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调研情况报告农村环境调研背景.docx
《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调研情况报告农村环境调研背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调研情况报告农村环境调研背景.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调研情况报告农村环境调研背景
【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调研情况报告】农村环境调研背景
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调研情况报告
XX人行:
根据人行要求,我联社对自身农村支付结算手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现状
(一)目前情况
1、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
09年“新一代系统”上线以后,联社陆续为全辖16个营业网点开通了“农信银”业务系统和“农民工特色终端”业务,办理全国农村信用社异地卡、折存取款和查询业务,全国各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的小额取现业务。
今年向人行提交了乡镇网点信用社、分社、信用社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的申请。
介入后,将实现县级、乡级营业网点之间的业务畅通。
提高小额支付系统利用率,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财政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农民养老金发放等业务,让农民切实享受到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快捷和方便。
2、现代化支付手段建设。
截止4月底,联社共发行银行卡66154张,其中在农村地区发行42984张。
在全辖8个乡镇信用社驻地,均安装了自动取款机,提供24小时金融服务。
在距离信用社驻地较远的乡村安装17台农民自助服务终端,解决偏远地区农民金融需要。
今年以来,积极贯彻人民银行指示精神,为完成“双百”目标,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为农村客户提供足不出户的取款、转账、余额查询服务。
截止4月,共审批通过41个乡村服务点,其中28个已经安装到位。
在服务点内开展刷卡有奖活动,提高客户用卡意识。
向农村个体商贩,中小超市、烟酒门市经营者等客户群体,推广手机银行(短信版)、个人网银等现代化支付结算手段。
(二)成绩与问题
从各项支付手段的使用情况来看,农民自助服务终端因为安装时间较长,已经为当地农村客户接受,使用较多。
财富在手卡因为使用简单,可以满足随时随地金融转账需求,也越来越多的为大家接受。
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虽然均设在了交通便利的乡村超市、副食店、卫生室等地方,但由于农村客户持卡人数低、刷卡意识淡薄,担心银行卡丢失,无随身携带银行卡习惯,记不住银行卡密码等原因,即使有刷卡奖励,仍然使用不多。
截止4月底,28个服务点中仅有2家发生了取款业务。
个人网银在农村青年人员中,能够得到较多使用,但对于岁数比较大的客户,掌握起来非常困难,使用情况也不是很理想。
二、推广中存在的困难
从目前工作情况看来,困难主要存在于两方面。
一是客户对新支付手段的接受存在困难。
农村客户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比较慢,农村年轻客户虽然接受快,但大多在外打工,在家的多是年纪比较大的人员。
他们思想观念还是比较陈旧,习惯使用存折,能看到账户信息,信任网点,习惯到信用社网点办理业务,因此,对新的支付手段的接受存在抵触。
二是业务成本问题。
由于新推广的业务不能为广大客户接受,使用率低,导致很多投入得到到应有的回报,造成很大的成本流失。
例如,在一台农民自主服务终端的成本大约在2万元,工作人员每月补助1500元,一台POS大约500元,再加上各种辅助设备,开展的刷卡有奖活动成本等,但收效甚微,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负担。
因此,除农村信用社外的其他商业银行很少涉足农村支付建设。
这两方面的困难,阻碍了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及完善的步伐。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进度,争取“双百”目标的实现,今后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
一是扩大刷卡有奖的影响范围。
自4月份开始,联社在助农取款服务点内开展“取款乐无忧,刷卡拿大奖”活动,中奖率100%。
活动开展以来,收效不大。
5月份以后,在下属网点、乡村服务点、行政村显著位置张贴海报,利用农村集市发放传单等方式,提高活动影响力,创造高涨的活动氛围,带动农村客户刷卡。
二是加强新业务、新知识的讲解。
组织员工深入基层,利用农村集市,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在网点设立咨询台,随时接受客户咨询,增强农村客户对新业务、新知识的了解,提高其使用率。
三是完善考核,提高员工积极性。
建立健全考核方式,在侧重负向激励的基础上,加强正向激励,进一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省经信委煤炭办:
一、安全生产总体形势
今年以来,全市地方煤矿共发生伤亡事故1,伤亡1人,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较去年同期一致。
经过全市上下的团结奋斗、扎实工作,有效确保了全市地方煤矿伤亡事故指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使安全形势趋于稳定。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地方煤矿一线检查安全生产。
各级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大安全生产工作事项得到及时落实。
在年初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将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指标分解落实到县(区)政府、有关系统及生产经营单位,层层签定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安全生产分工负责、层层负责、人人负责的格局。
年初,市财政拿出20万元专项经费,对2009年度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二)加强检查,着力整治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
市安委会相继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地方煤矿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从今年1月至11月份,累计检查119矿次,下发现场检查笔录112份,现场处理决定书126份,累计检查各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1272条,停产整顿1矿次,停产整改5矿次,立案13起,停头14个,停面1个,限期整改4项。
(三)强基固本,切实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一是年初市安委会制定下发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并采取签定目标责任书、缴纳达标保证金、实行安全结构工资制、定期检查验收等具体办法加以推进。
二是全面推行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加强班组建设。
目前,全市有17对地方煤矿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以上标准,达标率占生产矿井的90%。
三是不断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体系建设。
指导督促企业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四是建成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监控指挥平台和地方煤矿安全监控中心,地方煤矿瓦斯监控系统实现了有线联网,确保了应急救援资源共享、精确快速。
三、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及城市转型的新阶段,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安全生产基础较薄弱,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足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少数单位的领导,对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说的多、做的少,部署的多、落实的少;地方煤矿设施简陋,设备落后,人员缺乏,难以保证安全生产;少数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即使在生产中发现安全隐患,或受到一点轻微伤害,为了保住工作,也不愿多说,得过且过。
