知自己是错,却倔的不愿承认错误。

想多陪爸妈,却贪恋手机刷着微博。

知道爸妈想和自己说话,却不知道他们的话题该怎么接下去。

看得见爸妈每天在自己身边不断的变老,却仍不耐烦他们的唠叨,他们的过时。

心里时时刻刻充满愧疚,却仍带给他们落寞与孤单。

爸妈却从不责怪,在每个我与作业斗争的夜晚,给我一杯暖茶。

在每个我心有疑惑时,教会我释怀,提醒我成长。

那是我们之间的默契,那是你们给予的阳光,让我平静的面对狂风暴雨,让我充满信心的展望着未来。

我的青春路,因为有过倔强,所以成长。

   走在幽径的小路上,回首看着曾经走过的脚印,在那些平静的回首中,开始沉淀青春。

15个脚印里,有过欢乐,有过忧愁,走过疯狂,也曾倔强。

但却也一路坚持的走着,那是我的路——我的青春路。

   喜欢一个人在路上的感觉,听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觉,然后继续前行,不断强大。

在渐渐年老的岁月中,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

所以,那些无处安放的青春———请允许,在路上。

4.收放自如,性情写作

写作模仿训练固然重要,但也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对于两个极端的孩子,要特殊对待。

写作能力特别强的孩子,允许他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更多的创意自由;写作能力弱的孩子,要降低要求,尽可能贴近原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实即可,不能一刀切。

强制性的模仿,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既不理解原文内容,更不知道自己在写啥。

模仿训练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享受写作乐趣,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享受成就感,从而保持自己的写作热情、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八年级上册,单元内容为《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台阶》、《老王》、《信客》,单元综合性学习为《让世界充满爱》,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有了相关题材的积累,我就把这次的作文训练确定为话题作文“爱”,允许学生模仿教材中的细节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传递情感,也允许学生自由写作,突出性灵大爱,学生的作品就显得更加多元与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