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300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docx

《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docx

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平日里,每当谈到学生的学习问题时,不少人往往众口一词:

习惯太差。

可是,学生为什么学习习惯差呢?

原因固然很多,但日常教学与管理中未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却是不争的事实。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乌申斯基也说过:

“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

”可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减轻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呢?

一般而言,可结合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紧紧抓住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指导。

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养成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预习,听课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增强听讲的针对性,大大提高听课的效果,不然,就会被动听讲,学习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因此,日常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可结合布置预习作业进行指导。

以语文学科为例,预习一篇新课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预习“课题”,从中了解课文的体裁、内容、结构、中心等。

2.预习“提示”(“导读”),可以了解作者概况、写作背景、写作特色、学习方法及要求等。

3.预习“课文”,要通读全文,对课文有初步的感知,要了解“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对于不同文体的课文,初步感知的重点应有所不同。

就记叙文而言,应重点关注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的性格等;预习说明文,要了解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和方法等;对于议论文则要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以及支撑论点的论据。

预习时应做到“浏览”与“精读”相互结合。

4.预习“练习”(“学习建议”),可以找到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5.小结“预习”,总结出预习的收获、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从而为听讲打好基础。

当然,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要结合成功的案例,让学生充分认识预习的好处,克服“预习可有可无”的错误想法。

另外,预习时务必做到步骤落实,内容到位,切忌走过场,切实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

二、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主要途径。

因此,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是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关键。

一些学生之所以没学好、成绩差,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没有做到专心听讲。

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清楚:

要想提高听课效率,必须集中精力,全神贯注,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眼、耳、手、脑并用。

要教给他们听课的方法,要眼看、耳听、手记、大脑想,声声入耳,字字入心,做到“坐得住、盯得紧、听得进、记得牢”。

根据长期观察的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下列问题,教师应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

1、只埋头听,不抬头看。

有些同学听讲时,只是埋头记笔记,或者是埋头阅读教科书。

应引导学生在听讲时注意抬头看老师的表情、眼神,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因为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可能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与把握。

2、不能抓住学科的特点和教师的讲课特点,调整自己的听课方法,不管上什么课,都是“听、记、想”。

实际上,文理科课程特点各不相同,教师讲课也不是多人一面。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区别对待。

学生上数学课要特别注意教师的讲解、证明过程,要紧紧抓住关键,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

上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时,要特别注意认真观察实物、模型、标本和图片,要善于动手做实验,同时要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概念和规律。

不过,学生喜欢新奇,往往只被实验现象、实物等所吸引,不注意进行深入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只看热闹,不看“门道”,这是应当务必注意的。

而语文、外语则主要学习字、词、句、篇等基本知识,是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表达能力的。

因此,在语文、外语课上则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要求他们认真地听,大胆地说,积极地读和写,以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运用。

对于政治、历史、地理等记忆内容相对较多的课程,则要理清思路,善于归纳要点,以利于记忆,要努力做到内容题目化、题目要点化、要点规范化。

3、.不少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课间喜欢追逐打闹,这样一来,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再上课听讲时,往往有疲劳感,甚至昏昏欲睡,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这一点在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所以,为了保证听课效果,教师就应要求学生课间不能剧烈运动,要充分作好身体方面的各种准备。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听讲或课外学习过程中,都应养成随时圈点、批注的习惯。

听讲过程中笔不离手,当教师讲到某个对自己有启发的问题时,可在纸上或书上简要地记上几笔或画个符号,留待课后重点解决,防止关键地方或有价值的地方被漏掉。

做课堂笔记时,要指导学生努力避免两种偏向。

一种是颠倒了听与记的关系。

对老师讲的内容,生怕漏掉了,不分主次,不加选择,只拼命地记,不动脑去想,甚至是教科书上现成的概念、定理等也无一遗漏,结果是一节课下来累得筋疲力尽,该理解的理解不了,该记住的也没能记下来,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学习成绩。

