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109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

《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

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

  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执教:

延陵中心校丁东生

  课题:

苏教版义教课标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0—71页。

  第1课时

  教学期望(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使学生在经历和探索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研究探时的意识,追求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资源

  1.实物投影仪—台。

  2.每小组《验证表》一张。

  验证表

  举例

  结论

  3.比,除法,分数关系表:

  比

  前项相当于

  后项相当于

  比值相当于

  除法

  分数

  

  4.卡片若干张。

  

(1)商不变的规律;

(2)分数的基本性质;

  (3)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设计即目标达成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材、生活等教学资源)重组

  教学策略

  (互动或讲述等)

  预期

  效果

  导

  入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1.

(1)复习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通过填写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表,让学生发现比、除法、分数有很多相似之处?

  师:

通过填这个表你发现什么?

  生:

比和分数、除法有很密切的联系,它们很相似:

  12÷4=3

  (12×3)÷(4×3)=3商不变

  (12÷2)÷(4÷2)=3

  师出示:

18÷6=()÷2

  18÷6=()÷245/20=()/4

  2/9()=8/()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

  师:

这两题是根据什么规律和性质来做的?

  生:

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根据交流情况适时板书

  被除数÷除数==前项:

后项

  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

  

(2)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课件出示)

  学生猜测

  师生互动

  找准最近发展区

  温故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情绪调动起来。

  使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逐步点题

  新

  授

  步

  骤

  ︵

  按

  教

  学

  流

  程

  分

  段

  落

  书

  写

  ︶

  

  新

  授

  步

  骤

  ︵

  按

  教

  学

  流

  程

  分

  段

  落

  书

  写

  ︶

  新

  授

  步

  骤

  ︵

  按

  教

  学

  流

  程

  分

  段

  落

  书

  写

  ︶

  二.提出猜想,小组验证

  1.师引导:

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

  2.提出猜想:

  

(1)学生讨论比有没有类似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如:

比和分数、除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个比就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看成一个分数,就可以遵循分数的基本性质等。

最后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2)猜想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

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猜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3.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1)小组讨论:

这个猜想成不成立?

是否具有普遍性?

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2)小组代表发言,说出本组思路。

  a组:

我们想用一个比,用它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得到新比,看比值变不变。

  b组:

我们想用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分数或者一个小数,看它的比值变不变。

  c组:

我们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看它们的比值变不变。

  通过学生发言,让学生互相启发,产生灵感,对验证猜想的方法进行比较,使自己的实践活动更加具有科学性,更严谨。

  小组合作,试着验证: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想法,用一个比或多个比进行验证,对验证结果进行初步总结。

填写《验证表》。

  4.展示交流,感受过程。

  

(1)用实物投影展示各个小组的《验证表》。

  

(2)各小组代表发言,本组所得的结论。

  (3)老师引导学生比较各组的结论。

  (4)引导学生讨沦比的基本性质是否具有普遍性,有没有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变了的。

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0,比值会怎样。

  5.意义建构,体验成功。

  

(1)引导学生讨论哪个组的结论比较全面,怎样说更严谨。

  

(2)集体归纳,板书。

  (3)体验成功:

我们发现的这个数学规律就叫比的基本性质,许多科学家都是这样提出猜想、实践验证,发现了许多大自然的奥秘,还有许多奥秘需要我们去发现、创造。

  三.巩固拓展,灵活运用。

  例3:

下面是小冬在实验里测量几瓶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记录表。

填写下表,并把比值相等的比填入等式。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第一瓶

  4

  5

  第二瓶

  16

  20

  第三瓶

  50

  50

  第四瓶

  40

  50

  ():

()=():

()=():

()}比值不变

  1、学生独立填写后。

  师:

上面三个相等的比哪个更简单一些?

  学生比较后发现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些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四.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例4: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2:

18

(2)(3)1.8:

0.09

  讨论:

你是怎样理解“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

你能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后板书。

板书后追问:

  12:

18=(12÷6):

(18÷6)为什么要同时除以6?

  =2:

3

  =(×12):

(×12)为什么要同时乘以12?

  =10:

9

  1.8:

0.09=(1.8×100):

(0.09×100)为什么要同时乘100?

  =180:

9

  =20:

1

  小结:

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根据比的基本的性质,直到比的前项和后项只有公因数1为止。

  引发数学猜想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互相启发

  小组合作

  实践验证

  教师提问:

  电脑演示

  集体交流

  完善归纳

  电脑直接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学生检查对不对。

  尝试

  追问

  思维外化

  方法内化

  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合理猜测的能力

  取长补短

  完善语言

  提倡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验证猜测,不满足于从表面解决问题,而要学会深层次思考。

  完成知识的迁移

  构建新知

  让学生转化角色,做小老师,检查计算情况,在课堂中学生处于学习疲软状态时,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会方法差异性。

  形成策略

  训

  练

  与

  反

  馈

  五、沟通联系,深化认识

  1.(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第71页练一练2)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三第6~8题

  做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要求说说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化简的方法。

  做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通过小组交流,发现每种规格国旗长和宽的比是一定的,都是3:

2,并对学生进行爱护国旗的教育。

  做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学生巩固练习

  运用策略

  

  掌握策略

  灵活运用

  巩固,运用,学以致用,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价值。

  小结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

你今天在课堂上的表现怎么样?

  师生共同小结

  学生反思

  清楚全面地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形成新的教育资源。

  教

  学

  反

  思

  【附】作业设计: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