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正规化.docx
《管理正规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正规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正规化
管理正规化
作者刘瑞全
一、绪论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模式,例如国有经济模式、集体经济模式、外资、民营、合资、独资、上市公司、小作坊、摊点商贩等等。
相比较而言,因为当代资本运营及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都是从资本主义社会演变过来的,实际运作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最先研究并投入使用的,所以,外资的独资及控股合资企业,在企业管理上的正规化程度上是做的最好的,其管理最规范,所以,一般而言,外资企业无论是产品、信誉、知名度、整体的企业竞争力等各个方面,都要优于国内同级别的企业。
当前,市场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国内的企业越来越多的参与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
对于进入不发达市场的企业,比如进入非洲、西亚、南美一些国家的企业,因为这些国家的现实状况,对于管理的正规化程度的要求不高,更多的是考虑到当地的法律要求和风俗习惯。
而对于进入欧美、澳大利亚、新加坡及日韩等国家的企业,或其商品进入上述市场的企业而言,管理的正规化程度,将决定着其市场占有率,决定着其生存与发展。
即便是在国内,由于外来企业的进入,以及国内先进企业的冲击,使得企业的管理成本越来越高,而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在被大大的压缩。
过去那种由地方保护、政府优惠政策支持而生存的企业,将会更加的艰难,甚至难以为继。
管理正规化,是国内众多企业,尤其是众多对正规化管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中小型的新兴企业及家族企业、民营企业、集体企业岢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正规化管理
说到管理,估计很多人都不陌生。
实际上,不管有意无意,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管理活动。
比如最简单的,每个人都要管理自己的生活,管理自己的家庭,管理自己的职业规划,等等。
对组织实施管理由来已久,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国长城的建设及埃及金字塔的建造。
在这样动辄数十万人同时施工、时间跨度达到二三十年的巨大工程中,没有严格的管理,不进行严格的人力、物力、财力分工、分配,没有规定严谨的流程,能够顺利完成是不可想象的,尽管当时根本不把人命当回事。
到了近代,尤其是欧洲的工业革命以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但由于当时管理上的严重不足,造成了工作效率底下,浪费严重等问题。
为此,欧美的许多专家学者及企业管理者开始积极探索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由此开始了近代的管理理论的研究,也由此出现了众多的管理理论学派,比如科学管理理论、一般行政管理理论、人力资源方法、定量方法、管理一体化等,并由此产生了很多的管理方法,如统计技术的应用、产品检验监督、全面质量管理、5S、项目管理、目标管理、流程管理、六西格玛等等。
以上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研究及应用,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企业经济效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企业管理的正规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当代的企业管理,是在近代管理理论上,结合当代的实际情况发展起来的,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因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在时间、程度上都存在差异,使得各国企业在管理上、经济效益上、竞争力上均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些对于相对落后国家企业所产生的制约,对于这些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企业的综合实力以及其生存发展能力,均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正是由于各国在管理上的严重差异,使得各国企业界积极探索缩小差距的方法,国际社会也在积极关注。
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的ISO系列标准,就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ISO9000体系的建立,为各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管理模式,使得各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有希望实现一致,消除或减小差异,使得各企业的产品质量有可能提升到统一的高度上来。
但是,即便各国企业都很好的实施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因为各国文化传承、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国际社会的影响程度、政治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人员的素质及接受教育程度、各国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及应用程度等众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各国企业在实际管理中依然存在有巨大的差异,也就使得各国企业在本国及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的信誉度、效益均存在有巨大的差异。
未来是人才的竞争,只有真正的掌握了人才,才能够使得企业获得快速健康的发展。
而如何才能够吸引人、留住人呢?
在现在及将来,薪酬对于人的影响将越来越小,人的追求,更多的会体现在人的价值的体现上。
如何才能够获得人才的认同,愿意留下来为企业服务?
