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邯郸诗旅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439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的邯郸诗旅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李白的邯郸诗旅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李白的邯郸诗旅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李白的邯郸诗旅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李白的邯郸诗旅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白的邯郸诗旅DOC.docx

《李白的邯郸诗旅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的邯郸诗旅DOC.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白的邯郸诗旅DOC.docx

李白的邯郸诗旅DOC

李白的邯郸诗旅

 

盛唐伟大诗人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三年,被馋而“赐金放还”以后,“自是浮游四方,北抵赵、魏、燕、晋,西涉汾、岐,历商於,至洛阳,南游淮、泗,再入会稽,而家寓鲁中,故时往来齐鲁间,前后十年中唯游梁宋最久”(王琦《李太白年谱》)。

在此期间,他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春游广平、邯郸等地。

北游蓟门,秋抵幽州,……,曾在边地游猎。

第二年,“春归魏郡(河北大名县东)。

再游太原”。

(郭沫若《李白杜甫年表》,见《李白与杜甫》1971年11月北京第一版)。

李白两年间两次游历现在的邯郸地区一带,写下了十余首诗歌。

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李白当时的境遇和思想,是研究李白的主要史料,而且歌颂了邯郸的历史及其英雄人物,描写唐代邯郸现实,有的篇章不啻是邯郸的“诗史”,对我们研究邯郸历史是弥足珍贵的。

李白的邯郸之行堪称是一次“诗旅”,在历代到过邯郸且留下诗篇的诗人中是独一无二的。

 

一、诗旅寻踪

  要探寻李白的邯郸诗旅,必须先弄清李白是什么时候到的邯郸,为了什么事来的?

来过几次,住了多久?

都去过一些什么地方?

  李白到邯郸的时间,一般都认为是天宝十一载(752年)。

如前引郭沫若的《李白杜甫年表》,还有詹@铁《李白诗文录年》等均持此说。

但是,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在《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篇后按语中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

“又按:

储光羲集有诗题云:

次天元十载,华阴发兵作,时肖郎官点发。

诗云:

‘鬼方生猃猊,时寇卢龙营。

帝念霍嫖姚,诏发咸林兵’”。

据《旧唐书·契丹传》,天宝十年,安禄山诬其长欲叛,请举兵讨之。

八月,以幽州、云中、平卢之众数万人,就潢水南契丹衙与之战。

与此诗正为一时之事。

之‘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者,同年亦有发兵征云南之事也。

得此可证李之游燕赵正在天宝十载。

《詹氏录年》以之属十一载,微不合”。

应该说,这是有道理的。

  李白为什么来邯郸一带?

我认为主要是探亲,同时也顺道浏览他向往已久的邯郸。

因为他有两个亲戚在邯郸地区为官。

一是他的侄子李聿,在清漳(今曲周)当县令(明府))。

他见了以后,曾有《赠清漳明府聿》一诗相赠。

二是其弟一李皓,在临名(今永年)当县令。

此时李皓遇到一些麻烦。

据王琦本《赠临名县令皓弟》,题下有“原注:

时被讼停官”。

因此,特去看望并劝慰,因为有这二个亲戚的关系,来了之后在邯郸畅游一番也就自然了。

李皓虽被“停官”,似并无其他处分,只是等待诉讼结果。

拿今天的话说,就是停职反省,正好有时间陪他游玩。

何况李白又是名人,虽已“赐金放还”,盛名尤在,所到之处少不了有人招待。

至于第二年又“春归魏郡”看来是投奔或应邀去拜访当时在贵乡(今大名县东)当地方官的韦良宰。

多年以后,李白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抒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诗中,曾回忆自己“赐金放还”后经历。

这时韦良宰已升迁江夏太守。

他在诗中说当年离开长安时,韦良宰与一班好友设宴饯行。

“临到欲去时,慷慨泪沾襟。

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

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征。

鞍马如浮云,送余骠骑亭。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

十年后,他“蹉跎不得意,驱马过贵乡。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又得到了韦良宰的盛情款待,为什么要这时候去呢?

因为韦良宰将“秩满归咸阳”。

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我要调走了,你快来贵乡玩玩吧。

李白因此前去,并亲眼见到了官民送别韦良宰的盛况“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

尽管这里不无吹捧、夸张之意,但韦良宰在贵乡官声还不错,有不少人前来送别当是实情。

这样李白在贵乡也才风光,呆得下去。

果然,他在送别韦良宰后,又与县令苏因结交,在再游太原前写了《魏君别苏明府因北游》一诗。

  李白在邯郸住了多久?

