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矫正建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7063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矫正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矫正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矫正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矫正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矫正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矫正建议.docx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矫正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矫正建议.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矫正建议.docx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矫正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矫正建议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所肩负的任务是: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

”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直接影响着社会相关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正是由于职教本身的特殊性,所以更应重视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较长时期的观察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多数职校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于学生的专业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这里仅就职校学生的心理障碍现状作初步分析,权作引玉之砖。

一、职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通常是指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功能失调,主要反映为一个人在发展和适应上的困难,包括多种适应不良的心理与行为表现。

1.认知心理障碍认知障碍是指学生由于对某一事情认识不清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理。

如一些学生把“哥儿们义气”理解为同学之间的“友谊”,以致一时冲动发生打架斗殴事件;有的学生把吸烟看作是男子汉的风度和魅力;还有的学生把无纪律的行为、冒险行动误解为“勇敢”。

这些学生把老师正面的教育要求,往往从另一种意义上去理解,形成认知上的心理障碍。

这种心理上产生的障碍,主要来自学生认识经验的差异。

2.情绪心理障碍情绪障碍是指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由于不符合学生原有的需要,由此激化为矛盾冲突,而造成的情绪上的干扰和逆反心态。

从情绪波动的不同程度上来分,大致可分成两种情形:

一是疲软性情绪障碍心态。

如组织学生集会,由于教育时间过长,教育内容单一,学生产生疲软性情绪,或做小动作,或小声议论。

又如,有的教师喜欢拖课,学生来不及处理课间事情,也容易形成情绪障碍心态,长此以往,甚至嫌教师唠叨,不喜欢上这门课。

二是激发性情绪障碍心态。

如教师采取强制的手段,粗暴的态度,冷嘲热讽的言语触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起学生强烈的情绪抵触。

3.惰性心理障碍行为习惯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每个学生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习惯惰性。

如有些学生认为上职业学校学习是家长所逼,不是自己心愿,既然如此,趁年少再玩两年,他们没有理想和抱负,“玩”字当头,“混”字当先。

思想上不求上进,不关心时政,学习上不下功夫,上课开小差,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贪图享受,不体贴父母。

4.人格心理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1)自卑。

这是职校学生中最突出的一种不良人格特征。

主要表现在: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材料多采用机械记忆;完全依赖教师和教材,不能对教师和教材提出质疑;经常放弃学习中的难点,有时放弃整个学科;实践教学中不敢放手进行尝试等等。

这些心理特征导致了他们学习上的困难。

尽管教师反复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学生也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因心理障碍不能排除,学习兴趣和效果始终无法提高。

一些学生为了防御学习失败导致的心理伤害,出现“课上松懈,课下用功”的异常现象。

(2)偏执。

职校学生中的偏执心理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些学生不能通过主观努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而是对学校的师资、设备、校舍等条件横加指责;有些学生故意表现出一些违背常规的行为,譬如在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一个脚印;还有的学生在受到批评后竟以退学相威胁。

(3)世故。

职校中的少部分学生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变得十分世故。

有的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而是在考试之前千方百计的寻求捷径;少数女同学不恰当的利用自己的性别角色讨好男教师;有的同学甚至旷课去经商。

以上种种表现反映了某些职校学生社会角色的错位,其社会心理的早熟和认知水平的浅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最终将导致心理冲突。

(4)敏感。

由于种种原因,职校学生比普通高中生更具敏感性。

教师的任何不良暗示都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心理上的极大障碍,课堂上或作业上的一句不恰当的评语都有可能使学生厌倦甚至放弃这一学科。

一项调查显示,学生大多喜欢态度认真而温和的教师,这表明他们既需要教师的心理帮助,又缺乏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难以接受他人的直接批评。

(5)盲从。

有些同学明知自己不宜于参加某项社会化资格考试,但在周围同学的影响下也盲目的报名参加,结果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也学着赶时髦、比阔气,耗费了大量精力;个别女同学受错误舆论的误导,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不能正确认识,失去自尊、自爱,以至放弃学业。

所有这些表明职校学生尚未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很容易走一些弯路。

二、职校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机制

职校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人群,心理障碍的产生有着较为复杂的机制。

在我国的封建传统中,普通劳动者是倍受歧视的。

即使那些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也被视作雕虫小技,这种陈腐观念至今仍禁锢着人们的头脑。

初中的优等生进入职业学校的可说是寥若晨星,大部分职校学生在学习能力上低于普通高中学生。

这是职校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基本原因。

与普通高中相比,职业学校的教师中非师范院校毕业生比例较大,有些缺乏心理学的专门知识,主要凭经验进行教学,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对学生的批评有时难免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加剧职校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

