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州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6991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三州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三州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三州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三州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三州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三州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解析.docx

《四川省三州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三州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三州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解析.docx

四川省三州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解析

2012年四川省三州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

给定资料

材料一:

自古以来频繁的地震给川西藏区羌乡带来巨大灾难,“5.12”大地震又给部分藏区羌乡造成历史上罕见的巨大损失。

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群众热切期盼,全国人民十分关心,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震后不久,胡锦涛总书记两次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作出“建立对口支援机制,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一省帮一重灾县”的重大决策,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总动员令。

灾后重建的高效、成功、顺利运行,得到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全国各族人民、志愿者和海峡两岸同胞等各方面的强力支持。

国际社会纷纷向中国表示慰问,并提供了资金、物资和人员支援,这些善举充分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材料二:

震后3年间,中央高层时刻牵挂着灾区群众,一次又一次奔赴灾区慰问考察,悉心指导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胡建涛总书记心系灾区,先后3次到灾区考察。

地震刚过的5月16日,总书记即赶到灾区视察。

在灾情最严重的救援现场,他用洪亮的声音坚定的喊道: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视察中,他多次询问藏区羌乡灾区情况,关心受灾群众。

他曾同羌族村民们围坐在火墙边亲切拉家常,了解他们灾后生产生活情况,他到过重灾区少数民族学校,看望受灾的师生。

温家宝总理先后10次到四川地震灾区视察,亲切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足迹踏遍灾区各地。

2009年初温总理赶到重灾区猫儿石村和羌族灾民一起过大地震后的第一个春节;赶到震中映秀镇秀萍社区板房安置小区,和藏族、羌族、汉族同胞一起吃团年饭。

温总理一再强调,灾后恢复重建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先行、统筹兼顾、依靠群众、依法、科学重建,把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中央政治局其他几位领导,也多次到灾区视察,看望各族受灾群众,表达全国人民的深切关怀。

材料三:

藏羌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立足县(乡、镇、村)情,因地制宜,把灾后重建与推进新农村建设、产业提升等工作结合起来,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

牢牢抓住四川省委、省政府解决区域性特殊民生问题的历史机遇,先后着力实施就业促进、社会保障、扶贫解困、教育助学、医疗卫生、百姓安居、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文化体育等民生工作,灾区各级领导干部不顾自身和家人困苦,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第一线,深受群众好评。

结合灾后重建和地方优势,不少灾区乡镇以加快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串点成线、逐步建成了独具魅力的藏羌文化乡村旅游带,促进了藏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

材料四:

水磨镇与震中直线距离不足10公里,地震中遭受重创,震前这里是工业污染区,境内有63家高污染企业,工厂排放的黑烟废水,不仅让这里的土地产不出包谷,而且使当地近年来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数量剧增,这里的空气比经济发达的珠三角还差。

“灾区重建、规划先行,不求最快,只求最好!

”佛山市对口支援者没有急于开工,而是深入走访水磨镇详查详乡情民意,拟出重建规划。

面向全国公开征集水磨镇灾后重建设计方案,邀请国家级建筑大师反复论证,历经几月才最终敲定设计方案。

水磨镇区位优势好,可以主动迎接中心城市成都的辐射走城市化道路;更有文化优势,其“灵魂”和生命力在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设计方案学习都江堰“深淘滩,浅作堰”的理念,筑堤把寿溪河分为内湖和外湖,围建成28万平方米的内湖;借鉴九寨沟树正瀑布方式。

