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课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9131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标.docx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课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标.docx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标

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生命活动的过程、机制、意义与人体内外环境改变对其影响,从而认识和掌握生命活动的规律,为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康复和保健、延长人类寿命以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因此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基本、必需、够用”和实用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与技能,为后续功基础课程、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以与从事药学工作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设置《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内容的合理内容。

教学内容可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

要以药学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根本,满足三个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力求体现药学职业教育特色。

同时,坚持“三基”、“五性”的原则,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为主线,适度阐述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机制以与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体现药学专业基础课程服从于药学专业课程,服务于药学临床实践的理念,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中、高级药学专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关注《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的学习过程,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性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师生互动。

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教学,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实验实践等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3.体现《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现代文化氛围,要反映当代《人体解剖生理学》方面的新进展、新知识、新理念

4.注重《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进程中新科学、新技术的使用。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整合、网络、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5.实施《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有效的学习评价方法。

通过提问、作业、实验报告、案例讨论、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等进行综合评价。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第一、第二学期开设,教学时数为108学时。

其中:

理论86学时,实验20学时,机动2学时。

学分5分。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框架与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学时分配

单元

学时

理论

实践

合计

1.绪论

2

1

3

2.细胞和基本组织

6

1

7

3.运动系统

6

2

8

4.血液

6

2

8

5.循环系统

12

3

15

6.呼吸系统

8

3

11

7.消化系统

8

2

10

8.能量代谢与体温

2

0

2

9.泌尿系统

6

2

8

10.感觉器官

6

2

8

11.神经系统

12

1

13

12.内分泌系统

6

0

6

13.生殖系统

6

1

7

14.机动

2

合计

86

20

108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

获得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衔接平台;获得人体解剖和生理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药学实践工作以与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析正常人体的主要形态结构与功能活动的规律。

2.熟悉正常人体机能活动的完整性以与人体与环境的关系。

3.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进展。

(二)技能教学目标

1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以与在标本和模型上准确辨认重要器官的形态结构、观察辨认重要组织和器官的光镜结构。

2.能按实验指导,正确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与分析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相对独立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与分析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三)素质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强化专业理念,热爱药学工作。

2.对病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有为药学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3.认识学习解剖生理学的基础价值,乐于学习,以刻苦、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参与教学活动。

养成质疑、求实、创新与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4.逐步形成健康与疾病之间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人体功能与形态、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科学的健康观、疾病观,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单元  绪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的组成,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熟悉人体的分部。

2.熟悉解剖学姿势;掌握解剖学常用的方位术语。

3.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定义;刺激、刺激阈、兴奋性、反应、兴奋和抑制的概念;人体体液的概念和组成;人体内环境的概念以与内环境稳态的意义;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与其特点。

4.熟悉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任务与其与药学的关系;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反馈、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与其意义。

5.了解人体生命活动的完整统一与其与环境的关系。

 

(二)工作任务

1.学会观察刺激与反应,学会反射弧的分析。

2.学会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并具备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第二单元  细胞和基本组织

(一)教学目标

1.熟悉上皮组织一般结构特点、分类、功能;了解被覆上皮分类、分布;掌握各类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了解腺的分类,外分泌腺的结构;

2.熟悉结缔组织一般结构特点、分类、功能;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纤维与其功能;掌握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一般结构与功能特点。

3.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分类;掌握突触与其结构;熟悉神经纤维的结构特点和分类;了解神经末梢与其分类。

4.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和特点。

5.熟悉细胞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与其生物学意义;阈电位和神经冲动的概念。

6.了解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和细胞膜受体功能;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条件与机制;动作电位引起与传导。

(二)工作任务

1.能观察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疏松结缔组织、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多极神经元的光镜结构。

2.能独立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能理解细胞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生物学意义。

第三单元 运动系统

(一)教学目标

1.熟悉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了解骨的形态、分类、理化特性;熟悉骨的构造;了解全身骨的名称、一般形态、位置。

熟悉颅的整体观和新生儿颅的特征;掌握全身常用的骨性标志。

3.熟悉骨连结的概念、关节的构造与运动方式;熟悉椎骨间的连结、脊柱的整体观;了解肋的连结、胸廓的整体观;了解上肢骨的连结,熟悉肩关节、肘关节;了解下肢骨的连结,熟悉髋关节、膝关节;掌握骨盆的组成、分部、女性骨盆的特点;了解颞下颌关节。

4.了解肌的形态、构造、起止、配布规律、辅助结构;了解躯干肌、头肌、四肢肌群的名称、位置、功能;掌握全身常用的肌性标志、熟悉躯干肌的肌间结构、头皮。

(二)工作任务

1.能掌握全身主要骨的名称和常用的骨性标志(能够准确活体定位)

2.能运用骨生长发育的知识对缺钙引起骨质疏松进行综合评价。

第四单元 血液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血液的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与生理意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血细胞生成的部位。

2.熟悉血液的功能;我国健康成人各类血细胞正常值。

3.了解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浆酸碱度以与保持血浆pH相对稳定的意义;血浆的主要成分与其生理功能;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红细胞生成的条件与影响因素。

