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网络教学设计原则多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907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述网络教学设计原则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简述网络教学设计原则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简述网络教学设计原则多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简述网络教学设计原则多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简述网络教学设计原则多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述网络教学设计原则多篇.docx

《简述网络教学设计原则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述网络教学设计原则多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述网络教学设计原则多篇.docx

简述网络教学设计原则多篇

简述网络教学设计原则(多篇)

篇:

简述网络资源评价的几个原则?

简述网络教学资源评价的几个原则?

网络教学资源评价的原则是:

学习性科学性客观性可行性

(1)学习性原则

网上学习的评价与传统学习的评价侧重点不同,网上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学习资源以及学习环境的评价,而传统学习的评价主要侧重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忽略对学习资源的评价。

因此,网络教学资源的评价一定要注重网络学习的特点,不能盲目模仿传统学习评价的标准和模式,可以通过参考国内外网络教学资源评价的相关资料,加上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根据我国现状来制定相应的网络教学资源的评价体系。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遵循科学的要求来制定网络教学资源评价过程(包括确定指标体系、编制评价方案和实施)的各个环节,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同时保证评价指标之间的独立性,尽量减少指标间的重叠,并且在评价活动中坚持科学的评价方法。

遵循科学的教育理论和统计学方法,把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使评价能够反映网络学习的培养目标和学习规律,评价的结果能够客观、真实有效的反映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

(3)客观性

客观性原则是络课程的评价中,要尽量多收集资料,以真实的资料为基础,尽量克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和情感因素,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对评定结果进行综合化的分析,再结合定性分析,在全面的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4)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络教学资源评价在实施时可操作性,具体而言是指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制定是否综合考虑了人力、物力、财力和空间时间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是否符合实际,具体可行,是否选择了简便易行、具备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

第2篇:

网络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网络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网络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课堂环境的教学设计。

为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体现网络教学的特点,开展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1、教学(学习)关系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2、学习(教学)活动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3、学习(教学)方式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以任务来驱动;

4、学习(教学)过程是协商合作、共同建构的过程;

5、学习(教学)成果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

(二)网络教学设计的内容体系

教学设计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学习)目标的分析、教学(学习)策略的确定、学习评价的设计等。

为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当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我们提出网络教学设计的内容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2、学习者特征的分析;

3、学习环境的选择;

4、学习情境的创设;

5、学习资源的设计;

6、学习活动的组织;

7、学习评价的设计。

四、网络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包括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等。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网络教学强调学生通过网络与教师、学生发生联系,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因此,在网络教学设计中,分析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与学习内容的处理、学习方法的运用、网络资源的选择等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格雷戈克的观点,将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分为具体—序列、具体—随机、抽象—序列和抽象—随机四种类型,并分析各类学生的学习特点。

1、具体—序列型:

这种风格的学习者喜欢通过直接的动手经验来学习,希望学习组织得逻辑有序;

2、具体—随机型:

这种风格的学习者能通过试误法,从探索经验中迅速得出结论;

3、抽象—序列型:

这种风格的学习者特别善于理解以逻辑序列呈现的词语和符号的信息;

4、抽象—随机型:

这种风格的学习者特别善于从演讲中抓住要点,理解意思。

此外,他们还能对演讲者的声调和演讲风格作出反应。

(三)学习环境的选择

网络教学的环境基础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化环境,这种环境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

网络学习环境包括Web教室、校园网络、城域网络、Internet等。

(四)学习情境的选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因此,情境是学习环境中重要的要素。

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

情境创设必须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

1、情境设计的方法

(1)确定情境的类型;

(2)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

(3)组织适当的教学活动。

2、情境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1)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2)情境创设与学习者特征的关系;

(3)情境创设与客观现实条件的关系(即情境创设的可行性)。

(五)学习资源的设计

网络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用浏览器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网络学习资源具有多样性、共享性、实效性、再生性等特点。

1、网络学习资源的类型

网络学习资源的类型可分为网络课件、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案例库、题库、多媒体资源库等。

不同类型的网络学习资源其设计方法、开发过程、应用范围与功能不同,。

2、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要求

对于各类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必须符合以下四点要求:

(1)具备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2)提供良好的学习交互功能;

(3)进行直观友好的界面设计;

