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与练习第6章思维与想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097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复习与练习第6章思维与想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理学复习与练习第6章思维与想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理学复习与练习第6章思维与想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理学复习与练习第6章思维与想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理学复习与练习第6章思维与想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复习与练习第6章思维与想象.docx

《心理学复习与练习第6章思维与想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复习与练习第6章思维与想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复习与练习第6章思维与想象.docx

心理学复习与练习第6章思维与想象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教学要求:

1、了解思维和创造思维概念、思维的过程及思维的分类;

2、掌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在行为上的特征、良好的思维品质、青少年思维与想象的特点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了解想象概念、想象的分类。

4、了解概念学习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思维与想象概述

一、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属于思维的高级阶段。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将反映的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

综合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按一定要求、线索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比较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映对象的特征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的思维操作活动。

(3)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抽取出同类是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操作活动。

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特征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

对鸟下定义:

鸟是有羽毛、有翅膀、会飞的动物。

(下定义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抽象与概括)

(三)思维的分类

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所依据的中阶物分)

(1)直观动作思维

在思维过程中借助知觉和实际动作操作为媒介的思维。

(2)形象思维

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3)抽象思维

借助语言为媒介,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分)

(1)聚合思维

又叫求同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

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

3.直接思维与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过程特点分)

(1)直接思维

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

(2)分析思维

也叫做逻辑思维,它严格遵从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符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

4.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

(1)常规思维

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启发学生举例说明。

(3)创造思维

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二、想象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在头脑中把表象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想象的分类

(1)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

有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的想象。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的特点,创造想象是人类社会创造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是一切创造发明的最直接的心理基础。

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

①有强烈的创造动机

②有相应的专门知识

③灵感与毅力

(3)幻想

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幻想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相应形成理想与空想。

积极的幻想可成为学习、工作和未来美好生活的动力。

 

第二节概念的学习

一、概念与概念的学习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的学习意味着学生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

例:

三角形的概念

二、概念学习的两种形式

(一)概念形成

1.什么是概念的形成

指个体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属性。

2.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见153-154)

(二)概念同化

(见154-157)

 

三、在教学条件下学生概念的学习

1.要具备丰富的感性材料

2.必须正确运用变式

3.正确运用下定义的方法

4.将概念运用于实践

第三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发现和提出问题

(二)分析问题

(三)提出假设

(四)检验假设

二、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

(一)知觉情景

解决问题往往受刺激模式直接产生的知觉情景的影响。

(二)定势

指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定势有的表现为受经验习惯的影响,有的表现为受事物固定功能的影响。

(三)迁移

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迁移可分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

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

负迁移:

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消极的。

产生正迁移的条件:

(1)抓住对象的共同因素

(2)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3)培养分析与概括的智力技能

(4)在巩固和掌握的基础上转入新的学习

(5)运用比较的方法

三、创造性思维

(一)什么是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是创造活动中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一种思维活动。

(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1.准备期

2.酝酿期

3.豁朗期

4.验证期

(四)创造性思维在行为上的特征

1.变通性

2.独特性

3.流畅性

教师可通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观察学生的行为是否有以上的特征,从而判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的高低。

第四节青少年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

一、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全面地考察问题,从事物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中去认识事物。

(二)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寻找答案。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考问题时不受别人暗示的影响,他们能够把自己对问题的推测看作尚待验证的假设,认真地加以检查,去伪存真,甚至推翻整个假设。

(三)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能遵循逻辑规律。

(四)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够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和变化,及时地改变先前拟定的计划、方案、方法,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青少年思维与想象的特点

(一)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但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重要作用

(二)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

(三)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特点显著

(四)想象丰富,富于创造而又富于幻想

三、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激发求智欲,增强思维的自觉性

(二)创建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思维的习惯

(四)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

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培养好奇心

(二)丰富想象力

(三)训练发散思维

(四)鼓励直接思维

(五)培养创造性的个性

复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通过思维人能够认识事物的和。

2.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不同,有意想象可分为_________和。

3.思维最基本的过程是与。

4.幻想是的特殊形式,幻想可以分为________和。

5.根据思维的抽象水平,可将思维划分为思维、______思维和思维。

6.问题解决一般经历、、、

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7.幻想是一种与________相联系,并指向______的想象。

8.创造想象是对已有表象综合加工的产物,加工的主要方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反之划“×”。

1.概念的掌握是获得和运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现成的经验的过程。

()

2.想象是一种超现实的自由精神的创造。

()

3.语言是思维的唯一工具。

()

4.我们在对某类事物进行比较之后,找出它们的本质属性,舍弃其非本质属性,这样的思维过程称之为概括。

()

5.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概括性和间接性。

()

6.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这是发散思维的表现。

()

7.动机是推动人解决问题的内部驱动力,动机越强,解决问题的速度越快。

()

8.定势在解决问题中既起推动作用,有时又起消极作用。

()

9.梦基本上属于无意想象活动。

()

三、单项选择题

1.属于无意想象的是()。

A.梦B.幻想C.空想D.灵感

2.“鸵鸟不是鸟”这是思维形式的()。

A.日常概念B.科学概念C.判断D.推理

3.鲁班发明锯借助了丝茅草的启示,这种现象具体属于()。

A.顿悟B.观察能力C.灵感D.原型启发

4.看小说时,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是()。

A.幻想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记忆表象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诗句反映了()。

A.表象的直观性B.思维的间接性

C知觉的理解性D.想象的有意性

6.在教学中,教师先举许多实例,然后再引出基本概念,这是思维的()。

A.分析综合B.比较判断

C.具体化D.抽象概括

7.对活动的内部准备状态叫()。

A.变势B.适应C.定势D.态度

8.语言是思维的()。

A.内容B.工具C.结果D.原因

9.问题解决的最佳动机水平应当是()。

A.最强B.中等强度C.弱D.没有动机

10.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答练习题,大多是()。

A.直观行动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

C.再现性思维D.创造性思维

11.教学中教师运用具体实例说明概念和一般原理,这种思维过

程称为()。

A.系统化B.具体化C.抽象和概括D.比较

12.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是()。

A.概括性和形象性B.集中性和指向性

C.间接性和概括性D.准备性和敏捷性

13.看到天上的白云,自然而然地想象为大海、山峰或某种动物,这种想象是()。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思维?

思维的一般过程有哪些?

2.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

3.什么是创造?

创造思维有哪几个阶段?

4.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是什么?

五、案例分析

1.亚里士多德被誉为是西方的“圣人”,其著作被奉为“经典”不容置疑。

亚里士多德说过:

推动一个物体的力取消后,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静止。

伽利略对此提出质疑,他看到这个事实:

有人推辆小车走,如果他忽然停止推动,小车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走一段路,要使路面平滑,还会走得更远。

他由此进一步推论:

如果毫无摩擦,小车将会永远运动下去。

这个观点为后来牛顿的运动第一定理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另一些的观点,如:

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与其重量成正比,也提出了有根有据的质疑。

结果通过事实推翻了亚氏的“圣言”,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这是什么思维品质,有什么意义?

六、论述题

1.试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并举例说明。

3.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及各自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