(二)安全投入仍需进一步加大。
目前部分地方煤矿安全基础比较薄弱,安全投入欠帐较多,安全生产监管的装备水平总体上还比较落后,安全生产信息化应用程度低,还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工艺和经济发展需要。
市、县(区)都没有按照规定落实安全生产专项经费。
在工作经费方面,财政投入不足,制约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监管机构存在缺失现象,监管人才严重不足。
由于受编制限制,导致目前我市从事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人员数量少,对企业的监管无法全面到位。
尤其是专业人员匮乏。
很难适应当前繁重的安全生产监管任务。
此外,安监系统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加上安全责任追究越来越严、工作待遇偏低等因素,人员普遍存在调整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的想法,不利于工作开展。
四、2012年工作目标及思路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的理念,以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发扬“团结、奉献、文明、实干”的安监理念,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全面促进全市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工作思路:
一个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两个持续(持续推动“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三个突出(突出责任落实、突出隐患治理、突出安全文化普及)、四项工程(科技兴安、基础兴安、人才兴安、政策兴安)、五大措施(行政许可、执法检查、安全标准化建设、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等各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努力实现各类事故总量、事故死亡人数和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负增长”,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安全控制指标。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全民安全意识新提高。
一是全面构建政企联动,广泛参与的我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
各级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部门,作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根据行业、地区特点,在加强协作、相互联动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切合实际,富有实效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逐步建立起全民安全教育网络,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同时还要加大对各部门、各行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力度。
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普及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
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重点,推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利用电视、报刊、电台等多种媒介,采取知识竞赛、安全讲座、动漫宣传等多种形式,提高广大公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法制观念,努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三是不断创新培训的方法手段,因地制宜,因员施教,灵活多样,不拘形式,要坚持一般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业余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安全业务培训与新技术普及教育相结合,安全业务指导与安全执法检查相结合,做到不同时期有不同重点,不同工种有不同内容,不同对象有不同方法,不同层次有不同要求,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全员安全生产培训格局。
同时在规范各培训机构、各企业培训档案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我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档案信息库;通过检查、督促、指导,逐步提高各培训机构办学质量,增强企业职工三级教育实效性。
四是加强对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要宣传安全生产可信可学的好典型、好经验,揭露安全生产领域各种非法、违法行为,及时曝光重特大事故。
要组织职工群众参与和监督企业安全工作,维护职工群众安全生产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五是继续深化开展了创建安全诚信企业及安全社区(村)建设和安全文化“六进”活动,将安全文化落实到基层建设中来。
(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新突破。
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3号通知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实行定量定性考核,将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和“一岗双责”纳入区县部门班子考核和工作考核,加大安全生产重点工作、防范重特大事故的考核权重,全面落实两个主体责任。
一要落实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
切实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积极推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问责和“一票否决”制度。
进一步明确市、县(区)安全监管机构分级管理的职责,督促各县(区)安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充实安全监管人员,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研究制定并落实加强本辖区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形成辖区内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确保县(区)政府监管主体责任的落实到位。
二要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
强化“企业法人负责制”,督促企业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按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督促各类企业自觉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弥补安全欠账,提高企业安全保障能力。
建立和完善以企业“第一责任人”为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完善经济政策,严格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安全费用提取、工伤保险等经济政策,引导企业自觉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和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完善企业绩效工资制度,加大与安全生产挂钩比重。
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机制,增强应急救援能力,定期组织演练。