(4)提供活泼生动的教学策略。

3、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策略

网对于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可以从相关度、整合度和扩展度等方面来考虑。

(1)相关度——是指与教学内容(教材、课本)相关的程度;

(2)整合度——是指知识内容综合、加工、处理水平的程度;

(3)扩展度——是指扩大知识面、丰富素材资料、增加学习功能的程度。

(六)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等内容。

1、自主学习的设计

2、协作学习的设计

3、教师指导活动的设计

4、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七)学习评价的设计

1、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

(1)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

主要是对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态度、交互程度、资源利用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2)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主要是对目标达到、任务完成、达标测试、创新精神、实践作品和信息素养的评价;

(3)教师指导活动的评价:

主要是对教学活动组织、学习资源利用和教学过程指导的评价;

(4)学习资源质量的评价:

主要是对目标与内容、结构与功能、超链接与导航、多媒体、素材质量和技术规范的评价;

(5)支撑服务系统的评价:

主要是对技术水平(安全、稳定、规范、便捷)、教学功能(策略支持、系统工具提供、管理)、资源提供(数量、质量、相关程度)和咨询服务(咨询、培训、保障)的评价。

2、网络教学评价的方法

网络教学评价常常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为了对各项内容进行有效的评价,必须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评价目标的各个要素之间关系及其重要程度而建立的量化系统。

它包括评价要素(指标项)、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三个部分。

3、网络教学评价的步骤

网络教学评价包括以下几个过程与步骤:

(1)准备阶段:

确定评价目标、选择评价对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问卷、设计试卷和设计调查量表;

(2)实施阶段:

包括进行考试、调查和测验;

(3)处理阶段:

主要是数据统计、量表分析和加权处理;

(4)判断阶段:

包括比较评等、达标衡量和发展比较等三种判断;

(5)反馈阶段:

调整教学目标与任务、修改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资源和改变评价指标体系。

第3篇:

简述少儿声乐教学原则论文

声乐的本质是一门艺术,而非技术。

它与技术的区别就在于它的音乐本体属性,即声乐是一门强调乐感、强调律动、强调音色的技术。

心中无音乐、歌声中没有韵律的歌者只能称之为机器,而非艺术家。

因此从少儿开始、从启蒙开始,就应该强调从乐(yuè)中学,重视音乐本体特征的教学,以音乐、声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律动美等来吸引学生,充分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从乐中学”落实到具体的声乐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声乐趣味教学

(1)趣味性导入。

导入部分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学、诱发兴趣、导入新课。

趣味性导入即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点进行引导、发散,使学生在一节课的开始,就能迅速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具体方法包括:

歌曲欣赏导入法,即选择动听的、能充分唤起孩子兴趣的歌曲进行听赏,导入新课;歌舞表演导入法,即通过教师、学生或者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歌舞表演的方式进行导入;游戏导入法,游戏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先学游戏后学歌曲,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2)趣味性练声。

练声是声乐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练声训练,可以打好歌唱的基础,逐步提升歌唱能力。

然而传统的练声曲对于少儿而言,未免太过枯燥,易导致孩子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不积极。

趣味性练声显得尤为必要,这就需要教师们开拓创新、发散思维,充分运用创编能力编创出具有趣味性的练声曲。

(3)趣味性歌唱教学。

声乐趣味教学,一环扣一环,任何一环都不容疏忽。

趣味性歌唱教学,即声乐教学中的教唱环节,这一环节可以从两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一方面,选取具有趣味性的歌曲进行教唱。

歌曲的选择在少儿声乐教学中尤为重要,不仅要选择适合少儿学唱的歌曲,而且要注意歌曲的趣味性。

少儿对于歌曲的学习十分挑剔,歌曲是否受少儿喜欢不仅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影响少儿对老师的喜爱程度,进而影响其学习的动力。

因此教师在歌曲的选择上需十分谨慎。

当前少儿声乐教学中用的教材几乎都是少儿声乐考级教材,在此基础上有的教师可能会加上一本儿歌教材。

我们不能否认考级教材的专业性,书中的歌曲的确能够检验和提升孩子们的声乐水准。

不论是考级教材还是各种儿歌教材,显而易见被写入教材的歌曲相对比较久远,在声乐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着实比较难满足少儿的审美需求。

