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监测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7510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苍蝇监测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苍蝇监测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苍蝇监测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苍蝇监测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苍蝇监测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苍蝇监测实施方案.docx

《苍蝇监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苍蝇监测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苍蝇监测实施方案.docx

苍蝇监测实施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苍蝇监测实施方案

  篇一:

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于报送20XX年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监测

  方案的报告

  xxx: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

  础工作。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

  真实、可信,根据全国爱卫办制订的《四害密度监测实施方

  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将中心20XX年病媒生物防

  控工作监测方案呈报,请审阅!

  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xx年xx月xx日

  xx疾控中心办公室xx年xx月xx日印发

  20XX年病媒生物防控工作

  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

  础工作。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

  的真实、可信,根据全国爱卫办制订的《四害密度监测实

  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此监测方案。

  一、背景

  鼠、蚊、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

  染食物,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

  挑战之一。

  二、监测目的

  

(一)掌握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1.各街道监测场所及数量(县城区设3个监测点)

  

(1)外环境:

建筑工地(拆迁工地)、公共绿地、单位、居

  民院内、湖河两岸100米延长线,共计500延长线,如街道辖区内

  无建筑拆迁工地或湖河,则将监测数量加至其他场所类型中。

  

(2)室内餐馆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1个,农贸市场1个,食品制售或商场1个。

  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

每年4月、9月各监测1次,全年共监测2次。

  3、监测方法

  

(1)外环境:

采用目测鼠迹法,记录外环境500米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粪等鼠迹数。

密度单位为:

鼠迹数/100米

  

(2)室内;采用粉块法,将粉块布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易于栖息的场所,记录放置12小时后的鼠迹数,密度单位为“阳性数/块”。

  (3)统计和计算:

鼠密度(%)==阳性数/粉块总数

  4、监测器材:

  

(1)、布粉块板:

20×20㎝的方木块60个。

  

(2)、滑石粉:

60袋,规格:

1.0㎏/袋。

  (3)、医用纱布:

规格30x60㎝,40张。

  (4)、木棍:

规格(25×¢2),30根。

  (5)、表格:

现场监测记录表,汇总表。

  5、布粉块方法:

  

(1)将纱布折成双层,中央放滑石粉300--400g,用细线捆扎,做成粉包。

  

(2)在调查场所,从墙角基将粉板开口对着墙沿,用木棍轻打粉包,做成20×20㎝大小,厚1--2㎜的薄粉块。

注意布粉块时厚薄必须均匀,靠墙、角或柱必须布粉块,与墙不能留缝隙。

室内:

室内≤7平方米房间1块,7—15平方米房间2块,房间面积超过80平方米顺墙基每10米墙根布一块。

  室外:

顺墙根每间隔5米布一粉块。

  (3)于下午6:

00---8:

00布粉块,次日晨6:

00—8:

00检查。

检查鼠迹方法:

用电筒光斜照射粉块,观察鼠脚印,鼠前腿为四趾,后腿为五趾,鼠痕迹、鼠粪等。

  (4)检查时发现以下情况视为无效粉块:

撒粉后扣盆遮盖、擦去脚印、有意撒水、扫去粉块。

  注意事项:

室内布点应先通知对方,维护监测现场,早晨定时开门,监测前做好宣传告知,防止误伤儿童和宠物。

监测中使用鼠布袋并用麻醉剂处理,防止死鼠的体外寄生虫游离而叮咬监测人。

  

(二)蚊密度监测

  1.各街道监测场所及数量(城区设3个调查点)

  县城区按地理位置分设xx、xx、xx3个调查点,监测时从3

  个点中随机抽取1-2个进行监测。

每监测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居民住户1户,每户选择卧室1-2间,单位1个,检查1-2个房间,检查外环境。

  2、监测时间:

每年的6---9月各监测1次,全年共监测4次。

  3、监测方法:

  

(1)诱蚊灯法,每处使用诱蚊灯1只,监测从7:

00后开始,连续诱集2小时以上。

将集蚊盒取出,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

  

(2)在居民区和单位,检查各类有水容器,坑洼积水中有无蚊虫幼虫(或蛹),密度单位为:

有蚊虫幼虫(或蛹)的积水处数/有积水处数

  (3)对池塘和河流,用500ml长柄勺取水,检查有无蚊虫幼虫(或蛹),每隔5m取水1勺,不少于20勺。

密度单位:

有蚊虫幼虫(或蛹)的勺数/总勺数

  4.统计和计算

  蚊密度?