4.熟悉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了解体内、外抗凝活动,了解纤维蛋白溶解的概念。

(二)工作任务

1.学会ABO血型系统的鉴定。

2.学会观察和分析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3.能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

第五单元 循环系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2.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心尖的体表投影位置;掌握心传导系统、心的血管;掌握心率、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功能评价与影响因素。

3.熟悉血管的组织结构;熟悉全身的血管;熟悉上腔静脉系的组成、收集范围、主要属支;了解下腔静脉系的组成、收集范围、主要属支;熟悉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收集血液的范围、血流的去路、侧支循环;熟悉淋巴系统的组成。

4.掌握动脉血压概念、正常值、形成原理、影响因素和相对稳定的意义;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5.熟悉心率的正常值与其生理波动;心脏泵血过程;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动脉脉搏的概念;静脉血压的概念、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静脉回心血量与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过程;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

(二)工作任务

1.学会正常人体动脉血压测定和人体心音听诊的方法。

2.学会蛙心博动的观察与蛙心博动起源的分析。

3.初步学会观察和分析一些神经体液因素对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调节。

4.能理解体循环、肺循环途径。

主要动脉、静脉、淋巴结群的位置。

5.能观察动脉、静脉、淋巴结的光镜结构。

第六单元 呼吸系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呼吸道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熟悉鼻旁窦的名称、位置;掌握喉腔的分部、喉腔的黏膜特点;掌握气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区别;了解气管和主支气管的组织结构。

2.熟悉肺的位置、形态、分叶;熟悉肺组织的组成、掌握肺小叶、呼吸膜(血气屏障)。

3.掌握呼吸概念和基本过程;胸内负压概念与其生理意义;肺活量和肺泡通气量概念;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过程;动脉血液中PO2、PCO2和H+浓度的变化对呼吸运动影响。

4.熟悉肺通气的动力与过程;用力呼吸和平静呼吸不同之处;肺容量和肺通气量;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呼吸基本中枢。

5.了解肺通气的阻力;影响肺换气的主要因素;呼吸运动的其他调节方式以与运动时呼吸的变化与调节。

(二)工作任务

1.初步学会胸膜腔负压的观察,学会人体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2.学会观察并理解影响呼吸运动的因素。

3.能理解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过程。

3.能掌握呼吸道、肺、胸膜的大体结构和能观察气管、肺的光镜结构。

第七单元 消化系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了解牙的一般形态、构造、牙周组织、牙式;了解三对大唾液腺的名称、位置、腺管开口部位;掌握咽的位置、沟通关系、分部与各部的主要结构名称;掌握食管的分部、长度、三狭窄的位置与距中切牙的距离;熟悉胃的位置、形态、分部、组织结构特点;了解小肠的位置、分部;组织结构特点;了解大肠的分部、各部的位置;掌握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的弯曲、肛管的结构。

2.掌握肝的位置;熟悉肝的形态、组织结构;熟悉胆囊、胆汁产生的部位和排出的途径;掌握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熟悉胰的位置;了解胰的形态、结构和胰岛。

熟悉腹膜与腹膜腔的概念;掌握腹膜的解剖生理特点;了解腹膜与脏器的关系;腹膜形成的结构;掌握腹膜陷凹。

3.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液的主要成分与其作用;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与其作用

4.熟悉胃运动的主要形式;小肠的运动;排便反射过程;主要营养物质吸收的形式、途径和部位;消化器官活动的神经调节;主要胃肠激素的作用。

5.了解消化的两种方式;唾液的作用;小肠液的作用;大肠的主要功能;社会心理因素对消化器官活动的影响。

(二)工作任务

 1.能观察消化管、消化腺大体结构和胃、小肠、肝的光镜结构。

2.初步学会观察胃肠运动的形式以与神经和某些药物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第八单元 能量代谢与体温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人的正常体温的概念、正常值与其生理变动、体温的测定部位与方法。

2.熟悉能量代谢的概念与影响因素;基础代谢率的概念、正常值与其临床意义;正常人体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人体的产热过程。

3.了解机体能量代谢的一般概况;汗液的分泌和人体散热的调控;人体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过程。

(二)工作任务

1.能运用影响体温的因素对发热的病人进行健康指导。

2.学会正确进行体温的测量。

第九单元 泌尿系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熟悉肾的剖面构造;掌握肾单位、滤过膜、球旁复合体;了解肾的血液循环特点。

2.了解输尿管的起止、走行;熟悉输尿管的分段、狭窄。

3.熟悉膀胱的位置、毗邻;熟悉膀胱壁的构造、膀胱三角;了解膀胱与腹膜的关系。

熟悉女性尿道的特点。

4.掌握正常尿量、多尿、少尿和无尿的概念;掌握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5.熟悉人体排泄的途径以与肾脏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熟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熟悉肾小球功能的调节;熟悉肾小管、集合管功能的调节;熟悉尿的输送、贮存和排放过程。