(三)加强夯实基础工程,建起安全生产新机制。
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关键在一线,安全生产工作做的好与不好关键要靠实践来说话。
要积极制订并出台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一步打牢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抓好安全生产的体系建设。
要努力实现五个转变:
安全监管从被动防范向基础管理转变;专项整治向规范管理转变;事后查出向预警预防转变;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始;总控制死亡向职业健康转变。
以崭新的理念武装安全监管工作,以崭新的机制推动安全监管工作,努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新突破。
要坚持向安全管理的创新要安全,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素质,大力引进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建立起安全生产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协调沟通机制。
(四)加强对打非行为的协调,促进工作效果新提高。
一要继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从企业、政府两个层面,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分级管理、重大隐患挂牌督办、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全员强制培训、社会举报奖励、新闻发布与监督、安全责任一票否决等七个方面的制度,做到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经常化。
二要加强安全生产全过程控制。
把好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关、市场管理关和市场淘汰关,严格依法实施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和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研究“关停并转”的具体途径、标准与实施办法,分类实施规范、整改和退出措施。
三要继续深化打击非法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集中精力、排除干扰,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加快形成严格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坚决遏制和有效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各行业主管部门、县区、乡镇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方案,深入分析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对事故频发、隐患突出、非法违法行为突出的地方煤矿,抓住关键环节,实施精确打击、重点打击、有效打击,该停产整顿的要坚决停产整顿,该关闭的要坚决关闭,该取缔的要坚决取缔,以强有力的措施查处取缔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单位。
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三个确保”,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七)加强制度创新,实现安全监管新发展。
一是在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上要有新的突破。
结合我市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章的实施办法和细则,研究制订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和相关的安全标准,进一步完善和促进我市安全监管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二是在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上要有新的突破。
不断健全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救援演练。
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体系建设。
指导督促有关行业和领域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同时加强应急救援监控指挥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监控指挥平台和地方煤矿瓦斯安全监控中心作用,对重大危险源实时在线监控,建立市、县(区)、乡(镇、办)三级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尽快形成全市重大危险源登记、监控、管理网络,实施动态、分级管理,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八)加强安监队伍建设,提升监管人员新能力。
一是抓思想建设。
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员、干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的要求,加强监管队伍的精神状态问题,克服畏难情绪。
二是抓作风建设。
要倡导求真务实作风,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上,专心谋事,勇于任事,踏实干事,深入基层,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三是抓勤政廉政建设。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一岗双责”。
四是抓队伍建设。
重点在执法队伍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上迈出新步伐。
全村村组户公路58公里,入户率97%,其中硬化公路10公里。
全村人畜饮水全靠天然水,2011年国家安全饮水工程已投资40余万元,用于解决1009人的饮水问题。
“一建三改”农户自筹资金改造已达200户,砖混结构房屋已达到农户住房的50%,基本做到家家户户通电,已经实施扶贫搬迁6户26人。
二、调研中反映的几个突出民情问题
根据走访中村民反映的问题,经过分析和整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三)“一建三改”政策需求量大。
在走访中,很多农户反映“一建三改”政策非常好,但指标有限,指标数量与村民需求之间的差距很大,农户希望国家增加指标,满足更多农户的需求。
(七)高压线工程移民问题。
该村因渝鄂高压电力输送通道建设存在一部分高压线工程移民,由于高压线移民是电力单位补偿,与库区移民相比,在政策层面上,享受的补偿待遇较少,几户高压线移民反映当时移民补偿低,希望提供相关标准。
通过工作队耐心作解释工作,并与乡政府沟通后,暂时缓解了几户情绪,但仍存在不稳定因素,需要继续做好稳定工作。
(九)农民手中余钱少,购买力低。
走访中大多数农户反映承包地仅能满足口粮需求,打工途径较少,缺乏职业技能,增收较难。
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加强组织引导和培训,帮助农民扩大增收渠道。
(十)希望农田整治政策实施方式更灵活。
部分农户建议国家在农田治理项目实施上可以采取更灵活的方式,能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对分散的农田整治可以农户为主体,国家给予扶持的方式实施。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每年都将在增加对“三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维护农村社会发展的稳定。
为此,各级领导要进一步重视“三农”工作,将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
一方面,各级各部门要建立长效机制,深入基层,加强惠农政策宣传,多与群众交流,从实际出发,想群众之所想,盼群众之所盼,急群众之所急,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另一方面,村级党组织要站在村级科学发展的高度,认真学习国家方针政策,深入了解村情,加强立项工作,积极对上争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二)进一步规范农村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
目前,国家有许多好的政策,如何很好的落实到位,要严格按制度办事,不能搞少数人说了算,力争让困难群众既得到帮助和实惠,又能让大部群众内心里服气和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