只/人工小时?

=吸捕成蚊数吸捕小时数

  阳性(有蚊虫幼虫或蛹)勺数蚊密度(有蚊虫勺数/总勺数

  阳性(有蚊虫幼虫或蛹)积水数蚊密度(有蚊虫积水数/总积水数

  (三)蝇密度监测

  1.各街道监测场所及数量(城区设3个调查点)

  县城区按地理位置分设xx、xx、xx3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每次选监测点3个,其中:

垃圾中转站1个,餐馆(饭店、酒楼)1个,副食店1个、单位食堂1个、居民区1个、农贸市场1个随机监测。

  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调查点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

每年5月—9月进行监测,全年共监测5次

  3.监测方法

  

(1)室外:

采用目测法,记录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内外环境以及

  篇二:

全国监测方案

  附件8: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试行)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

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

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

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

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

  

(一)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

  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三、监测定义

  病媒生物监测是指以科学的方法,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鼠类、蚊类、蝇类和蟑螂等病媒生物,对其种类、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反馈,供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病媒生物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四、监测系统组成和职责

  

(一)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由卫生部、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成。

  

(二)分工和职责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部领导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内的监测工作,并提供所需的专项监测经费,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全国监测方案的起草、修改和完善,根据省级疾控机构的建议,确定全国监测点的布局,组织全国监测工作的实施;承担全国性病媒生物监测的技术指导和培训;负责监测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并组织专家进行监测质量的检查和质量控制。

  3.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据全国监测方案的要求,组织开展辖区内监测工作;负责协调各级监测点的工作,督促检查监测方案落实;按时收集、分析、上报和反馈监测结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测质量控制和考核工作。

  4.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实施,指定专人负责监测点工作,完成监测任务,并对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5.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各省监测工作安排,配合完成或承担监测任务。

  五、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不同地理方位选3至5个地级市,每个市设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和农村自然村3个类型的监测点各1个,每个监测点每月室内外一次性布放200有效夹夜。

由于鼠密度监测的特殊性,各市应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监测点的范围,为避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相邻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布放鼠夹,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布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

  2.监测时间

  每月中旬进行调查,以月作统计单位。

  3.监测方法

  采用夹夜法。

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见附件1),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晚放晨收。

室内按每15m2布夹1只,沿墙根均匀布放。

室外每5m布夹1只。

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特殊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农村自然村室内外均匀布放。

  4.统计与计算

  鼠密度(捕获率)?

捕鼠总数(只)?

100%有效夹总数(只)

  有效夹数=布夹总数-无效夹数

  捕鼠总数是指鼠夹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鼠头或大片鼠皮则定为捕到鼠,记入捕鼠总数。

若已击发的鼠夹上有鼠毛、鼠尾、鼠爪,该夹计入布夹总数,定为未捕到鼠。

  无效夹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

  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并同时记录捕鼠地点、性别、体重(精确到0.1g)和头体长(见表1),汇总表见表2。

  5.注意事项

  监测前做好宣传告知,防止误伤儿童和宠物。

监测中使用鼠布袋并用麻醉剂处理,防止死鼠的体外寄生虫游离而叮咬监测人员,同时也便于进行体外寄生虫的调查。

  

(二)蚊密度监测

  在成蚊监测和伊蚊专项监测所列的方法中,可以选择一种方法用于当地的监

  测。

  1.成蚊监测

  定时、定点进行成蚊密度监测。

  

(1)诱蚊灯法

  ①监测点的选择

  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不同地理方位选3至5个地级市为监测点。

每个地级市城区选择居民区、公园(含街心公园)、医院各4处,农村选择民房和牲畜棚(牛棚和猪圈等)各4处,没有牲口棚的以民房补齐。

除牛棚、猪圈外,其它均在外环境中进行。

  ②监测时间

  每月2次,相邻两次的测定间隔应为15天,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顺延。

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监测,连续两次监测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

  ③监测方法

  每处使用诱蚊灯(见附件2)1只,监测从日落20分钟后开始,连续诱集6小时。

第二天,将集蚊盒取出,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

  ④密度指数计算

  密度(只/小时)=捕获蚊虫数

  捕蚊时间?