答案同样是,在企业内部实施正规化的管理,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内部的有用人才能够产生归属感、成就感,从而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愿意留下来为企业服务。
针对于此,在企业实施正规化管理,就成为相对落后企业缩小与国际上的先进企业的差距,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有效的手段。
三、正规化管理实现前应作的准备工作
要想在企业实现正规化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企业所处环境、自身条件等方面做分析,以便更好的认清自身及所需了解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好自身的工作规划,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模式。
1、行业整体管理状况的调研
尽管因企业所处行业、所在国家、地区、人员素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不同,而使得每个企业的管理都有所不同,但是,从根本上而言,管理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通过实施管理活动,取得最佳的效益。
就此而言,每一个企业都可以借鉴其他企业的管理经验。
但是,管理也是需要成本的。
如果管理的成本太高,对于企业而言,也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同样,通过管理,也可以使得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时刻关注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以及先进管理理念、模式在行业内先进企业的应用情况,了解行业基本水平的管理成本以及管理效益,可以使得企业在选择管理模式的时候不至于盲目,除非能够使企业获得远远高于投入的收益,否则不提倡选择那种需要成本过高而效益不很明显的管理模式,尽管可能有很多企业采取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可以通过公开的渠道,例如新闻报道、书刊杂志、行业协会的报告、政府部门发布的数据、行业网站、企业网站、报告、行业企业的交流、顾客及消费者方面的信息等渠道,收集行业及行业内企业的信息,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这种信息应尽可能的全面,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而不要仅仅局限于一时、一地,避免因为局限性而产生误判。
而且,这种信息应是真实的,尽可能的避免一些错误信息的影响。
这就要求应该尽可能的获得更多的信息,并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去验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通过信息的收集、分析,可以清晰的了解行业整体的管理状况、先进的管理模式在行业其他企业的应用情况及取得的效果,从而为企业选择符合自身的管理模式,打下基础。
2、国际惯例
所谓的国际惯例,指的是国际上在本行业的一些通常的做法,这种国际惯例,通常是由经济发达社会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流中形成的,为国际社会及国际法所认可的通行的规则,一般具有通用性、先进性,但同时,也可能具有一定的非关税的贸易壁垒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社会化、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市场将越来越面向全球,国际间的经济交往会越来越多,经济的国际依赖性也越发的严重与突出,那种纯粹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将不再存在。
即便是完全针对国内市场的企业,也有可能会因为国际形势、国际市场的变化,而发生不曾预料的变化。
比如,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尤其是中国服装制造业的影响,就是不可预测的。
关注、研究国际惯例,对于企业而言,不仅是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借鉴,也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一项工作。
这不仅限于是有进出口贸易取得企业应该关注的,对于一般的面向本国国内市场的企业,也应引起关注,通过国际惯例的关注与研究,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理念,分析出国际市场对于国内市场的影响,从而把握时机,实现企业的飞跃发展。
3、相关国法律法规收集
依法经营,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最基本的条件。
企业只有遵照所在国、地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的规定,守法经营,才可能实现永久经营。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容忍那种明确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企业存在,地方也会对违反当地法规规定的企业进行严厉的打击。
毕竟,所有的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都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发生。
而相对于社会的稳定的重要性,一个企业也许真的不是那么重要的。
这也是企业实施正规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的依据。
收集的法律法规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关于企业经营方面的,如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伙企业法,广告法,档案法,计量法等;
2)关于员工保护方面的,如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妇女、童工、老人的权益保护法,保险法,传染病防治法等;
3)关于产品质量方面的,如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强制认证规定等;
4)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水源、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单项法律,清洁生产法,可再生能源法等;
5)关于税收方面的,如税法等;
6)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比如安全生产法、条例,消防法,厂房建设安全规范,用电安全规范,特种设备安全规定等;
7)一些地方性的法规要求;
8)关于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标准;
9)一些其他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宪法,刑法等。
对于企业而言,应收集以上方面的法律法规与标准,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比如矿山,应遵循矿山法、资源法,进出口企业应遵循进出口贸易法等。
对于法律的收集应尽可能的详尽,并应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识别,识别出适合本企业的条款,根据与本企业情况的契合度,在本企业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予以运用,或加以重点关注,并宣传到企业的相应的层次。
4、住在国的文化、风俗的考察
企业所在的国家的文化传承、风俗习惯对于企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不重视所在国的文化传承、风俗习惯的企业,就难以融入到当地的社会中去,就难以获得所在国、所在地的认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将会遭遇到难以想象的难题。
对于文化、风俗的学习和理解,可能会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尤其是当接触到一个全新的、完全不同于自己原本所处的环境的文化、习俗的时候,这种学习与理解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更久。
此时,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先摒弃原有文化对新文化的排斥,充分尊重新文化,进而识别出新的文化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然后再进一步的学习、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从而融入当地社会中。
当然,这种当地的文化可能是落后于企业核心所处的原本的文化的,当这个时候,企业首先要做的,应是尽可能的适应这种文化,并在可能的范围内,例如本企业以及自己的供应商,宣传一些先进的文化,打造一种既适应当地文化传承,又能够促进当地文化传承的企业文化,而不显得另类,被当地文化所排斥。
5、社会资源中人力资源的状况
就管理的本质而言,管理的实施者是人,管理的实施对象也是人。
所以,管理模式的选择,必须因人而异。
这里所说的因人而异,指的是企业所在的环境中人力资源的整体状况,包括人力资源的充分程度、人员的整体素质、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文化传统对人员的影响以及人员对外来文化的认可与接受程度等。
关注人力资源,应同时关注社会人力资源的整体状况以及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需求与现有人力资源的状况,并应确定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人力资源的需求情况。
企业在选择实施的管理模式之前,应对所能获得的社会资源中的人力资源状况有一个整体的调查,根据人力资源的状况,选择适用的管理模式。
因为有一些管理模式是需要有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水平的,比如采用统计分析技术较多的管理模式,就需要有相当的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否则,必将搞得一塌糊涂。
根据所能获得的社会人力资源的情况,引进适当的人才,然后选择适当的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管理,既不会造成因人力资源不能满足要求而使得管理混乱,也不会造成因管理模式的简单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也同样的避免了管理成本的浪费。
同时,根据社会人力资源的状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对于保持企业人员的基本稳定,防止人才流失,确保人力资源储备的充足,保证企业运行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6、企业自身优势与劣势的分析
前面所述,都是外部条件对于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实施正规化管理的一些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