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复习指导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716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复习指导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复习指导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复习指导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复习指导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复习指导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复习指导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docx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复习指导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复习指导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复习指导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docx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复习指导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无机及分析化学

期末复习指导

孙义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核说明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考核对象为: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专科)课程开放试点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三、考核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文字主教材和本考核说明。

文字主教材为孙义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年出版的《无机及分析化学》。

四、课程总成绩的记分方法

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所以形成性考核应视平时作业和实验的完成情况及学习情况给分,计占课程总成绩的30%。

终结性考试为对学生所学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进行的考核,它占总成绩的70%。

课程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为及格。

即以上两个成绩累计60分以上(包括60分)为考核通过。

五、形成性考核要求及形式

形成性考核采取平时作业和实验的完成情况及学习情况给分。

作业由中央电大统一布置、下发专门设计的综合性作业,办学单位教师批改、判分,中央电大抽查、监督。

六、终结性考试要求及形式

1.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重点是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考试要求分三个层次:

掌握、理解(或熟悉)、了解。

2.组卷原则在教学大纲和考核说明所规定的要求和内容范围之内命题,根据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在终结性考试中,掌握的内容约占总分的60~70%,理解(或熟悉)的内容约占总分的20~30%,了解的内容约占总分的10%;

3.考试形式和时间终结性考核采取闭卷形式;时间为90分钟。

七、试题类型

(1)选择题

(2)填空题

(3)简答题

(4)计算题

 

第二部分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绪论

考核知识点:

1.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2.化学分析方法分类;

3.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考核要求:

1.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2.掌握化学分析方法分类;

3.理解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1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考核知识点: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正确书写;

4.浓度、压力、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考核要求:

1.掌握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2.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掌握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正确书写;

4.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一般计算;

5.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第2章定量分析基础

考核知识点:

1.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2.误差的表示方法;

3.误差的来源及其减免方法;

3.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4.可疑数据的取舍;

5.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滴定分析方法,滴定方式;

6.基准物质和标准滴定溶液;

7.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8.滴定分析计算。

考核要求:

1.了解一般分析过程的基本步骤;

2.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各种表示方法;

3.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减免方法;

4.理解有效数字的意义,掌握其计算规则;

5.掌握用Q检验法处理可疑值的取舍;

6.了解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滴定分析方法、理解四种滴定方式;

7.掌握基准物质的概念、标准溶液的配制;

8.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分数、滴定度;

9.掌握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第3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考核知识点:

1.酸碱质子理论、

2.水溶液中的酸碱解离平衡;

3.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4.缓冲溶液、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

5.酸碱指示剂;

6.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7.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考核要求:

1.理解酸碱质子理论的定义,共轭酸碱对的概念;

2.了解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掌握一元弱酸、弱碱解离平衡,掌握共轭酸碱对的解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判断酸碱强弱的的方法;

3.理解同离子效应及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原理;

4.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选择原则,掌握常用指示剂在酸碱滴定中的使用;

5.理解一元酸碱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及指示剂选择,掌握酸、碱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

6.掌握酸碱滴定法的相关计算及混合碱的测定。

第4章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考核知识点:

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和溶度积,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2.分步沉淀和沉淀溶解方法;

3.沉淀滴定法;

考核要求:

1.理解溶度积的概念及其与溶解度的换算、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与溶解;

2.了解影响沉淀溶解的方法,沉淀转化的条件,理解分步沉淀;

3.掌握莫尔法沉淀滴定法的原理。

第5章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考核知识点:

1.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数),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3.原电池,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式;

4.电极电势的应用;

5.氧化还原滴定法(高锰酸钾法、碘量法)。

考核要求:

1.理解影响氧化还原应速度的因素,掌握氧化数、氧化剂、还原剂等基本概念,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原电池的组成,了解能斯特方程式及其有关计算,理解标准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的概念,掌握运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相对强弱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会判断反应进行次序;

3.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高锰酸钾法、碘量法和氧化还原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第6章物质结构

考核知识点:

1.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2.原子中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

(2)核外电子排布原则:

能量最低原则、泡里不相容原则和洪特规则;

(3)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

3.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氧化数;

4.化学键:

离子键、共价键;

5.分子间的作用力。

考核要求:

1.了解原子的组成、电子云概念、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原子轨道能级图;