李白是春天到的邯郸。

这有诗为证。

一是《春日游罗敷潭》的题目就标明了季节。

二是《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抒怀》一诗中,有“扬鞭动柳色,写@春风生”二句,明指春天。

按此诗后面有“日落把烛归,凌晨向燕京”二句,看来李白原来是打算第二天就北游幽燕的。

可能因为友人的挽留没有走成,八月有《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事和诗。

此诗北京图书馆藏宋刊本,陆心源@宋楼藏本(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静嘉堂藏宋刊本)和清康熙缪@日艺刊本《李太白文集》题下俱注云:

“燕赵,时将游蓟门”。

到了初秋才“十月到幽州”(前引“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

这样看来,李白春到邯郸,九、十月间才离开,住了约半年。

第二年,李白“春归魏郡”,只到过郡治和贵乡,因邀请他的主人韦良宰不久就到咸阳上任了,不会逗留太久就“再游太原”去了。

  邯郸诗旅之行李白到过哪些地方?

只要把他写的诗题连缀起来就明白了。

他到过清漳(曲周)、广平(永年)探亲,曾到邯郸城楼览古,上洪波台观发兵,并游览了罗敷潭,还在邯郸南亭观妓(歌舞)。

第二年春天又到魏郡、贵乡访友。

 

二、诗旅诗心

  李白的邯郸诗旅可以说是每到一处都有诗,每遇一事必吟唱。

他在邯郸写的诗,一类是赠送亲友的诗,即赠其侄儿李聿、弟弟李皓和友人苏因的诗。

这三人都是县令,但亲疏和个人处境不同,笔触自然不一。

对其侄是满篇夸张的歌颂:

说他是“天开青云器,日为苍生忧”,在他治理下的清漳县“牛羊散阡陌,夜寝不扃户”,“噪丝鸣机杼,百里声相闻”。

而他自己呢,则“弦歌咏《唐尧》,脱俗隐簪组”,“讼息鸟下阶,高卧披道帙”。

他的心如同“白玉壶冰水,壶中见底清”。

它的德政“雷声动@回境,惠与清漳流”,“赵北美嘉政,燕南擂高名”,“问此何以然?

贤人宰吾土”,“过客览行谣,因之诵德声”。

这是多少美妙的极乐世界呀!

看来是有点言过其实了。

当时的唐朝社会已经危机四伏,清漳县也不可能是世外桃源。

是不是李白此行有求于他什么呢?

尚待考证,不敢妄断。

对于遇上麻烦的弟弟,则劝他向陶渊明学习:

“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

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钓水路非遥,连鳌意何深!

终期龙伯国,与尔相招寻”。

最后两句,透露了李白的内心真思。

《列子》载:

“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连六鳌”。

学陶是不得已而为之,最终还是希望能象龙伯国的巨人那样大显身手的。

对于朋友,则以苏秦和司马相如自比,说自己“只印虽未佩”,但也是曾经“轩车若飞龙。

黄金数百镒,白璧有几双”。

而现在呢?

“散尽空掉臂,高歌赋还邛。

落魄乃如此,何人不相从”?

虽然与苏因“游此忽相逢”,却又要“远别隔两河,云山杳万重。

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尽管李白与苏因结识时间不长,但已可以“论心胸”了。

看来,他们还是意气相投的。

这种感情与他和弟、侄辈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李白在邯郸写的诗的另一类,也是大部分则是他游览邯郸名胜的诗。

其中最突出的是《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抒怀》一诗。

他在诗中怀念和歌颂了赵国历史上的英雄忠义之士及其壮举功业:

蔺相如完璧归赵、廉颇负荆请罪、程婴和公孙杵臼搜孤救孤(赵武)、平原君赵胜交接贤士、毛遂自荐和赵国的奠基者赵简子。

他感慨他们“皆为黄泉土,使我涕纵横”,“深宫翳绿草,万事伤人情”。

但他并不消沉,而是认为“伤哉何足道,感激仰空名”。

他从“赵俗爱长剑,文儒少逢迎。

闲从@博徒游,畅饮雪朝醒。

歌酣易水动,鼓震丛台倾”的豪气中得以振奋,表示要“日落把烛归,凌晨向燕京。

方陈五饵策,一扫胡尘清”的豪情壮志。

因为当时安禄山已蠢蠢欲动,国家动乱危象已现,李白的这种豪情充分表达了他“志在经世”的思想。

尽管他已被“赐金放还”日久,心中为国立功的火焰并未熄灭。

  这种思想在《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兵》一诗中表露无余。

前面已说过,这首诗是当年八月李白将离邯去蓟门前写的。

当时朝廷兵去征讨契丹。

李白能参加这样的出征仪式,看来是受到了当地军政长官的器重和邀请。

因此他意气风发: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风引龙虎旗,歌钟共追攀。

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

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这是多少豪迈的气概啊!

只要能请缨破敌,李白就“投壶破愁颜”,而且“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这与前引“方陈五饵策,一扫胡尘清”不是一脉相承么?

可见李白“志在经世”,为国立功的愿望之深切。

  正因为如此,即便是歌舞娱乐之时,李白的心情也不平静。

请看其《邯郸南亭观妓》:

歌鼓燕赵儿,魏姝弄鸣丝。

粉色艳目彩,舞袖拂花枝。

把酒领美人,清歌邯郸词。

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重。

平原安在哉,科斗生古池,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

我辈不作乐,但为后人悲。

  前八句极尽浓歌艳舞的场面,以至于情不自禁的与美人一起歌舞。

但一当“邯郸词”唱起平原君的故事,就触动了他心灵深处那敏感的神经。

他虽然感喟“平原君安在,科斗生古池,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

”并由此而发出“我辈不作乐,但为后人悲”的及时行乐思想,其内心实际上是很痛苦的。

李白之所以要“清歌邯郸词”,正是要象平原君及其门客如王遂那样能够为国立功啊!

他自己的忧国之心却无人理解,能不悲愤叹息么!

  李白在邯郸还写了两首乐府诗,一首是《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

妾本丛台女,扬蛾入丹阙。

自倚颜如花,宁知有彫歇?

一辞玉阶下,去若朝云没。

每忆邯郸城,深官梦秋月。

君王不可见,惆怅至明发。

  这首诗写了一个过了花季因色衰而下嫁给厮养卒的赵王才人遭遇和痛苦。

胡震亨@说:

“薪仆曰厮,炊仆曰养”,厮养卒就是打柴做饭的仆人。

萧士斌说:

“《乐府遗声》佳丽四十八,曲有《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盖古有是事也”。

谢朓也有此题之诗。

看来,赵王宫中或许真曾有过这样一个才人。

她“自倚颜如花”,“扬蛾入丹阙”,还真洋洋得意呢!

可是一当花“彫歇”,就“去若朝云没”了。

难怪萧士斌说:

“此诗太白既黜之作也。

特借此发兴叙其睽遇之始末耳。

”这与“(谢)朓设言其事,寓臣妾论掷之感”(胡震亨语)不完全一样。

谢诗前四句:

“生平宫阙里,出入侍丹墀。

开笥方罗毂,窥镜比蛾眉”,完全是一副满足的姿态,只是到了“久日生悲”,虽然“憔悴不自识”,但自信“娇羞余故姿”,所以“梦中忽仿佛,犹言承宴私”。

完全是充满东山再起希望的神态。

而李白诗中“自倚颜如花,宁知有彫歇”?

一个“倚”,一个“宁”,细微地写出才人的自责心态,对自己过去倚仗美色邀宠而洋洋得意是悔恨的。

结尾四句已表明了对君王的彻底失望。

这与李白当时的心境是相通的。

只不过李白过去是以才邀宠罢了,也曾洋洋得意。

但结局与才人一样。

一个因色衰,一个因谗言,一个下嫁,一个赐还。

经过几年的磨难,李白也有了一些自省,对君王绝望了。

并不象萧士斌所说:

“然其辞意顾宗国,系心君王,亦得骚之遗意欤?

”“顾宗国”希望为国王立功不假 ,但“系心君王”只是偶然梦中想起而不可见,徒增惆怅而已。

    对于这首乐府诗,还有一个厮养卒是谁的问题。

“杨用修以为此卒即御赵王武臣归者”,胡震亨对此批驳说:

“果此卒也,才人也不枉矣!

何诗为!

正杨辩之未及,此总固哉说诗者”。

难道才人嫁给为赵王驾车的仆人就不枉吗?

