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000字精选3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338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000字精选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000字精选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000字精选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000字精选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000字精选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000字精选3篇.docx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000字精选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000字精选3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000字精选3篇.docx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000字精选3篇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000字(精选3篇)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000字(精选3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000字(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000字1  “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如诗般梦幻”,这是后人给《了不起的盖茨》的最高评价,它是美国文学史上墨色浓重的一笔,也是我心中最爱的中篇小说。

翻开《了不起的盖茨比》,我深深地被小说开头出现的父亲教导儿子的一段话“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那些优越条件”所吸引。

文学真是个永远不过时的东西,写在85年前的这段句子,它甚至与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没有太多的关系,却让人为之长久的思考与反思。

就像《诗经》中的“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依然让人内心震动。

而小说中的最后一句话“于是我们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被推入过去”更是令人深深地为那股无力之感所叹息,人们,积极努力,向前迈步,迈向的终是,时光的过去。

  小说中,挥金如土的盖茨比虽然夜夜举办欢歌纵饮的派对,但其内心唯一的牵绊却是黛西——他曾经的恋人和如今的女神。

“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飘渺的梦,他心中的女神也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

”盖茨比在真相大白后,选择了随梦一起幻灭的归途。

生的孤独,是吉光羽片,死的孤独,是永恒。

这本书的文字也是如介绍所说的“诗般梦幻”,唯美的很,就连车祸,枪杀,死亡这些与美沾不上关系的场景,菲茨杰拉德仍然能以诗一般的手法展现。

稍微例举一段“他一定透过可怕的树叶仰视过一片陌生的天空而感到毛骨悚然,同时发觉一朵玫瑰花是多么丑恶的东西,阳光照在刚刚露头的小草上又是多么残酷。

这是一个新的世界,物质的然而并不真实,在这里可怜的幽魂,呼吸着空气般的轻梦,东飘西荡......”这段话写在盖茨比纯真美好的梦破灭之后,深邃的寒冷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诗意,同时也饱含深意,影射着盖茨比周遭的人或事。

  小说的背景被设定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内,通过卡拉韦的叙述展开。

卡拉韦出生于美国中西部,后来到美国纽约学习经营股票生意,并想以此发财。

他住在长岛,与故事的主人公盖茨比为邻,并与之交上了朋友。

盖茨比原名盖茨,和卡拉韦一样也来自中西部,他出身贫苦,但雄心勃勃,后因贩卖私酒而暴富。

他经常在家举办大型豪华聚会,大宴宾客,以显示其阔绰,目的是为了吸引五年前的恋人黛西并赢回她的芳心。

五年前在盖茨比服兵役时黛西曾是他的恋人,在盖茨比去海外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利欲熏心嫁给了出身于富豪家庭的纨绔子弟汤姆·布坎南。

然而物欲和肉的欲望的满足并没能填补黛西精神上的空虚与贫乏。

在卡拉韦的帮助下,与盖茨比重逢后好像又旧情复燃。

但黛西已不是原来的黛西,她不再是盖茨比想象中的纯情女孩,而是一个愚蠢、自私、庸俗、美丽的躯壳。

盖茨比的美丽旧梦终于被打碎了,但他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仍对黛西抱有一丝幻想,以至遭遇了更加凄惨可悲的结局。

后来黛西在一次酒后驾驶盖茨比的车时轧死了汤姆的情妇,却与汤姆一道密谋并残忍地嫁祸于盖茨比,导致死者的丈夫突然闯入盖茨比家中并开枪打死了盖茨比,然后自杀身亡,使盖茨比最终彻底成为自私而残忍的黛西的牺牲品。

  喜欢《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理由有很多:

喜欢开头那句父亲的忠告:

你在评论他人的时候,要记住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你这样优越的条件。

喜欢看着盖茨比站在海边遥望黛西家码头上的绿灯,喜欢看着他“以奇怪的方式伸出手臂”,喜欢那种惊奇和热切;喜欢盖茨比豪宅上彻夜不明的灯光,和从花园里随风飘至的音乐和笑声,那样声色犬马,醉生梦死。

