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营工业发展现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929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民营工业发展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民营工业发展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民营工业发展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民营工业发展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民营工业发展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民营工业发展现状.docx

《江苏民营工业发展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民营工业发展现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民营工业发展现状.docx

江苏民营工业发展现状

江苏民营工业发展现状

江苏民营工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十五”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民营经济[1]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并确定2004年为“民营经济促进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始实施“222”工程和启动“111”培训计划,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民营经济的发展。

实践证明,民营经济在发展生产力、繁荣市场、解决劳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方便人民生活、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江苏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探讨促进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

  2006年末,江苏共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25533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0.3%;拥有资产10892.3亿元,占35.7%;从业人员386.94万人,占55%。

全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022.14亿元,利税总额1209.04亿元,其中:

利润总额676.95亿元,分别为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数的41.5%、38.2%、35.5%。

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江苏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目前江苏省的民营工业呈现以下几点发展趋势:

  1、规模实力进一步增强,知名企业不断涌现。

目前,江苏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由早期的分散粗放型向规模集约化发展,规模实力不断增强。

江苏民营企业整体规模明显“长大”,在各行业中,民营企业已占据主要地位(图1)。

同时,一批规模较大的旗舰性民营企业集团脱颖而出,雨润、斯威特、红豆、维维等企业集团已经走出江苏。

  从产业特征看,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企业逐步兴起,资本密集型企业发展缓慢。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民营企业的产品结构正从低档次、松散型逐步向系列化、集群化方向转变,并注重品牌塑造和科技创新。

不少企业已设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组建研究所,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技术密集型企业逐步兴起。

  2、空间布局逐渐集聚,块状经济特色日趋显现。

从江苏民营企业的地区分布看,苏南地区是民营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域(图2),尤其是苏、锡、常三市民营企业个数已占全省民营企业数的55.8%,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地一品”、“一镇一业”的块状经济特色。

2006年,全省民营企业集聚区的营业收入已超过6500亿元。

块状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推动了专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最典型的是吴江盛泽镇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盛泽丝绸商城;丹阳的眼镜城;海门的叠石桥绣品城;常熟的服装服饰招商城和武进的邹区灯具城等在全国乃至国际同类市场中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同时块状经济的发展也使各市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如邳州的板材加工、吴江市菀坪镇的国内中厚料缝纫机、扬中的低压电器、吴江市横扇镇的羊毛衫等。

  3、企业自主创新程度不断提高。

一大批民营企业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自主创新不断发展;200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科技项目的统计显示,全省共有2809家民营企业有科技项目,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有科技项目企业总数的65.8%;民营企业科技项目数为7061个,占全省的58%;在科技项目中,民营企业日益重视自身的科技开发,其自选项目比重已接近公有企业。

表1 不同经济成分科技项目数

2004年 

全部工业

其中:

公有企业

民营企业

项目数

比重%

项目数

比重%

项目数

比重%

国家科技项目

633

5.20

152

6.43

404

5.72

地方科技项目

999

8.20

157

6.64

720

10.20

其他企业委托项目

604

4.96

147

6.22

350

4.96

本企业自选项目

9190

75.44

1837

77.71

5212

73.81

来自国外的项目

335

2.75

16

0.68

99

1.40

其他

421

3.46

55

2.33

276

3.91

  以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群体正在壮大;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中心的创新服务体系正在建立;以知识经济为先导、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表2  2005-2006年经济增长因素贡献率分析

项目

民营工业

三资工业

增长率(%)

产出弹性

贡献率(%)

增长率(%)

产出弹性

贡献率(%)

产值(现价)

22.5

32.3

资本投入

6.18

0.52

14.3

27.3

0.6

50.7

劳动投入

8.64

0.48

18.4

33.2

0.4

41.1

技术进步

15.1

67.3

2.67

8.2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民营工业的增长中,技术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2005-2006年间技术进步对民营工业产值总量增长的贡献为67.3%,超过资本18.4%和劳动14.3%的贡献率,名列第一位;而同时三资企业中资本投入的贡献率为50.7%,劳动投入为41.1%,而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则仅为8.2%。

