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948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27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某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某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某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某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docx

《某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docx

某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

 

*****经济开发区

(**工业园区)供水工程

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水利工程设计院

2010年9月

附件:

1、*****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委托书》;

1总论

1.1项目来源

***镇地处**县北部,东与**市**区牛头山镇为邻,东南濒升金湖,西南与胜利镇毗连,西北临长江,北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市隔江相望,东西跨幅24km,南北跨幅约9km,是**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及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试点镇。

2008年末,全镇辖15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460个村民组。

全镇总户数21012户,总人口68750人,面积108.5km2,耕地6.23万亩,其中城镇建成区面积2.5km2,城镇人口1.3万人。

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重心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镇区的范围和人口迅速增加,也增加了对用水的需求。

根据《**县***镇总体规划》,到2010年,***镇镇区建设用地将达1015.9hm2,人口10.2万人。

这样致使原***镇自来水厂供水人口大大的增加,城镇用水的需求量已大于供水能力,特别是近几年***开发区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这种矛盾就显得更加突出。

为保证城镇居民生活需要,保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急需提高城镇供水能力。

为此,*****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拟兴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供水工程,设计近期取水规模4.0万m3/d,远期取水规模12.0万m3/d,按远景规模控制用地,分期设计建造。

本项目为新建供水工程,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15号令),本工程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

受*****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委托,**江河水文水利工程设计院承担了《*****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接受委托后,**江河水文水利工程设计院立即成立项目组,对建设项目厂址区、取水口位置及其上下游河段进行了实地查勘,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2005)的要求,编制了本报告书。

1.2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1.2.1论证目的

水资源是否满足用水需求是*****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建设必备条件之一。

水资源论证旨在深入研究该项目取用水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取水水源的可靠性;分析项目取水和退水对区域水资源功能及其它用水户可能产生的影响。

从而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要求,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支撑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2论证任务

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规定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2005)的技术要求,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的原则,科学、客观地分析本项目水资源条件,确定水资源论证工作任务和主要内容。

(1)对项目建设区域水利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基本情况进行实地勘察;

(2)调查、收集和分析区域水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等相关成果,收集区域内相关

的水文、水质资料;

(3)明确项目论证等级;

(4)合理划分论证工作的分析范围与水源论证计算范围;

(5)根据建设项目水源配置方案,分析现状年、规划水平年水源供水保证程度;

(6)根据项目污废水处理方案,分析能否满足区域水资源保护的要求;

(7)分析论证建设项目取、退水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影响及补偿措施等。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3;

(6)《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460号令,2006.1;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98)第253号令;

(8)《关于加强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6]45号;

(9)《**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2003.12;

(10)《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第15号令,2002.3;

(1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水利部、国家计委第15号令,2002.3;

(12)《**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省人大常委会,2001.7;

(13)《**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省人民政府第212号令,2008.6;

(14)《**省水功能区划》,**省人民政府皖政秘[2003]104号,2003.10。

1.3.2规范与标准

(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2005);

(2)《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

(3)《水文调查规范》(SL/196-97);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

(6)《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7)《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

(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10)《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

(11)《**省行业用水定额》(DB34/T679-2007)。

1.3.3参考资料与文献

(1)《*****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2010.6;

(2)《*****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2010.7;

(3)《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水利部,2002;

(4)《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2009年修订)》〔讨论稿〕,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2009;

(5)《**省地表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省水文局,2003;

(6)《2008年**省水资源公报》,**省水利厅,2009;

(7)《**省水利统计年鉴(2006、2007)》,**省水利厅,2008;

(8)《**县***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

为与河势分析报告保持一致,本报告除特殊说明外,高程基面均采用1956黄海高程,工程区域换算关系如下:

1956黄海高程=吴淞高程-1.94m。

1.4取水水源、取水规模与取退水地点

1.4.1取水水源和取水地点

***镇自来水厂始建于1983年,位于***镇镇联村江堤以南60m处,供水能力为0.6万m3/d,取水水源为长江干流地表水。

根据《*****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供水工程取水水源为长江干流地表水;项目取水口位于***镇的长江上游河段,现状杨墩闸口上游300m。

1.4.2供水对象

拟建供水工程供水对象主要为***镇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公共用水等。

1.4.3取水规模

拟建供水工程近期取水规模4.0万m3/d,年取水量1460.0万m3,取水流量0.463m3/s;远期取水规模12.0万m3/d,年取水量4380.0万m3,取水流量1.39m3/s。

1.4.4退水地点

拟建供水工程供水对象主要为***镇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公共用水等。

其生产、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收集至***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一级B排放标准后排入北闸大沟,最终经北闸排灌站排入长江。