笔者建议教师们在考级教材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时代之音,选择孩子们喜欢并且适用于少儿声乐教学的歌曲(例如《熊猫咪咪》《亲亲猪猪宝贝》等)进行辅助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在闲暇之余多听赏少儿歌唱类节目,多关注少儿歌曲审美的动向。

另一方面可以改进教学方法,选择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教师教旋律学生唱词、教师和学生一起演唱、加入趣味性的动作编排教学等。

2.声乐审美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进行音乐教学“与“从乐(yuè)中学”教学原则所表达的内涵一致,声乐教学同样应该以审美为核心。

声乐审美教学可以从两方面得以体现:

(1)欣赏教学。

音乐作品“细节”的表现手段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即旋律线、节奏型、速度、节拍、音色、音强、和声、织体等元素的有机组合。

通过音乐语言我们可以了解作品的情绪特征。

少儿声乐教学可以适当加入欣赏教学的环节,让学生多接触、听赏优秀的歌唱表演、歌舞剧、音乐剧等,创设美的情境,通过对旋律、节奏、速度、音色、音强等音乐语言的感知与欣赏,了解音乐作品的情绪特征,领略声乐艺术的美感,提升学生的声乐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2)常规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

所谓常规的声乐教学,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包含导入、练声、教唱环节的声乐教学模式。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一方面我们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学中对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同样需要予以重视。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关定向,既不能让学生觉得教学太枯燥,又要将音乐语言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小养成专业学习的习惯。

很多学生声乐过了六七级,却连基本的节奏型都弄不明白,这是我们少儿声乐教学的失败。

作为声乐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学生获得更专业的知识和更好的学习体验。

除此之外,家长在孩子的声乐学习道路上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如果选择学习声乐,家长就要对孩子的声乐学习上心,只有家长予以足够的重视,孩子才会坚持学习。

其次,家长在配合完成好教师布置的任务外,还应当随时注意培养孩子的音乐审美意识和兴趣爱好,可以让教师选取一些既有趣味又能提升孩子审美的音乐,在课外时间放给孩子听。

少儿声乐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在这里我们只是提及皮毛,对少儿声乐教学的首要原则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少儿声乐教学理论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随着声乐艺术的发展和普及,少儿学习声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少儿声乐教学发展却不够完善。

家长在选择教师时务必慎重,切勿让不合适的教师和教学方法毁了孩子的歌唱发展道路。

第4篇:

计算机网络设计原则

计算机网络设计原则

针对此项目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我们在设计该项目解决方案时特别遵循了以下设计原则:

(1)先进性原则

从较高的起点对网络建设进行规划,充分采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满足应急平台各种业务实时数据、非实时数据传输需要,形成统一先进的通信系统。

(2)安全性原则

由于应急平台的特殊性,因此网络设计过程中从网络技术、骨干路由、电路保护、传输设备到项目人员组织、施工和运维环节等技术和人力资源多方面考虑项目的安全保证。

(3)可靠性原则

网络设计过程中从网络技术、骨干路由、电路保护、传输设备等多方面考虑此项目的可靠性,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

同时提供7*24的服务保障,从技术和服务两方面保证该项目的可用性达到要求。

主干通信网络具备电信级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特性,其骨干网络设备关键部件和中继线路为全冗余配置,不会因单点故障影响平台运行。

(4)经济性原则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性能价格比较,选择优化的网络结构和网络技术,尽可能利用和保护现有设备和投资,做到从实际出发,制定经济、合理的方案,以最小的网络建设和网络维护成本建设一个高可用、高安全的专用网。

在满足各类通信需要并具备必要的网络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户端设备投资和网络通信费用。

(5)可扩充性原则

考虑到未来全省各级应急平台的发展,网络承载的信息流量不断增加。

通信网的设计中须考虑未来带宽扩容、电路提速的需要,从网络和设备的配置上都要保留一定的扩充余地,便于融入随着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功能。

第5篇:

单元教学设计简述

单元教学设计简述

一、单元教学设计的概念

1、单元——整体中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单位

2、教学单元——教学内容或教学过程中具有相近性质和内在联系、相对完整独立的知识块或过程链

3、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单元教学任务、确定单元教学教学目标、选择单元教学策略手段、制定各课时之间的教学分工和链结,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编制单元教学预案的过程。

