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第九册二单元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803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玲第九册二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王玲第九册二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王玲第九册二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王玲第九册二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王玲第九册二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玲第九册二单元语文教案.docx

《王玲第九册二单元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玲第九册二单元语文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玲第九册二单元语文教案.docx

王玲第九册二单元语文教案

先锋小学五年级一学期语文学科教案

主题单元:

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

主备教师:

王玲

执教教师:

相关参考资料:

人教版语文课本、人教版语文教师用书、《名师教案》

教学辅助手段:

课件、多媒体

单元总课时量:

11课时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选编的诗词、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

《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时,要以教材为“例子”,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用情朗读,积累文中美好的语言,感受文中美好的情感。

同时,“思乡怀乡”作为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主题,自古至今流传下来大量经典作品,可以适度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以强化情感体验,丰富语言感受。

单元学情分析: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在过去的语文课内曾经接触过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文,如《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回乡偶书》等,学生能体会到远离家乡和亲人的游子那深深的思乡之情,但以往的课内阅读指导没有指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更深地理解和体会到,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

人的情感,特别是思乡这样情感,往往会通过人的行为、语言或是特定的兴趣爱好等表露出来。

这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揣摩,并结合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实现。

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课题:

5古诗词三首课型:

讲读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泊船瓜洲》的诗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案、课件

一级备课

二级备课

一、知诗人,解诗题。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2、直接揭题:

泊船瓜洲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瓜洲”,教师随机画画简图。

(2)“泊”,教师提示注意字音与字意的联系。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王安石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王安石与江苏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王安石的父亲在江苏南京当过官,他的童年是在南京度过的,因此他把南京当作第二故乡。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就是王安石接到圣旨,赴京任宰相途中写下的。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读准字音。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解决前三个读音——理解第一句。

借助简笔画理解。

(2)解决第四个读音——理解第二句。

引导学生联系创作背景进行理解。

(明月下,遥望家乡,自然想回家:

“huán”)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3、品读,深化理解。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A、瓜洲隔着宽阔的长江,中山距离京口相当遥远,但在诗人笔下那家乡似乎离得很近,这是为什么?

B、为什么寄希望于明月将自己照着返回家乡?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之思乡心切。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师描述情境:

皓月当空,微风拂面,远眺家乡,诗人的心儿早已飞回故乡。

故乡的美景仿佛宛在眼前。

他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描写江南春景的诗句进行描述。

2、引导学生将想象与现实作对比,体会诗人思乡且无奈的内心。

3、有感情朗读。

配乐朗读。

熟读成诵。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绿”字

1、王安石写诗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是王安石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

(到、过、入、满……)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绿”字比一比,“绿”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

是啊!

一个“绿”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

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

并说说为什么。

1、红杏枝头春意()。

(旺、闹、浓)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动、皱、翻、起)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靠家近—>很想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离家久—>早想还

      明月何时照我还。

-}思家切—>不能还

 

作业设计: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

拓展资料: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5古诗词三首课型:

讲读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秋思》的诗意。

2、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3、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

教学重点:

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本诗的意思。

2、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体悟诗境。

教学准备:

教案、课件

一级备课

二级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生自由描述)然而,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

2、张籍,唐代诗人。

他出身贫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

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身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全,急切地盼望得到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

在此情此境下,写下了这首诗。

齐读课题。

3、“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

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

再读课题。

二.初读知意。

1.请同学们反复读古诗,要做到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

(学生反复练读)

2、(投影出示古诗)谁能把这首诗正确地读给大家?

(指名朗读)

3、(弹多音字的拼音)要注意这些多音字的读音。

4、(投影出示生字“洛”)你会怎样记住这个生字?

(生自由回答)

5、这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观察后回答,师指导书写)

     [教学意图]:

扫清读诗障碍,识记生字。

6、读诗不同于读课文,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他的韵味。

请同学们再读古诗,注意停顿,要读出这首诗的韵味,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

7、谁来展示你的朗读?

(指名朗读)

三.入境悟情。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自读自悟再交流)

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现在就将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

(生自由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随机指导以下内容)

Δ见:

·古人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

离家十年的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

(生回答)

·诗人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

(生回答)

·是的,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见不到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凋谢的百花。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张籍,面对此情此景你的心情会怎样?

Δ意万重:

·孤单、寂寞、悲伤、无奈的张籍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写一封家书捎回家,这是怎样的一份家书呀!

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

他想表达哪些意思?

·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

·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

(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

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这真是(出示前两句诗指导有感情朗读)

Δ恐: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从“恐”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回答)

·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

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

──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Δ“又开封”·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回答)

·诗中还有哪个字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复”在这里是“又”的意思?

)同样的意思,尽量用不同的词来表达。

·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

·意万重,说不尽。

情难理,又开封。

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师指导。

四.情感朗读。

1、(播放音乐,课件演示。

)秋风瑟瑟,秋意浓浓。

放眼望去,大地一片枯黄。

花谢了,草枯了,大雁南飞了,老槐树那茂盛的绿叶,也化作片片蝴蝶,飘飘悠悠地往下落。

是呀,又到了落叶归根、全家团聚的时间了,可是……诗人心头泛起一阵酸楚,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那魂牵梦绕的故乡啊?

故乡的亲人啊,你们一切都可安好?

诗人提笔要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完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

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

(板书“思乡情”,师范读古诗。

2、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

自己练习朗读,把你的体会充分地展示出来。

(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并评析)

4、古诗以它精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其丰富的内涵,就让我们记住这精美的语言。

合上书,看板书提示齐背这首诗。

(生齐背)

5、这首诗作者因见秋风引发了意万重,又复恐说不尽,所以又开封。

整个这个过程是一件完整的事,可见这首诗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

(板书:

叙事抒情)

 

板书设计:

秋思

(唐)张籍

见----意万重   思乡情

恐----又开封  (叙事抒情)

 

作业设计:

1、默写《秋思》。

2、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当作练笔。

3.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歌曲,在班级展示。

(选做)

拓展资料:

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

第三课时

课题:

5古诗词三首课型:

讲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