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7258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docx

《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docx

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篇一:

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分析】

XX.cn

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分析作者:

刘中华

来源:

《会计之友》2013年第24期

【摘要】商业银行由于其特殊的行业性特点,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这就决定了必须要有完善而健全的内部控制与之相对应。

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于商业银行加强银行体系风险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完善内部审计程序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考虑到银行业的监管特殊性和信息披露可获得性,文章选取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9—2011年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内部控制评价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并据此提出相应的

建议。

【关键词】上市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

一、引言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法定责任,按规定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上市公司审计监管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有效防范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重要方法。

中国人民银行早在2002年4月就颁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08年6月,财政部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门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该配套指引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至此,我国基本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由自愿性披露变为了强制性披露。

这一规范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良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仅提升财务报告决策的有用性,而且还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建立是否意味着上市商业银行具有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呢?

本文选取了16家上市银行2009—2011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出台前后上市商业银行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总体状况、具体内容、评价依据等方面的变化,来检验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和力度,找出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分析

(一)报告披露的总体状况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16家上市商业银行,涵盖了银行的主要类别,包括5家国有商业银行(工、农、建、中、交)、3家城市商业银行(北京、南京、宁波)和8家股份制银行(民

【篇二:

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

学校代码:

10254

密级:

论文编号:

上海海事大学

shanghaimaritimeuniversity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dissertation

论文题目: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

学科专业:

会计学

作者姓名:

姜隽倩

指导老师:

田建芳副教授

完成日期:

二〇一〇年五月

摘要

随着国内外财务欺诈丑闻的曝光,内部控制缺陷问题不断显现,国家监管机构也开始重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其评价问题。

2008年,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第一部内部控制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然而,相关配套的具体操作指南尚未发布,给各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商业银行作为上市公司的排头兵,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在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定义、发展、主体和内容、方法和程序进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说明了内部控制及其自我评价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了主客观原因,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确保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有效实施,希望给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一点启示。

关键词: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abstract

abstract

withtheexposureofforeignanddomesticfinancialfraudofscandals,thedeficienciesininternalcontrolspringupcontinuously,nationalregulatorsalsopayattentiontointernalcontrolsystemsanditsassessmentofthelistedcompany.in2008,fivedepartmentsjointlyissued“thebasicnormsofinternalcontrol”---thechinesefirstenterpriseinternalcontrolstandard.thelistedcompaniesarerequiredtoaccesstheeffectivenessoftheircompanysinternalcontrolbythemselvesanddiscloseannualreportonself-assessment;theycanalsoemployintermediaryorganizationswithsecuritiesandfuturesbusinessqualificationtoauditinginternalcontroleffectiveness.however,therelatedconcreteoperationguidelineshaven’tbeenissued,whichbringssomeproblemsforthelistedcompanyoninternalcontrolself-assessment,sotherearealsosomedifficultiesininternalcontrolofcommercialbanksasthemostimportantpartofthelistedcompanies.thewriterwritethispaperbasedonthetheoryexplainsofinternalcontrolself-assessment’sdefinition,development,principalpartandthecontents,methodsandprocedures,andstatestheimportanceofinternalcontrolanditsself-assessmenttocommercialbanks.thentheproblemsofinternalcontrolself-assessmentinchinesecommercialbanksatpresenthavebeenpointedout,followingbythesubjectiveandobjectivereasonsanalysis.thewriteralsotriestoputforwardsomecorrespondingmeasuresthatcommercialbanksshouldstrengtheninternalcontrolanditsself-assessmentsystems,onwhichbasistoensurethecsaeffective,wishingtoofferourcommercialbankssomeenlightenmentoninternalcontrolself-assessment.

jiangjunqian(accounting)

directedbytianjianfang

keywords:

commercialbanks,internalcontrol,internalcontrolself-assessment

摘要.................................................................iabstract..............................................................ii

引言.................................................................1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基本理论........................................3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定义和发展.................................3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主体和内容.................................6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法和程序.................................8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特征及其自我评价的现状和问题...................11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特征..................................11

(二)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分析..............................12

(三)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发展现状.....................14

(四)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16

三、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24

(一)法律法规政策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没有明确规定..................24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成本和效益问题不易权衡........................24

(三)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自我评价的认识存在偏差......25

(四)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经验不足..............................26

四、解决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问题的措施.......................27

(一)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27

(二)制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28

(三)设立专门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机构..........................29

(四)设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指标................................30

(五)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31

(六)提高管理层对制度执行的严肃性的认识..........................34

(七)采用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34

(八)提高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人员的素质..........................35

(九)发挥商业银行内外部监督的作用................................36

结束语................................................................38

致谢................................................................39

参考文献..............................................................40

引言

在国外,安然、世通等美国大公司相继爆出欺诈丑闻,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问题开始被业界关注。

针对这些财务欺诈事件,美国国会于2002年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thesarbanes-oxleyact,简称sox法案),其中第302节和第404节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及其披露作出了严格规定。

第一次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规定管理层不仅要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负责,还要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

在国内,随着琼民源、中航油事件暴露出的内部控制缺陷问题不断显现,国家监管机构也开始重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其评价问题。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

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然而2009年5月11日,《中国经营报》刊登题为“中国版‘萨班斯法案’确定实施延期”的文章,指出原定于2009年7月1日起实施的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延至2010年1月1日。

