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物技术题与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7142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0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生物技术题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农业生物技术题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农业生物技术题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农业生物技术题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农业生物技术题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生物技术题与答案.docx

《农业生物技术题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物技术题与答案.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生物技术题与答案.docx

农业生物技术题与答案

 

2009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对口升学考试复习指导

 

种植类专业

(上册)

植物生产与环境

农业生物技术

 

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编

 

农业生物技术题型示例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

2、农业生物技术

3、细胞膜(质膜)

4、生物膜

5、细胞器

6、染色质

7、染色体

8、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9、同源染色体

10、细胞周期

11、减数分裂

12、联会

13、遗传

14、变异

15、相对性状

16、等位基因

17、测交

18、基因型

19、表现型

20、完全连锁

21、不完全连锁

22、交换值

23、伴性遗传

24、基因突变

25、整倍性变异

26、易位

27、多倍体

28、细胞质遗传

(核外遗传)

29、母系遗传

30、超亲遗传

31、遗传力

32、品种

33、育种目标

34、系统育种

35、杂交育种

36、单交

37、复交

38、双交

39、回交

40、轮回亲本

41、非轮回亲本

42、系谱法

43、系统群

44、一般配合力

45、杂种优势

46、单交种

47、双交种

48、三交种

49、自交不亲和性

50、自交不亲和系

51、雌性系

52、空间隔离

53、时间隔离

54、引种

55、品种的混杂

56、品种的退化

57、生物学混杂

58、原种

59、微生物

60、菌落

61、芽孢

62、无性繁殖

63、有性繁殖

64、异形胞

65、同宗结合

66、异宗结合

67、蕈菌

68、碳源

69、氮源

70、生长素

71、培养基

72、选择性培养基

73、加富培养基

74、鉴别培养基

75、新陈代谢

76、腐化

77、腐败

78、抗生素

79、生长

80、繁殖

81、发育

82、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83、诱变育种

84、微生物农药

85、微生物肥料

86、微生物饲料

87、食用菌

88、担子果

89、菌丝体

90、子实体

91、母种

92、原种

93、栽培种

94、孢子印

95、纯菌种分离技术

96、基内分离

97、搔菌

98、代料栽培

99、金针菇白色软化栽培

100、植物组织培养

101、外植体

102、脱分化过程

103、再分化过程

104、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05、植物的再生功能

106、胚状体

107、原球茎

108、中间繁殖体

109、继代培养

110、指示植物检测法

111、指示植物(鉴别寄主)

112、血清反应

113、抗血清

114、抗体

115、玻璃苗

116、试管微型薯

二、选择

1.下列不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的是( )。

A.基因工程B.酶工程C.发酵工程D.信息工程

2.首先揭示了发酵作用的实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学家是( )。

A.巴斯德B.孟德尔C.摩尔根D.贝特生

3.1944年,( )等人用生物化学方法证实了染色体上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巴斯德B.贝特生C.沃森和克里克D.阿委瑞

4.1953年,(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A.巴斯德B.贝特生C.沃森和克里克D.阿委瑞

5.细胞内遗传物质聚焦的主要场所是( )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细胞壁

6.一般细胞的直径都在( )μm之间。

A.10~20B.20~50C.50~100D.10~100

7.细胞内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的是( )。

A.核膜B.核液C.核仁D.染色质

8.下列不属于细胞器的是( )。

A.细胞核B.叶绿体C.核糖体D.线粒体

9.下列细胞具有“动力工厂”之称的是(  )。

A.叶绿体B.线粒体C.核糖体D.液泡

10.1977年,( )等提出了染色质螺旋化的四级结构模型。

A.贝特生B.贝克C.虎克D.克里克

11.染色质的基本单位是(   )。

A.核苷酸B.核小体C.核糖体D.染色单体

12.DN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鸟嘌呤与腺嘌呤配对,构成二个氢键

B.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构成二个氢键

C.胞嘧啶与胸腺嘧啶配对,构成三个氢键

D.腺嘌呤与胞嘧啶配对,构成三个氢键

1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简式为()。

A.–T-D-P-B.–A-D-P-

C.-G-D-P-D.-C-D-P-

14.一段DNA单链上有4个碱基,则其能构成()种不同的DNA分子。

A.4B.16C.64D.44

15.染色体上具有遗传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交换子B.突变子C.作用子D.基因