另一种是不善于利用教科书做笔记。

有些同学也许是出于爱惜课本的考虑,教科书用完,书页上干干净净,这并不可取(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则另当别论)。

事实上,每页书都有许多空白处,可充分利用这些空白,随时记录与本页所讲内容相对应的笔记,这样随学随记,简单方便,再复习时也容易查找,这也正是所谓“书头笔记法”所要求的。

新教材的一些学科,像数学等,教科书在编排内容时页边都留出较大的空白,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空白,做好课堂笔记。

四、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复习是重要的学习环节之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精神的有效措施。

复习应及时、经常,这是由“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所决定的。

因此,复习要趁热打铁,不然,预习、听讲的成果就很难巩固,时间一久,必然会造成知识的遗漏,影响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学生尤其是新生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做完作业,万事大吉,每到考试,才临阵磨枪搞突击,效果往往不佳。

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搞好日常复习,做到以下要求:

一要经常化,要步步为营,循序渐进;二要透彻理解,牢固掌握,不留尾巴;三要适当做一些题目,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反馈”手段。

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为以后的复习积累资料。

因此,一定要指导学生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

教师应要求学生先复习再做作业,学过的内容复习好了,才能快速准确地完成作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难免会埋头乱做一气或者照抄别人作业。

不少同学之所以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大多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作业方法所致。

六、自觉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

工具书、参考书是无言的老师,它能及时帮助学生释疑解难,增加知识储备。

但不少学生却不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去使用它们。

教师可通过查阅工具书比赛等方式,不断激发他们对工具书、参考书的兴趣,逐步使他们养成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良好习惯。

 

爱情需要教出口

  爱情,是青春期初中生最敏感的话题。

笔者近几年的初三语文教学中,都有过班上大胆男生追着问什么时候学《关雎》等倾向性明显的课文,早读课上,这些第六单元的爱情诗歌不管教还是没教,调皮男生都会故意摇头晃脑抒情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其实在学生成长心理中,对爱情作品感兴趣是自然而然的,根本无须教师家长扣上什么“帽子”,但这样的举动同时更反映了一个事实——在他们倔强地将早恋和爱情对等的这个特殊情感萌动期中,既然学校明文禁早恋,班主任再三说早恋是误区,他们就想看看课本里都有的爱情篇,老师是怎么个态度、老师会怎么样过这个坎!

  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心理、生理都日趋成熟的初中阶段,历来是段“风险期”,尤其是初三。

有个比喻很恰当,中学阶段是一片潜藏暗礁的海域,需小心行驶,如果任凭孩子们的“小船”在暗礁区左冲右窜,就有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触礁。

而在现今初三学生的交往中,似是而非的“恋爱”已是公开的秘密,象看电影电视中太多的“爱情镜头”一样,见怪不怪了。

与其让他们在偷偷藏于书包的言情小说里“自学”爱情;与其让他们在影视大染缸中迷惑爱情;与其闪烁其辞草草掠过,不如把“爱情”一词大方书于黑板与学生探讨。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明确意识自己在学生身心发育关键期所能起的作用。

通过语文课堂、文学作品让学生受到正确的爱情启蒙教育,树立健康积极的爱情观,能把理性的想法给今后人生中这份最美好的感情。

  对中学生爱情观引导的道理,与我们从小就告诉孩子要懂礼貌、讲卫生的意义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传统教育中历来讳忌公开谈爱情教育而已。

苏霍姆林斯基大胆地提出:

“社会的重要任务,首先是家庭和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道德高尚的、美好的爱情。

  初中语文教学是一条让学生接触、了解、认识爱情的有效途径,课堂应该怎样与学生谈论这个实际话题,文学作品应该怎样多角度开发其对学生爱情观的引导价值?