外湖疏浚河道,新修防洪堤,建设多道滚水坝,形成层层叠叠的小瀑布群。

寿溪湖一湖两岸园林景观及生态复绿区,既打造了水墨生态新城的核心景观工程,又可作为公共避灾空间。

而让村民们痛恨的那些高污染工厂也都关闭或搬走,只留下环评排放全部达标的5家低污染企业。

工厂搬走后,当地群众能否就业增收,是对水磨镇发展模式转型是否成功的最大考量。

通过“腾龙换鸟”产业转型,数千城镇居民的生活得以长久受益。

第一只“鸟”是倾力打造禅寿老街。

通过复原再生,对街道整体风貌和沿街而过的溪流综合整治,重新恢复了明清历史建筑,增加和改革基础设施,形成了可以媲美丽江古城的文化商业街。

“家、店、院”三位一体的设计,既解决了居民居住问题,也为他们开店做生意提供了方便。

第二只“鸟”是引进阿坝师专和四川音乐学院分校,1万多名师生进驻水磨镇。

这既带来了众多的消费人口,有助于当地居民就业,也使水磨镇成为阿坝州唯一一个拥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完整教育体系的乡镇。

在农村,则着重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2009年全镇人均年收入即恢复到震前水平。

水磨由污染重镇蜕变为现代山水桃源小镇,其建设融汇了独特历史与现代文化。

所有建筑都体现了羌族特点和羌藏汉文化相组合的风格,同时又广开视野,借鉴了日本生态镇、瑞士山地湖滨小镇以及不丹传统建筑现代化的经验。

“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的愿景、“四川丽江”的美誉,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水磨镇被联合国人居论坛理事会授予“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称号。

材料五:

汶川县三江乡是旅游、避暑、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素有成都市后花园之美誉。

这里是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也是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天然珙桐林保护区。

三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成都平原通向大小金川知名的茶马古道必经之地。

“5.12”大地震将这个距离震中仅一座大山的乡镇夷为平地,如今,三江乡已由破败的残垣断壁蜕变成美丽的水乡藏寨。

地震前三江乡的农家旅游远未形成规模。

震后在广东惠州援建下,三江乡建成了功能齐全、风景优美的藏家旅游集镇。

重建中,充分考虑到藏族民众占65%的实际情况,保留、挖掘藏族文化和传统,打造以“三江水乡藏寨”为主的藏家旅游集镇品牌,新建了水乡藏寨大门、明月亭、藏家民俗广场、步行水街等特色街区。

藏族风情的四川碉楼、转动着的木质水车、路旁碗口粗的古松,成为一道道风景线。

惠州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形式,为三江集中建设了近1万平方米藏家风情园;挑选33户经济实力较强的农家,建起民俗特色农家乐起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等方式,新建通村通寨的旅游专用道路,完善了当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藏族民众也嗅到了商机,纷纷主动修建农家乐。

如今三江乡农家乐户数由震前的70户增加到300户,三江乡正努力打造“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做”的新型庭院经济。

惠州市支援重建注重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除挖掘旅游资源外,还支持和鼓励三江建设猕猴桃基地、中药材基地、小家禽养殖业等特色农业项目,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三江乡灾后恢复重建用实际行动弘扬了诠释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展示了灾区城乡统筹、科学建设的成果,践行了中央提出的“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科学重建”的指导思想,坚持了“群众得益、客商赚钱、三江发展”的原则。

材料六:

地震摧毁了理县甘堡藏寨,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对其灾情非常重视,亲临现场视察,听取村民意见,并作出了“原地重建、修旧如旧”的指示,在湖南人民的倾情援助下,甘堡藏寨在重建中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丰富藏羌文化景观,利用原有的灌溉水源建设寨中水系,形成了丰富的景观。

而当地村民们纷纷加入了重建甘堡藏寨的行列,搬运建材,修改石墙。

甘堡藏寨修复按照“新旧”两段运行,旧屋在原貌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加强抗震功能,重点为修复官寨衙署、加固受损房屋,重建垮塌或严重受损的房屋,在寨旁的日落河东岸修建藏寨新村,其建筑风格与老寨统一。

结合旅游功能,新建广场、白塔群、寨门、雁楼、转经楼等标志性建筑及游客接待中心、演艺厅、并对甘堡藏寨外观风貌进行改造,以提高整个藏寨的交通及居住环境品质,增强其服务功能。

刚刚退伍的村民索朗罗布说:

返乡时,我都找不到家了,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没有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我们几辈子也不可能建成这样漂亮的藏寨。