驾车、砍柴、做饭是一样的,本质上都是仆人,都是受奴役的。

李白恐怕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才要写诗为才人也为自己明志。

不过,胡震亨的后两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我们大可不必费神去考证厮养卒是谁,才人又叫什么芳之类。

    此诗的艺术特色,@马位说得很透彻:

“妙在不说目前之苦,只追想宫中乐处。

文章于虚里摹神,所以超凡入圣耳。

”(《秋窗随笔》)。

这确实比谢朓写才人“憔悴不自识”,还想以“娇羞余故资”去“犹言承宴私”胜出一筹。

但李白最胜谢朓之处,还在于李白写出了一个有自省精神的才人。

她已认识到了自己年轻时以色邀宠的错误,因而不再存非分之想,这是难能可贵的。

    李白写的另一首诗是《陌上桑》。

       美女缃绮衣,春还事蚕作。

王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将爱碧草,鸣凤栖青梧,托心自有处,但怪旁人愚,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踯躅。

    《陌上桑》是《乐府相和歌》的名篇,又名《艳歌罗敷行》、《采桑曲》、《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

李白此诗比古辞《陌上桑》的罗敷形象更进了一步。

古辞中称“罗敷采桑陌上,为使君所邀,罗敷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崔豹《古今注》)。

罗敷这样做虽然可以“自明不从”,但如果使君(赵王)真的“欲夺”之,又怎么能阻止得了?

而李白此诗中,罗敷进一步表达了自己不从的原因:

“寒将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

因此,“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清乾隆年间的邯郸县令郑方坤在其《清平乐·陌上桑》中,发展了李白的思想,把这一层意思说得更加明白:

“漫言夫婿堪夸,青丝马尾交加。

就使嫁为厮养,随风肯逐飞花”?

这样,罗敷的形象就更可信可爱了。

她是一个美丽勤劳又不贪图富贵的采桑女。

古乐府中别有《秋胡行》,是说鲁国人秋胡子娶妻五日而离家到陈国当官,五年后才归。

快到家时见路旁采桑妇美貌,@而下车以金子勾引被拒而去,待归家奉金于母,见采桑妇即其妻,怒斥其不孝投河而死。

事见《列女传·节妇传》。

因秋胡子妻亦采桑,以致后人有的混为一谈,如王简《陌上桑》即为“秋胡始停马,罗敷未满筐”句,把罗敷强为秋胡子妻了。

李白此诗引用秋胡故事,以衬托罗敷的忠贞,为后面三句作了铺垫,实为别出心裁。

罗敷的形象比秋胡子妻机智聪明,高大多了。

    这两首乐府诗,李白集中没有系年。

我把它定为写于李白邯郸诗旅之时,是基于李白既游罗敷潭,不会不联想起罗敷故事并因此写下《陌上桑》。

他在邯郸南亭观妓,拉着赵国美女歌舞时,既然联想到平原君及其门客,也会很自然的引发对赵宫才人嫁为厮养卒妇的慨叹,并以诗咏之。

我想,这样推理不会太出格吧!

    李白在邯郸写的唯一一首风景诗或称山水诗是《春(日)游罗敷潭》。

行歌入谷口,路尽无人跻。

攀崖度绝壑,弄水寻回溪。

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

淹留未尽兴,日落群峰西。

    罗敷潭在邯郸县西北部三陵乡姜窑村西,又名卧龙潭、龙池。

因传美女罗敷曾在此浣衣而得名。

《邯郸县志》则说,罗敷因赵王逼迫,在此投潭而死,故名。

王琦引阮亭话说:

“罗敷谷水在华州”。

这是望文生义。

我们不能因诗中有“入谷口”句,就认为是游罗敷谷水。

因为其题明标罗敷潭。

此诗应与《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抒怀》写于同一时间,即当年春天。

李白一边歌唱,一边游玩,看来心情还是不错的。

他一直深入到人际罕至的绝壑,在溪水边徘徊,迷恋山花,以至到了“日落群峰西”,尚觉“未尽兴”。

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形象生动,恰切地描绘了罗敷潭的美景。

《邯郸县志》即载:

“相传夏春季,每有白气起于潭中,上达云际,历久不散,如龙之吸水。

”潭因之原名卧龙潭。

另据地质专家考证,因水流的向源侵蚀与深切作用,切穿含水的破碎地层,形成多处泉眼,常年于山石间倏忽穿行,往来撞击,叮咚有声,这与诗中的崖、壑、回溪是一致的。

不过,有人以诗中的对仗等而判此诗为五律,似欠妥。

这实际上是一首古风。

全诗只用了两种句式,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循环反复,平仄上不粘不对,而且用了“三平”或“三仄”尾,这都与律诗诗律不合。

但正是这种单纯句式的四次反复,构成了回环美,细微恰切地描绘了罗敷潭山泉美景,使人回味无穷,且心向往之。

  除了在邯郸写的诗外,李白还写了不少有关邯郸和赵国历史、人物典故的诗。

他的古风五十九首中,就有八首写了或引用了邯郸典故,几占七分之一。

此外,尚有《侠客行》、《寒女吟》等篇。

他赞扬鲁仲连是“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未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古风之十)。

认为“鲁连与柱史,可以蹑清芬”(古风三十六)。

他歌颂信陵君窃符救赵,称侯羸与朱亥为“千秋二壮士”,“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侠客行》)。

他悲叹“赵倚两虎斗,晋为六卿分”(古风五十三)。

他感喟“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古风十四)。

他指出“赵璧无缁磷,燕石非贞真。

流俗多错误,岂知玉与珉”?

(古风五十)。

他嘲笑“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古风三十五)。

他羡慕“燕昭延郭槐,遂作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古风十五)。

他厌恶“香风行赵舞,清管随齐讴”的生活,向往“何如鸥夷子,散发棹扁舟”!

(古风十八)。

他赞美“燕赵有秀色,绮树青云端。

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希望她们“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古风二十七)。

再加上前引的程婴、公孙杵臼、平原君、廉颇、蔺相如等,几乎把赵国历史上的人物写遍了。

李白为什么对这些人物情有独钟,反复吟咏呢?

这是因为他认为“吾亦淡荡人,拂衣可同调”(古风之十),而他却生不逢时“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古风十五)但愿“纵使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侠客行》)。

有意思的是,李白写了那么多赵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包括美女,却未写英武天纵的赵武灵王。

也许这正是他不敢自比帝王,而只仰慕豪杰的反映吧!

可见其忠君之根深蒂固。

  值得一提的是,李白还有一首《寒女吟》,也与邯郸有关:

昔日布衣时,与妾同辛苦。

一拜五官郎,便索邯郸女。

妾欲辞君去,君心便相许。

妾读《蘼芜》书,悲歌泪如雨。

忆昔嫁君时,曾无一夜乐。

不是妾无堪,君家妇难做。

起来强歌舞,纵好君嫌恶。

下堂辞君去,去后悔遮莫。

  看来,邯郸美女,人见人爱,招来的是非也不少。

但这能怪她们美吗?

怪只怪那些不安分的男子。

如此篇中的男主人。

“一拜五官郎,便索邯郸女”。

李白在诗中塑造的寒女比《秋胡行》中的秋胡子妻有志气多了。

他决不为无情无意的丈夫殉节,而是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毅然主动离去。

“下堂辞君去,去后悔@遮莫”。

你后悔去吧!

这种敢于冲破礼教纲常罗网的行为,在夫为妻纲的封建社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她比汉乐府《蘼芜》中被动休去,犹存思念的女主人公更进了一层。

从她以“读《蘼芜》”来劝说丈夫看,寒女无寒,却是知书识字之人。

也许正是从《蘼芜》的悲剧中,她吸取了教训,才下决心冲破罗网,自主去追求新的生活呢!

这样刚烈的妇女形象,在唐以前的诗歌中几乎没有,在唐以后也不多见。

可是,几乎所有的唐诗选本或李白诗选中均不选录此诗,是不是李白的好诗太多,看花了眼呢?

 

四、旅诗辨析

  李白的邯郸诗旅中尚有两首诗需要辨析。

一首是七绝《照眉池》,近来有关邯郸的一些诗选中多收录,有的注明“此诗或谓明人曹瓒作”,有的未注。

那么,此诗到底是不是李白在邯郸时写的呢?

