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鄄城一中学年高一探究部自主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6858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4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一中学年高一探究部自主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一中学年高一探究部自主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一中学年高一探究部自主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一中学年高一探究部自主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一中学年高一探究部自主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一中学年高一探究部自主招.docx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一中学年高一探究部自主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鄄城一中学年高一探究部自主招.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一中学年高一探究部自主招.docx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一中学年高一探究部自主招

2016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一中高一探究部自主招生化学试卷

 

一、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酒精挥发酒精燃烧B.海水“制碱”海水“晒盐”

C.钢铁生锈冶炼钢铁D.葡萄酿酒葡萄榨汁

2.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石灰水、水B.干冰、冰水混合物

C.石墨、铁矿石D.不锈钢菜刀、食用醋

3.以下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本经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制取氧气B.

稀释浓硫酸

C.

检查装置气密性D.

粗盐过滤

4.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三种化肥,已知可能是硫酸铵、氯化铵、硫酸钾.现各取少许进行鉴别,下列物质中能将上述肥料一次性区分开来的试剂是(  )

A.蒸馏水B.氢氧化钡溶液C.稀盐酸D.硝酸钡溶液

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  )

选项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4Fe(OH)2+O2+2H20=4Fe(OH)3

化合反应

B

2KMnO4

K2MnO4+MnO2+O2↑

分解反应

C

BaCl2+2AgNO3=2AgCl↓+Ba(NO3)2

复分解反应

D

Fe3O4+4CO

3Fe+4CO2

置换反应

A.AB.BC.CD.D

6.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7.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

A.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C.

中的“2”表示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D.2O中的“2”表示两个氧元素

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D.

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A

FeCl2

CuCl2

铁粉

B

CO2

HCl

氢氧化钠溶液

C

NaCl

Na2CO3

稀硫酸

D

CuO粉

Cu

稀盐酸

A.AB.BC.CD.D

10.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甲烷、一氧化碳、氢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

①无色气体在足量氧气中燃烧;②燃烧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装置增重3.6克;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溶液的洗气瓶,装置增重4.4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气体可能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

B.该气体可能只含有甲烷、一氧化碳

C.该气体一定只含有甲烷

D.该气体一定只含有甲烷、氢气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11.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

(2)干冰_______;

(3)硅元素_______;(4)两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1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_______.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写出一种),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3)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a.溶质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

(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答出一条).

13.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是含有相同元素的无色液体,D是最轻的气体,F是红色固体单质.根据如图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

(1)A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写出D和E反应的化学方式_______.

14.某化学小组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如图是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甲同学用A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乙同学用B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你认为哪个同学的组合更便于控制反应_______(填“甲”或“乙”).

(2)甲同学利用装置D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D之前可接入上图装置_______(填字母),在该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乙同学将CO2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如图G装置,使该反应有了明显现象,则装置G中的现象为_______.

15.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

【猜测】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只有CO

只有

含有CO和CO2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依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

(1)观察到装置_______(填序号)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

(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

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_______;

②E装置中出现_______的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

猜测3成立.

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问题讨论】

(1)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2)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

 

四、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0分)

16.石灰石样品的主要成分是CaCO3(已知其它杂质不与盐酸反应).课外小组同学将50g盐酸分5次加入到20g该石灰石样品中,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象: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6

12

8

请计算:

(1)石灰石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_______g;

(2)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016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一中高一探究部自主招生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酒精挥发酒精燃烧B.海水“制碱”海水“晒盐”

C.钢铁生锈冶炼钢铁D.葡萄酿酒葡萄榨汁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

A、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冶炼钢铁是通过还原剂与铁的化合物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葡萄榨汁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石灰水、水B.干冰、冰水混合物

C.石墨、铁矿石D.不锈钢菜刀、食用醋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

A、石灰水中含有水、氢氧化钙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干冰、冰水混合物中均只含有一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C、石墨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铁矿石中含有铁的化合物、杂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不锈钢菜刀中含有铁、碳、镍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食用醋中含有水、醋酸等物质,属于化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3.以下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本经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制取氧气B.

稀释浓硫酸

C.

检查装置气密性D.