除延期外,执行企业的范围也发生了变化,考虑到创业板公司的规模较小,执行内控规范的成本较高,因此,要求原来的上市公司先执行的方案改为拟定境外上市公司先执行。

《中国审计报》发表评论,认为企业内控规范的延期执行主要是因为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还有大量准备工作要做,相关配套“指引”文件尚未通过,企业很难实施;另外企业执行成本较高,规范的实施需要不少于半年的培训也是重要的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国家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但是具体操作指南尚未公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仍存在较多问题,实施起来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需要解决的困难比较多。

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适用对象是一般上市公司,作为通用的规范必然对具体的行业无法做出详细规定,因此不同行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会存在差距,行业发展存在不均衡性。

纵观近年来我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面的研究,对商业银行执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文献较为少见,而研究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内容、主体、方法,以及评价过程的具体实施和最终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对目前的商业银行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通过对目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及相应对策的提出,笔者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个清晰的视角去了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也希望能给予上市商业银行进行内控自我评价一点启示。

本文的写作思路可以归纳为“引言——相关理论阐释——对商业银行具体分析—

【篇三:

上市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分析下】

上市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分析——基于2006年-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下)

2013年01月11日11:

07来源:

《证券市场导报》2012年第12期作者:

何芹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

《评价指引》并没有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具体内容作出详细规定,但是要求报告至少应当披露下列内容:

(1)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

(2)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3)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4)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5)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6)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7)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及重大缺陷拟采取的整改措施;(8)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

《评价指引》于2010年4月颁布,因此,考虑不同年份报告的可比性,本文主要针对16家上市银行2010年和2011年上市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进行比较,如表3所示。

比较2010年和2011年上市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具体内容,我们发现,所有银行的自我评价报告都有“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同时,除2010年深发展、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以外,其他银行的自我评价报告都涵盖了“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的内容。

但是“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及重大缺陷拟

采取的整改措施”等内容,2011年的披露较2010年变化较大,2011年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规范性更强。

(1)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看,虽然所有银行的评价报告都涵盖总体情况描述的内容,但是具体表述却存在差异。

2010年,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深发展、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是针对所有内部控制进行的;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对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进行了评价,但未提及是否注意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只有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农业银行对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且提及是否注意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

2011年,除兴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自我评价是针对所有内部控制以外,其他13家银行评价的对象都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在这13家银行中,除南京银行外,其他12家银行均在自我评价报告中提及是否注意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

(2)从“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看,2010年,上市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依据除了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内部控制相关指引外,还有些银行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作为评价的依据。

2011年,上市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依据则主要是《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3)从“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看,2010年只有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深发展、宁波银行等8家银行披露了评价的具体范围,且主要是从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的披露。

2011年,除了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以外,其他银行都披露了评价范围,评价范围大多数是从五个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三个层面(公司层面、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展开,个别银行详细披露了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如交通银行、深发展、兴业银行、招商银行。

(4)从“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看,2010年除了北京银行在评价报告中提到包括询问、观察、调查问卷等多种方法外,其他银行未涉及相关披露。

2011年,除了浦发银行和南京银行以外,其他银行都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5)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所有的披露内容中,“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和“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及重大缺陷拟采取的整改措施”的信息披露是最为欠缺的。

根据《评价指引》的规定,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按其影响程度可以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其中,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一般缺陷是指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

并且还提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由企业根据上述要求自行确定。

2010年,除了浦发银行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以外,其他银行评价报告中的表述都较含糊。

虽然有些银行也提到内部控制存在一般缺陷,如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深发

展、招商银行,但都仅局限于“一般缺陷可能导致的风险均在可控范围之内,并已经和正在认真落实整改,对本行经营活动的质量和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不构成实质性影响”之类的表述。

虽然2011年这两部分的信息披露相比较2010年来说较为改善,但整体来说仍然不够充分,很多银行都仅在自我评价报告中将《评价指引》关于三类缺陷的定义重复一遍,除此之外的披露信息都非常有限。

具体情况是:

华夏银行和南京银行都没有关于缺陷及其认定和整改情况的相关披露。

宁波银行虽然提到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和整改,但具体情况都未披露。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深发展、光大银行对这两部分内容的披露仅仅局限于“一般缺陷可能导致的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并已经或正在认真落实整改,对本行经营活动的质量和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不构成实质性影响”之类的表述。

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但未披露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整改情况。

交通银行从具体业务层面披露了内部控制的缺陷;兴业银行详细披露了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整改情况;浦发银行从内部控制设计和内部控制执行两个层面披露了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但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都没有关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具体标准。

相比较来说,北京银行的披露较为完整,既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也提出了整改措施,但是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内容却未披露。

3.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规定,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应该包括的要素有“

(一)标题;

(二)收件人;(三)引言段;(四)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段;(五)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六)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的说明段;(七)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段;(八)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

(九)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十)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十一)报告日期”。

袁敏(2007)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审计实务中存在意见名称不一致、依据不同、意见表述方式有差异、审计意见的类型不同、发表意见对象不统一、用途限制与否有别等诸多问题。

按照《审计指引》的要求,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包括无保留意见、加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

同时,《审计指引》还要求,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应当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对重大缺陷的性质及其对实现相关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披露,提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使用者注意相关风险。

从2010年和2011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来看,所有银行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均为无保留意见,并且均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落。

因此,结合指引的规定以及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从审计报告标题、审计依据、审计业务类型、保证程度和用途限制与否等五个方面总结分析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的问题。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相关内容及符号的解释说明如表4所示,按照《审计指引》的要求,规范的审计报告应符合a1、b1、c1、d1、e1等要求。

根据我们的数据收集,上市银行2010年和2011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情况如表5所示。

可以看出,虽然2010年《审计指引》已经实施,但是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整体规范性较差,整体来说与《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要求不相符。

从报告名称上看,没有一家银行是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并且个别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