民营工业科技创新的贡献率是三资工业的8倍,说明民营工业对技术的重视以及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巨大推动力。

  4、吸收了大量的从业人员,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

扩大就业是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

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增劳动者、国有企业分流下岗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民营经济中寻得就业机会。

近几年,民营经济依靠其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吸收了大量国有企业下岗人员,有效地缓解了下岗多、就业难的社会矛盾。

  5、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

 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发展第三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几年来,江苏各地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注重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板块,形成了规模经营和集聚效益。

如吴江盛泽镇的纺织、印染;芦墟、七都的电缆、光缆;横扇的羊毛衫和缝纫机;芦墟金家坝社区的彩钢板;桃源的服装加工等等。

根据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进镇居民的需要,促进了专业市场、连锁超市、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文化教育事业等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化的基础,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目的。

  6、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整体经济活力。

民营经济成分在竞争性领域的日益活跃,改变了国有经济的垄断格局,一方面,民营经济同市场经济有一种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促进国有企业中的低效部门迫于竞争压力而提高自身的配置效率,产生内部激励机制和活力,从而大大促进了资源配置效率和整个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一些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改造,对一些长期经营不善、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进行收购、兼并、租赁、承包,不仅减轻了政府的负担,而且使国有经济退出一些竞争性行业,集中力量投入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关键领域,保证了国有资本的优质高效,促进了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二、存在问题

  江苏民营工业虽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但民营企业依然存在许多缺陷:

整体规模分散、经营模式传统家族化、产业结构趋同和技术水平低。

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经营水平偏低,融资难和缺少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

而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民营经济单靠数量扩张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对此并不是所有的民营企业家都有充分认识的。

只是江苏民营企业发展初期一般都会选择技术含量不太高的行业和产品,使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能产出产品,回收投资成本,加快原始积累。

企业初期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一般要求都不高,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相对廉价的劳动力。

但面对目前民营经济发展所处的环境和各地发展民营经济的态势,江苏民营工业今后的发展还需要克服以下几点问题:

  

(一)发展民营经济的认识有待提高,投资环境有待改善

  主要表现在:

一是现行政策在很多方面忽视了民营经济最集中、最强烈的"公正、公平"要求,如市场准入、投资立项、用地用电、信贷支持、税费负担、申办进出口权等,还不能与国有、三资企业一视同仁。

二是某些政策已经明显滞后,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最突出的是反映在市场准入方面。

当前,私营企业的投资领域仍然存在若干“禁区”,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如对文化娱乐、音像制品、交通运输、石油制品、金融、保险、医疗等经营,对个私工业仍严格控制,但它们中的一些却早已允许外资进入。

三是服务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

如政府的职能还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行业协会的职能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等。

  

(二)涉足领域狭窄,传统行业仍是主体

  从民营经济涉足的行业分析,传统产业仍然是聚集主体。

2006年江苏民营企业中,占主要的仍是纺织、服装、普通机械等传统产业,由于这些行业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低等原因,一直是民营经济创业和发展的依托所在,要促进江苏民营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就必须在扩大总量的基础上提高质量,更应重视产业空间拓展的问题。

  另外,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2006年全省2万余家民营工业企业产值仅略高于三资企业,而三资企业的单位数仅为民营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这表明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三)融资困难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

  目前,各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

这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融资渠道单一,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它们在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中更多关注风险防范,很难满足中小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以及技术开发对资金的需求;二是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贷款担保手续繁、周期长,综合借贷成本较高;三是中小企业担保、融资与风险投资体系不健全。