粗盐过滤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收集方法.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解答】解:

A、实验室用固液常温型制取氧气时,为防止产生的氧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图中长颈漏斗的末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三种化肥,已知可能是硫酸铵、氯化铵、硫酸钾.现各取少许进行鉴别,下列物质中能将上述肥料一次性区分开来的试剂是(  )

A.蒸馏水B.氢氧化钡溶液C.稀盐酸D.硝酸钡溶液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

A、硫酸铵、氯化铵、硫酸钾均易溶于水,用水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钡溶液能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氯化铵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C、稀盐酸与硫酸铵、氯化铵、硫酸钾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硝酸钡溶液与硫酸铵、硫酸钾反应均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

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  )

选项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4Fe(OH)2+O2+2H20=4Fe(OH)3

化合反应

B

2KMnO4

K2MnO4+MnO2+O2↑

分解反应

C

BaCl2+2AgNO3=2AgCl↓+Ba(NO3)2

复分解反应

D

Fe3O4+4CO

3Fe+4CO2

置换反应

A.AB.BC.CD.D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解:

A、4Fe(OH)2+O2+2H20=4Fe(OH)3,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2KMnO4

K2MnO4+MnO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BaCl2+2AgNO3=2AgCl↓+Ba(NO3)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Fe3O4+4CO

3Fe+4CO2,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换成分,价不变)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水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闻到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正确.

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原子之间间隔变小的缘故,原子的大小本身并没有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

A.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C.

中的“2”表示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D.2O中的“2”表示两个氧元素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元素符号或原子团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

A、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故A正确;

B、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故B正确;

C、元素符号或原子团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故Mg

中的“2”表示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故C正确;

D、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2O中的“2”表示两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D.

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考点】电解水实验;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依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条件与实际操作,然后与图象反映出的关系相比较,进行判断.这类题的特点是借助数学模型,利用图象信息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解答这类题,首先应认真分析坐标轴代表的意义,图象的起止点和走向特征,然后读取所需的信息应用到化学问题中.

【解答】解:

A.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质量比为1:

8,故错误;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因此其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故错误;

C.氢氧化钠显碱性,加水稀释后,碱性减弱,但是不会显酸性,故错误;

D.相同的质量的镁和铁与足量的酸反应后,镁产生的氢气多,因为镁比铁活泼,所以镁最先反应结束,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利用的是函数图象表示化学反应中某些量的变化,这也是这几年常考的题型.做这种题关键是要把图象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综合分析,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属于难题.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A

FeCl2

CuCl2

铁粉

B

CO2

HCl

氢氧化钠溶液

C

NaCl

Na2CO3

稀硫酸

D

CuO粉

Cu

稀盐酸

A.AB.BC.C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氯化铜和铁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进行分析;

D、根据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

A、氯化铜和铁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可以实现除杂的目的,故A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除去了杂质和主要物质,故B错误;

C、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硫酸钠对于氯化钠也是杂质,故C错误;

D、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除去了主要物质,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杂质和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主要物质反应,不会生成新的杂质.

 

10.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甲烷、一氧化碳、氢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

①无色气体在足量氧气中燃烧;②燃烧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装置增重3.6克;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溶液的洗气瓶,装置增重4.4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气体可能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

B.该气体可能只含有甲烷、一氧化碳

C.该气体一定只含有甲烷

D.该气体一定只含有甲烷、氢气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根据题意,浓硫酸吸收燃烧生成的水而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浓硫酸质量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都增加,说明燃烧既生成了水又生成了二氧化碳,结合可燃物完全燃烧的规律,可判断混合气体中含C、H元素;而利用水、二氧化碳的质量进一步确定混合气体中C、H元素的质量比,对于判断混合气体的组成有决定性作用.

【解答】解:

由生成的气体通过浓硫酸,装置质量增加3.6g,可判断燃烧生成了3.6g水,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氢元素,且氢元素质量=3.6g×

×100%=0.4g;

由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装置质量增加4.4g,可判断燃烧生成了2.2g二氧化碳,说明混合气体中含碳元素,且碳元素质量=4.4g×

×100%=1.2g;

甲烷气体中C、H元素质量比=12:

(1×4)=3:

1,则混合气体中C、H元素质量比=1.2:

0.4g=3:

1,因此可判断混合气体可能只有甲烷;也可能只含有CO和H2;也可能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同时存在,不可能含有甲烷和另外任何一种气体.

观察选项,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燃烧的产物以及根据产物判断物质,同学们一定要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11.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2个氢氧根离子 2OH﹣ ;

(2)干冰 CO2 ;

(3)硅元素 Si ;(4)两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2P2O5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3)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

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4)分子的表示方法:

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能表示一个分子.

【解答】解:

(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

2OH﹣.

(2)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

CO2.

(3)硅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Si.

(4)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可表示为:

2P2O5.

故答案为:

(1)2OH﹣;

(2)CO2;(3)Si;(4)2P2O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1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 在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 .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增加溶质 (写出一种),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提纯甲.

(3)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7.5% .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 ab (选填序号).

a.溶质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

(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是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在2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 (答出一条).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在2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P点的含义:

在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