笔者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关雎》是《诗经》之首。

描写了一位君子爱上了一位采荇的美丽姑娘,却又“求之不得”的故事。

简单朴实的四言琅琅上口,尤其调皮男生会故意摇头晃脑抒情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教师有意先让学生来说说这句似乎很容易理解的诗句的大意,当学生把“好逑”认为成了“好求“之意时,教师明确,诗中男子当认为“窈窕淑女”是自己心目中好的配偶时,才大大方方地去追求爱情,而不是象大家口中流行的简单的“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教师还可以坦然地告诉学生:

少男少女的你们内心如果产生了对异性的朦胧好感也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能正确认识、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不把普通的爱慕当爱情,避开早恋这个美丽的泥潭。

等到你们长大了,对异性的追求不再是简单的好奇所致时,爱情才有它真正的意义。

  《麦琪的礼物》,一对贫穷的小夫妇为了给对方圣诞快乐卖掉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虽然双方的礼物最终毫无用处,却从中看到了他们之间爱情的纯洁、无私,彼此感受到了最好的礼物——真爱。

在了解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教师导向了爱情话题,以“贫贱夫妻百事哀”为辨论点,收集学生对贫穷男女主人公这份感情的看法。

教师明确自己的看法:

贫穷的生活其实也是对爱情的考验,生活会因真爱而变得美好。

相濡以沫的爱情才更能看出其伟大和可贵。

爱不在口头的甜言蜜语,不在表面的卿卿我我,而在彼此时刻对爱人的关心中。

  学生在老师导出的爱情观念中,会有一个自己自觉不自觉的“内化”过程,爱的“神圣”、“伟大”这些词,不管学生真正理解多少,起码他的潜意识里能受到正面的影响,长大后才懂得怎样去爱别人、去珍惜身边的幸福。

  《泰坦尼克号》选段是教材剧本篇目。

船沉后罗斯舍弃了乘救生艇逃生的机会,无悔地留在了杰克的身边。

杰克为了鼓励罗斯勇敢活下去,直到自己在冰凉的海水中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再三强调要罗斯“永不放弃”。

他们这段浮在水面的精典对话很容易震憾心灵,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反问——殉情,似乎是自古以来故事中忠于爱情的最高境界,罗斯为什么不选择与杰克一同死去,这不是她爱的自私吗?

在学生的叽喳议论中,教师恰到好处地推出“爱的责任”一词。

真爱是无私的付出,是一种崇高的责任。

亲情也好,爱情也罢,并不需要用死来证明其忠诚,更重要的是杰克用心换取罗斯的诺言,罗斯怎能不珍惜自己这份凝聚了恋人全部希望的生命?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

“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

  爱,是一种珍惜;爱,更是一份责任。

当学生处于对爱情的好奇、疑虑、困惑、对爱缺乏自我辨别力时,教师的这份正面引导无疑是最及时有力的。

  在我们的周边,失败的婚姻数不胜数,近年来父母离异的学生比例日趋上升。

作为教师和学生日常相处,深刻体会到父母的分手、家庭的破裂对孩子成长的伤害。

在他们没有选择地要承受家庭痛苦时,有谁真正想过,除了伤害,这些无辜的孩子还要承担些什么!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加强爱情的责任感,是为孩子们的明天负责,是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更是对一代一代的人负责。

  此外,初三课本中《我的叔叔于勒》、《蒹葭》、《陌上桑》等篇目都可以成为正面引导学生的积极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情问题是一个人个性形成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时也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当学生们“头低着,耳朵竖着”开始于这个神秘而更有吸引力的话题时,我们还可以推荐、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经典爱情名作,在对作品的了解中体会,在有所感中有所悟。

所产生的对内心真正的震撼,远不是这群少男少女书包中的言情小册子所能达到的!

 

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王庆欣

为什么在同一个班级里学习,接受同样教师的指导,学习效果却迥然不同?