与本项目同步规划、配套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厂址拟设于规划裕丰路以西,长江路以南地块。

污水处理厂近期污水处理规模为2.0万m3/d,配套管网24270m,管径d300~d1200,远期规模6.0万m3/d。

1.5工作等级

本项目建设区域位于长江南岸的**县***镇境内,属长江流域,分析范围内降水量丰沛,根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分析范围内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为20.4%,属水资源状况三级论证范围;项目设计平均取水量12.0万m3/d地表水,属地表取水二级论证范围;本项目退水主要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镇区居民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退水影响有限,且退水影响仅涉及一个水功能二级区,属退水影响三级论证。

因此,根据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综合评定本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为二级。

1.6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1.6.1分析范围

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结合已有成果及实测资料,综合考虑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区域供水、用水状况,结合水文站网分布和项目取水、退水影响分析的需要,确定分析范围和论证范围。

本项目取水口位于长江干流大通水文站上游,取水口干流段水量平衡分析以大通水文站为控制节点,所以分析范围确定为大通水文站以上**省境内长江流域,面积约为22500km2。

1.6.2论证范围

本项目水源论证范围同分析范围,涉及的行政区有**市、**市。

本项目水资源论证分析范围、论证范围见图1.6-1。

1.7水平年

根据项目所在区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域水资源规划、本项目可研报告,结合建设项目实施计划等综合考虑,确定本项目水资源论证现状年为2008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远期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

1.8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委托书:

《*****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委托书》;

委托单位:

*****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承担单位:

**江河水文水利工程设计院。

 

图1.6-1建设项目分析和论证范围示意图

2建设项目概况

2.1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工程名称:

*****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供水工程

项目性质:

新建、城镇供水

2.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2.2.1建设地点

*****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净水厂厂址选择在***镇规划育才路与滨河路交叉口西南角(现状新桥村联盟点);取水泵房设在长江大堤外,与长江堤角净距35m,泵房与大堤采用栈桥搭接。

2.2.2项目总体布局

本项目新建的主要工程包括取水工程、原水输水管道工程、净水厂工程和配水管网工程。

(1)取水工程

根据《*****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取水工程按远期规模12.0万m3/d设计,设备按近期4.0万m3/d配套。

取水工程工艺方案:

棱形桩柱式钢箱形取水头部→自流管→岸边取水泵房。

取水头部采用淹没式棱形桩柱式钢箱形结构型式。

取水头部伸入江心,并采用淹没式,不会影响长江航运。

进水管采用自流管型式。

自流管按12.0万m3/d设计,共设置两根,单根规格D1220×12mm,单根长约950m,近期两根自流管道交替使用,以提高流速,避免淤积。

自流管水下部分采用开槽浮运、沉管、抛石护管埋设施工,穿越河漫滩段管道埋设过深时,采用顶管施工埋设管道,自流管内外均涂高分子涂料防腐。

取水泵房采用圆形,并与吸水井合建。

泵房设在长江大堤外,中心距离堤角44m,泵房与大堤采用栈桥连接,栈桥长约62m。

(2)原水输水管道工程

根据《*****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输水管道穿堤后,管线沿江堤敷设,创建6.5m宽管廊带,与堤角净距35m,管廊带在规划滨江路控制红线以北,位于规划的绿化带处,位置较适宜。

在遇杨墩闸口处,管道向南绕行跨越。

单根管道长约3400m,近期暂实施一根管道,并为远期增设管道预留用地。

原水输水管道管材推荐DN900球墨铸铁管。

(3)净水厂工程

根据《*****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厂址选择在***镇规划育才路与滨河路交叉口西南角(现状新桥村联盟点)。

该厂址选择符合正在修编的总体规划水厂位置,而且***镇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净水厂位于镇区西北角,最大限度利用了地势实现经济供水。

主要净水构(建)筑物均按远期取水规模设计,除配水井按12.0万m3/d一次性实施外,其它的均按4.0万m3/d规模实施。

水厂总体布置的原则是流程合理、管理方便、节约用地、美化环境,并考虑日后留有发展的可能,其中工艺流程布置是水厂布置的基本内容,工艺流程布置原则要求:

流程力求简短,避免迂回重复,使净水过程中的水头损失最小,构筑物应尽量靠近,便于操作管理和联系活动;尽量适应地形,因地制宜的考虑流程,力求减少土石方量;考虑近、远期的协调。

推荐方案:

主要水处理构筑物呈南北方向布置,水流呈“L”型,入厂大门、小门皆开在规划滨江路上,管理区布置在厂区东北角,总占地面积6hm2(约90亩)。

此方案的优点为管理区场地开阔,厂区内交通组织顺畅,滤池至反冲洗泵房较近,水头损失小;缺点是水流不够顺畅。

(4)配水管网工程

配水管网在镇区考虑以环状网为主,枝管为辅进行布置。

沿主要规划道路敷设干管并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环状配水管网。

同时向次要规划道路引出枝管。

尽量利用现状配水管道,对于老化严重,规格小于DN100以及不在规划道路上的配水管道按废弃考虑。

可利用的管道,在规格不满足要求时,则根据管网平差计算结果增设管道。

管网依据近期规划范围进行建设,先主后次,有步骤的形成配水体系。

近期共铺设配水管道总长29839m,管径规格dn160~DN1000。

本项目选择的管材:

公称直径小于200mm的管道推荐采用给水PE管,公称直径200mm及以上的推荐采用球墨铸铁管,在穿越河道、铁路、各类公路时推荐采用钢管。

建设项目位置见图2.2-1。

2.2.3占地面积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6.0hm2。

2.2.4土地利用情况

厂址处现状大部分为荒地,内有少量水沟。

场地内无民宅,基本无拆迁工作量。

根据《**市主城区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厂址的规划用地性质为生态绿地。

由于未进行地质勘探,尚无法确定场地的地质情况好坏,但厂址处地势低平,现主要为荒地,估计挖除表层土后场地下土层分布应较为均匀,工程地质情况相对较好。

2.3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1)建设规模

根据近远期需水量的预测,本工程按远期规划,分期建设。

近期取水规模4.0万m3/d,年取水量1460.0万m3,取水流量0.463m3/s;远期取水规模12.0万m3/d,年取水量4380.0万m3,取水流量1.39m3/s。

(2)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按铺底流动资金)为9426.08万元,单位净水成本0.97元/m3。

(3)职工人数

***镇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来水厂内设置相应的职能科室和生产工段,负责全厂及厂外管道的行政和生产管理。

根据建设部《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考虑到本项目自动化水平较高,本工程劳动定员拟定为38人。

其中直接生产人员16人、辅助生产人员17人、管理人员5人。

(4)分期实施计划

取水工程按远期规模12.0万m3/d设计,设备按近期4.0万m3/d配套。

输水管道工程近期暂实施DN900球墨铸铁管1根,管道长约3400m,并为远期增设管道预留用地。

水厂工程厂区综合楼、厂前区等辅助建筑按12.0万m3/d规模一次建成;主要净水构(建)筑物均按远期取水规模设计,除配水井按12.0万m3/d一次性实施外,其它的均按4.0万m3/d规模实施。

配水管网工程依据近期规划范围进行建设,先主后次,有步骤的形成配水体系。

近期共铺设配水管道总长29839m,管径规格dn160~DN1000。

2.4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

(1)取水方案

根据项目建设区域水源条件,***经济开发区供水工程选择长江干流地表水作为项目取水水源。

取水口拟设于***镇的长江上游河段,现状杨墩闸口上游300m,采用自流管引水至取水泵站,再通过管道输送至净水厂区,最后再通过配水管网输送至各用水户。

项目近期(2010年)取水规模4.0万m3/d,年取水量1460.0万m3,取水流量0.463m3/s;远期(2020年)取水规模12.0万m3/d,年取水量4380.0万m3,取水流量1.39m3/s。

(2)取水水质要求

取水水源水质应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符合《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的要求;净水厂的出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3)设计取水保证率

根据饮用水供水工程建设有关规范要求,本项目设计取水保证率为95%。

2.5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退水方案

(1)厂区生产废水处理及排水方案

厂区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滤池反冲洗及平流沉淀池,滤池反冲洗水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

平流沉淀池的泥水经污泥浓缩后进行脱水,处理过程中,仅有浓缩池上清液及脱水滤液向外排放,因排放量不大,且经过处理,污染程度不大,可以直接排入厂区雨水系统。

(2)厂区雨水及生活污水排放

为减少环境污染,厂区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

厂内雨水经厂区内布设的雨水口收集后,经雨水管道就近向厂区西侧水塘排放(暂接),远期待周边道路及雨水系统完善后,接入市政雨水系统。

厂区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

(3)供水区污水退水方案

***镇区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区内沟渠较多,对雨水排放较为有利,整个水流由西北向东南;镇区现状排水采用雨污合流,主要街道解放路、建设路、西马路、南大街等有排水管沟,主要是沿街巷敷设阴沟、暗渠,而部分地区无沟渠设施,以自然排放为主。

