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技能操作流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441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docx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技能操作流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docx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

一.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

(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二)识别:

拍肩或脸、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

同时,观察患者脸色及胸部起伏情况,判断患者有无呼吸或临终呼吸。

(三)启动EMSS,呼叫医护人员,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四)摆放体位:

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

(五)建立人工循环:

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30次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按压部位胸骨下1/2处即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或胸骨中下1/3交界处;

2.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直线);

3.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4.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5.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

(六)开放气道:

观察口腔有无异物,仰头抬颏。

(七)人工呼吸:

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或者捏鼻张嘴、口对口吹气两次,每次吹气时间大于一秒,潮气量500-600毫升。

(八)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

不论单人或双人抢救均为30:

2。

(九)首轮做5个30:

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迅速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室颤”,进行电除颤。

(十)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十一)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律。

(十二)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

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

(十三)按压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

(十四)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或及病床接触。

(十五)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

(十六)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关机。

(十七) 擦干胸壁皮肤,继续按压、人工呼吸2分钟后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

 

儿童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

拍脸、呼叫,确认病人意识丧失.

3、启动EMS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4、摆放体位:

病人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病人跪地,双膝与肩同宽.

5、建立人工循环:

检查有无颈动脉或肱动脉、股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病人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l)用一手掌根或双手扣手,肘关节伸直;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3/1处;

(4)按压频率100次/分;

(5)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1/2,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

6、开放气道:

观察口腔有无异物,清理异物,仰头抬颏.

7、人工呼吸:

判断病人有无胸廓起伏及脸色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8、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

单人为30:

2,双人为15:

2.

9、首轮做5个30:

2循环,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肱、股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迅速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在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室颤”,准备电除颤。

10、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11、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放在腋中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

12、按儿童每公斤体重2J选择除颤能量。

13、按压除颤仪充电按钮,使除颤仪充电。

14、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确走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问接与患者和/或病床接触

15、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

16、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关机.

17、擦干胸壁皮肤,继续按压、人工呼吸2分钟后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

婴儿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l、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

拍足底、脸、呼叫患儿,确认意识丧失。

3、启动EMSS:

准备简易呼吸器、面罩.

4、摆放体位:

患儿取仰卧位,置于桌面或硬板床上.

5、建立人工循环:

检查有无肱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不超过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时观察患儿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二指或双手拇指环抱法按压:

单人用中指、无名指或中指、食指按压或用双手拇指环抱按压;

(2)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

在胸骨中线、双乳头连线中点下一横指处

(4)按压频率:

>=100次/分;

(5)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1/2,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

6、观察口腔有无异物,清理异物,仰头抬颏.

7、人工呼吸:

观察有无胸廓起伏及面色不超过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8、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

婴儿单人为30:

2,双人为15:

2。

9、首轮做5个30:

2循环,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肱、股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继续心肺复苏.

创伤现场生命支持

1、基本创伤救命术(basictraumaticlifesupport,BTLS):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基本急救技能.

2、基本生命支持(BLS):

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主要检查致命的因素:

A气道---呼吸道阻塞B呼吸---反常呼吸、开放性气胸、B大出血---开放性伤口C脉搏---失血、休克、心胸外伤S意识---严重颅脑伤、临床死亡;骨折---疼痛、失血、神经损伤;进一步检查---伤势检查,检出体表出血、骨折、其他严重伤的具体情况,从头到脚、从上到下、两侧对比、有无出血、痛、肿、畸形、除去衣物与鞋袜,尊重隐私,必要时剪开、减少移动、除非危险

进一步检查的顺序:

1.头部2.耳朵3.眼睛4.鼻5.口腔6.面部7.颈部8.肩部及锁骨9.胸部10.腹部11、髋部12.下肢13.双脚14.上肢

三、操作要点:

(一)、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

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

3、启动EMSS

4、摆放体位

5、建立人工循环:

判断脉搏+胸外心脏按压

6、开放气道:

观察口腔,并报“口腔无异物”,清除口腔异物;仰头抬颏

7、人工呼吸:

判断呼吸+简易呼吸器人工呼吸交予助手继续操作

8、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

30:

2

9、复检+心电检查

10、准备除颤

11、安放除颤电极板+观察心电情况

12、选择除颤能量

13、充电

14、确定周围无人员与患者接触

15、放电

16、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关机;擦干患者胸壁皮肤;口头报告:

继续心肺复苏,2分钟后再次复检

(二)、儿童基础生命支持操作

与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大致相同

(三)、婴儿基础生命支持操作

婴儿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1、评估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

3、启动EMSS,请助手准备

4、摆放体位

5、人工循环:

判断脉搏+胸外心脏按压

6、开放气道:

检查口腔异物+压额抬頦

7、人工呼吸:

判断呼吸+简易呼吸器人工呼吸,交予助手继续操作。

8、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

9、复检

成人气管插管(经口)操作流程

(一)摆放体位:

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压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二)加压给氧:

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100%纯氧2~3分钟,使血氧饱和度达到95%或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

 

(三)准备导管:

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

 

(四)准备喉镜:

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关闭,放置备用。

(五)准备牙垫、固定胶布和听诊器。

(六)暴露声门:

打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指、食指拨开病人上下齿及口唇,左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

然后,缓慢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可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七)插入气管导管:

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通常在21~23cm(成人)。

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

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现在不太提倡),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八)确认导管位置:

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九)固定导管:

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和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三.徒手心肺复苏操作程序

1.识别:

拍患者双肩、脸、分别靠近患者双耳大声呼唤:

“喂,你怎么了?

哪里不舒服?

”观察患者有无反应,若无反应,判断患者意识丧失。

同时,观察患者脸色、胸部起伏,判断有无呼吸或临终呼吸。

2.呼救和/或启动急诊医疗服务系统(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

高声呼叫。

如“救命呀”,“快来人啊”;如在院外则对旁人呼喊“请帮忙拨打120急救电话”等

3.摆放体位:

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术者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

4.判断脉搏:

一手将患者保持抬头的姿态,另一手食指和中指在患者喉结旁2-3厘米的胸锁乳突肌内缘处触摸颈动脉搏动,判断心脏是否停搏(5~10s:

读数1001,1002……1010)。

5.胸外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

成人心脏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

定位方法:

两乳头连线中点

(2)按压方法:

术者一手掌根紧贴按压部位,另一手重叠其上,指指交叉相扣,手指稍微翘起,双臂伸直并与患者胸部呈垂直方向,用上半身重量及肩臂力量向下用力按压。

(3)按压频率:

每分钟至少100次(读数01,02,03……10,11……20,21,……29,30)。

(4)按压深度:

按压时胸骨下陷,成人至少5厘米,儿童为4—5厘米,婴儿为4厘米.

(5)按压时间:

放松时间=1:

1每次按压后保证胸廓充分弹回。

6.开放气道:

1、清除患者口鼻咽污物,取出假牙,解开患者衣领及裤带。

2.用仰头抬颏法打开气道,解除因舌后坠而导致的上呼吸道梗阻:

抢救者站或跪于患者一侧,一手食、中指放在患者颏部骨性部分,向上提起,同时,另一手小鱼际肌放在患者前额,并向下压。

即去枕平卧→松解衣物、裤带→清除口腔内异物→仰头抬颏。

7.人工呼吸:

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连续吹两大口气,用按于前额的拇指食指紧捏患者鼻孔,术者深吸气后,将患者的口完全包在操作者的口中,用力将气吹入,直至患者胸部上抬(吹气时间>1s),一次吹气完毕后,松手,离口,面向胸部,可见患者胸部向下塌陷,紧接着做第二次吹气。

(即紧捏患者鼻孔口对口,全力吹气两次)

8.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

心脏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30:

2,即按压30次,吹2口气。

胸外按压要按30:

2的比例连续重复5个周期,然后判断CPR是否成功

9.心脏按压有效指征:

(1)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恢复;