4、单元教学设计的作用——保证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逻辑性和结构性

5、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的关系——

(1)整体与局部

(2)指导与基础(3)概略与详尽二、单元教学设计的依据

1、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

2、教学内容:

本单元所包括的教学内容。

3、课程标准:

认真研读,这是我们备课的“宪法”。

4、学情校情:

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脚踏实地。

单元教学设计的准备1、学习标准2、钻研教材

3、参阅资料4、研究学情5、预做实验6、准备器材四、单元教学设计的内容

主要包括八个方面:

任务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策略方法;教学资源;课时结构;学习评价;各课时教学设计。

1、任务分析

前提——科学教学的价值观

(1)求知:

科学教学通过理论和实验的学习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2)应用:

科学教学与技术、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它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和实现职业理想的必要基础;

(3)教育:

科学教学蕴涵深邃的思想和哲理,在形成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们的思想品质和科学素养方面都能发挥显著作用;

(4)发展:

科学教学通过物理科学不断开拓进取、求真创新的过程,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展人的潜能。

要点

(1)基于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整体内容和阶段要求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3)学习本单元所需要的基础知识(4)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2、教学目标(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上位)全面性——注重一个单元的全部内容完整性——关注各部分内容的细节部分阶段性——针对当前一个教学阶段的三维目标设计3、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根据课标和学情选择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关键点:

知识小体系中的纽带4、策略方法

总体策略和方法——本单元中各节教学内容的课堂处理方式方法。

选用手段——各节课具体的教学手段:

演示实验,学生活动等等5、教学资源

(1)实验器材(包括DIS)、学具

(2)课件

(3)多媒体硬件、软件(4)网络6、课时结构

(1)课时分配

(2)每课时的分工与任务(3)各课时之间的联系(4)知识结构图7、学习评价8、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6篇:

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

阐述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性原则

根据活动理论的观点,有意识的学习与外部实践活动是辩证统一的,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活动来学习,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与性原则的内涵是强调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应为学习者创设丰富的活动机会,鼓励学习者在参与中质疑,改变和应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促进其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2.社会性原则

社会性原则与学习的社会协商本质是一致的。

其含义是:

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让学习者参与到多种观点的协商与解释中,有利于学习者产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增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以促进学习共同体的诞生,有助于在学习者之间形成认知合力。

因此,网络学习环境应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3.情境性原则

情境性原则强调学习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知识的获得与迁移都受到许多情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网络学习环境活动层中应当提供与知识运用场所相关的真实背景信息,以支持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问题解决能力的迁移。

4.分布性原则

分布性原则主要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观点,一是要求条件层中各要素体现分担学习者认知负荷的作用,二是强调条件层中的各要素应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形成认知合力。

当所有要素都指向同一目标时,才能帮助学习者达到最佳的认知效果。

5.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是指网络学习环境应当符合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与特征,使学习过程对个体学习者而言是有弹性的,同时考虑不同学习者可能产生的学习困难,为其提供相应的资源,工具和支持等条件,促进学习效果。

第7篇:

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概念

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概念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随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遵循新的设计理念,改变传统的资源设计思想。

因此,扩大资源开发主体,选择恰当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设计面向学习者的“学教并重”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等新型资源设计理念的贯彻,保障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质量,能够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的改革和全面发展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计便于直接应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具体表现在入下三方面。

一.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媒体技术。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在资源设计过程中,在确定了资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后,选择媒体技术时,要考虑国内各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实际,考虑师生获取新媒体的可能性,利用现有的媒体技术能开发的教学资源,不片面追求新技术,尽量选择在大部分中小学比较普及的媒体技术来设计开发教学资源,注意照顾学校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选择恰当的媒体技术,增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适用性和推广性。

二.提高资源开发人员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能力。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资源建设,设计者既要熟悉教学内容、新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知识,还要熟悉各种媒体技术和工具,具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当前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接受过专业训练和相关培训的人员还比较少,要开发出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必须提高教学资源开发人员的资源设计能力。

三.扩大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主体。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不仅仅是教育部门、教育公司和学校的事情,各类资源使用者、管理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是资源建设者,各级教学资源中心要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学科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社区居民等人员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