以及盖茨比躲在这一切繁华背后的孤独和被压抑的欲望。

喜欢死后的那段人情冷暖,喜欢看着那辆来自另一个世界尽头的汽车来到豪宅门口,却没有发现美好的宴会早已散场。

也喜欢书中的语言、隐喻、讲故事的方式,和精致却缜密的结构。

只有在反复阅读之后,你才会发现原来书中的每个人不仅丰满、独立,而且在无形之中又被归拢在情节的网罗里,成为情节的一部分。

正因为如此,我们都会站到了黛茜的一边,而盖茨比则会永久的站在我们的对岸,忧伤但并不哀怨的注视着等待的哀歌无尽的包围古老的悲剧。

  我们都曾坚持过什么,也许已经忘记,也许仍旧铭记却无力实现。

用了一周多的时间把这本书看了三遍,对于从来不看打着世界名著标签的书的自己,对于已经变得懒惰又恶俗的自己实属不易。

这仅仅是一个梦碎的故事,所有的情节所有的人物所有的跌宕也不过是为码头尽头的那盏绿灯的熄灭铺垫的。

  这本书让我感到一种委屈。

为我们自己。

大人们称我们是“浮躁的一代”。

美国人称为“迷惘的一代”。

  是的,他们大人们这么轻责我们。

站在他们的高度,站在他们的世界。

我们不是不想拥有梦想我们都曾为心中的一个梦努力过。

只是它总是那么容易就被打破。

我们唱“想回到过去”唱“追忆似水年华”,仅仅是在声嘶力竭的坚守曾经的梦想曾经的自己,当发现在乱七八糟的世界这些坚持仅仅的垃圾的时候,我们只能选择遗忘,用更垃圾的方式。

没有人看到我们的委屈,大人们只是在指责我们胸无大志不学无术无病呻吟,却不想想我们生来就在这样浮躁的世界。

  你们大人是从虽然艰苦却单纯美好的社会长大,你们曾经的梦想仅仅是吃饱饭吃白面过年穿新衣,你们经历过梦想实现时自我肯定的满足,而我们呢?

生来就在已经异化了的世界,你们让我们不愁吃不愁穿从小顺着我们的毛摸,我们拥有的梦想总是美好却在复杂的世界里被人嘲笑践踏。

我们要想不成为废材就要当英雄去改变这个已经被你们损坏的世界,可我们和小时候的你们一样,我们都不是天才,我们仅仅是贫穷的小盖茨比。

  当世界已经疯狂,我们寸步难行,我们嚎叫,然后沉默,销声匿迹。

我们不是不想拥有信仰。

哈利路亚阿弥陀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我们周围的大人们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信仰,却还是冷嘲别人唾骂世界无奈于生活。

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中国长大听着文化革命时的黑暗,却不理解那纪录片里人们脸上洋溢的真正的笑。

课本里说人民在疯狂的年代愚昧盲从,我们却羡慕他们简单的快乐,他们拥有信仰,他们只信仰毛主席,他们的信仰无人职责。

你们说我们心灵空虚,你们说我们追求物质,你们说我们用金钱评价一切。

我们的梦想被拎出来鞭笞再活活歼灭,我们追求被一次次证明是愚蠢的儿戏,我们的信仰换了又换却仍旧被推翻践踏,我们想单纯的爱上一件东西一个人一个世界,却总被漫天的垃圾漫天的钞票一巴掌扇到心灵深处。

  我们没做错什么却一直在被指责,这么久了我们都觉得自己有罪,自己什么都不是,我们看看天空想想流浪无事愤青,到头来还要猫着腰低下头赎我们不知道的原罪。

  我们不是没有责任心,我们没有逃我们还在努力,盖茨比死去了,我们还在。

我们有自己的个性,所以我们不大喊“可怜可怜我们吧”,但我们一直在述说,我们仅仅是要一些理解一些肯定。

  所以,请不要无视,请不要鄙视。

  回头仔细想想,我们原来并不脆弱,我们很坚强。

坚强的让人心酸,我们是在用什么坚强?

为了我们爱的人吧,为了我们等待的什么东西吧,为了我们心底那对幸福的悄悄信念吧。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000字2  盖茨比与黛茜的恋爱和分手本来是个很普通的爱情故事。

但作者出手不凡,把盖茨比热恋的姑娘当作青春、金钱和地位的象征,当作追求富裕物质生活的“美国梦”的手段。

盖茨比为了追求黛茜耗尽了自己的感情和才智,最后葬送掉自己的生命。

他天真地以为:

有了金钱就能重温旧梦,赎回失去的爱情。

可惜,他错了。

他看错了黛茜这个粗俗浅薄的女人。

他看错了表面上灯红酒绿而精神上空虚无聊的社会。

他生活在梦幻之中,被黛茜抛弃,为社会冷落,终于铸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盖茨比是20年代典型的美国青年。

他的遭遇正是欢歌笑舞的“爵士时代”的写照。

作者为小说设计了一个“双重主人公”尼克·卡罗威。

他的重要性在许多方面不亚于主人公盖茨比。

他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评论者,又是小说中一个重要人物。

他与矛盾着的双方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是盖茨比的邻居和朋友,又是黛茜的表哥、汤姆的同学,还热恋着黛茜的好友乔丹。

