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文明教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7105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讲 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文明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九讲 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文明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九讲 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文明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九讲 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文明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九讲 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文明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讲 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文明教师版.docx

《第九讲 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文明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讲 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文明教师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讲 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文明教师版.docx

第九讲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文明教师版

第九讲 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文明

——文明的多样性、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从工业革命到俄国十月革命前(18世纪60年代至1917年)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

总体上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想纵深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经济:

两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政治: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之内逐步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

文化: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文学、艺术、电影等出现了新的成就。

科技:

科技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

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生物进化论打破神学禁锢,将生物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抓主干·通史整合

整合一 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演进到工业文明的转折点。

它推动了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1.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的物质生产方式的革命,它既是生产技术的全面变革,也是引起生产关系深刻变化的社会革命,它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变迁,社会面貌为之一新。

(1)背景:

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

条件:

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殖民贸易和掠夺提供资本;海外市场日益扩大。

(2)成就:

①纺织业: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由此拉开序幕。

到1840年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②动力机器:

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为机器的使用解决了动力问题。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交通工具:

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

(3)影响:

①生产方式:

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制成为工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

②阶级结构:

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分化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③世界市场:

欧美列强成为工业生产的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④社会经济结构:

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以美国和德国为中心

(1)条件:

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成就:

①电力的广泛应用:

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同时,电动机被制造出来。

“电气时代”来临。

②内燃机的创制并应用于新的交通工具:

19世纪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

新通讯工具出现:

电话、电报。

③石油化工行业出现: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

(3)影响:

①生产方式:

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形式。

②世界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增强了帝国主义征服世界的能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整合二 近代两种政治文明的发展

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发展

(1)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君主立宪制趋向成熟。

(2)美国:

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3)法国:

1875年宪法的颁布,内容:

①规定立法权属于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议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有权选举总统。

②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任期七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意义:

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4)德国: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德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和联邦制度,

评价:

①不完善、不彻底的民主政治,专制主义色彩浓厚;军国主义、专制主义传统被保留,为后来的世界大战埋下隐患。

②代议制为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化的进行创造了条件,德国很快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意义:

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

(2)巴黎公社: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

意义:

①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整合三 19世纪的科学与文学艺术

1.进化论

(1)诞生标志: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

创立生物进化论,被后人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2)意义:

①生物进化论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

②它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③对欧洲思想界和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

2.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后半期末至19世纪中叶):

①背景:

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引起人们的不满。

②成就:

拜伦《唐璜》;雪莱《西风颂》。

③特点:

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积极追求理想世界;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强调个性自由表达。

(2)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①背景:

资本主义制度普遍建立,工业革命后经济迅速发展,固有矛盾逐渐暴露。

②成就: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③特点:

力图真实表现现实生活,深入剖析揭示社会矛盾,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对现存社会秩序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

(3)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

①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破坏了人们的生活,加剧了西方人精神上的悲观和焦虑。

②成就:

贝克特《等待戈多》。

③特点:

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与传统大相径庭(即“反传统”)。

3.美术

(1)现实主义:

①特点:

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②代表作:

法国米勒的《拾穗者》、俄国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印象画派:

①特点:

将光和色作为研究重点,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

②代表作:

早期——莫奈《日出·印象》《鲁昂大教堂》;后期——梵高的《向日葵》。

特点:

注重画家个人的感受,着力于表现光和色的变化,强调捕捉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

②现实主义美术:

西班牙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4.音乐

贝多芬:

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时期(18~19世纪之交)的代表,有“乐圣”之称。

作品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蕴含深沉哲理。

代表作有《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

5.电影:

①电影: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

无声电影(卓别林)→有声电影(华纳电影公司)。

②电视:

20世纪20年代伦敦诞生;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英美迅速发展,二战后,大规模普及和运用。

③影响:

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1.斗争过程

(1)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推翻波旁王朝,建立共和国)。

(2)拿破仑帝国(1804—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

(3)波旁王朝复辟(1814—1830年,极力恢复封建秩序)。

(4)七月王朝(1830—1848年,君主立宪制,代表金融贵族利益)。

(5)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年,共和派力量薄弱,立法议会选举输给保守派的“秩序党”)。