职校学生心理素质上的缺陷是形成心理障碍的内部原因。

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后果之一,就是导致学生素质的两极分化。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在初中阶段表现平平,认知能力和意志力的双重不足,极易导致职校学生的不良人格。

陈旧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导致学生不良人格的最根本的原因。

我国目前部分职业学校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过分强调统一性,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严重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

由于许多职业学校还没有开发校本课程,教师较高的主观要求与学生较低的客观需要之间存在着严重矛盾,“教师辛苦,学生受苦”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经常现象。

因此,导致青年学生的心理冲突和不良人格是不足为奇的。

三、矫正建议

1.以爱心消除学生的失落感。

学生不是学习机器,而是具有感情的社会人。

尽管职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略低,但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把他们视同子女,谆谆教诲;切忌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急躁情绪,甚至讽刺挖苦、恶语相伤,以免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教师应主动地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取得学生的充分信任;要能够敏锐地体察学生的喜怒哀乐,带着感情从事教学工作。

面对学生的突发事件,教师要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耐心,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使学生体验到教育者的真情实意。

对于学生的惰性,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生由于惰性习惯造成的错误行为,教师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区别对待。

使学生感到教师对待自己的惰性行为,既有严厉教育的一面,又有宽容、留有悔改机会的一面,使学生体会到老师“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绳之以纪,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增强学生痛改前非的信心和勇气。

当职业学校成为职业人才温暖的大家庭时,就会产生很强的凝聚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然会得到明显提高。

2.以咨询解除学生的烦恼感。

心理咨询是职业学校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通过心理咨询机构专业人员的工作,可以使学生减轻和解除心理压力,重建正确的认知模式,以科学的态度面对人生。

咨询人员除了要热情接待主动上门的求助者,还应做好心理知识的普及工作,使学生对心理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心理咨询工作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咨询教师的素质,这些教师必须经过严格培训,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心理知识和教育知识,同时还要具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心理咨询工作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使学生获益,也可能使学生受害。

因此,这项工作应该具有规范的工作制度,必须严格遵循自愿性和保密性等科学原则。

3.以成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天生我才必有用。

”这应该成为职校学生的一个信条。

职业学校可通过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

从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来看,职业学校应该大力强化技能训练。

当职校学生具有一技之长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

这样就能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职业学校还应多开展一些课余文体活动,或开设一些能发挥学生特长的选修课,使学生在多方面的成功中得到心理满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以释放调节学生的情绪度。

教会学生调节、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

如“合理宣泄”,使受挫情绪、委屈情绪、激动情绪表达释放出来。

途径有:

向教师、朋友诉说,日记中笔述;还可以关上门自己哭诉,也可以通过唱歌、打球、跳舞等来宣泄。

要特别注意宣泄重在合理,那就是既能把不良情绪宣泄出去,又不能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也可采取“情绪转移”法,即当不良情绪发生时,尽量去想过去美好的往事,去做自己最愉快的事。

“你不可以改变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你无法控制别人,却可以掌握自己”,情绪是可以自己管理和控制的。

5.以情景锤炼学生的耐挫力。

一是要让学生有受挫的心理准备,明白挫折本身就伴随人的生命的全过程,“苦其心智,劳其筋骨”,才能担当大任。

二是利用学生在校期间情感、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来锻炼、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如学习困难、成绩差、专业实习动手能力差、与同学交往失败、竞选学生干部落选、挨批评、受委屈等等,抓住眼前事例,及时引导启发、讨论分析,日积月累,他们就能荣辱不惊,成败安然,心地坦荡,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问题与教育对策

(1)

摘要: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源多样化,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本文就其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进行心理分析,并提出解决学生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心理教育对策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下称中职校)学生(下称中职生)素质普遍低下是个不争的事实。

生源多样化,尤其是来自特殊环境下长大的特殊学生,在学习、心理等方面表现的问题更加突出。

本文初步探析其问题形成原因,并提出一些教育对策。

一、中职生问题表现及心理特点分析

学生的问题复杂多样。

根据我校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对其作心理归因分析如下:

(一)学习缺乏兴趣,主动性差,自觉性低,依赖心理强

中职校的招生条件放宽后,各种低素质学生都涌进学校来,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连升中考试都没有勇气参加,甚至有些初中未毕业就提前离开学校,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认知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差。

在一般同学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如“商品”这样一个概念,在这些学生看来却是难题,需要老师反反复复解释、举例子,才能有所领悟。

由于成绩差,信心不足,在学习上自觉性低,离开老师的指导就不知所措,依赖性很强。

(二)自卑感强,行动退缩

中职校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逐年上升,他们原本在学习、心理、性格等方面就存在诸多问题,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要求,容易产生自卑感。