***镇现状无污水处理厂。

根据《*****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镇区规划排水体制采取雨、污分流制。

根据排水系统的规划原则,结合***镇污水排水现状、城市总体规划、河流水系、道路规划、地形条件以及建设时序,***镇城区规划范围共划分为3个污水排水服务区,A区为城北区,新丰圩路以东,裕丰路以西,滨江路以南,科技路、沿江高速以北的区域,服务面积1074hm2(面积中包含沿江高速防护绿地面积,下同);B区为城南区,新丰圩路以东,裕丰路以西,科技路、沿江高速以南,南环路以北的区域,服务面积1475hm2;C区为城西区,新丰圩路以西的区域,服务面积382hm2。

A区污水主干管沿长江路铺设,自西向**裕丰路,再沿裕丰路向南排向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至北闸大沟。

污水支管通过与长江路沿线相交的南北向道路铺设,接入污水主干管。

B、C区污水主干管沿升金湖路铺设,自西向**裕丰路附近,再向北排向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至北闸大沟。

污水支管通过与升金湖路沿线相交的南北向道路铺设,接入污水主干管。

图2.2-1建设项目位置图

 

3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3.1基本概况

本项目水源论证范围为大通水文站以上**省境内长江流域,涉及的行政区有长江南岸的**市和长江北岸的**市,面积约为22500km2。

3.1.1流域概况

(1)长江流域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各拉丹东雪山的西南侧,干流经过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苏、上海11个省(市、区),在黄海与东海交界处的上海市入海,全长约6300km,总落差5400m左右,流域面积180万km2。

长江流域位于东亚副热带季风区,大部分地区属北、中亚热带,小部分属高寒气候。

长江流域的水汽来源,主要是来自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及南部大陆上空。

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川西荥径县金山站年雨量达2592mm,为全流域之冠。

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067mm,降水量年际变化一般不大,年降水的变差系数一般在0.20~0.25之间。

(2)大通水文站以上**省长江流域

大通水文站以上**省长江流域面积约22500km2,干流长度约160km。

北岸主要支流有华阳河、皖河、菜子湖等;南岸主要支流有尧渡河、黄湓河、秋浦河等。

除皖河、秋浦河外,主要支流河口均建闸控制,拒江倒灌。

3.1.2自然地理

(1)**市

**市位于皖西南,长江北岸。

全市行政区域介于北纬29°47′~31°16′、东经115°45′~117°44′之间,总面积15348.53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1.04%。

市域东、南方向以长江为界,西部为大别山区。

东面与**、**市、南面与**省**市隔江相望,西面与湖北省黄冈市相邻,北部与六安、巢湖市接壤。

**市域地貌多样,山地、丘陵、洲圩湖泊各占三分之一,绿水青山、钟灵毓秀,素称“鱼米之乡”。

市域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分别为山地、丘陵和沿江平原,最高点为大别山腹地岳西县的陀尖,海拔1751m。

土壤主要类型有红壤、黄棕壤、棕壤、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紫色土、粗骨土、石质土、红粘土、潮土、山地草甸土和水稻土等12个土类,28个亚类,94个土属,147个土种。

(2)**市

**市位于东经116°38′~118°05′,北纬29°33′~30°51′,地处**省西南部,北与**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市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市、宣城市接壤,市域现辖**区、**县、**县、**县、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和**东部经济园区,全市国士面积8271.7km2,人口158万(2008年)。

**市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市生态环境良好,经济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

(3)***镇

***镇地处**县北部,东与**市**区牛头山镇为邻,东南濒升金湖,西南与胜利镇毗连,西北临长江,北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市隔江相望,东西跨幅24km,南北跨幅约9km,是**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及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试点镇。

***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

206、318国道纵横境内,安景高速、沿江高速公路穿镇而过;境内拥有长江岸线29km,拥有码头7座,北距**火车站、飞机场约12km,**长江大桥已建成通车,区位与交通优势日益显现。

镇域属长江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西北略高,东南略低,地面高程从西北到东南逐渐低下,高程在12.0-14.6m之间,堤外江滩地高程在10.0-12.4m之间。

3.1.3水文气象

项目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5℃,全年无霜期平均241d;年平均日照2057h。

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432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丰枯比为2.3。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8月份,约占全年的53.6%。

区域内地表水资源丰富。

径流量年内年际分配不均,与降水量年内年际分布规律相似。

长江流经**市境内全长162km,根据距池口下游18km的大通水文站1950年~2008年系列资料统计,历年最高洪水位为16.60m(1954年8月1日),历年最低水位为3.14m(1961年2月3日),多年平均流量28400m3/s,历年最高洪峰流量92600m3/s(1954年8月1日),历年最小流量为4620m3/s(1979年1月31日),多年平均径流量8956×108m3,多年平均含沙量0.445kg/m3,年均输沙量3.98×108t。

3.1.4河流水系

分析范围内主要支流共有7条,其中北岸3条,南岸4条。

主要支流流域总面积20910k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