其中固然有孩子天赋、天资等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问题。

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学习习惯必然是良好的;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其学习习惯一定是糟糕的。

据笔者观察发现,在小学生中不良的学习习惯有以下几种表现:

1.随意散漫型:

上课也好,平时早读、自习也好,家庭作业完成也好,全是无精打采的,随意听,随意写,写多少算多少,作业订正的事能拖就拖,能赖就赖。

教师批评他(她),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教师你有几个招,学生心中“明如镜”——反正你也不能长时间留课,否则我就告你侵权,总得让我回家吧。

一个随意将学习习惯拖进了“深渊泥潭”。

2.过分依赖型:

这种学生,表面看起来是乖巧的,老师、家长叫做什么就完成什么,看起来是省心,实际上,这种学生的依赖心理严重,什么都要等着老师来布置,什么都要等着家长来检查与督促,长此以往,学生必将丧失自我,没有学习的激情与个性。

3.应景应试型:

这种学生,每次的考试成绩一般还不错,但一旦考察其综合素质时就会露出破绽——只有死记硬背的课内知识,少有综合性的课外知识,变成书本、教材的“知识容器”“书橱”。

这种能应景、应试的学生,“酿成”的是高分低能的结果,原因在于教师叫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不教我就不会主动去猎取,学习的迁移能力极弱。

4.无所畏惧型:

这是最可怕的一种学生。

对学习没有丝毫的概念,每天虽然都背着书包正襟危坐在课堂,但心思全不在学习上,要笔记没有笔记,要作业没有作业,老师留他(她)下来,家长“配合”打骂,孩子摆出“刘胡兰的英模架势”——任君“严刑拷打”,我自“守口如瓶”。

发展到最后必定是极致的厌学。

凡此种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一而足,笔者认为,作为学科课程教学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传授知识、方法更为重要。

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为学生的一辈子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粗浅见解:

一、把握好首次见面,让“第一印象”植根孩子与家长的心田

不管是接手一年级还是其他年级,教师总要与孩子见面的。

这首次见面就像“新媳妇见公婆”一样郑重。

接班之前,教师要备好与学生及家长见面的“第一课”。

一般而言,应从以下方面做准备:

了解每位学生的过往学习情况,特别是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学生对学习课程的喜爱程度;以前的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情况等。

拿到这些资料后,教师要加以甄别分析,将学生的过往学习情况进行分门别类,特别是要为每位学生设立“赞赏点”,最好能用最短的时间背诵记忆下所有孩子的名姓。

与孩子的第一次见面,教师要先准备一封给孩子及其家长一起读的信。

信中将学科教学的要求与方法等进行详尽的阐述,并明确告诉学生和家长,不管孩子过去的学习起点怎样,从今天开始,老师将与学生与家长一道,共同为学生学力的提升服务。

在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时,教师将逐个将该孩子的优点予以褒扬,鼓励他(她)扬长避短,继续前行。

其次,要做好第一次家长会的“备课功课”,要将教师本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与家长沟通,征求家长的意见,并腾出专门的时间让家长发言,认真做好记录,对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及家长的期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这样做,学生与家长都会对该教师的“第一印象”留下美好的感受,这样发展下去,今后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的通道将是无比畅通的,对家校合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适度运用好训练法,逐项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需要培养的,而培养的重要途径是训练。

训练是要讲究方法的,长期的枯燥的机械的训练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学习习惯的训练必须适度、善于变换手法,时时给学生以新鲜感,力求让学生乐意接受。

同时,学习习惯的训练还应该是逐项逐项练习的,绝不能搞“一窝蜂似的”齐上阵。

以工整、不随意涂改、不使用涂改液、涂改带一项为例,教师先从训练学生的正确握笔、正确坐姿开始训练,每节课前抽出5分钟时间进行专项训练,组际比赛,过关者可以免试并负责指导暂时不够规范与到位的学生,给这一拨学生以自豪感。

还将学生“纵比自我”的书写成果予以“张榜表扬”,请他(她)上台抒发进步感言等的方式鼓励学生写好汉字。

每项训练前,教师就要将训练项目与目的清晰地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既是项目的参与者也是项目的进步见证者,让学习习惯的项目指导,项项都得到训练,项项都能得到落实。

循序渐进,系列训练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三、畅通家校渠道,携手敦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生烦教师“告状”,家长担心教师的“苦水倾倒”。

一位成熟、优秀的教师是不会随意“揭发学生之短”的,总是要想方设法将问题解决在校内。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能与家长沟通。

沟通是重要的,问题之关键是沟通什么,怎么沟通,沟通如何为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服务?