尤其是学业不良的学生由于基础差、成绩不好,从小学到初中都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和肯定,受到的都是批评、斥责、伤害和不公平的待遇,于是逐渐对老师产生惧怕,对学习失去信心。

从心理学角度,这类归因称为“习得无助感”,即表现为自尊的下降、强烈的失败感、学习消极、不愿作出努力。

这些学生自认不如别人,不愿与其他人交往,不爱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不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竞赛。

(三)封闭自己,有社交困难

除了家庭条件比较好和成绩优良的学生之外,有不少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社交困难。

尤其是部分学困生和大多数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害怕交往给经济带来负担,因而怯于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交往,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封闭自己,不敢与人沟通,不敢参与集体活动。

交往能力缺陷与外贸学校培养的人才目标相差甚远。

(四)心理矛盾冲突过强,情绪激烈,行为走极端

中职校“问题学生”存在诸多矛盾心理和行为。

诸如自我评价方面,要么盲目自大、自我为中心,要么自暴自弃丧失信心、悲观消极;对周围充满敌视又渴望被人理解和被人爱;对集体远而避之又对其有依赖性;争强好胜又过度自卑;情绪极其忧郁,“喜怒不形于色”,但一旦有烦心事就一触即发,表现得十分激烈,行为往往走极端。

长期受到诸多矛盾心理煎熬,他们自然形成扭曲的性格和偏常的行为。

二、中职生问题的成因分析

经调查,我们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大多数来自特殊家庭:

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缺失家庭教育的家庭。

此外也与学校教育、社会风气和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有关。

(一)家庭贫困而引起的自卑心理

我校的贫困生大多数来自社会弱势群体家庭,存在较多的基本生活困难。

进人中职校后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和其他的杂费,增加了贫困生的心理负担。

在经济压力下,加上自身认识不足,这些学生产生如焦虑和紧张、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过度自卑、自我评价偏低等心理问题,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

(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引起的不良行为

学生的问题也与家长不当的教育有关。

有些家长溺爱娇惯,造成学生独立性差、胆小、退缩;或以我为中心,好强任性。

有些家长失去对孩子的信心和希望,干脆放任自流,把孩子推往学校。

当孩子最需要温情和关怀时,戈母无暇顾及,导致学生产生不良行为或行为异常。

(三)教师教育不当引起的心理问题和过激行为

中职校小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偏爱优等生,歧视差生;对问题学生不关心、不尊重、不了解,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辄就训斥,这样刺激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过激行为。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

1.学业上和交往上遭受的挫折导致学生过度自卑、自暴自弃行为

中职生的问题行为绝大多数都由学习成绩差、厌学所引起的。

他们在来职校之前已经是学习上的失败者,被老师和同学看不起,在班集体和家庭中常常被歧视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而他们对同学和老师存有戒心,更不愿意与成绩好的同学交往。

他们长期处于这种不良地位,慢慢地形成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

2.不适当的“自我防卫机制”导致行为偏常

学生出于维护自尊的心理需求,在受老师批评时,本能地用其他手段弥补被伤害的自尊心。

例如,明目张胆地捣乱课堂纪律、顶撞老师,或无缘无故离开课室,这些试图挽回自尊的幼稚做法其实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三、中职生问题的教育对策

中职生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也妨碍了其品格和个性的发展,更是成才的绊脚石。

能否转化和教育好他们关系到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

笔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解决这些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一是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开设心理讲座,引导学生采用合理的心理保健方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和情绪控制。

二是力D强个别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正面评价自己,正视现实和压力,乐观向上地面对困难,学会自我接纳、自我欣赏。

教会学生与他人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改变和增强其社会交往能力,塑造成功的心理品质。

三是建立问题学生的心理档案,追踪调查,关注进展,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和帮助。

(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认为老师的批评是为他好而乐于接受,也愿意自我反省并改正错误,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班级产生温馨和谐的气氛,使师生心情欢畅,心理相容。

反之,则无法获得学生的信任,当教师批评学生时,学生会认为老师在“整人”,故意为难他。

同样的批评可能结果却相反。

(三)班主任的爱心教育是学生消除不良心理及行为、获得自信的保障

在中职校,班主任是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主要责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问题与教育对策

(2)免费论文网未知点击量:

753【收藏论文】【打印论文】

1.更多关爱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消除其自卑心理首先要以慈母之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

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内心想法和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找出应对策略。

其次是从生活、学习、纪律等方面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尽可能给他们提供表现专长和优势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和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信心。