(2)自主呼吸恢复;(3)肤色转红润;(4)瞳孔缩小,光反射恢复;(5)收缩压≧60mmHg

10.整理患者衣服,操作完毕。

四、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

(一)环顾四周,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

(二)认真检查伤员伤情及出血情况。

(三)如为大的动脉、静脉出血或创面出血凶猛,立即用指压止血法止血,接着用止血带止血,检查止血效果(观察远端动脉搏动情况:

甲床是否红润、末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及时间。

如为单人操作,使用止血带之前,指导伤员用健肢协助指压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操作要点:

指压止血后先将患肢抬高2分钟,指导伤员用健肢指压止血,在扎止血带部位(上肢在上臂上1/3段,下肢在大腿上2/3段)垫衬垫,扎止血带压力均匀、适度,以刚阻止动脉血液流动为度,手法正确,扎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要有明显的记录。

(四)对上肢软组织损伤创面,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包扎创面并用三角巾悬吊上肢80~85度,并检查止血效果。

螺旋形加压包扎止血法操作要点:

首先检查伤口,排除异物和骨折情况,然后用敷料按无菌操作原则(敷料手接触面不能接触创面,敷料应大于创面)覆盖在创面上,再用绷带先在敷料远端环行扎两圈使其牢固,然后螺旋形向上包扎,每一圈适度加压压住上一圈的三分之二,使绷带卷边缘保持整齐,最后平绕一圈,在伤肢外侧用绷带扣固定。

包扎完毕敷料不能有外露。

(五)有异物的伤口:

不能拔除异物,先固定异物,再进行包扎。

头部有异物的伤口包扎操作要点:

先检查伤口及异物情况,用适当的敷料覆盖异物周围,用三角巾制作固定圈固定异物,再进行三角巾帽式包扎。

   

三角巾帽式包扎操作要点:

伤口覆盖敷料,除去眼镜及头饰,将三角巾底边向内摺起数厘米,置于眉弓上方和头顶,将三角巾两端经耳上方往后收,在枕下交叉,再绕回前额中央打结,将结尾摺入带边内,将三角巾顶角轻轻拉紧固定后摺入带内。

五、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

(一)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原则

急救员正面走向伤者,表明身份;告知伤者不要做任何动作,初步判断伤情,简要说明急救目的;先稳定自己,再固定伤者,避免加重颈椎损伤;用“五形拳”的方法徒手固定后再用颈托固定;统一协调,整体搬运,在移动过程中保持脊柱维持成一条直线。

(二)“五形拳”徒手固定操作规范

1.头锁:

伤者仰卧位,术者双膝跪在伤者头顶位置,并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上或地上),双掌放在伤者头两侧,拇指轻按额,食指和中指固定其面颊,无名指及小指放在耳下,不可盖住耳朵。

助手食指指在胸骨正中,以便术者调整颈部位置。

2.胸背锁:

术者位于伤者身体一侧,一手肘部及前臂放在伤者胸骨之上,拇指及食指分别固定于面颊上,另一手臂放在背部脊柱上,手指锁紧枕骨上,双手调整好位置后同时用力。

手掌不可遮盖伤者口鼻。

3.胸锁:

伤者仰卧位,术者跪于伤者头肩位置,一手肘及前臂紧贴伤者胸骨之上,手掌固定伤者面颊。

另一手肘稳定后,手掌固定伤者前额。

不可遮盖伤者口鼻。

4.斜方肌挤压法:

伤者仰卧位,术者位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双手肘(放在大腿或地上)。

双手在伤者颈部两侧,拇指和四指分开伸展至斜方肌,掌心向上,手指指向脚部,锁紧斜方肌,双手前臂紧贴伤者头部使其固定。

5.改良斜方肌挤压法:

伤者仰卧位,术者双膝跪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稳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或地上),一手如斜方肌挤压法般锁紧其斜方肌,另一手则像头锁般固定伤者头部,手掌及前臂须用力将头部固定。

(三)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

1.初步判断伤情,固定伤者头颈部;

2.在放置颈托前测量伤者颈部长度,用拇指与食指分开成直角,四指并拢,拇指于下颌正中,食指置下颌下缘,测量下颌角至斜方肌前缘的距离;

3.调整颈托,塑型;