2.了解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会写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掌握元素基本性质周期性的变化;

4.了解化学键基本类型,了解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了解共价键的类型,理解离子键与共价键的特征及它们的区别;

5.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征与性质、氢键的形成及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第7章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考核知识点:

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定义、组成(中心原子或离子、配位体、配位原子、配位数)、命名、类型。

2.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配位平衡常数;

3.EDTA的性质,EDTA配合物的特点;

4.EDTA配合物的解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5.配位滴定,金属指示剂;

6.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7.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考核要求:

1.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定义、组成、命名、分类;

2.了解配位平衡常数;

3.了解EDTA的性质,理解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螯合物的特征;

4.了解EDTA配合物在水溶液中配位平衡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了解酸度对配位反应的影响和酸效应系数的含义,理解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

5.了解金属指示剂的应用及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方法,掌握金属离子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和配位滴定的应用。

第8章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考核知识点:

1.卤素及其主要化合物

(1)卤素通性:

电子结构及氧化态、基本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2)卤素单质的性质、卤化氢及氢卤酸的性质、制法;

(3)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的酸性和氧化性的递变规律。

2.氧、硫及其化合物

(1)氧、臭氧和过氧化氢的性质;

(2)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氢化物及氢硫酸的性质;硫的含氧化合物、亚硫酸、硫酸、硫代硫酸及其盐的性质;

3.氮族元素及其主要化合物;

(1)氮及其化合物:

氮、氨及铵盐的性质;氮的氧化物、亚硝酸、硝酸性质;

(2)磷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4.碳、硅、硼族元素及其主要化合物。

(1)CO、CO2的性质、碳酸盐的性质;

(2)二氧化硅、硅酸的性质;

(3)硼:

硼酸、硼砂性质。

考核要求:

1.掌握卤素单质、氢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

2.了解O2、O3、H2O2的性质、硫的重要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

3.理解氨和铵盐、硝酸及其盐的性质;

4.了解碳族、硼族化合物的性质。

第9章重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考核知识点:

1.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常见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类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2.过渡元素通性,铬、锰、铁、铜、银、锌和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考核要求:

1.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

2.理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

3.了解过渡元素通性和铬、锰、铁、铜、银、锌等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附:

样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任意给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平衡时,则( )

A.  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   

B.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C.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分别为定值 

D.各反应物浓度系数次方乘积小于各生成物浓度系数次方乘积

2.在一定温度下,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值(  )

 A.随平衡体积而定       B.与反应式写法相对应

C.随平衡浓度而变      D.随平衡压力而变

3.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A.[H+]=0.0003mol/LB.pH=8.89

C.c(HCl)=0.1001mol/LD.4000mg/L

4.用25mL移液管移出溶液的准确体积应记录为()

A.25mLB.25.0mLC.25.00mLD.25.000mL

5.下列哪种物质可直接配制标准溶液()

A.盐酸B.氢氧化钠

C.重铬酸钾D.高锰酸钾

6.已知某溶液为pH﹦0.070,其氢离子浓度的正确值为()

A.0.85mol/LB.0.8511mol/L

C.0.8mol/LD.0.851mol/L

7.以甲基橙为指示剂,能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的酸是()

A.H2C2O4B.H3PO4

C.HAcD.HCOOH

8.已知在Ca3(PO4)2的饱和溶液中,c(Ca2+)=2.0×10-6mol·L-1,c(PO43-)=2.0×10-6mol·L-1,则Ca(PO4)2的KӨsp为  (  )。

A.2.0×10-29       B.3.2×10-12      

C.6.3×10-18     D.5.1×10-27

9.对高锰酸钾滴定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在盐酸介质中进行滴定

B.直接法可测定还原性物质

C.标准滴定溶液用标定法制备

D.在硫酸介质中进行滴定

10.在碘量法中,淀粉是专属指示剂,当溶液呈蓝色时,这是()

A.碘的颜色B.I-的颜色

C.游离碘与淀粉生成物的颜色D.I-与淀粉生成物的颜色

11.配合物[Pt(en)(NH3)(H2O)]Cl2中,中心离子的配位数是()。

A.2B.3C.4D.6

12.在水硬度的测定中,pH=10时采用铬黑T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其蓝色是下列何种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