灯数

  分别将每盏灯每晚的监测结果填入数据报表(见表3),记录当时主要气象数据(气温,湿度,风力),环境类型。

汇总表见表5-1。

  

(2)人工小时法:

  ①监测点的选择

  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地理方位选3至5个地级市为监测点。

每个地级市城区选择城市中心2个居民区,城郊结合部3个居民区,每个居民区调查4户,农村选择自然村2个,每个自然村调查农户4户,不相邻的牛棚和猪圈(或其它牲畜棚)各2处。

没有牲畜棚的以民房补齐(共2户)。

进行室内成蚊密度监测。

  ②监测时间和方法

  每月2次,相邻两次的测定间隔应为15天。

日落1小时后,用电动吸蚊器(见附件3)在每个监测点的室内环境捕捉15分钟,分类计数。

居民区可以选择在楼道。

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监测,连续两次监测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

  ③密度指数计算

  调查结果填入数据记录表(见表4)。

汇总表见表5-2。

  密度指数计算以只/人工小时为单位。

  注:

各地方案选定后,原则上长期使用同一种方案。

  2.伊蚊专项监测,该项监测针对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此项监测。

有埃及伊蚊分布的监测点,应该在监测过程中,注意收集该种伊蚊分布范围的资料。

  

(1)诱蚊诱卵器法

  ①监测点的选择

  每个地级市选居民区、公园、工地、医院、废品收购站等其它伊蚊孳生场所共布放200只诱蚊诱卵器,居民区每户一只,公园、工地每10m一只(见附件6)。

  ②监测时间

  各监测点于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监测,至连续两月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

  ③监测方法

  用诱蚊诱卵器,连续放置四天,第四天检查、收集诱到的成虫及蚊卵(见表

  6)。

统计蚊卵阳性率,同时记录调查期间平均气温和降雨情况。

汇总表见表8-1。

  

(2)容器指数法

  ①监测点的选择

  每个地级市按不同地理方位选4个街道的居民区,每个街道检查室内外积水容器不少于100个;公园、工地、废品收购站和其它单位各2个,检查积水容器不少于100个。

  ②监测时间

  各监测点于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③监测方法

  检查各种积水容器内伊蚊幼虫和蛹的阳性率。

各种积水容器按性质分为永久性(如水缸、水池等)和暂时性(如花瓶、轮胎、废弃瓶罐等)容器(见表7),可分别统计计算指数。

汇总表见表8-2。

  ④密度指数计算

  伊蚊幼虫或蛹阳性容器数容器指数(cI)=?

100检查容器数

  (三)蝇密度监测

  篇三:

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繁峙县疾控中心病媒生物

  监测方案

  为了消除“四害”,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逐步提高县城品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积极配合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做好我县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科学规范、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特制定此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掌握我县四种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防报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根据监测资料的收集,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联系,为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四)为我县爱国卫生运动,消除“四害”制定消杀方案提供依据。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1、外环境:

采用目测鼠迹法。

记录外环境400米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

密度单位为鼠迹数/100m。

环境类型以建筑工地,居民区和单位、河湖两岸,公共绿地等。

  2、内环境

  鼠密度监测4次,采用粉迹法,时间是2、4、9、11月。

  环境类型以农贸市场、饭店、宾馆、饮食店、食品加工、火车站和汽车站等。

  

(二)苍蝇密度监测

  1、室外。

采用目测法。

记录公测和垃圾中转站内外坏境以及居民楼楼道中视野范围内存的成蝇数,密度单位为成蝇数/视野。

  2、室内。

采用粘蝇条法,将粘蝇条悬挂在室内,检查记录24/小时后粘捕到的蝇数,密度单位为粘捕蝇数/条。

全年5——9月,共5次。

环境类型以餐饮、单位食堂、农贸市场等为主,每次检测共在3类场所所悬挂10条粘蝇条。

  (三)成蚊密度监测

  成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法、每灯监测时间10小时,密度为只/小时。

全年监测4次,6——9月份。

  环境类型以居民区、医院、农民、牲畜棚为主。

  (四)蟑螂密度监测

  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蟑纸法,将粘蟑纸放置在蟑螂经常活动或藏匿的部位,检查记录放置24/小时后粘捕到的蟑螂数。

密度单位为粘捕只数/张。

  环境类型以宾馆、医院、单位食堂、食品制售或商场为主,每次监测共6类场所布放60张粘蟑纸。

全年监测9次,每年2、4——10、12月进行。

  三、监测总结

  将全年监测蚊、蝇、蟑螂、鼠密度汇总上报,为全县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四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