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考化学信息冲刺卷第三次适应与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588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中考化学信息冲刺卷第三次适应与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省中考化学信息冲刺卷第三次适应与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西省中考化学信息冲刺卷第三次适应与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西省中考化学信息冲刺卷第三次适应与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西省中考化学信息冲刺卷第三次适应与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中考化学信息冲刺卷第三次适应与模拟试题.docx

《山西省中考化学信息冲刺卷第三次适应与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中考化学信息冲刺卷第三次适应与模拟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中考化学信息冲刺卷第三次适应与模拟试题.docx

山西省中考化学信息冲刺卷第三次适应与模拟试题

2018年山西省中考信息冲刺卷·第三次适应与模拟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化学部分和物理部分组成,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全卷共12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Cl—35.5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人们平衡膳食,合理搭配日常饮食。

谷类是稻谷、大豆、小麦、高粱等的总称。

它们是膳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主要为人体提供六大营养素中的

A.糖类     B.维生素     C.无机盐     D.蛋白质

2.生活中的一些图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化学常识。

下列常见图标与燃烧、爆炸无关的是

A   B   C   D

3.水在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减少水体污染,应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B.水汽化时,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C.过滤可以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其体积比约为2∶1

4.化学实验操作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

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结晶  B.滴加少量液体

  C.过滤  D.稀释浓硫酸

5.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稀盐酸用于金属除锈B.NH4NO3溶于水制成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

C.工业上常用氮气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D.玻璃刀头上镶嵌石墨用于切割玻璃

6.下图是四种物质a、b、c、d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B.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C.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4∶1D.c可能是二氧化碳分子

7.豆浆是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在欧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誉,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

下列关于异黄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异黄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gB.异黄酮属于氧化物

C.异黄酮共有27个原子D.异黄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8.学习化学使我们从多姿多彩的宏观世界步入了神秘的微观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同种元素的不同粒子

C.CO2和O2中均含有氧分子

D.电解水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9.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待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稀盐酸与氯化钠溶液

玻璃棒蘸取,蒸干观察

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

B

磷矿粉与硝酸钾

观察颜色

闻气味

C

呼出气体与空气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

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

D

食盐与纯碱

观察颜色

加醋后观察

1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B.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

甲>丙>乙

C.随温度的升高,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00分)

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Cl—35.5 Fe—56

三、生活、生产应用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关注生活现象】

2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

”2017年10月到2018年3月,山西省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0%左右,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30%左右,实现环境空气质量好于上年。

(1)下列措施有利于环境治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减少燃煤使用  B.发展共享单车  C.燃放烟花爆竹  D.发展城乡绿化

(2)燃油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易造成酸雨,汽车外壳的油漆脱落后若不及时修理则容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省城太原为创建绿色家园,将燃油、燃气出租车换成电动出租车,这种出行方式的好处是____▲____。

22.冰箱里实际上是一个化学世界,我们一起来探索它的奥秘。

(1)轻薄透明的保鲜膜为保存食品提供便利,保鲜膜属于____▲____材料。

(2)冰箱中常放置一盒除味剂。

市售的冰箱除味剂主要成分是活性炭,因为其具有____▲____性。

(3)从冰箱冷藏室中刚取出的果酱瓶,要立即拧开感觉很费力。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此现象:

____▲____。

23.“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2017年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1)航天领域使用了大量金属材料。

写出用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2)太阳能帆板大量应用于载人飞船、卫星发射等领域,它主要利用高纯度硅电池片等材料进行串并联制成。

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示意图,你可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答一点即可)。

24.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生活中可回收的金属垃圾是__▲__、__▲__。

【关注生产实际】

25.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哈伯首次用氢气和氮气合成了氨气,获得了化学诺贝尔奖。

这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为化肥工业奠定了基础,以下是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

(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

(2)氢气的来源是用水和碳氢化合物反应并产生CO,写出采用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

(3)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流程①中的反应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常用液化分离法。

如控制温度在-182.9℃时,可将空气中的N2、O2分离;根据下表中物质沸点数据分析,流程②中要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

物质

H2

N2

O2

NH3

沸点/℃

-252

-195.8

-182.9

-33.5

四、科普阅读题(每空1分,共6分)

26.