三是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尤其是贫困生。

我用尽一切办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爱与真诚。

同时,又时刻保护其脆弱、曾经受伤的心,尽可能地维护其自尊。

我从不在班上公布或张贴学生的成绩排名表。

我告诉学生我不在意名次,只在意是否有进步。

班上哪位同学取得进步我都会及时鼓励和表扬。

我带过的03A1班,在全年级中平均入学成绩是最低的,学困生、贫困生在班里占大多数。

经过3年的师生共同努力,该班是全校仅有的学生全部按时毕业的两个班级之一,最差的学生都拿到158个学分(150分就可以毕业),就业率也是全校最高的几个班级之一。

2.创造机会,帮助学生战胜胆怯和交际困难

对于性格内向、胆子小、不善言辞和社交能力比较低的学生,我采用的方法是:

肯定他们的优点,使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们开口说话,锻炼胆量。

如课前十分钟的演讲、课堂上让他们多提问、早读轮流带读、轮流做班干部等。

经过3年的培养,学生在胆量、口头表达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有一位姓刘的学生,一开始见到人就脸红,说话特别小声,非常腼腆,参加一次团知识竞赛获得名次之后,信心大增。

之后我鼓励她参加课外活动;让她当班上的学习委员,她的胆量提高了,沟通能力也增强了,自信心也树立起来了,毕业后在一家物流公司工作很出色。

3.给行为偏常的学生多点宽容和爱护,给予足够的尊重

问题学生感到自己缺点多,名声不好,老师和同学瞧不起他,再努力也难挽回影响,因而自暴自弃。

班主任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热情,宽容和理解他们。

03A1班一位姓骆的学生,行为和性格比较极端,经过我3年的耐心引导和爱心教育,最后在各方面的进步很快,不但顺利毕业,而且很早就找到工作。

总之,中职校特殊群体学生问题日显复杂多变,我们只有不断去探索有效办法,才能使他们健康、顺利地走向社会。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职校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

而从实际情况看,随着普高(普通高校)热的升温,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

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是学生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职校生的身心发展也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

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金时期,而学生心理问题也是职校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

  2.学习动机层次不高。

不少职校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

  3.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

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4.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

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5.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

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

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

  一般认为,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职校生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而情绪情感最能体现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

  1.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

处于青年初期的职校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比少年期更为突出,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

他们的情绪变化很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刻爆发,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冲动性强,理智性差。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职校生情绪躁动不安,动不动就想哭,大叫大喊或摔砸东西,与同学、朋友争论起来面红耳赤,甚至发生激烈的争执。

也有一些职校生经常性的大惊小怪,给人一种装腔作势、无病呻吟的印象。

  2.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

就其实质而言,职校生的冷漠是多次遭遇严重挫折之后的一种习惯性的退缩反应。

不少情感冷漠的职校生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淡,漠不关心,有时近乎“冷酷无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感觉。

有人说职校生情感世界中的“冻土层”很厚,因为在初中阶段老师关爱的“阳光”照耀到他们的时间不仅短而且热量少。

国外心理研究者指出:

在现代社会中,不少青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动于衷,谓之无情;缺乏活力,谓之无力;漠不关心,谓之无心。

这在职校生中表现更为突出。

3.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

面对当今社会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以及劳动力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职校生群体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深受伤害,对生活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

一些职校生稍遇挫折,就觉得受不了,产生“还不如死了为好”的厌世心理。

出走、打架、斗殴、自残、轻生等现象在职业学校并不少见,也说明职校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比较薄弱。

  4.情感严重压抑,情绪体验消极。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重点学校才是进了大学的门,才有前途和出息,进入职业学校,等于是成才道路上领到一张红牌,被判定“下场”或没出息。

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刺激下,职校生的心理压力增大,常常有身心疲惫感,觉得自己活得真累。

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特困家庭或家庭关系不和睦的职校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也不善于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容易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体验。

    (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

  个性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

职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态,“失败者”的心态,“多余人”的心态比较普遍,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

  1.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

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人,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

一些职校生抱着混世度日的心态打发人生,甘愿沉沦,听天由命。

  2.社会适应能力较弱。

现在的职较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关爱,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难以顺利适应职业学校的集体生活。

由于缺乏集体生活的磨练,职校生社会生活经验比较少,社会认知方式不够合理,往往对社会现象缺乏理智的判断,分不清哪些是对的或错的,哪些事情对自己人生发展来讲是最重要的,而哪些在目前又是次要的。

面对快速多变、纷繁复杂的社会,可以说职校生比同龄优势群体的学生显得更加困惑和无所适从。

  3.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

由于初中阶段学业成绩的不理想,不少职校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认同。

社会上很多人都忽视职校生,他们成了世人眼中“不上进”的顽劣,是老师眼中“不可教”的孺子,是家长眼中“没希望”的一代,是亲友眼中“不学好”的典型,是现实社会中“多余人”的代表。

可以说,与普高生相比,职校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4.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

从当前职校生个性塑造的实际情况看,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