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精品教案
教学过程典案
15 大禹治水
一、学习本课15个会认字,9个会写字。
1.读音提示。
“认”(rèn),不读yìn;“灾”(zāi),不读zhāi。
2.书写指导。
洪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共”的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难
左右结构。
中间的“亻”起笔在竖中线上,竖也要写在竖中线上,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产
独体字。
笔顺是点、横、点、撇、横、撇。
二、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并在文中找出来,圈一圈。
洪水 毒蛇 猛兽 伤害 灾难 仍然 消退 继续 教训
河道认为被水淹过耕种恢复农业生产安居乐业
三、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四、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读了《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我知道了 和 都治过水, 治水失败了, 采用疏导的方法。
最后,洪水 ,毒蛇猛兽被 ,人们过上了 的生活。
2.大禹在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说明他是一个( )的人。
①工作认真负责、舍己助人 ②不爱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会认字,9个会写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练习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会认字,9个会写字。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介绍鲧和禹。
大家知道吗?
在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人们生活痛苦极了,于是有一对父子俩先后治水,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鲧和禹)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是怎样治水的。
简介资料:
大禹(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
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桌相互学习。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洪 毒 蛇 兽 伤 灾 难 仍退 继 续 认 训 被 恢
(2)看投影,读词语。
(出示课件)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洪水 毒蛇 猛兽 伤害 灾难仍然 消退 继续 教训 被水淹过
耕种 恢复 河道 认为 农业生产 安居乐业
(3)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安居乐业:
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恢复:
变成原来的样子。
灾难:
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痛苦。
毒蛇猛兽:
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
三、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3.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大家进行评议。
(2)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进行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洪,hóng,拼读音节,读词语:
洪水。
(1)识记字形。
(2)指导书写: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共”的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2.灾,zāi,拼读音节,读词语:
灾难。
(1)识记字形:
上下结构。
(2)指导书写:
上窄下宽,上面的“宀”要写得大一些,盖住下面的“火”,“火”的笔顺是点、点、撇、捺。
3.难,nàn,拼读音节,读词语:
灾难。
(1)识记字形:
左右结构。
(2)指导书写:
中间的“亻”起笔在竖中线上,竖也要写在竖中线上,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4.道,dào,拼读音节,读词语:
河道。
(1)识记字形:
半包围结构,里边是首,外边是走之。
(2)指导书写:
先写首,再写走之。
5.认,rèn,拼读音节,读词语:
认为。
(1)识记字形:
左右结构,左边是“讠”,右边是人。
(2)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
6.被,bèi,拼读音节,读词语:
被水淹过。
(1)识记字形:
左右结构,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皮。
(2)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
7.业,yè,拼读音节,读词语:
农业。
(1)识记字形:
独体字。
(2)指导书写:
笔顺是竖、竖、点、撇、横。
8.产,chǎn,拼读音节,读词语:
生产。
(1)识记字形:
独体字。
(2)指导书写:
笔顺是点、横、点、撇、横、撇。
9.年,nián,拼读音节,读词语:
年龄。
(1)识记字形:
独体字。
(2)指导书写:
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竖不要超出第一横。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15 大禹治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3.指导学生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看投影,读词语。
(出示课件)
洪水 经常 百姓 灾难 知道 家乡可是 采用 认为 农业 生产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逐段学习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主人公治水的缘由。
(1)自己轻声地读读这一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想,读了这一自然段,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
(2)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齐读第一自然段)
(3)过渡:
看到这滔滔的洪水,老百姓悲惨的生活,有没有人来治理洪水呢?
(板书:
洪水泛滥 治理洪水)
3.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示课件)
(1)组内读文,画出描写鲧是怎样治水的句子。
(2)汇报交流。
过渡:
鲧治水失败了,他的儿子禹治水成功了吗?
4.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感悟课文。
(1)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禹为了治水,他做了哪些事情呢?
说明了什么?
画出有关句子,再多读几遍。
同学们知道十三年有多少天吗?
四千七百多天哪!
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曾经有多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他也没有进家。
同学们,看到这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几个数字,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禹吗?
(板书:
多次过家门而不入)
难道禹真的不想自己的孩子吗?
那他为什么不回家呢?
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更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禹一心想着受苦的老百姓,一心想着治水,他不能耽搁一分钟,他只有将深深的父爱埋藏到心底,多么伟大的人啊!
你想对禹说点什么呢?
(2)禹是怎样做的呢?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你能用“为了治理洪水,禹先……,再……,最后……”的顺序来说一说禹都做了哪些事情吗?
同桌之间先练练看。
(板书:
安居乐业 幸福)
师小结:
禹不仅是一个勇敢顽强的人,而且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这样的禹,你佩服他吗?
带着这种感觉再读一遍第四自然段。
(3)议一议:
你想对禹说些什么呢?
