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测试练习试题卷及参考答案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9282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测试练习试题卷及参考答案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测试练习试题卷及参考答案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测试练习试题卷及参考答案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测试练习试题卷及参考答案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测试练习试题卷及参考答案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测试练习试题卷及参考答案五.docx

《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测试练习试题卷及参考答案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测试练习试题卷及参考答案五.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测试练习试题卷及参考答案五.docx

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测试练习试题卷及参考答案五

2012年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测试练习试题卷及参考答案五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地理课程目标属于学科课程目标。

()

2.开放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规定学习主题、参考资料,并明确学习范围及标准;教学重点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有经验筛选和分析资料。

()

3.中学地理教学原则是对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的各方面、各要素和各环节都有指导和调控作用的法则。

()

4.讲解—演示法的功能主要是组织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

5.教学目的并不会自发地转化为地理教学活动的动机。

()

二、简答题(5分)

6.简述电子教学手段的特点与应用。

第二部分地理专业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山地气候和植被呈变化,这是因为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摄氏度左右。

2.我国茶树主要分布在以南广大的地区。

3.根据自然资源性质分类,水资源、资源、资源和生物资源都属于可更新资源。

4.地球自转360°,所需时间为,这叫做一个日。

5.副热带高压与极地冷高压在成因上的主要区别是:

副热带高压主要由力原因形成,极地冷高压主要由力原因形成。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某游客日记中写道:

北京时间2时15分,旭日的霞光就撒满了乌苏镇。

在这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

据此回答6~8题:

6.读图,我国“东方第—镇”——乌苏镇位于()。

A.④图中B.③图中

C.②图中D.①图中

7.依据日记内容判断,此游客旅游时间选择在()。

A.冬季B.春季

C.夏季D.秋季

8.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相邻国家()。

A.俄罗斯B.韩国

C.蒙古D.朝鲜

读下图,AB直线距离为R(R是地球直径),此时地球公转处于近日点附近,回答9~11题:

9.若此图是以赤道某点为中心的侧视图,A、B两点是赤道与以AB为直径的圆的交点,图内各点是12月7日,图外区域的日期均与之不同,则北京时间为()。

A.8日0点B.8日8点

C.7日9点D.7日1点

10.此时出现的节气是()。

A.小寒B.冬至

C.大雪D.大寒

11.若此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则A所处的纬度是()。

A.66°34′NB.23°26′N

C.60ND.0〖=2〗

下图是大陆东部、内陆、西部风向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读图,回答12~14题:

12.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冬、夏季风向相反的原因是()。

A.洋流的影响B.海陆位置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D.纬度位置的影响

13.有关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和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②都是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资源③甲地是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热带沙漠气候④高温多雨是甲地农业生产的优势,干旱少雨是乙地农业生产的劣势

A.②③B.①④

C.①②D.③④

14.当图中③处出现低压中心时()。

A.罗马正值高温干燥B.正值到南极洲考察最佳季节

C.悉尼昼长夜短D.北印度洋海水向西流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79~2003年年末从业人数及该市生产总值图。

读图,回答15~17题:

15.下列对该城市的分析,错误的是()。

A.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

B.2000年以后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加快

C.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D.人口迁入是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16.下列时段中,从业人员增长率最大的是()。

A.1980—1985B.1985—1990

C.1990—1995D.1995—2000

17.目前该城市产业发展正逐渐丧失的区位优势是()。

A.市场B.资金

C.技术D.地租

读右图,a、b、c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地形、河流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

回答18~19题:

18.从自然条件角度考虑,图中最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是()。

A.AB.B

C.CD.D

19.下列各点中,与亚马逊平原地区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最吻合的是()。

A.AB.B

C.CD.D

下图曲线表示伦敦、莫斯科、华盛顿、乌兰巴托四个地点的气压年变化情况,读图,回答20~21题:

20.当图示曲线处于a位置时()。

A.澳大利亚农民正忙于收割小麦B.长江口是一年中盐度较高的季节

C.南非开普敦正值多雨季节D.南极地区臭氧空洞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21.图中四条曲线,哪一条是乌兰巴托的()。