4.放置颈托时先放置颈后,再放置颈前,保证位置居中,扣上搭扣,松紧度适中;

5.颈托固定后,进一步检查判断伤情:

检查伤者头面部、耳、鼻、气管是否居中,胸骨有无骨折,胸廓挤压分离试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腹部、会阴部、背部、四肢有无损伤。

6.搬运

(1)移动伤者:

急救员动作统一协调,搬动必须平稳,防止头颈部转动和脊柱弯曲。

(2)固定伤者:

伤者躯体和四肢固定在长脊板上,按从头到脚顺序固定,头部固定器固定头部,胸部固定带交叉固定,髋部、膝部固定带横行固定,踝关节固定带绕过足底“8”字形固定。

(3)急救员平稳抬起伤者,足侧的助手先行,术者在头侧,同时观察伤者头颈部情况。

附件:

比赛用设备

六.简易呼吸器的应用(YH*JH-K型)

  一、结构与性能:

简易呼吸器由呼吸球、面罩与氧气接管、呼吸活瓣三个部分组成。

呼吸球入口处装有单向活瓣,放松时进入空气;另一出口处与呼吸活瓣相接,挤压时空气由此而出,呼吸球入口处装有单向活瓣,如需O2时可由此输入。

可将氧气接在氧气进孔,以6~8立升/分的流量供氧。

此时球内O2浓度可达40~45%氧气流量不可过高,以免呼吸活瓣失灵,呼出气无法排出。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无氧情况下,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停止,现场救护做人工呼吸。

  三、使用方法:

  1、取仰卧位,操作者站在病人头顶,将呼吸器放在病人头部右侧,便于拿到,操作者左手将颏部托住,右手置于头部使病人尽可能头部后仰,但勿用力过大

  2、用左手维持病人后仰的头部,并用右手抓住呼吸球的活瓣处。

  3、手抓住活瓣处,用轻柔的力量把面罩压在病人的面部使之覆盖于病人口部。

  4、用左手拇指、食指固定面罩,并紧压使病人口鼻与面罩紧合,其余三指放在颏下以维持病头呈后仰位。

  5、用右手挤压呼吸球,突然放松呼吸球,使呼吸球囊恢复原形,病人呼出气排入大气。

重复挤压动作,每分钟15次左右。

挤压与放松时间比(吸呼比)为1:

1.5

  6、如病人需要给氧,将氧气接于呼吸囊入口处,以每分钟6升左右的流量给氧。

7.使用时注意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例等。

(1)一般潮气量8~12ml/kg(通常成人400~600ml的潮气量就足以使胸壁抬起),以通气适中为好,有条件时测定二氧化碳分压以调节通气量,避免通气过度。

(2)呼吸频率成人为12~16次/分,快速挤压气囊时,应注意气囊的频次和患者呼吸的协调性。

在患者呼气与气囊膨胀复位之间应有足够的时间,以防在患者呼气时挤压气囊。

(3)吸呼时间比成人一般为1:

1.5~2;慢阻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频率为12~14次/分,吸呼比例为1:

2~3,潮气量略少。

8.观察及评估病人。

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对呼吸器的适应性,胸腹起伏、皮肤颜色、听诊呼吸音、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读数。

七.进行机械通气的操作步骤

适应症:

通气功能障碍;换气功能障碍。

相对禁忌症:

气胸、肺大泡;大咯血;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未纠正者;活动性肺结核。

(一)建立人工气道(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置管)

(二)定通气各项参数

1、通气模式;如为控制通气设以下指标:

①、VT8—10ml/kg,如为定压通气,则定吸气压力值。

②、RR8—20次/min

③、I:

E=1:

2

2、触发系统:

①、压力触发:

敏感度(-2cmH2O)

②、流量触发:

敏感度2—5L/min

3、PEEP4—5cmH2O

4、吸气流量(FLOW)>30L/min

5、FiO2:

为避免危重病人可能发生低氧血症,开始可将FiO2定为90%,再根据血气结果迅速将FiO2降至≤50%

6、定各项监测内容的上下报警限

(三)湿化器加蒸馏水、调温

(四)调好上述各项指标,检查呼吸机工作正常,将呼吸机同病人连接,开始进行机械通气。

(五)30分钟后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根据结果作必要的指标调整:

根据PaCO2结果调整VT、RR;根据PaO2调整FiO2、PEEP值。

八.心电监护仪的使用

1.核对病人,解释目的。

2.安置舒适体位。

3.连接监护仪电源,打开主机开关。

4.无创血压监测:

选择合适的部位,绑血压计袖带;有标志的箭头指向肱动脉搏动处。

按测量键(NIBP—START);

设定测量间隔时间(TIMEINTERVAL)。

5.心电监测:

暴露胸部,正确定位,粘贴电极片;

连接心电导联线;

正确安放电极位置:

(1)三电极(综合Ⅱ导联)

右上(RA):

右锁骨中点下缘;左上(LA):

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左下(LL):

左腋前线第四肋间;

接地电极(黑):

剑突下偏左。

(2)五电极

右上(RA):

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左上(LA):

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右下(RL):

右锁骨中线肋弓水平处;

左下(LL):

左锁骨中线肋弓水平处;

胸导(C):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选择P、QRS、T波显示较清晰的导联;

调节振幅。

6.监测SpO2:

将SpO2传感器安放在病人身体的合适部位。

红点照指甲,与血压计袖带相反。

7.其它监测:

呼吸、体温等。

8.根据病人情况,设定各报警限(ALARM),打开报警系统。

9.调至主屏。

监测异常心电图并记录。

10.停止监护:

向病人解释;

关闭监护仪;

撤除导联线及电极、血压计袖带等;

清洁皮肤,安置病人。

11、终末处理

九.电除颤操作流程

(1)根据心电监护确诊是否为室颤。

(2)观察环境是否安全,防止意外伤害。

(3)迅速推除颤仪到床旁,打开除颤仪电源开关。

(4)取除颤电极板,涂导电膏。

(5)选择非同步除颤方式,准确选择所需除颤能量即

室颤:

360J<单向波>;150-200J<双向波>;

(6)充电。

(7)放置电击板:

左手电极板置于胸骨右缘第二、三肋间(心底部),右手电极板置于心尖部,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保证导电良好。

(8)放电:

除颤放电时与病人保持一定距离,并提醒周围人员与病床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电击误伤他人,快速放电。

(9)观察心电监护的波形变化,如未转为窦性心律,继续5组30:

2胸外心脏按压,然后进行第二次电击除颤/复律。

若仍为室颤,可加大电击能量,重复电击,单相波除颤最大能量为360J,双相波除颤200J以内是安全的。

(10)除颤完毕后,整理病人。

(11)关闭电源,整理用物.

(12)清洁、消毒电极板放回原位,除颤仪充电待用.

十.气道异物梗塞与海默立克急救法法

呼吸气道的机械性阻塞,氧气不能吸入,二氧化碳不能排出,出现呼吸受阻,面色紫绀,失去知觉,如超过4分钟就会危及生命,而且即使抢救成功,也常因脑部缺氧过久而致失语,智力障碍,瘫痪等后遗症。

而超过10分钟,其损伤几乎不可恢复。

异物进入呼吸道后,大的异物多停留在气道,小的异物易嵌于支气管。

对较大的、表面不光滑的或植物性异物(如豆类、花生米)对气管粘膜刺激强,粘液分泌增加,植物性异物易被粘液浸泡而膨胀,加剧病情。

因此,气道异物的梗塞急救应引起我们重视。

临床表现1.特殊体征:

当异物吸入气管时,伤病人突然的刺激性咳嗽、反射性呕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

由于异物吸入气道时感到极度的不适,伤病人常常不由自主地以一手呈“V”字状地紧贴于颈部,以示痛苦和求救。

这成为一个特殊典型的体症。

2.呼吸道部分阻塞:

伤病人有咳嗽、喘气或咳嗽弱而无力,呼吸困难,吸气时带有高声,梗塞患者手呈“V”体征,面色出现苍白,发绀。

3.呼吸道完全阻塞:

进而不能说话,不能咳嗽,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