(出示课件)
三、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文,你认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拓展延伸。
禹的精神代代相传,在当今社会,像禹这样一心为民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最后,出示英雄群像图:
偷偷卖血只为藏族孤儿读好书的西藏阿里书记孔繁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病痛折磨仍坚守岗位的焦裕禄,抓捕逃犯途中不幸牺牲的警察局长任长霞……他们一心想着老百姓,他们的故事也会代代相传。
课后找一找有关他们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15 大禹治水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他多次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
我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
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
在教学中,我发现只有设计多种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要抓住字词句对课文进行渗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主阅读。
只有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会表达。
所以在今后教学中还应在品读上多下工夫,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相关链接】
鲧[gǔn],中国上古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姓姒,字熙,夏后氏。
帝颛顼之曾孙、大禹之父、夏启的祖父。
被尧封于崇地(河南登封附近),为伯爵,故称崇伯鲧或崇伯,约公元前2037年至公元前2029年在崇伯之位。
鲧后因治水失败,被刑罚致死。
鲧与驩兜、三苗、共工并称“四罪”。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
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
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教学随笔】
16 朱德的扁担
一、学习本课15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
1.读音提示。
“志”(zhì),不读zì;“战士”(zhànshì),不读zànsì;“担”是多音字,在“扁担”一词中读轻声。
2.书写指导。
志
上下结构。
上下两部分分配均匀。
上面的“士”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
伍
左右结构。
左边的单人旁要写得窄一些。
士
独体字。
第一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竖写在竖中线上。
第一笔横比第二笔横长。
二、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并在文中找出来,圈一圈。
朱德 扁担 同志 队伍 毛泽东 敌人 抽出 怎样
山高路陡 难走打仗心疼不料敬爱红军战士
三、连一连。
穿着 挑着 戴着
粮食斗笠草鞋
四、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1.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2.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
五、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读了《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我知道了 生产的粮食不多, 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战士们 他,就把 藏了起来,朱德同志在 刻上了自己的名字。
2.“不料”是意想不到的意思,让战士们“不料”的是( )。
①朱德找到了扁担 ②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练习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
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出示课件)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
朱德的扁担)
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3.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
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做记号。
2.分小组学习生字。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4.指导学生书写8个生字。
(板书:
扁 担 志 伍 师 军 战 士)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分自然段读课文,看谁读得好。
其他同学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
战士们心疼他,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后来朱德又找了一根扁担,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
4.指导写字。
5.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16 朱德的扁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朱德的扁担》一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读文质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问题。
2.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3.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解疑。
解决:
同学们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1)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用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2)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们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板书:
心疼 敬爱)
三、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们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描写战士们心疼朱德的词句。
2.小组交流。
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学生先读找出的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指导。
4.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加点。
(出示课件)
(1)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从“不远处”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
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
(天不亮出发,天黑才能回来)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
(难爬、累、喘不过气来)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③指导朗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
(休息)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说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6.研读课文,感悟理解。
找找大家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的原因。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研讨。
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
(4)(出示课件)句子: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①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②“不料”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
(5)(出示课件)句子: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
(板书:
朱德找扁担 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四、总结。
读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战士们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
当大家看到“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
在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
五、拓展。
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16 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藏扁担 心疼、敬爱
朱德找扁担 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解决这个重点,在教学时我先提问“朱德是怎样挑粮的?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再边看图边用自己的话说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由此产生对朱德的敬佩之情。
同时也抓住“一块儿”这个词语,体会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
接着,我让学生想想:
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
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
藏好了心里会怎么想?
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
他为什么不去找而是“又找来一根扁担”?
以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我先让他们在小组里互相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总之,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
从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依然坚持要去,体会出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相关链接】
井冈山:
地处湘东、赣西边界,万洋山(为罗霄山脉中段)的北支,据传在东汉年间就已经有人在井冈山居住了。
秦朝设郡县制时,井冈山为九江郡庐陵县属地。
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教学随笔】
17 难忘的泼水节
一、学习本课17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
1.读音提示。
“泼”(pō),不读bō;“穿”(chuān),不读cuān;“忘”(wàng),不读wàn。
2.书写指导。
忘
上下结构。
上小下大,上面是“
”,最后一笔竖折的折落在横中线上,心字底稍宽,托住上面。
炮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火字旁最后一笔是点。
右边的“包”是半包围结构。
令
上下结构。
上面的人要写得宽大,盖住下面,最后一笔的点不要忘记。
二、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并在文中找出来,圈一圈。
难忘 一年一度 敲起 龙船 驶过 笑容满面 踩着铺成
盛满银碗祝福健康长寿泼水节花炮象脚鼓凤凰花柏树枝
三、形近字组词。
四、照样子,用带点词语写句子。
1.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2.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五、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读了《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我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1961年 和傣族人民一起过 的故事。
2.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是在( )的时候。
①凤凰花开 ②牡丹花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7个会认字和8个会写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17个会认字和8个会写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感受泼水节热烈的场面。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
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
(板书:
难忘的泼水节)让学生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2.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组内自学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领读,齐读。
2.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初读情况。
(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主要讲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指名读文:
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时就是泼水节到来时,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
(火红火红的)看图右下角。
(出示课件)
四、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五、指导学生书写8个会写字。
(板书:
忘 泼 度 龙 炮 穿 向 令)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17 难忘的泼水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重点词句,并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生字。
1.读下面的词语。
难忘 一年一度 敲起 龙船 驶过笑容满面 踩着 铺成 盛满 银碗
祝福 健康长寿 泼水节 花炮 象脚鼓
凤凰花 柏树枝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难忘的泼水节》。
大家回想一下:
对于傣族人民来说,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难忘的泼水节呢?
傣族人民是怎样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呢?
二、研读课文。
1.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板书:
盛情迎候)
(1)画出描写傣族人民动作的词语。
(敲起 赶来 撒满 欢呼)(板书:
敲鼓跳舞)
(2)如果把“赶来”换成“走来”行吗?
为什么?
(3)人们把最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示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他们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和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4)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
读一读有关句子。
“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驶过很多龙船,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非常热闹)“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应该怎样读?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愿望终于实现,人们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用欢呼声表达自己的情感。
读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4~6自然段。
(1)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一自然段中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4)小组学习第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课件)
想象说话:
周总理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
向周总理祝福什么?
说一说。
周总理把水泼向年迈的爷爷,祝福他 。
周总理把水泼向可爱的孩子,祝福他 。
周总理把水泼向美丽的姑娘,祝福她 。
(板书:
泼水祝福)
(5)齐读第6自然段,这一段写了什么?
(周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