A.①B.②

C.③D.④

读下面等高线示意图,回答22~24题:

22.图中a、b、c、d四点中,位于山脊的是()。

A.a点B.b点

C.c点D.d点

23.图中,MN、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上对应的点是()。

A.②③B.①④

C.①③D.②④

24.若该地为新建水库的库区,最高水位为600米,该图范围将出现的情况是()。

A.a、b、c、d四个居民点都不必搬迁,改为从事旅游业和渔业

B.最高水位时,将出现两个小岛,a、b、c三地将被水淹没

C.最高水位时,小部分面积被淹没,将出现一个半岛

D.a、b、c、d四个居民点中,d居民点可以不搬迁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

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回答25题:

25.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B.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C.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D.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三、综合题(每小题10分,30分)

26.读“某月广州至乌鲁木齐一线气温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该图是月份(1月、7月),图中A所在地区气温低的原因是,因此该地区农业中业占有重要地位。

(3分)

(2)图中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有“火洲”之称的,该地发展农业主导区位条件是。

西北地区荒漠化加剧的后果是。

(3分)

解决该地区荒漠化问题,必须使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在和的承载力之内。

(2分)

(3)我国降水量沿该线变化的趋势是,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2分)

27.阅读我国110°E以东地区的降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如果以100mm/月为标准,我国东部地区自南向北,雨季逐渐;其中江南地区的雨季比华南地区(早、晚);黄河流域的雨季长约月。

(3分)

(2)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形式是雨。

华南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月间和、月间。

(5分)

(3)黄河.海河和辽河流域水灾严重的气候原因是。

(2分)

28.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2003年北京时间12时52分,A地出现了太阳直射头顶的现象,由此可知该地的经度位置是,此时海口市的人影朝向。

(2分)

(2)图中B是新建的铁路,该铁路线所经过地区是典型的地貌区。

(2分)

(3)C河是我国正在建设的三大水电基地之一,简要分析该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分)

(4)圆圈所示范围内地势低洼地区特有的农业生产模式是,按农业的地域类型划分,这种农业属于。

(2分)

(5)图示区域为什么会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2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9.简述板书的类型和作用。

30.简述材料情景题的编制要领。

五、教学评价(20分)

31.请设计一份自然地理的课堂实施的评价量表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引导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规定学习主题、参考资料,并明确学习范围及标准;教学重点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有经验筛选和分析资料。

3.√[解析]略

4.√[解析]讲解—演示法的功能主要是组织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5.√[解析]略

二、简答题

6.[答案要点]

(1)利用电教媒体展示真实的地理事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地理表象,引起学习兴趣,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利用电教媒体的声像效应,改进地理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理性知识。

(3)利用电教媒体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利用电教媒体使用上的灵活性,设计多种学生活动,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第二部分地理专业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垂直6

2.秦岭、淮河丘陵

3.土地气候

4.23时56分4秒恒星

5.动热

二、单项选择题

6.D[解析]乌苏镇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的小岛上,地处东经134°40′,北纬48°15′,东临大江,西依小河。

从地球经度上看,它是中国疆域的最东端,是国人每天早晨最早迎来“太阳升起”的地方,故号称“东方第一镇”。

7.C[解析]每年夏至(6月21日或6月22日),北京时间凌晨2时10分,黎明就降临在这“东极小镇”上了。

8.A[解析]略

9.B[解析]图内各点是12月7日,图外区域的日期均与之不同,则可推知A、B弧必有一条为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假如B弧为日期变更线,A弧时间为7日0点,则北京时间为7日8点;假如A弧为日期变更线,则B弧时间为7日24点,此时北京时间为8日8点。

10.C[解析]我国分24节气,各历时15天,12月22日为冬至日,依次向前推算,此时的节气为大雪。

11.D[解析]AB直线距离为地球直径,O点为北极点,可推知AB所在的圆为赤道,A点所处的纬度为0。

12.B[解析]冬季时,由于大陆气温低于海洋,所以大陆上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海洋相对形成低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也就是从大陆吹向海洋。

夏季时,由于大陆气温高于海洋,所以大陆上气流上升,形成低压,相应的海洋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13.D[解析]由地理位置可推知此大陆为亚欧大陆,大陆东部低纬度地区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大陆西岸低纬度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