照眉池遗址至今尚存。

“在城西北三里许,赵王宫中遗址。

其池方十数亩,今为@耕地点。

世传,赵宫人曾照眉于此,故名”(《邯郸县志》康熙本,余本类同)。

李白游览邯郸城时,到此一游倒也不是不可能。

可是,李白诗集或全集里都不收此诗,《全唐诗》(含日本上毛河世宁《全唐诗逸》)及今人编的《全唐诗补编》也未见收录。

此诗最早见于《邯郸县志》清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年)本,署名(唐)李白。

但雍正八年庚戌(1730年)年和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年)年均改署:

(明)曹瓒。

后者还加了“邑教谕”三字。

光绪元年乙亥(1875年)本照录,但从《艺文志》移至《舆地志·古迹》“照眉池”条下。

此后,民国和日伪时期本均已删除此诗。

我认为,《全唐诗》编刻于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五年。

此时,《邯郸县志》康熙本已成书三十余年,预修诸家文誉卓著,除清初季振宜《唐诗》、明胡震亨《唐音佳篇》、明吴@《唐诗纪》等唐人总集、别集外,“又旁@秉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葺所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不会未见到,之所以未收,看来是有其道理的。

这正体现了编撰者的审谨态度。

因为《全唐诗》未收此诗,《邯郸县志》雍正、乾隆本的编篡者复究其由,重予考证而改署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为明曹瓒,宣城(今属安徽人),举人出身。

明成化年间曾任邯郸县教谕。

这是康熙本《邯郸县志》中明确记载的,且说他能诗,“所至多题咏,至今传之。

”并收录了他的《市桥诗》和《酒务泉》两诗。

既然这样,把他其余“至今传之”的诗拿出来一一对照,就很容易纠正康熙本之笔误或刻误。

民国和日伪本之不收,一是与这二个版本所收的诗歌篇目大大削减有关。

二是前几志记载不一,当时“至今传之”的曹诗怕也不得见了,无法考证,存疑而删也未可知。

综上所述,我认为该诗当为明曹瓒诗。

这也可从诗的体裁、风格上证之。

李白两次游览邯郸一带,所写十余首诗均是五古,没有律诗,更没有七律或七绝。

尽管李白集中有不少写得很好的七绝,但他此时之兴趣不在七绝,是完全可能的。

而此诗与曹瓒的七绝《酒务泉》和七律《市桥诗》的风格都非常一致。

试比较:

            照眉池:

   清虚一鉴湛无光,曾照邯郸宫女妆。

                       回首丛台尽荆棘,翠蛾无影乱寒圹。

            酒务泉:

   一脉甘泉艳玉肥,酿成佳酝世应稀。

                       当时鲁酒皆言@簿,省是邯郸反见闺?

  特别是两首诗的后两句,不是都很风趣幽默而又富含哲理呢?

总之,曹瓒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教谕,仅存几首好诗不该被埋没;李白是闻名世界的诗仙,不必再为他锦上添花。

    另一首存疑之诗是乐府《日出东南隅》:

秦楼出佳丽,正值朝日光。

                  陌头能驻马,花处复添香。

    《日出东南隅》本来是从乐府古词《陌上桑》而来,可以说是同题乐府。

此诗《全唐诗补编》之《全唐诗续补遗》卷三“李白”条下收录,且注明:

“《文苑英华》一九三载李白此诗,注示:

‘集无此诗’。

郭茂倩《乐府诗集》以为殷谋诗。

”诗后又注:

“《乐府诗集》卷二八署殷谋诗,《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陈诗》卷九据以收入。

”《四库全书总目·乐府诗集》称郭茂倩的题解“征引洗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

”如此看来,他把此诗改署殷谋诗,当自有据。

由于《日出东南隅》的本事涉及邯郸,所以《邯郸县志》康熙本、雍正本、乾隆本、光绪本等均收录此诗及其他人有关此题的诗多首。

此诗均署(陈)殷谋。

此诗之不为李白诗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

李白游了罗敷潭写了一首游记式的诗,又追念罗敷本事写了一首《陌上桑》(上述《邯郸县志》均载),我想他不会也不必再去写这样一首诗的。

因为该诗李白的《陌上桑》相比,无论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讲都差之甚远。

今人当然也不必以此诗去为李白狗尾续貂了。

不过,这首诗虽然从思想性、艺术性上均非常一般,但因诗存人,我们从而知道南北朝时陈朝有过殷谋这样一个会写写诗的人。

尽管他的里籍生平均已难考了。

正象郭茂倩自己以《乐府诗集》传世,而生平却湮没难考一样。

殷谋九泉有知,是应该感谢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