(6)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拿破仑三世对内独裁,对外扩张。

在普法战争的失败中灭亡)。

(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年,共和派险胜帝制派,最终确立共和制)。

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1)变迁:

①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建立军事独裁政权。

②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波旁王朝复辟。

③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

④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对内进行独裁专制。

⑤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并颁布1875年宪法,共和制正式确立。

(2)认识:

共和制度的每一项革命成果都是同封建专制势力进行殊死斗争的产物。

多视角·学科讲练

No.1高频考点讲练

热点考向一 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

【临考视窗】 

(1)综合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2)以新情境、新材料考查工业革命成就、科技创新、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产业结构变化。

[高考例析]1.(2014·新课标全国高考Ⅱ卷)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宏观思考] 1.多视角认识两次共革命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社会结构

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

政治制度

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巩固

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国际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诞生

巴黎公社,列宁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出现新特点

国际格局

英国确立世界霸权,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西,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

美德后来居上,冲击英国的霸权,但欧洲仍然是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

殖民扩张

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

基本形成

最终形成

主要文学艺术流派

现实主义文学,绘画,音乐艺术

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艺术

2.以新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来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来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来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来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城市化问题。

(5)从生态史观来看,工业革命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个实质:

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二重影响:

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但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其社会进步。

三个动力:

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政治动力是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政治条件;直接动力是殖民扩张。

四个阶段——雏形出现→扩大→初步形成→最终形成

四件大事——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针对训练]

2.(2015·海南高考·11)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8.0

34.1

53.6

62.0

63.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据此可知(  )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3.(2014·海南高考·20)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4.(2012·海南高考卷·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

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D.大型国有

企业多位于郊区

热点考向二 西方代议制的发展

【临考视窗】 

(1)依托当今热点考查英,美,法,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考查社会影响。

(2)借助材料考各国颁布的宪法以及政体类型。

[高考例析]5.(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C.人民主权D.法律至上

[宏观思考] 1.四国民主政治特点

(1)英国:

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中心;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有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全体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2)美国:

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3)法国:

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进行了长期反复的斗争,直到1875年才确立了共和制。

总统执掌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

总统和内阁对议会负责,实际权力掌握在议会。

(4)德国:

1871年宪法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2.政治制度的创新与大国崛起

(1)正面案例。

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成为英国在18世纪确立世界殖民帝国和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制度保障。

②美国联邦制、共和制的确立与巩固是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强国的重要原因。

③德国、日本之所以在19世纪末崛起成为新兴资本主义强国的重要原因在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反面案例。

①中国明清强化君主专制制度(制度僵化)成为落后于世界的政治根源。

②洋务运动不变革腐朽的封建政治制度,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结果在甲午战争中落败。

[针对训练]

6.(2017·海南高考·17)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

“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

”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

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7.(2017·河南洛阳高二第二学期期中·16)英、法、美、德在近代都建立了代议制民主,它们的相同点是(  )

A.政府首脑均由选举产生                        B.民意代表均由普选产生

C.国家元首拥有行政实权                        D.法律规定立法权归议会

热点考向三 工业革命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临考视窗】 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国际间的交流和全球化提供了必要条件,为最终形成世界市场打下了基础。

工业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世界一体化趋势加强。

[高考例析](2015·天津高考文综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

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方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

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材料二 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

其中规定:

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

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

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

[例4] 答案:

 

(1)座位次序(外交礼仪之争)。

以天朝上国自居。

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国力强盛。

(2)屈辱的服从地位。

19世纪末,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宏观思考] 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项目

历史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政治

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矛盾、革命任务与性质、对外政策发生巨变;引发太平天国起义

经济

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民族企业);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社会生活开始变化,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文化

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变法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清政府顺应时代潮流推行“新政”

经济

列强资本输出扩张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社会生活及习俗发生变化

文化

立宪共和,实业救国思潮;新文化运动;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进一步变化

[针对训练]

8.(2017·河北唐山一模·40)(25分)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和路易十五的时代,是属于两个国家的不同文明发展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可以想象有多么热烈。

