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7455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蒙古的兴起”“回族的形成”,这些信息反映出该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统一国家的发展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

2.下图是“南宋纸币铜版拓片”。

请问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币出现于何时何地?

()

A.唐朝长安B.北宋开封C.南宋四川D.北宋四川

3.下列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首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阿骨打建立金B.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C.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D.成吉思汗建立元朝

4.泰国香米在我国卖的非常火爆。

早在宋朝时,人们就能品尝或种植外来优良稻米——占城稻,它引进于()

A.越南B.泰国C.新加坡D.缅甸

5.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A.鲜卑族B.女真族C.满族D.回族

6.元朝时创立(现在仍在实行)的对全国有效统治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度

7.史书上常提到的“榷场”是指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边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

位于甘肃一带的榷场主要交易双方应该是(  )

A.辽和北宋B.唐与辽C.金与南宋D.北宋与西夏

8.下列关于四大发明阐述正确的有()

①四大发明均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②北宋制成罗盘针并开始运用于航海

③西汉的“蔡侯纸”是人类书写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④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活字印刷品是《金刚经》

⑤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

A.①②⑤B.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④⑤

9.宋代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词,最杰出的词人有()

①白居易②苏轼③李白④李清照⑤辛弃疾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D.②④⑤

10.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唐朝时期出现的?

()

A.造纸术、印刷术B.印刷术、火药C.指南针、火药D.造纸术、火药

11.关于北宋建立方式表述准确的是()

A.农民起义夺权B.少数民族人侵中原

C.大将发动政变自立D.外戚夺取政权

12.北宋初期纸币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B.铜钱和铁钱携带不便

C.宋代造纸业相当发达D.政府支持发展纸币业

13.宋朝时,任用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这体现出宋朝()

A.重本抑末B.重武轻文C.重文轻武D.重农抑商

14.宋辽夏金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其消亡的先后顺序是()

A.辽、西夏、金、南宋、元B.西夏、辽、金、南宋、元

C.辽、西夏、南宋、金、元D.南宋、辽、西夏、金、元

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

A.秦朝B.西晋C.隋朝D.元朝

16.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

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B.封建制度的衰落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7.见下图中的著作,如果某图书网站要求为此上架图书写一句简介,下面可以入选的是()

A.统蒙古,立政权,未灭西夏身先死B.建大元,灭南宋,统一全国设行省

C.统契丹,建政权,澶渊之盟结和平D.统女真,抗大辽,建立金朝灭北宋

18.如下图所示局面的出现发生在哪一事件后?

(  )

A.唐太宗大败突厥后B.澶渊之盟后

C.靖康之役后苏辙:

《栾城集》D.偃城大捷后

19.某班级正在举办宋词朗诵会,下列哪一人物的作品可能出现在这一朗诵会中()

A.司马迁的《史记》B.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C.李清照《如梦令》D.关汉卿《窦娥冤》

20.耶律阿保机与完颜阿骨打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是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B.都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

C.建立的政权都曾与南宋形成对峙D.都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21.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下列相关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②元朝建立③蒙古灭金④西夏灭亡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②①③④

22.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政府在地方设立的行政机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中书省D.行中书省

二、简答题

23.简述为什么我们既肯定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又赞扬文天祥抗元?

24.简述澶渊之盟”与宋夏和议的异同点。

三、综合题

25.信息窗口题:

(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图1图2

(1)请你填出图1,图2空格部分政权名称:

①②③④⑤⑥

(2)图1、图2政权都是通过议和实现和平相处的,请你做出评价?

26.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谚语)

 材料二:

元末反映草原地区蒙汉民族生活的诗句: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时期的谚语?

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有何变化?

(2)材料二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它与元朝统一有何关系?

27.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在学完中国古代史后,想围绕“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制作知识卡,并探究经济与政治、社会生活、科技文化的关系,请你来参与。

(1)请将上图中的知识卡补充完整。

①;②;

③;④;

⑤;⑥。

(2)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两宋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城市里出现了固定性的娱乐场所,被称作什么?

(4)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请举出一例。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宋元历史。

“澶渊之盟”、“岳飞抗金”、“蒙古兴起”、“回族的形成”。

这些信息反映出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民族关系的发展。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D

【解析】

试题分析:

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考点:

纸币的产生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最早纸币产生朝代和地点的识记,纸币携带方便,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这一时期宋朝商业发达,对外贸易频繁。

3.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成吉思汗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所以,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否定型选择题,做这种题型时,一定要将“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词语勾画住,提醒自己不要选成“对的”。

还需熟悉成吉思汗的主要贡献,逐项进行分析,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4.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的信息不符。

故选A。

5.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元朝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

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

因为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在四个方面:

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回族开始形成。

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6.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制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故D符合题意;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的政治制度,故B不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朝立国,于1141年与南宋订立和约,划定疆界后,宋金之间先后在宋境的今甘肃等地置立榷场,选项C符合题意;而“榷场”在宋朝才出现的,选项A主要在河北一带;选项B不符合史实;选项D主要在陕西和宁夏,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8.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四大发明的相关内容。

四大发明均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北宋制成罗盘针并开始运用于航海。

“蔡侯纸”是东汉蔡伦改进的,不是西汉,所以③错误。

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不是活字印刷,所以④错误。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得到改进,威力大增。