笔者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已进了寻常百姓家,教师除了家访、电话等传统方式外,可以通过班级QQ群,利用“照相机说话”的功能,将各个孩子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订正情况、课堂发言、讨论等的情景“记录”下来,优秀的可当做全体学生榜样的照片附上简要的文字说明挂在网络上,供家长、学生效仿、学习;对某些孩子暂时还存在的不良习惯,通过私聊的形式将“情景”传达给家长,并给家长以适当的指导,与家长合作,共同矫正孩子的学习习惯。

教师也可将一些成功的学习习惯培养案例提供在网络的“共享”文件夹里,让家长借鉴学习,同时这样的沟通通道也为家长之间搭建了一座即时沟通的桥梁,互通有无,借鉴提高。

四、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格外关注特殊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

一个班级,学生的学力成长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参差不一的。

教师们最头痛的是碰上个别特殊生,会搅得教师“焦头烂额”的。

教师的职责告诫我们必须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对特殊生必须“不抛弃、不放弃”。

为此,教师必须倾洒更多的关爱给这个别的特殊学生。

笔者今年新接的一个班,有一位学生曾休学一年到国外进行行为习惯的矫正训练与治疗,该生记忆力差,课堂缺乏专注力,持续注意时间短暂,学习成绩异常糟糕,但该生有优点——诚实、乐于助人、为人慷慨大方,挺有人缘的。

接手之前,家长曾就相关情况做了介绍,笔者一接班便心中有数。

为此,课堂上,我格外关注他,经常给他机会,并“逼迫”自己力争每节课都上出情趣、趣味来,以吸引他和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一有进步就大张旗鼓地表扬,作业上的要求尽可能比其他学生“降一个档次”,不用“威逼强迫”的方式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发他对课程的兴趣。

这位孩子的家长很尽心,专职在家负责矫正该生的行为习惯。

4、5周的学习进程过去了,由于我的精心经营,中秋节前夕,孩子的家长专门给我通了一通电话,欣喜地告诉我孩子对课程有兴趣了,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妈妈为自己听写词语,并努力要求自己要能从听写的词语中挑选出3-4个进行造句、造段的练习。

而这,在过往的学习中是绝对不敢想象的。

从电话那头,我分明可以感受到一位家长为孩子的点滴进步所收获的激动来。

那一刻,电话这端的我默默地告诫自己——每位学生都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我当教师的一定要尽自我的所能,让每位孩子都能从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受益。

就这点而言,教师这头挑起的希望与责任的担子将是无比沉甸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我们从事教育的人,最大的责任与义务,就是努力地将好习惯的种子播种进孩子幼小的心田,用汗水与智慧浇灌,精心呵护,精心培植,期冀着“好习惯落地生根”,成为孩子日后发展的最重要财富。

对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责无旁贷

 

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

“什么是教育?

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

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

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

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

“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引导学生一边分计算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如在教学《猜数游戏》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在本学期,我所担任一年级数学的两个班的同学都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生活条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维方式等不同,他们对同一数学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过分强求一致。

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样化,允许每个儿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

例如:

教学“9+5”时,可以是“4+5+5”也可以是“9+1+5”或者“4+4+1+4+1”等。

针对学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导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

对能解答出得数同学我都给予肯定,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奖励,让他们体验到创造之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大胆发言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要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

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

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

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

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