同时,证券市场对私营企业的开放度极低,能通过证券市场直接募集资金的私营企业仍是凤毛麟角。

此外,私营企业也不能享受各级政府提供的技术改造贴息贷款等财政优惠政策。

由于中长期发展资金的匮乏,使民营企业难以做强做大。

  三、对策建议

  

(一)制度创新,优化发展环境

  随着各地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的日益重视,区域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省内像常熟、昆山、吴江等地都出台了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相关措施。

南通市更是提出了要争做江苏省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的目标并且也出台了相关的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地区原有的优惠政策方面的优势已经逐渐消失。

因此如何加大民资的招商引资力度、如何创造一个更加优越的投资环境、如何在现有的企业中进行内部挖潜扩大投资,使民营经济发展再提升一个档次,是各级政府领导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政府应当继续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意义,宣传各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举措、新成绩、新经验,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励广大民众的创业精神。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江苏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使企业能够深入了解政策,努力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和最佳环境。

从制度上创新,鼓励民营企业发展。

要提高民营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实现主要依靠传统性的机制优势,向主要依靠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转变。

制度创新的重点是鼓励民营企业在内联外合、资本经营、组织结构创新等方面走出新路;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加快提高民营企业的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管理创新的基础是提高经营者素质,不断提高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经济国际化条件下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科学企业管理的步伐。

积极建立起为民营企业服务的社会体系,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商会、行业协会等与民营企业的横向联系,大力发展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中介组织,向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鼓励民营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积极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

  

(二)转变政府职能,为民营企业解决瓶颈问题

  强化政府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意识,对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允许发展的项目,加快审批进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完善信息支持体系,集中各行业生产经营情况、业务发展、技术、市场信息,适时发布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有关行业发展方面的信息,以弥补市场信息不充分的缺陷。

引导民营资本向现代服务业流入,鼓励其进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医院、教育产业、传媒业和金融业,拓展主业链条,发展衍生服务,争取更多的市场机会,使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

改进管理方式,做到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要切实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大力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现象,下更大力气解决融资难、担保难、办事难的问题,为民营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三)加强金融支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

  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和信贷担保体系,为私营企业提供更多、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鼓励确有实力的私营资本通过收购农村信用社等方式组建一批私营中小型金融机构,尽快构建“大、中、小银行共同发展,国有、外资、私营银行互为补充”的多层次金融体系。

此外,还应加紧构造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信贷担保服务体系,除政府出资兴办担保机构外,应允许建立国有和民营合资合作的担保基金,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可允许建立民营独资的担保机构,以解决私营企业尤其是私营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建立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融资机制。

制定并执行股票市场统一的上市标准,加大私营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的力度。

完善股票市场的交易规则,建立和健全市场退出机制,为私营企业风险投资开辟多种变现退出通道,来拓宽融资渠道。

  (四)提高民营企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

  从现有的传统经营方式逐步向更高层次的集群化,规模经营转变。

要围绕主导发展产业集聚,引导发展相关产业链,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发展。

提高民营企业的发展水平,从比较粗放的经营方式向更加注重信用、质量、生态和遵纪守法的经营方式转变。

充分利用宏观调控和部分资源要素紧张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坚持质量立业、品牌兴企,鼓励民营企业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质量意识,标准化意识,努力创造出更多的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

  (五)在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动民营企业加速发展

  民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民营经济特别适合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需要。

发展民营企业社会成本较低,另外由于民营经济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灵活,有利于吸收农村人口就业,所以民营经济有很强的拉动、扩散和移动功能,特别适合欠发达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欠发达地区不可能得到国家大量投资,外资也不太愿来,自己又无财力搞建设,所以只有依靠民营经济的力量来发展经济。

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经验都说明要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1] 民营经济泛指所辖行政区域范围内所有私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其他联营企业、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剔除国有控股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剔除国有控股企业)、其他内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

即剔除国有、集体、国有联营、集体联营、国有与集体联营、外资(包括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登记注册类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

本文的民营工业是指民营经济中除个体经营户外的工业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