所以正确的是①②⑤,答案选A。

考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指南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火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先进的科学技术·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9.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成为宋代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宋朝最杰出的词人是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白居易、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故②④⑤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是东汉蔡伦发明的;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改进,都发生在唐朝时期,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所以答案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充分掌握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成就,需要学生扎实掌握四大发明的人物以及时间,历史意义。

11.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定都东京。

北宋是大将发动政变自立。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2.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北宋前期,四川成都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最主要原因”是解题的关键,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北宋前期,四川成都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3.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宋朝任用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

宋朝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因此,题干现象体现出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

故C符合题意;重本抑末指的是重视农业,故A不符合题意;重武轻文对题意理解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重农抑商在题干中不能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辽、宋、金、元政权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辽灭亡的时间是1125年;西夏灭亡的时间是1227年;金灭亡的时间是1234年;南宋灭亡的时间是1276年;元灭亡的时间是1368年;因此其消亡的先后顺序是辽、西夏、金、南宋、元。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D

【解析】根据题干“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疆域广阔的政权,也是首次征服全中国地区的征服王朝。

所以答案选择D

点睛: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灭南宋统一中国。

16.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是夏商周的基本特征,故A不符合题意;封建制度的衰落是明清时期的基本特征,故B不符合题意;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隋唐时期的基本特征,故C不符合题意;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获得发展。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忽必烈1271年定国号为元,1276年灭亡南宋,元朝统一中国,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答案选择B。

18.B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有“廷和好年深……”,由此判断这是在宋辽大战后,签订澶渊之盟后边境出现了和平安定的景象,所以答案选B。

19.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词人的女词人李清照,次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代表作是《如梦令》。

所以,李清照的作品可能出现在这一朗诵会中,C项符合题意;《史记》是西汉时期的历史著作,A项不符合题意;《资治通鉴》是历史著作,B项不符合题意;《窦娥冤》是元朝时期元曲的代表作品,D项不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是女真族的首领,他们都是少数民族额首领,A项是相同点;耶律阿保机建立了辽朝,是辽国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朝,是金朝的开国皇帝;B项是相同点;两个人都创造了文字,D项也是相同点;公元1125年,辽朝被金朝所灭;南宋时1127年建立的政权,辽和南宋没有对峙的情况;而金和南宋是对峙的局面,C项是不同点,所以答案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相同点不包括”,正确分析四个选项,结合课本关于耶律阿保机与完颜阿骨打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二者都是少数民族的首领,并且都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都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ABD都是相同点,应该逐一排除,最后得到正确答案。

21.C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是在12世纪,随后,蒙古先灭亡西夏,再灭亡灭金,最后,1271年元朝建立,由此可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③②,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时间排列是不正确的,排除;故选C。

2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省制度。

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在地方设立的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故选D。

23.

(1)肯定前者是因为统一结束了较长时间的分裂格局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赞扬后者是因为元军南下威胁南宋人民的利益,文天祥代表南宋人民的利益,反抗民族压迫、民族掠夺,更因为文天祥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值得钦佩和学习。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肯定元灭南宋统一全国是因为统一结束了较长时间的分裂格局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赞扬文天祥抗元是因为元军南下威胁南宋人民的利益,文天祥代表南宋人民的利益,反抗民族压迫、民族掠夺,更因为文天祥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值得钦佩和学习。

24.异:

宋与辽成为并立政权。

夏向宋称臣。

同:

宋辽、宋夏议和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与宋夏和议的不同点是:

宋与辽成为并立政权,夏向宋称臣;相同点是:

宋辽、宋夏议和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25.

(1)①辽②西夏③北宋

④金⑤西夏⑥南宋

(2)对北宋来说,议和都送给对方岁币,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加重人民的负担;但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有积极作用,它结束了战争,使双方边境处于和平稳定的状态,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统一。

【解析】

(1)根据图1和图2结合所学知识,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契丹多次更改国号,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960年后,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

1127年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由此可知,图1,图2空格部分政权名称分别是①辽;②西夏;③北宋;④金;⑤西夏;⑥南宋。

(2)依据所学知识,北宋时期,通过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实现了与辽、西夏的和平相处。

我们要正确评价这种现象。

对北宋来说,议和都送给对方岁币,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加重人民的负担;但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有积极作用,它结束了战争,使双方边境处于和平稳定的状态,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统一。

26.

(1)南宋,(1分)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分)

(2)蒙汉两族的差异越来越小,(2分)

元朝的统一有利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和元朝政治经济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阅读材料一的谚语结合所学知识,“苏湖熟”苏湖是指苏州,湖州两地,而这两地都位于太湖流域,天下足说明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阅读材料二,从“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的信息可以看出胡人指蒙古族,胡汉人民杂居相处,相互学习和借鉴,蒙汉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

元朝的统一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统一中原政权的史实,元朝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时期,元朝的统一有利于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考点:

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元朝的民族大融合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过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坚决维护和平,科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统治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措施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南宋后期许多蒙古人进人中原,中原人民迁往边疆地区,为后来元朝的民族大融合高潮出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一时期频繁的民族战争虽然给各族人民带来灾难,但也促使了各族人民的接触和交流,形成民族融合的新高潮,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7.

(1)①商鞅变法②圆形方孔③江南地区④开元盛世⑤临安(今杭州)⑥闭关锁国

(2)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

(3)瓦子

(4)《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或《农政全书》)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这是秦国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奠定了封建经济的基础。

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开元盛世的出现,标志着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

两宋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城市里出现了固定性的娱乐场所,被称作瓦子。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如《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