他充当了盖茨比和黛茜分别5年后重新见面的牵线人又成为盖茨比重温旧梦的批评者和他惨遭杀害的同情者。

  他虽然跻身于长岛豪华的住宅区,但他既不是汤姆所代表的“荒原时代”的精神世界的公民,也不是盖茨比所代表的盲目崇拜黛茜的脱离现实的梦幻世界的同路人。

他代表美国中西部的传统观念和道德准则。

他对于盖茨比追求失去的幸福的梦幻有许多中肯的批评,对于讲究外表而内心卑俗的汤姆和黛茜则进行了公正的鞭挞。

盖茨比死后,昔日的宾客一个也不露面,黛茜则陪丈夫远远离去,尼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的虚伪和无情,使读者对于盖茨比所追求的美国梦的必然破灭有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仿佛书中发生的一切都是尼克的亲身见闻,不加虚饰,令人感到亲切可信。

尼克和盖茨比两人从陌生到认识,感情上既有距离,又有融和,富有多种层次的结合和区别,写得脉络清晰,恰到好处。

这种把不同的观点巧妙地统一在一部小说中,使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严密的结构,正是作者独特的艺术成就。

  作者在叙述中还运用了许多丰富生动的比喻,使人物的感情起伏和场景的变换增添了抒情的色彩。

精采的比喻常常被用来渲染梦幻的气氛,表达精神的空虚。

如尼克初次到汤姆家,看到黛茜和她女友贝克坐在沙发上“活像浮在一个停泊在地面上空的大气球”,后来才“慢慢地降落地面”。

盖茨比在家里第一次与黛茜重逢时伸手去抓她的手,以一种创造性的热情投入了他的梦幻。

“不断添枝加叶,用飘来的每一根绚丽的羽毛加以缀饰”。

这些梦幻是“牢牢地建立在仙女的翅膀上的”。

内涵深刻的比喻把盖茨比对“美国梦”的追求描绘得维妙维肖,跃然纸上。

  小说还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揭示人物内心的活动与环境的冷酷。

比如:

西卵码头尽头有一盏绿灯,盖茨比常常在晚上孤独地望着它,伸开双手想去拥抱它——那青春和爱情的象征,仿佛是黛茜的化身。

小说末了,尼克又想起了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似乎近在眼前,他几乎不可能抓不住,实际上却可望而不可即,他的梦想已经远远逝去了。

又如书中六次出现的“埃克尔堡大夫的眼睛”是蓝色的,“若有所思,阴郁地俯视这片阴沉沉的灰堆”。

它象征不幸和灾难。

在情节发展的关键之处,这双眼睛好像复活了,它仿佛看着盖茨比去跟汤姆摊牌,又预见到威尔逊要去杀死盖茨比。

浑身铜臭的黛茜爱穿白色的上衣和裙子,宛如纯洁可爱的天使,其实她的灵魂污点斑斑。

这象征纯洁的白色像一面洁白的镜子,把她的灵魂深处暴露无余。

  盖茨比重温旧梦的幻想一去不复返了。

作者用五光十色的音符谱出了一曲凄怅的悲歌,给人留下无限的思索。

  盖茨比的死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他莫名其妙开始的神话并没有随着他的死亡而结束,他的父亲来到他的别墅后惊呀不已,强烈的自豪感已经掩埋了他的悲伤。

就这样,盖茨比的葬礼在他父亲赞叹声里开始,亦在这种赞叹声里结束。

  菲茨杰拉德的想象到了故事的结尾似乎枯竭了,或许他是想彻底讽刺富人阶层的胆小与懦弱,在盖茨比的葬礼结束后,无论是关于尼克与乔丹恋情的最终交待,或者是尼克与汤姆重逢后关于盖茨比死因的推断得到证实,都显得多余而又生硬,并且切断了读者刚刚展开的联想。

尼克的独白是无力的,他想起盖茨比戏剧性的一生,想起盖茨比信奉的那盏绿灯,想起那些可悲的争论和逐渐远去的城市灯光,他的内心一片孤寂。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000字3  这是一个曾经以为几乎不可能抓不住,未料,它早已因为时间,或者是命运,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之手的梦。