材料七:

理县桃坪羌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这里有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古建筑群,其他独具魅力的碉楼式城堡民居,享有“天然空调”美名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连宫式建筑程式,被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和神秘的“东方古堡”,是古羌文化的典范和代表。

大地震后,国家文物局已将桃坪羌族(老羌)列为文化抢救保护的代表工程。

为更好地保护羌藏文化遗产和发展旅游产业,理县县委、县政府认同湖南援建工作队“承接历史、保护历史、创造历史”的理念,统一对新老羌寨进行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对震损的古堡寨子以修旧如旧的方式修复。

新区集“古羌文化展示,民族文化体验,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建有羌族特色的民居105栋和一些羌族文化景观,以及功能完善、配套合理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与古堡有机融合。

这里独特的建筑神韵和羌文化风情,吸引了国内外著名编剧、导演的关注,几部影视作品正在此拍摄。

这既提高了桃坪羌寨的影响,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材料八:

理县薛城镇是藏、羌、汉民族聚居区,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军文化和独特秀丽的自然景观,这里有古人类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35年红军在古老的“宁江门”城墙上雕的石刻标语清晰可见,在高标准的灾后重建中,有机地融合了特色魅力古镇的打造,突出了现代城镇气息、藏羌民族文化和大唐风貌特色,重点打造茶马古道、薛城古道、大唐遗风三个节点,修缮完成筹边楼、保安桥、宁江门、将军府、红军石刻标语等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遗产;完成320户,10万平方米的仿唐式风貌改造,建成“宽窄巷子”等文化特色浓郁的旅游景点;重建文化浮雕墙248米,再现茶马古道场景。

湖南省的大力援建,进一步提升了薛城镇的历史文化品味,使之成为阿坝“大九寨旅游环线”和“藏羌文化走廊”的重要亮点。

材料九:

小金县夹金村素有阿坝州南大门之称,境内的夹金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故又有“夹金雪山第一封”之称吗“5.12”大地震后,村委会主任曾发贵顾不上自己即将,立即与村支部书记取得联系,组织带领全村群众,奋不顾身抗震救灾,他带领民兵应急分队,迅速汇集到夹金山顶公路上,积极参与到挖土、填方、疏沟、排水的保畅工程之中,全力以赴打通夹金山“生命通道”,他把自己家的房屋建设放在最后,与村民群策群力,展开扎扎实实的灾后恢复重建。

为了全村的整体规划建设,村上先后征用了曾发贵家4亩多土地,虽然剩下的土地已经难以确保全家4口人的生计,但是,他一个“不”字都没有说,当地群众把他比为“夹金山下的一面红旗”,他被小金县委、县政府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灾后“农房重建要上档升级,建安全、舒适且特色鲜明的藏族民房,为发展民居旅游做好准备”的定位,凭借“政策补助、贷款支持,援建资助、群众自筹”等多渠道筹资,夹金村紧紧抓住红色革命文化与嘉绒藏族名俗文化元素,确定了以红色文化为支撑,深挖名俗文化内涵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子,成立了夹金村旅游合作社,农家乐开发了参与型、体验型项目,进一步丰富了产业发展的形式和内容。

小金县有效破解了农房恢复重建中资金短缺难题,在灾区率先完成了后期重建,同时依托优势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精品旅游村寨建设,打造了像夹金村这样一批精品旅游村寨,如今,一个个崭新的村寨,一大批的旅游景点悄然屹立、熠熠生辉……

小金县灾后重建颇得力于江西省的对口援建。

江西省委书记曾动情地说:

“江西有99个县(市、区),我们将把小金县作为第100个县,尽心竭力,全力以赴做好援助工作。

”重建中面对余震和泥石流危险,援建人员在手机上留下短信:

“我今天如果回不来,就做四川人,回来了就还是江西人。

”一场60年不遇的泥石流,就曾使5名江西施工人员不幸遇难。

小金县赠送江西锦旗上绣着的“大爱无疆,藏汉同心”八个金色大字,表达了小金人民对江西省无私援建的感恩、感谢。

材料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北美区前总干事、联合国友好理事会主席努尔.布朗博士高度评价道:

“举国上下共同救灾、共同援助的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工作,无论是人力、物力。

财力都能迅速调动到位,世界其他国家都很难做到这一点,与其他国家相比,在灾难面前,中国这种体制是具有优越性的。

军队在地震发生后无处不在,‘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对口支援政策,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就完成了对10多万平方公里的重灾区、39个极重灾县、142个受灾县的灾后重建。

这简直让我惊讶。

”“水磨镇灾后重建成就的取得,在于中国政府有坚强的领导力,在于建设者们的倾心付出,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让整个城镇的环境与人们生活都得到了提升。

水磨镇的灾后重建,是世界灾后重建的灯塔。

材料十一:

为了提升各旅游小镇、乡村的经营品质、精神风貌、文明水平,当地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整治环境,结合实际制定乡规民约,加强规范管理,教育引导村民改变传统生活习惯,树立科学的卫生意识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对旅游从业人员加强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质量、接待水平。

材料十二:

尽管到藏羌灾后重建景区参观、考察、旅游的人都对景区给予了赞誉,但有关人士也留下了如下意见:

灾区景点的硬件条件已经非常完备,但在文明建设和优质服务上,还需要更大的努力;部分景区接待能力、接待水平、服务质量、文明礼貌程度,都与先进景区有一定差距,亟待提高;不但要有一流环境,一流设施,还要有一流文明,一流服务;要在精神文明建设、民族文化传承、优质特色服务上下足功夫,把藏羌旅游景点打造成为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精品旅游基地,打造成为灾后重建取得辉煌成果的示范基地。

三、作答要求

一、请根据给定材料,分析归纳我省藏羌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乡镇灾后重建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0分)

要求:

分析归纳全面,表达准确简明,条理清楚逻辑性强;不超过200字。

二、假如你是藏羌民族地区某灾后重建旅游乡镇的工作人员,针对“给定材料十二”中有关人士的意见,请结合实际,就如何提升景区文明礼貌程度和接待服务水平,向该镇人民政府提出你的建议。

(30分)

要求:

表述角度准确得体,建议内容全面,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语言简洁,条理清楚逻辑性强;不超过500字。

三、请结合给定材料和社会生活实际,以“——从藏羌民族地区灾后恢复重建谈起”为副标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认识和体会。

(50分)

要求:

主题突出,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阐述深刻;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书写工整、卷面整洁;限800—1000字。

2012年四川省三州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解析

第一题综合分析

一、请根据给定材料,分析归纳我省藏羌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乡镇灾后重建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0分)

要求:

分析归纳全面,表达准确简明,条理清楚逻辑性强;不超过200字。

【答题思路方法】

题目要求分析归纳我省藏羌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乡镇灾后重建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考生要注意要点的全面,同时只有200字,因此要注意语言的简洁。

材料中列举了几个乡镇的成功经验和取得的成就,比较零散,需要考生进行整合。

材料十中努尔布朗评价水磨镇取得成就的原因也可以作为答题素材。

【答题过程演示】

第一步,定位材料

本题没有明确指定作答依据材料,因此需要浏览所给材料,准确定位。

第二步,提取材料要点

1 材料一第二段:

震后不久,胡锦涛总书记两次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作出“建立对口支援机制,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一省帮一重灾县”的重大决策,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总动员令。

(1、中央果断决策,动员全国力量参与抗震救灾;2、建立对口支援机制)

2 材料一第三段:

灾后重建的高效、成功、顺利运行,得到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全国各族人民、志愿者和海峡两岸同胞等各方面的强力支持。

国际社会纷纷向中国表示慰问,并提供了资金、物资和人员支援,这些善举充分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1、全国人们的强力支持;2、国际社会的慰问和资金、物资、人员支援)

3 材料二第一段:

震后3年间,中央高层时刻牵挂着灾区群众,一次又一次奔赴灾区慰问考察,悉心指导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中央领导的关注和悉心指导)

4 材料二第三段:

……温总理一再强调,灾后恢复重建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先行、统筹兼顾、依靠群众、依法、科学重建,把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灾后重建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依靠群众、依法、科学重建,注重工程质量和安全)

5 材料三第一段:

藏羌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立足县(乡、镇、村)情,因地制宜,把灾后重建与推进新农村建设、产业提升等工作结合起来,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

……(地方政府能够立足省情,因地制宜,把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产业提升相结合,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6 材料四第一段:

“灾区重建、规划先行,不求最快,只求最好!

”佛山市对口支援者没有急于开工,而是深入走访水磨镇详查乡情民意,拟出重建规划。

面向全国公开征集水磨镇灾后重建设计方案,邀请国家级建筑大师反复论证,历经几月才最终敲定设计方案。

(灾区重建:

支援方能够深入调查乡情民意,结合当地实际,科学规划、设计)

7 材料四第七段:

水磨由污染重镇蜕变为现代山水桃源小镇,其建设融汇了独特历史与现代文化。

所有建筑都体现了羌族特点和羌藏汉文化相组合的风格,同时又广开视野,借鉴了日本生态镇、瑞士山地湖滨小镇以及不丹传统建筑现代化的经验。

“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的愿景、“四川丽江”的美誉,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水磨镇被联合国人居论坛理事会授予“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称号。

(结合地区特色,科学规划设计,借鉴国内外经验,成功实现发展转型)

8 材料五第三段:

惠州市支援重建注重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除挖掘旅游资源外,还支持和鼓励三江建设猕猴桃基地、中药材基地、小家禽养殖业等特色农业项目,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支援方:

支援重建注重输血与造血、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9 材料五第四段:

三江乡灾后恢复重建用实际行动弘扬了诠释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展示了灾区城乡统筹、科学建设的成果,践行了中央提出的“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科学重建”的指导思想,坚持了“群众得益、客商赚钱、三江发展”的原则。

(灾区重建践行了中央提出的“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科学重建”的指导思想)

10 材料六第一段:

地震摧毁了理县甘堡藏寨,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对其灾情非常重视,亲临现场视察,听取村民意见,并作出了“原地重建、修旧如旧”的指示,在湖南人民的倾情援助下,甘堡藏寨在重建中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丰富藏羌文化景观,利用原有的灌溉水源建设寨中水系,形成了丰富的景观。

而当地村民们纷纷加入了重建甘堡藏寨的行列,搬运建材,修改石墙。

(1、地方领导重视,支援方倾情援助,当地民众积极参与;2、重建注重地方文化的传承和景观的丰富)

11 材料七第二段:

为更好地保护羌藏文化遗产和发展旅游产业,理县县委、县政府认同湖南援建工作队“承接历史、保护历史、创造历史”的理念,统一对新老羌寨进行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对震损的古堡寨子以修旧如旧的方式修复。

新区集“古羌文化展示,民族文化体验,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建有羌族特色的民居105栋和一些羌族文化景观,以及功能完善、配套合理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与古堡有机融合。

这里独特的建筑神韵和羌文化风情,吸引了国内外著名编剧、导演的关注,几部影视作品正在此拍摄。

这既提高了桃坪羌寨的影响,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坚持”承接历史、保护历史、创造历史“的理念,高标准规划设计和建设)

12 材料八:

理县薛城镇是藏、羌、汉民族聚居区,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军文化和独特秀丽的自然景观,这里有古人类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35年红军在古老的“宁江门”城墙上雕的石刻标语清晰可见,在高标准的灾后重建中,有机地融合了特色魅力古镇的打造,突出了现代城镇气息、藏羌民族文化和大唐风貌特色,……(尊重历史和现实,高标准重建)

13 材料九第一段:

小金县夹金村素有阿坝州南大门之称,境内的夹金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故又有“夹金雪山第一封”之称。