16.有丝分裂中,两极开始出现纺锤丝的时期是( )。

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4

16.减数分裂中,联会发生在()。

A.同源染色体之间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姊妹染色单体之间   D.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

17.减数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交换发生在()。

A.同源染色体之间    B.姊妹染色单体之间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D.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

18.减数分裂中,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是()。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19.玉米的体细胞中含有2n=20条染色体,则其减数分裂能形成()种不同染色体组合的配子。

A.10 B.20  C.8  D.210

20.独立遗传情况下,AaBb自交后代中,aaBB占群体的()。

A.1/16B.3/16C.6/16D.9/16

21.独立遗传情况下,AaBBCc自交后代中产生___种表现型。

A.4B.8C.16D.64

22.独立遗传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Cc的小麦自交后代中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是()。

A.4B.8C.9D.27

23.杂种AaBb独立遗传,自交后代群体中纯合体的种类及比例是()。

A.1,1/16B.4,1/16C.4,1/4D.8,1/8

24.小麦高秆(D)对矮秆(d),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若DDRr×DdRr,则F1群体中矮秆抗病株占()。

A.25%B.50%C.75%D.0

25.小麦AaBbcc自交后代群体中,若要获得10株aabbcc的个体,至少种植该群体()株。

A.16B.64C.160D.640

26.小麦品种光颖抗病(PPRR)与毛颖感病(pprr)植株杂交,F3要想得到10个毛颖抗病的纯系(ppRR),F2群体中,至少需要选择毛颖抗病个体()株。

A.10B.30C.90D.160

27.()年,有人用香豌豆作试验,最初发现了连锁遗传现象。

A.1866B.1900C.1906D.1910

28.在AABB×aabb杂交组合中,AB完全连锁,则F2中AaBb个体数占群体数的()。

A.25%B.50%C.75%D.0

29.当交换值为( )时,两对基因之间表现为独立遗传。

A.0B.10%C.50%D.0~50%

30.男性色盲患者与女性携带者结婚,生下色盲男孩的机率为()。

A.25%B.50%C.75%D.100%

31.红绿色盲患者总是男性多于女性,是因为男性色盲基因()。

A.母亲提供  B.父亲提供

C.父母共同提供D.只要父母一方提供即可表现色盲。

32.如果一对夫妻生有一子一女,其女儿是色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儿子一定是色盲B.丈夫一定是色盲

C.妻子一定是色盲D.妻子一定不是色盲

33.下列变异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类型是()。

A.缺失B.重复C.倒位D.易位

34.下列杂合体遗传效应为半不育的变异类型是()。

A.缺失B.重复C.倒位D.易位

35.普通小麦的单倍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

A.14  B.21C.28D.42

36.下列不属于多倍体的作物是()。

A.棉花B.小麦C.玉米D.烟草

37.显性突变比隐性突变性状表现()。

A.早一代B.晚一代C.相同D.无法确定

38.染色体内易位需在同一染色体上发生()处断裂才能实现。

A.一B.二C.三D.四

39.下列生物的单倍体可育的是()。

A.二倍体B.同源四倍体C.异源四倍体D.异源六倍体

40.无籽西瓜是()。

A.单倍体B.二倍体C.同源三倍体D.异源三倍体

41.人类先天愚型属于()变异。

A.单体B.缺体C.三体D.四体

42.正交反交的结果不同,杂种及其后代只表现母本性状这种遗传现象称()。

A.母性影响 B.母系遗传 C.胚乳直感 D.伴性遗传

43.关于细胞质遗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呈母性遗传,又称母性影响

B.F1表现母本性状,F2不表现母本性状

C.杂种后代只表现母本性状,不发生性状分离

D.F1既有母本细胞质基因,也有父本细胞质基因

44.雄性不育系S(rr)的保持系是()。

A.N(rr)  B.N(RR)C.S(RR)D.N(RR)或S(RR)

45.“三系”中甲×乙,杂种后代仍然表现雄性不育,则乙品种为甲品种的()。

A.不育系 B.保持系  C.恢复系  D.杂交种

46.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从母本上收获的种子为()。

A.不育系 B.保持系  C.恢复系  D.杂交种

47.雄性不育系S(rr)的恢复系是()。

A.N(rr)B.N(Rr)C.S(Rr)D.N(RR)或S(RR)