  菲茨杰拉德借用尼克的眼睛,旁观了盖茨比从满怀憧憬地追梦,一步步愈靠愈近,却在快要触到的时候突然间像泡沫一样应枪声而碎的过程。

如其书名所述,盖茨比的确是了不起的。

他出身卑微,靠欺骗赢得大家小姐的芳心,然后凭着他的努力和敢赌的胆量兑现了他的.谎言。

即便听到那些每周来他家赴宴的世俗之流肆无忌惮地传播有关他的蜚语,盖茨比也毫不在乎的继续款待他们,而仅仅反驳不相信他曾就读于牛津的怀疑者。

他的确不必在意,因为他的财富足以掩瞒不够光鲜的过去。

  然而,了不起的盖茨比似乎注定不是属于这个污浊势力的上层社会的人。

不得不说,他很幼稚,幼稚到把别人早已忘怀的梦一年又一年地还藏在心里。

  文本中随处可见盖茨比对黛西的一片痴心。

但我并不认为他是真的如此迷恋黛西这个人。

他不过在潜意识里认定了自己迷恋黛西。

在他获得财富之前,“黛西”意味着它曾经被上层社会接纳的“辉煌历史”。

这段美好的经历刺激他不择手段去赚钱,奋力跻身上流。

他成功的每一步都在为他心中名为黛西的雕塑添砖加瓦。

不知不觉地,“黛西”的分量变得巨大,大到成为他的精神支柱。

即使在盖茨比扬名立万之后,他也只能习惯性地把这个梦做下去。

可以说,在他日复一日的幻想中,“黛西”已被抽象成他所渴望的一切的美好。

她是火,她是光,她是他奋斗一生的意义。

  其实毋庸置疑,这个梦早就死去了。

只是盖茨比太忠于最后一点零星的希望之火,所以才无暇记起这个现实,继续执著地企图扑向火焰的光明,却不幸地——其实又是注定的,奔赴死亡。

  在这场闹剧中,唯一知晓真相的就是“我”了。

尼克本是生活平淡而随性的普通人。

意外地,他成了富商邻居最后的“好友”。

这件事与他并不相关,他不过是因一点沾亲带故的联系而牵扯进来。

尼克充当了一个清醒的旁观者的角色。

当主角们纷纷失去了一些东西然后沿截然不同的轨迹开始新的人生,唯独他的轨道固定不变。

仿佛一切清零般续着之前的生活走下去,不过是交的新女友又没了,而他依旧不悲不喜地无所谓着。

  或许,尼克是你也是我。

无论从性格还是才能上来说都乏善可称。

他不是什么搅动大局的角色,而仅仅见证着别人的风起云涌。

然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继续循规蹈矩的生活。

  但我总觉得,这样是不够的。

  生命只有一次,就当令它艳如花卉,既限时美丽,就放手追逐一次梦想。

哪怕明知是愚蠢的无所济事的扑火,至少好过一辈子像工蚁般重复周遭其他人的动作:

于己,找不出记忆可回望;于他人,亦无存在感可言,就像从来没活过一样。

  盖茨比每晚在岸边望见的点点灯火给他坚持的力量,他眼里容不下其他的光亮,只知道奋力振羽飞向对岸。

可惜,盖茨比这种沉重的感情不是追求世俗爱情和欢愉的黛西所能承受和理解的。

起初,她以为找回了从前众星捧月的青春韶华,欢快地沉浸在盖茨比的爱中。

但是,在汤姆和盖茨比二人的严加追问下,黛西重又变得摇摆不定。

她可能爱过他们两个,又或许谁都没爱过。

她只想享受被宠爱的浪漫,不愿承担任何责任和麻烦,也不想做令人头疼的选择。

她的世界里,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就算撞死了汤姆的情妇,又间接害盖茨比命丧枪下,她也终究没有站出来说出真相。

黛西未必是个小人,但一味逃避的行为证明,她是一个自私的“懦夫”。

可凡人谁又不是如此呢?

只识目前寸光,在对价格的权衡比较中蹉跎一生,就此失去价值。

  作者在开头就为这部小说做了总结:

“盖茨比本人到头来倒是无可厚非的,使我对人们短暂的悲哀和片刻的欢欣暂时丧失兴趣的,却是那些吞噬盖茨比心灵的东西,是在他的幻梦消逝后跟踪而来的恶浊的灰尘。

”盖茨比是悲哀的。

不是因为他的梦的破碎,是因为作者所说的那些“恶浊的灰尘”。

他的豪宅始终那么热闹,却又始终是空虚的。

人们彻夜歌舞喧哗,但并不认识坐在角落的主人盖茨比。

尽管他身边从来不缺不请自来的客人,可他又实实在在是孑然一身。

连他的同伙也想尽办法推辞不去他的葬礼,难怪那个睡在图书馆的怪人亦会感到诧异。

盖茨比结交甚广,却没有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爱他的人。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他不会在意这些。

他忙碌一生的所得向黛西炫耀过,他心中的光芒磅礴地迸发过。

最后在他失望地苦等黛西不得时丧命,倒也避免了彻底的绝望。

这样也就够了。

在我看来,盖茨比在失败的结局下或许已算达成了他的愿望。

  火光终究熄灭了。

燃烧残留的灰烬掩盖大地。

不要紧,盖茨比本就不是恶浊世界的火光所能照亮的。

扑火,在于扑之前喜悦的一瞬,而不是接近后的失落。

如今,他在这灰烬上起舞,同情地俯视着脚下的世俗人间。

他浑身焕发着耀目光芒,我知道,那是会做梦的人才会有的光芒。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000字(精选3篇)】相关文章:

1.《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精选

2.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篇

3.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五篇

4.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5.《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900字

6.《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7.《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4篇

8.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