14.A[解析]③处为印度地区,印度低压又叫“亚洲低压”,是亚洲大陆夏季大气活动中心之一,可推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为冬季,北印度洋海水向东流,罗马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15.A[解析]略

16.B[解析]略

17.D[解析]随着经济、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以及更多商家来此投资,必然造成地租逐渐增加,失去了区位优势。

18.B[解析]城市应当选择在气候、地形和河流因素优越的地区。

19.C[解析]亚马逊平原地区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形和河流因素。

20.B[解析]当图示曲线处于a位置时是北半球的冬季,长江口盐度影响因素主要为径流量的多少,长江冬季降雨量少,盐度偏高;澳大利亚的小麦收割时间在9月份以后,大概在11~12月份;南非开普敦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在冬季和春季最为严重。

21.A[解析]冬季大陆形成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夏季大陆上形成低压,乌兰巴托处于大陆内部,气压变化符合曲线①。

22.C[解析]略

23.A[解析]在沿XY的剖面图上,交点处的海拔低,两侧为山峰,海拔较高,为②;在沿MN的剖面图上,交点处的海拔高,而两侧的海拔均较低,为③。

24.D[解析]四个居民点中只有d点的海拔在600米以上,其他居民点海拔均低于600米。

25.D[解析]略

三、综合题

26.

(1)7青藏高原海拔高畜牧

(2)吐鲁番盆地冰川融水灌溉生态环境破坏,人民生活贫困资源环境

(3)逐渐减少夏季吹东南风,东南风来自海洋,带来大量水汽,越往西北,降水越少

27.

(1)缩短早两个

(2)锋面5689

(3)降水集中,年际变化大

28.

(1)107°E东南

(2)南昆喀斯特

(3)流经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域内降水充沛,河流水量丰富

(4)基塘农业混合农业

(5)位于东亚季风区,受夏季风和台风的影响,降水充沛

四、简答题

29.[答案要点]板书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边讲边写的零星板书,另一种是显示教学提纲的主板书。

零星板书主要用来书写地名、数据、重要的地理概念等,一般随着教学进程的继续,需要及时擦去。

写零星板书时,对地名、地理术语,教师要提醒学生以后自己写时不要写错别字;对于要求学生记住的地理数据,要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或在课本上标注出来。

主板书的种类很多,经常采用的主要有纲目式、表解式、图示式等几种。

它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等,使学生能对整节课的教学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主板书一般保留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30.[答案要点]

(1)整个试题要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心,通过考生对情景材料的分析,小步骤地解答若干问题,反映出对某一地理专题知识的掌握程度。

(2)选择的情景性材料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与确定的测量目标符合。

(3)尽可能采用不同形式的情景性材料编制试题,如地图、短文、表格、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漫画等。

(4)情景性材料的篇幅长短要与试题的数量保持适当的比例。

(5)设问的形式应多样化,包括填空、选择、绘图、填图、作画等形式,从多角度考查考生对情景性材料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价

31.[参考答案]

自然地理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设计者性别学校班级教龄课题时间项目评价因素优良合格不合格知识和技能1.课标要求明确、具体,课标解读符合学生实际。

2.自然地理知识要求明确,重点和难点突出。

3.注重自然地理学习基本技能的培养。

4.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达标要求。

过程与方法5.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6.实施启发式教学,重视学法设计,体现知识形成过程。

7.强调信息技术与地理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8.注重对案例的选取和分析,得出自然地理规律和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以自然规律为主线,逐步培养学生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0.学生思维得到有效训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教师表现1.板书工整、美观、层次清楚、脉络清晰。

2.用普通话教学,自然地理专业术语表述和运用准确。

3.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评价相结合。

4.有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或实验,实现媒体的优化组合。

5.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课堂节奏把握好,做好课堂教学控制。

学生表现6.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7.师生和谐互动,课堂气氛良好。

8.自然地理的思维方法得到有效训练。

9.自然地理素养逐步养成。

10.学生能正确使用自然地理专业术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

效果11.课堂效率较高,达成课标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所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