48.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变异呈连续性,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无中间类型,可明显分组。

B.变异呈连续性,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有中间类型,不易分组。

C.变异呈不连续性,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无中间类型,可明显分组。

D.变异呈不连续性,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有中间类型,不易分组。

49.两个棉花品种杂交,经统计可知,两亲本的衣分表型方差分别为3.96和2.75,F1的表型方差为3.56,F2的表型方差为11.8,则该衣分的遗传力为()。

A.71.02%B.75.2%C.72.3%D.82.7%

50.关于遗传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量性状一般比数量性状的遗传力高

B.一般相对性状间差异大的亲本杂交,遗传力高,反之则较低

C.遗传力将随着世代的增进而增高

D.遗传力高的性状可采用系统选择,遗传力低的性状可采用混合选择

51.棉花性状中,下列遗传力较低的是()。

A.生育期B.衣分C.铃重D.纤维强度

52.异花授粉植物选育自交系,采用的选择方法是()。

A.一次单株选择法   B.一次混合选择法 

C.多次单株选择法   D.多次混合选择法

53.下列作物系统育种效果明显的是()。

A.小麦 B.玉米  C.棉花  D.水稻

54.系统育种的关键是在()阶段。

A.选择优良变异单株B.株行或穗行(系统)C.品系鉴定D.品种比较

55.小麦穗行(系统)比较试验,应每隔行种上原品种作对照。

A.9B.19C.10D.20

56.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是()。

A.选配亲本B.杂交技术C.杂交方式D.杂种后代的处理

57.杂交育种中,调节父母本的开花期最常用的方法是()。

A.春化处理B.光照处理C.分期播种D.地膜覆盖

58.系谱法处理杂种后代,在同一世代,根据()选择的可靠性最高。

A.个体的表现B.株系的表现C.系统群的表现D.品系的表现

59.混合法处理自花授粉植物的杂种后代,当杂种后代的纯合率达到()以上时,才进行一次单株选择。

A.50%B.60%C.80%D.90%

60.a.b.c三个品种,a的综合性状好,产量高,杂交育种,下列组合,宜采用()。

A.a×b×cB.(a×c)×bC.(a×b)×cD.(b×c)×a

61.己知a自交系抗病,丰产,综合性状好,若配成双交种,下列最佳组合是()。

A.(a×b)×(c×d)B.{(a×b)×c}×d

C.(a×b)×(a×c)D.a×b×c×d

62.(a×b)×(a×c)杂交组合中,A亲本的遗传成分在F1中占的比例为()。

A.1/2B.1/4C.1/8D.1/3

63.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下列杂种优势最强的是()。

A.a×bB.(a×b)×cC.(a×b)×(c×d)D.(a×b)×(a×c)