大蒜里的化学

众所周知,大蒜是调味佐餐的佳蔬,有很多保健和医疗功能,并有极强的杀菌能力,成为《时代周刊》十大最佳营养食品之一。

【大蒜常拍碎吃是有道理的】完整的大蒜是没有气味的,这是因为在完整大蒜中所含的蒜氨酸存在于细胞质中,而大蒜细胞中还有一种蒜苷酶存在于细胞壁中,这两种物质都是无色无味的。

只有在食用、切割或挤压时组织被破坏,两者结合才形成淡黄色油状、有强烈辛辣气味的大蒜素,它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遇碱、受热都会分解使大蒜消炎杀菌能力下降。

大蒜素就是大蒜特殊气味的来源。

【大蒜有很多妙用】去除鱼腥。

鱼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化学式为CH3NH2)及其同系物(均易溶于乙醇)。

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在加热后挥发逸去。

葱、姜、蒜中也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所以具有与酒相同的作用。

因此,做鱼时常用葱、姜、蒜、酒去腥就是这个道理。

依据短文回答问题:

(1)大蒜组织被破坏,产生大蒜素时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甲胺溶于乙醇加热后易挥发的原因是____▲____。

甲胺溶于乙醇形成的溶液中溶剂为____▲____。

(3)糖醋蒜有的人比较青睐,做糖醋蒜的做法科学的原因是____▲____。

(4)甲胺中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5)请你根据文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新鲜完整的大蒜含有大量的大蒜素,杀菌能力极强

B.食用大蒜时生吃效果佳

C.大蒜能除去鱼腥,是由于大蒜中含有挥发性有机物将甲胺等溶解并在加热后挥发逸去

五、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6分)

【物质推断】

27.在学习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后,同学们构建了以下知识网络。

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

A是常用的建筑材料,图中“—”表示相连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B—C反应的微观实质:

____▲____。

(3)写出D→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4)写出E物质的一种用途:

____▲____。

(5)该知识网络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__个。

六、实验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基本实验】

28.小梦同学在复习“多功能瓶”的使用时,带领“拉瓦锡”实验小组完成了以下实验,根据下列实验图回答问题。

A组  B组

  C组

(1)A组实验,Ⅱ中的现象是____▲____。

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

(2)B组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该小组通过实验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有____▲____。

(3)C组实验,若用该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若要收集20mL氧气,在装置C中应装满水,同时还缺少的一个化学仪器是____▲____。

【科学探究】

29.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可能含有Ba(NO3)2、NaCl、Cu(NO3)2、Na2SO4中的几种物质。

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探究工厂废水中含有的物质并设计实验方案处理废水。

【查阅资料】白色的Fe(OH)2沉淀在潮湿空气中迅速转化为红褐色的Fe(OH)3。

【实验与评价】

(1)取少量废水,加入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该过程中与OH-反应的离子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为了确定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小梦另取少量废水,滴加少量____▲____溶液,无明显现象,最终确定了溶液的成分为____▲____。

【废水处理】通过对废水成分的分析,该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处理该废水的实验方案,流程如下:

(3)流程①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4)溶液C中的溶质为____▲____。

(填化学式)。

【反思延伸】兴趣小组通过对废水处理过程分析,又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

七、定量分析题(共6分)

30.如图是某胃药标签,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欲测定该药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需图中所示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g。

(2)取10粒该药品研碎后放入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将上述配制好的稀盐酸加入烧杯中,当气泡不再产生时,用去稀盐酸10g(药品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

请计算:

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

2018年山西省中考信息冲刺卷·第三次适应与模拟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2.C  3.A  4.B  5.D  6.C  7.D  8.C  9.A  10.A

三、生产生活应用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关注生活现象】

21.(3分)

(1)ABD

【关注生产实际】

25.(5分)

(1)78%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