6.了解尿液的理化特性;了解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功能。

(二)工作任务

1.能观察肾的大体和微细结构。

2.能理解尿的生成过程和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3.初步学会观察并分析某些药物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第十单元 感觉器官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眼球壁的结构,眼球内容物的名称;了解外耳、中耳、内耳的结构。

2.熟悉皮肤的结构;了解皮下组织;了解皮肤的附属结构。

3.掌握视近物时眼的调节作用;声波传入内耳的主要途径。

4.熟悉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眼的折光异常与其矫正;几种视觉现象。

5.了解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视网膜的感光的功能;眼的折光成像;外耳和中耳的功能;耳蜗的感音功能;前庭器官的功能。

(二)工作任务

1.能理解近视、远视等几种眼折光异常与其矫正。

2.学会瞳孔对光反射和近反射的方法。

3.学会视力的测定和色盲检查方法,以与理解声波传导的途径。

第十一单元 神经系统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神经系统的组成;了解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2.熟悉脊髓的位置、外形、内部结构、功能;熟悉内囊、脑和脊髓的被膜;掌握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了解脑和脊髓的血管;熟悉脑脊液产生的部位、作用与其循环,血脑屏障。

3.熟悉脊神经的组成和分支、纤维成分;掌握神经丛的主要分支名称、了解其分布;了解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功能;掌握自主神经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了解运动传导通路的概念,锥体系的概念、组成、共性,锥体外系的概念、功能。

4.掌握胆碱能纤维、肾上腺素能纤维的概念;痛觉的概念、内脏痛的特点;牵涉痛的概念与其临床意义;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与其特征。

5.熟悉神经递质的概念、类型、与其主要作用;受体的概念、类型、分布与效应;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建立条件反射的条件、人类条件反射特点与意义。

6.了解神经元、神经纤维的基本功能、神经元间兴奋传递方式;反射中枢的概念;中枢神经元联系的方式;中枢抑制的过程;脊髓与脑干的感觉传导功能;丘脑与感觉投射系统的功能;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皮肤痛、内脏疼痛的性质与生理和心理反应;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和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结构特征;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以与情绪变化对内脏活动的影响;学习的形式;记忆的过程、遗忘的概念;人类脑的生物电活动、觉醒与睡眠。

(二)工作任务

1.学会神经系统的大体结构。

2.学会观察刺激与反应、反射时的测量和学会反射弧的分析。

3.理解内脏牵涉痛的临床意义。

第十二单元 内分泌系统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熟悉甲状腺的位置、形态;掌握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滤泡旁细胞的功能

2.了解肾上腺的位置、形态、分部;掌握肾上腺皮质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功能。

熟悉垂体的位置、形态、分部;掌握腺垂体的功能;掌握神经垂体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3.掌握激素的概念;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4.熟悉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与胰岛素的分泌调节;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5.了解激素的分类与作用原理;其他激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激素的分泌调节。

(二)工作任务

 1.能对一般人群进行糖尿病、甲亢等疾病的健康教育。

第十三单元 生殖系统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熟悉男性生殖器的组成;了解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熟悉前列腺的位置;了解精液的组成与其排出途径;掌握男性尿道的长度、分部、三狭窄、两弯曲。

2.掌握女性生殖器的组成;了解输卵管的位置、形态、分部;掌握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了解子宫的固定装置、阴道的位置、形态、阴道后穹;了解女性外生殖器。

3.了解乳房的位置、形态、组织结构;了解会阴、狭义会阴。

4.掌握月经周期的形成与月经周期中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5.熟悉雌、孕激素和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二)工作任务

1.能理解月经周期的形成与月经周期中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2.能理解雌、孕激素和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结合标本、挂图、模型、幻灯、录象、多媒体课等现代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

3.注意改革考核手段与方法,可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与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二)考核评价建议

1.把握《药理学》的特点,学习评价的目标,有层次的、有侧重地评价,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阶段以与不同的学习对象,充分发挥学习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

2.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心学生在获得结果的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因而可采用平时成绩与期终考试相结合的原则。

倡导同学之间交流、沟通、互相协作的学习风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有效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学习评价形式可有测验、作业、提问、书写实验报告、处方分析和病案分析等方式。

(三)教材编写建议

1.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的基本原则,保证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同时体现实用性、可读性和创新性,即体现社会对卫生职业教育的需求和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体现与学生的心理取向和知识、方法、情感前提的有效连接,体现开放发展的观念与其专业思维、行为的方式。

2.教材内容要以专业培养目标和药学专业将来面向的工作为引领,教材内容中要体现时代气息,要融入医学和药学专业最新的理论、知识。

3.教材编写时在保证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五年制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内容通俗易懂,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和阅读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材的编写在落实“课程标准”基本内容与要求,以与在不违背知识的逻辑顺序的前提下,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安排的顺序与结构作适当调整。

5.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要求,设计和制作教具、学具、挂图、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

有些内容可制作光盘或其他电子教材,充分挖掘相关课程的资源,提供教师、学生所用。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要求,设计和制作教具、学具、挂图、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

编写实验实训指导手册。

设计和制作光盘或部分电子教材,充分挖掘和共享相关的课程资源,为教师、学生提供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