64.下列作物,利用自交不亲和性配制杂交种的是()。

A.水稻B.玉米C.油菜D.棉花

65.水稻三系配套杂交制种,获得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是()。

A.人工去雄B.化学杀雄C.自交不和性D.雄性不育性

66.玉米自交系和水稻高粱的育种空间隔离距离一般要在()m以上。

A.300B.500C.1000D.1500

67.杂交制种成败的关键是()。

A.安全隔离B.使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C.精细管理D.去雄授粉

68.水稻南种北引应引用()品种。

A.早稻早熟B.早稻晚熟C.晚稻早熟D.晚稻晚熟

69.禾谷类作物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A.机械混杂  B生物学混杂

C.自然突变  D水肥条件不足

70.棉花品种生产原种,宜采用()。

A.二圃制    B.三圃制

C.单株选择法D.混合选择法

71.目前玉米自交系的提纯多采用的是()提纯法。

A.二圃制    B.三圃制

C.穗行鉴定  D.穗行测交

72.引种时首要的和先决的条件是()。

A.气候因素B.土壤因素C.生物因素D.光照因素

73.把北京的冬性小麦引到郑州,表现()。

A.抽穗提前B.抽穗延迟

C.不抽穗 D.不受影响

74.把郑州的冬性小麦引种到北京,往往表现()。

A.通过春化阶段较快,抽穗成熟提前。

B.通过春化阶段较慢,抽穗延迟,甚至不抽穗

C.对发育没有影响。

D.无法确定

75.下列不能进行品种搭配的作物是()。

A.棉花 B.玉米 C.小麦 D.水稻

76.良种繁育工作中,最基本的环节是()。

A.原原种的生产B.原种的生产C.良种的生产D.异地异季繁殖

77.原种生产程序中,()是关键。

A.选择典型优株B.株(穗)行比较鉴定C.株(穗)系比较鉴定D.混系繁殖

78.回交育种中作为改良来源的亲本是()。

A.轮回亲本B.非轮回亲本C.杂交亲本D.非杂交亲本

79.革兰氏染色反应呈阴性的是()。

A.细菌 B.放线菌 C.蓝细菌 D.酵母菌

80.细菌不具有下列哪种结构()。

A.细胞质B.核膜C.细胞膜D.染色质

81.关于菌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菌落计数测定其活菌数

B.通过挑取单菌落获得纯种

C.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D.菌落是菌体的休眠机构。

82.下列不属于真菌的是()。

A.地木耳B.黑木耳C.根霉D.曲霉

83.()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一类微生物。

A.放线菌B.蓝细菌C.酵母菌 D.霉菌C

84.根霉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类型是()。

A.孢囊孢子B.分生孢子C.接合孢子D.子囊孢子

85.有隔膜菌丝的霉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类型是

A.孢囊孢子B.分生孢子C.接合孢子D.子囊孢子

86.下列属于光能异养型的微生物是()。

A.蓝细菌B.红螺菌C.硝酸细菌D.放线菌

87.红螺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型B.光能异养型

C.化能自养型D.化能异养型

88.目前已知的微生物大多属于()。

A.光能自养型B.光能异养型

C.化能自养型D.化能异养型

89.下列能净化高浓度的有机废水的微生物营养类型是()。

A.光能自养型B.光能异养型

C.化能自养型D.化能异养型

90.我们有目的地控制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以达到有利于某种微生物生长发育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为()。

A.常用培养基B.选择性培养基C.加富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

91.固体培养基需加入琼脂的使用量一般控制在()。

A.0.1%~0.2%B.0.2%~0.5%C.1.5%~2.0%D.2.0%以上

92.微生物对无机态氮利用最多,最快的是()。

A.硝酸盐B.铵盐C.胨D.氨基酸

93.用于分离和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高氏一号培养基

C.PDA培养基.D.察氏一号培养基

94.下列培养霉菌的专用培养基是()。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高氏一号培养基

C.PDA培养基D.察氏一号培养基

95.液化酶是指()。

A.α-淀粉酶B.β-淀粉酶C.异淀粉酶D.纤维素酶

96.分解支链淀粉中的α-1.6-糖苷键的酶是()。

A.α-淀粉酶B.β-淀粉酶C.异淀粉酶D.纤维素酶

97.()是微生物的重要氮源。

A.氨基酸B.核酸C.糖类D.脂肪

98.下列不属于异化过程中的代谢产物的是()。

A.酒精B.甘油C.氨基酸D.乳酸

99.微生物生长曲线中,杀灭有害微生物的适宜时期是()。

A.缓慢期B.对数期C.平衡期 D.衰亡期

100.微生物生长曲线中,适宜诱变育种的时期是()。

A.缓慢期B.对数期C.平衡期 D.衰亡期

101.微生物生长曲线中,细菌接种适宜在()。

A.缓慢期B.对数期C.平衡期 D.衰亡期

102.微生物生长曲线中,要想获得大量菌体或代谢产物,需适当延长(),

A.缓慢期B.对数期C.平衡期 D.衰亡期

103.微生物生长曲线中,以菌体和代谢产物为收获产品的微生物,需在()期收获。

A.缓慢期B.对数期C.平衡期 D.衰亡期

104.测定菌体数目时,常用下列哪种方法测定()。

A.干重法B.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C.比浊法D.测DNA法

105.根据一个活菌在平板培养基上形成一个菌落的原理,测定菌体数目的方法是()。

A.比浊法B.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C.比例计数法D.平皿培养计数法

106.微生物适用于半固体培养基的接种方法是()。

A.划线法 B.倾注法C.穿刺法D.浸洗法

107.下列菌种保藏最基本的方法是()