“5.12”大地震后,村委会主任曾发贵顾不上自己即将,立即与村支部书记取得联系,组织带领全村群众,奋不顾身抗震救灾,他带领民兵应急分队,迅速汇集到夹金山顶公路上,积极参与到挖土、填方、疏沟、排水的保畅工程之中,全力以赴打通夹金山“生命通道”,他把自己家的房屋建设放在最后,与村民群策群力,展开扎扎实实的灾后恢复重建。

为了全村的整体规划建设,村上先后征用了曾发贵家4亩多土地,虽然剩下的土地已经难以确保全家4口人的生计,但是,他一个“不”字都没有说,当地群众把他比为“夹金山下的一面红旗”,他被小金县委、县政府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村民群策群力,投身灾后重建)

14 材料九第二段: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灾后“农房重建要上档升级,建安全、舒适且特色鲜明的藏族民房,为发展民居旅游做好准备”的定位,凭借“政策补助、贷款支持,援建资助、群众自筹”等多渠道筹资,夹金村紧紧抓住红色革命文化与嘉绒藏族名俗文化元素,确定了以红色文化为支撑,深挖名俗文化内涵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子,成立了夹金村旅游合作社,农家乐开发了参与型、体验型项目,进一步丰富了产业发展的形式和内容。

(多渠道筹集重建资金,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15 材料九第三段:

小金县有效破解了农房恢复重建中资金短缺难题,在灾区率先完成了后期重建,同时依托优势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精品旅游村寨建设,打造了像夹金村这样一批精品旅游村寨,如今,一个个崭新的村寨,一大批的旅游景点悄然屹立、熠熠生辉……(重建注重依托优势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协调发展)

16 材料九第四段:

小金县灾后重建颇得力于江西省的对口援建。

江西省委书记曾动情地说:

“江西有99个县(市、区),我们将把小金县作为第100个县,尽心竭力,全力以赴做好援助工作。

”重建中面对余震和泥石流危险,援建人员在手机上留下短信:

“我今天如果回不来,就做四川人,回来了就还是江西人。

”一场60年不遇的泥石流,就曾使5名江西施工人员不幸遇难。

小金县赠送江西锦旗上绣着的“大爱无疆,藏汉同心”八个金色大字,表达了小金人民对江西省无私援建的感恩、感谢。

(援建方的尽心竭力,全力以赴)

17 材料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北美区前总干事、联合国友好理事会主席努尔.布朗博士高度评价道:

“举国上下共同救灾、共同援助的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工作,无论是人力、物力。

财力都能迅速调动到位,世界其他国家都很难做到这一点,与其他国家相比,在灾难面前,中国这种体制是具有优越性的。

军队在地震发生后无处不在,‘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对口支援政策,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就完成了对10多万平方公里的重灾区、39个极重灾县、142个受灾县的灾后重建。

这简直让我惊讶。

”“水磨镇灾后重建成就的取得,在于中国政府有坚强的领导力,在于建设者们的倾心付出,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让整个城镇的环境与人们生活都得到了提升。

水磨镇的灾后重建,是世界灾后重建的灯塔。

”(1、中国体制的优越,在灾难发生后,能迅速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支援;2、政府坚强的领导力;3、建设者的倾心付出;4、坚持以人为本)

第三步,分类归纳要点

(1)体制的优越:

中央果断决策,动员全国力量参与抗震救灾;

体制的优越,在灾难发生后能迅速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支援;

全国人们的强力支持

(2)领导的重视:

中央领导的关注和悉心指导;

政府坚强的领导力

(3)支援方的科学援助:

建立对口支援机制;

支援方深入调查,结合当地特色,科学规划设计,实现地区发展转型;

灾区重建践行了中央提出的“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科学重建”的指导思想;

坚持高标准重建;

多渠道筹措重建资金;

援建方的尽心竭力,全力以赴,倾心付出

(4)地方政府和民众的努力:

地方政府能够立足实情,因地制宜,把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产业提升相结合,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地方领导重视,当地民众积极参与;

村民群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