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一节综合拔高练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476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一节综合拔高练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一节综合拔高练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一节综合拔高练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一节综合拔高练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一节综合拔高练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一节综合拔高练解析版.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一节综合拔高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一节综合拔高练解析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一节综合拔高练解析版.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综合拔高练解析版

第三章第一节综合拔高练

核心素养练

一、选择题

野外进行登岛求生训练时,可以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1所示;图2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定成下列问题。

1.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

2.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A.日出前后B.中午前后C.日落前后D.午夜前后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下面两题。

3.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亚地区—环节①水量7月份较小

B.南亚地区—环节②水量1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水量7月份较小

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水量1月份较小

4.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影响最大

B.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

C.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⑤和⑥的水量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2015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16个城市开始试点。

“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

下图为“海绵城市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A.增加下渗B.减少蒸发

C.增加地表径流D.减少地下径流

6.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

①淡水不足②雨季内涝

③用地紧张④热岛效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综合题

7.分析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来自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6年呈递增趋势。

监测显示的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321.07平方千米,水位为3193.8米。

与2005年相比,青海湖水体面积扩大了70.82平方千米,水位上升了0.35米。

专家分析指出,在中国政府和群众努力之下,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呈现了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1)青海溯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

(2)试分析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6年呈递增趋势的可能原因。

考点水循环

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下题。

1.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

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3.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

C.河谷D.湖盆

4.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6.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9.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

专题强化练三水循环

2016国际海绵城市建设论坛暨第十四届泉州市科协学术年会于2016年12月25日在泉州举行,本次大会以“让城市不再看海”为主题,海内外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水循环哪个环节影响最明显()

A.下渗B.地表径流

C.降水D.水汽输送

2.公园中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中最主要的功能是()

A.美化城市环境

B.增加下渗量

C.调节小气候

D.保护生物多样性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下题。

3.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秘鲁首都利马及其周边山区很少下雨但浓雾天气较多,以前当地居民被迫从数千米以外的河流取水。

近年来有人提出用捕雾网雾中取水。

据此回答下题。

4.捕雾网干预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水汽蒸发B.大气降水C.水汽输送D.地表径流

下图为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序号代表水循环环节。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

A.植物截留、陆面蒸发散发、河川储蓄、地下水储蓄

B.陆面蒸发散发、植物截留、河川储蓄、地下水储蓄

C.地下水储蓄、陆面蒸发散发、河川储蓄、植物截留。

D.陆面蒸发散发、植物截留、地下水储蓄、河川储蓄

6.(2018江苏扬州高三一模,★★★)与近年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弱关联性最强的是()

A.①环节B.②环节

C.③环节D.④环节

 

答案

第一节综合拔高练

核心素养练

一、选择题

1.C从图中可以看出,有水的蒸发,有塑料薄膜上的降水,塑料薄膜上水的径流,没有水汽输送,C选项正确。

2.B获取淡水最佳时段是薄膜上气温和薄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温差最大水汽凝结最多,图中显示,在中午前后膜上膜下的温差最大,此时膜下气温高、蒸发旺盛,水汽上升遇到较冷的膜就会在膜上凝结,B选项正确。

3.C环节①表示水分蒸发,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因此东亚地区环节①水量7月份较大;环节②表示降水,南亚地区1月份为冬季,降水量较小;环节③表示地表径流,地中海地区7月份为夏季,降水少,环节③水量较小;环节⑥表示植物蒸腾作用,开普敦位于南半球,1月份为夏季,环节⑥水量较大。

故C选项正确。

4.C目前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是③(地表径流)环节;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③水量的空间变化;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⑤和⑥的水量。

故C选项正确。

5.A通过材料及图示可以看出,海绵城市建设借助的一些措施可以增加下渗,增加蒸发,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A选项正确。

6.B由题目中的信息“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可以得知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增加下渗,增加她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拦截部分水体,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缓解城市淡水不足、雨季内涝的问题,减轻热岛效应,但对城市的用地紧张几乎没有缓解作用。

B选项正确。

二、综合题

7.答案

(1)陆地内循环

(2)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造成冰川退缩、入湖水量增大;流域内实施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如保护植被,植树种草)。

解析第

(1)题,青海湖地处内流区,其径流不能流入海洋中,故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

(2)题,从自然、人为两个方面考虑:

青海湖水体面积扩大与冰川加速融化、入湖水量增大及湖区生态环境改善有关。

五年选考练

1.D由所给地形图可知,贝加尔湖为外流湖,湖水更新主要通过河流流出和流入来实现。

贝加尔湖的湖水深度大,水量巨大,但只有表层湖水因海拔高而从河流流出,大部分水体都无法流出,故整体湖水更新缓慢。

2.C判断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盐湖多年平均入湖水量与出湖水量(蒸发量)相差不大,则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相当;而材料中告之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故C正确。

3.A图中四处,唯有坡面海拔最高、坡度最大,降水后,绝大部分雨水快速转化为地表径流,流向其他地势较低处.而在坡面存储水量最少,故此处可供蒸发的水量最小,则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坡面,故A项正确。

4.B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会使流入湖泊的径流量减小,带入的营养物质也会减少,则C项错误;因入湖水量减少,则必然使盐湖面积缩小,故B项正确,A项错误。

湖水盐度已经饱和,不会增大,D项错误。

5.B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有利于地表水下渗。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下渗量减少,A项错误;下渗量减少,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坡面径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B项正确;森林对降水变率影响不大。

6.C森林植被对降水量影响不大,①错误;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坡面径流减少,②错误;森林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③正确:

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加,④正确。

选择C项。

7.D由“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可知,忽略蒸发,降水全部转化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多,故两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

读图可知,透水岩层向乙河流域倾斜,导致部分甲河流域的坡面径流渗到乙河流域从而汇入乙河,故甲河径流量减少,乙河径流量增加。

8.B从图中可以看出,组成种植土层和砂层的颗粒物质较小,雨水下渗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对下渗雨水的净化作用较强,B选项正确。

要注意的是:

对下渗雨水起净化作用的必须是颗粒较小,颗粒间空隙较小的物质。

9.C从材料中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利用雨水,C项正确。

专题强化练三水循环

1.B图中显示,城市降雨主要通过分流井进入沉淀池,还可以通过调蓄池经净化处理回收利用,很显然这样做可以大大减少地表径流。

2.B图中显示,城市降雨主要通过分流井进入沉淀池,再经过小溪流入荷花池,而荷花池可以增加下渗量及蒸发量,从而大大减小地表径流量,起到缓解城市内涝的作用。

3.D在种植土层上部铺设树皮覆盖层,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因此能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D选项正确。

4.B捕雾网是将大气中的凝结水(雾)凝结成更大的水滴形成液体水,影响的是水循环环节中的大气降水环节。

5.D陆面蒸发散发应包括植物散发、土壤蒸发和地下水蒸发,为甲;乙接纳降水,一部分通过下渗到土壤层,一部分植物散发,故乙为植物截留;丙为地下水储蓄,一部分蒸发掉,一部分通过地下径流流走,另一部分汇入海洋;丁为河川储蓄,以径流的形式入海。

6.B近年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弱,主要是植被覆盖率提高,增加下渗,土壤中水分储蓄增多,通过地表进入河流的水分减少,从而降低了洪峰,水土流失减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