A.斜面低温保藏法B.甘油保藏法

C.纯种制曲法D.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

108.下列菌种保藏方法以()效果最好。

A.斜面低温保藏法B.甘油保藏法

C.纯种制曲法D.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

109.下列不属于苏云金杆菌类群的是()。

A.青虫菌B.杀螟杆菌C.白僵菌D.天门杆菌

110.合格的苏云金杆菌粉剂的活孢子数应在()亿个/g以上。

A.10B.50C.100D.200

111.下列微生物饲料类型中()以利用微生物生长繁殖提高饲料蛋白含量。

A.蛋白饲料B.微生物发酵饲料C.青饲饲料D.饲料微生物添加剂。

112.霉菌的接种常采用()。

A.涂布法B.划线法C.点植法D.穿刺法

113.进行微生物分离时,常规的接种方法是()。

A.划线法B.点植法C.穿刺法D.涂布法

114.实验室进行的小型深层培养常采用()。

A.试管B.扁瓶C.培养皿D.摇瓶

115.平菇的正常生长发育中,碳氮比在发菌阶段是(   )。

 A.10:

1 B.20:

1 C.30:

1 D.40:

1

116.平菇原种、栽培种在培育过程中,接种后的培育温度以()为宜。

A.20℃   B.25℃ C.30℃ D.32℃

117.适宜秋冬季接种的平菇品种类型为()。

A.中低温型B.中温型C.中高温型D.高温型

118.利用自然气温生产平菇一般中低温型品种适宜在()制生产种。

A.7月下旬至8月上旬B.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

C.11月-12月D.1-2月

119.平菇栽培,原料来源广,应就地取材,但以()最好。

A.棉秆粉 B.玉米芯 C.棉籽壳  D.麦秆

120.食用菌栽培,若采用高压灭菌,可采用()塑料袋。

A.聚乙烯  B.聚氯乙烯 C.聚丙烯D.聚氯丙烯

121.平菇工厂化生产宜用()栽培。

A.瓶栽  B.箱栽 C.块栽 D.袋栽

122.播种时,平菇栽培种的菌龄为()天较好。

A.5~15  B.15~25 C.25~35 D.35~45

123.被誉为“蘑菇皇后”“素菜之王”的食用菌是()。

A.平菇  B.香菇 C.金针菇 D.猴头

124.香菇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

A.12℃B.22℃C.24℃D.22~26℃

125.香菇的菌丝在木材的()中生长最迅速。

A.表皮B.形成层C.边材D.心材

126.被誉为“增智菇”的是()。

A.平菇  B.香菇 C.金针菇 D.猴头

127.组织分离法培育母种时,以挑取()处小块组织培养为宜。

A.菌盖 B.菌褶 C.菌柄 D.菌盖与菌柄交界处

128.下列不宜栽培香菇的树种是()。

A.松柏B.栓皮栎C.桷栎D.麻栎

129.香菇菇树龄在()较为合适。

A.0~5年B.5~10年C.10~20年D.20年以上

130.香菇段木栽培,一般含水量在()时适宜接种。

A.40%~50%B.50%~60%C.40%~45%D.70%8~5%

131.香菇段木栽培,根据气候情况,在()接种最为适宜。

A.立春 B.立夏 C.立秋 D.秋分

132.香菇段木栽培发菌管理中调水促菌阶段段木堆积方式为()。

A.井叠式B.覆瓦式C.蜈蚣式D.牌坊式

133.世界第三大宗食用菌是指()。

A.平菇B.香菇C.金针菇D.猴头菇

134.单核菌丝也能形成子实体的食用菌是()。

A.平菇B.香菇C.金针菇D.猴头菇

135.金针菇的主要食用部分是()。

A.菌盖 B.菌褶  C.菌柄 D.菌环

136.金针菇所需要的碳源以()为最好。

A.淀粉B.葡萄糖C.蔗糖D.纤维素

137.下列对木材分解能力较弱的食用菌是()。

A.平菇 B.香菇 C.金针菇 D.猴头

138.下列培育金针菇优质菇必须利用的因素是()。

A.O2B.CO2C.光照D.酸碱度

139.瓶栽金针菇瓶口约()cm为宜。

A.3.5B.5C.7D.10

140.金针菇催蕾期的温湿度应控制在()。

A.12~13℃85%~90%B.13~18℃85%~95%

C.8~16℃85%~90%D.6~19℃85%~95%

141.“套筒”这一措施,需在金针菇伸出瓶口()cm时进行。

A.1~2 B.2~3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