那个时代,洛可可温婉华丽的时尚渗透于法国各个角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使中国人认识到我们不是世界的中心,将全新的观念带入了中国,而画师郎世宁更是留在中国服侍了三代皇帝,创造出了中西合璧的新画法。

而远在法国的布歇也在绘画中加入了中国风情,然而布歇笔下的中国元素却并非真实的中国风情,他所表现的美丽的充满爱情感性的世界,布歇其实并未到过中国,他们笔下的场景都只是洛可可画家们对异城风情的向往与想象。

那时的艺术作品还只是东西方文化的简单拼凑和泥合,是梦幻的,是似是而昨的,是虚构的。

那时的中西文化可以算是-种误读,因为距离遥远,极少数人来往于中西交流,种种限制导致中西方对彼此的认识不足,虽然这个过程充满了惊奇、冲突和再认识,但仍然是中西文化在相互交流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摘编自《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之<东西对望>观后感》

材料二其实,从历史上看,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与西方的接触而全方位渗透入西方文化,甚至影响过西方文化的走向。

中国文化曾深刻影响西方文化,其影响有的甚至大于西方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

这里讨论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取广义,主要谈谈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西方的广泛影响。

中国文化长期充满自信,近代以来的文化自卑有其历史和现实原因。

——摘编自《<东西对望>观后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当时中西交流的因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西方的广泛影响”,并分析中国近代以来文化自卑的原因(15分)

(3)综上所述,从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4分)

【答案】

(1)因素:

中国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宗教改革。

(6分)

(2)影响:

物质文明方面,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对欧洲的影响举世公认;精神文明方面,儒家、道家等的思想理论,一直影响着西方思想界,文学艺术的影响力尤为显著。

原因:

历史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借“坚船利炮”侵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式微。

现实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西方文化作为强势文化对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

(15分)

(3)认识:

加强中外交流,取长补短;增强文化自信;……(4分)

全方位·知能提升

No.1规范答题通关

题型特点:

开放探究类观点试题常常从新闻时事、社会生活历史图片入手,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要求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试题渗透开放探究理念,鼓励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归纳、论证历史问题。

[设问方式]

(1)直接提供观点,要求运用史实对这一观点进行探讨。

(2)就材料中提供的观点,你是赞同还是反对或另有观点,请做出判断并加以论证。

(3)就材料中的观点,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题模板]

(1)选择观点,从题目提供的观点中选出自己最有把握的并可以充分论证的观点

(2)遴选史实,从所学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例证观点的史实。

(3)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

(4)有的试题除了已经列出的观点以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提出其他观点进行论证,只要言之成理,照样可以得分。

例如:

(2015·新课标全国高考Ⅰ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论证

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

二等(8

-5分)

①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

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

①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

②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4

-0分)

①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

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

①有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

②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

[答案示例一]观点: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起重要作用。

(4分)

科学技术:

牛顿力学体系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

(4分)

劳动力(技术、智力的提高)、劳动对象(机器的应用)、劳动工具(蒸汽机、火车、轮船)。

生产关系(两大对立阶级形成)、生产管理(工厂制度)任一点4分。

[答案示例二]观点: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起重要作用。

(4分)

科学技术:

第二次科技革命(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答法拉第等)。

(4分)

劳动力(技术、智力的提高)、劳动对象(新机器或新能源的应用)、劳动工具(新交通工具,如飞机、汽车)、生产关系(垄断组织)、生产管理(股份制、垄断)任一点4分。

[答案示例三]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起重要作用。

(4分)

科学技术: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如计算机、航空航天、原子能、生物科技等)。

(4分)

劳动力(技术、智力的提高)、劳动对象(信息技术的应用)、劳动工具(计算机)、生产关系、生产管理(股份制、垄断、第三产业的兴起、经营者革命、人民资本主义)。

任一点4分。

[答案示例四]观点:

科学技术与公式中的任一要素的关系(4分)

科学技术:

如,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中国近代化。

(4分)

劳动力(技术、智力的提高)、劳动对象(机器的应用)、劳动工具、生产关系、生产管理(工厂制度、股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