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项目十三布置凿井设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217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项目十三布置凿井设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规划项目十三布置凿井设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规划项目十三布置凿井设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规划项目十三布置凿井设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规划项目十三布置凿井设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划项目十三布置凿井设备.docx

《规划项目十三布置凿井设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项目十三布置凿井设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规划项目十三布置凿井设备.docx

规划项目十三布置凿井设备

项目十三凿井设备布置

凿井设备的布置,是立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立井施工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型钻眼、装岩、砌壁及提升与悬吊等施工设备,在井内、井架和井口附近地面等有限的空间中进行协调布置,并满足凿井施工工艺、施工安全、施工成本、施工效率、设备结构与运转等方面的要求,其难度较大。

因此,凿井设备布置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1.凿井设备布置的内容

凿井设备布置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井内设备布置。

包括吊桶、抓岩机、吊泵、风筒、安全梯、各种管线、稳绳、吊盘悬吊钢丝绳等布置(井筒凿井设备布置断面图);

(2)吊盘布置。

吊盘各盘梁布置;吊盘上有关施工设备的布置等(吊盘盘梁结构图等);

(3)天轮平台布置。

提升天轮、悬吊天轮及天轮梁的布置等(天轮平台布置平面图、剖面图等);

(4)地面提绞设备布置。

提升机、各凿井绞车的布置等(提绞设备布置平面图、立面图等)。

2.凿井设备布置原始资料

凿井设备布置之前,必须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

(1)各种设备的技术性能及其规格;

(2)井筒施工图;

(3)井底车场平面图,井巷过渡期的改装方案;

(4)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井口标高;

(5)井筒地质水文资料、井筒施工方案及方法。

3.凿井设备布置的原则

(1)吊桶是影响井筒施工速度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吊桶占用井筒有效面积最大,且因频繁的运转而与其他设备之间必须按规定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等原因,所以,在所有凿井设备布置中应以吊桶为主,即首先保证提升设备的布置合理。

(2)井内、外设备布置过程中,应首先以保证井内设备布置合理为主;天轮平台与地面提绞设备布置时,应首先以保证天轮平台布置合理为主;

(3)凿井设备的布置,不仅要满足井筒施工的要求,还要兼顾转入井底车场施工、井筒永久装备施工时利用凿井设备的需要,以尽可能地减少各阶段过渡时期的改装工作量和工期。

4.凿井设备布置的步骤

凿井设备一般是从工作面开始,按照自下向上、由内而外的顺序进行布置的。

根据凿井设备布置的原则,布置时可参考以下步骤进行。

(1)布置井内凿井设备,画出井筒凿井设备布置断面图;

(2)根据凿井设备位置及有关安全间隙规定,依次布置吊盘、封口盘、固定盘(盘梁及其上设备等);

(3)确定井架与井筒的相对位置及天轮平台主梁的规格尺寸;

(4)按照提升及悬吊钢丝绳的出绳点,以及选择的天轮和天轮梁的规格,布置天轮平台;

(5)布置翻矸平台;

(6)确定提升机及凿井绞车的位置,布置提升机、凿井绞车等设备;

(7)布置混凝土搅拌站。

凿井设备布置要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并且井筒内外、上下必须协调一致,同时还要兼顾地面工业场地布置、永久建筑与设备的合理利用、相邻井筒的协同施工、巷道施工期间及井筒装备期间对凿井设备的利用等因素。

因此,布置难以一次完成,需要经过反复调整才能做到合理可行。

布置凿井设备时,通常采用硬片模型摆布法,把设备的轮廓外形按照一定比例(一般采用1∶20)用硬纸剪成模型,然后在图纸上摆放布置。

也可以采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布置。

任务一井内凿井设备布置

任务目标

在明确凿井设备布置原则的基础上,熟练识读凿井设备布置图纸。

并能够根据凿井施工需要,参与凿井设备的布置等工作。

基本知识

一、凿井设备的吊挂方式

井内布置的凿井设备主要有吊桶、抓岩机、吊泵、安全梯、各种管线、吊盘、模板等。

除吊桶外,通常均以吊挂的方式布置在井筒内。

凿井设备的吊挂方式一般有钢丝绳悬吊和井内固定两种方式。

1.钢丝绳悬吊

钢丝绳悬吊系统主要由凿井绞车、悬吊天轮、悬吊钢丝绳及绳卡联连接件等组成。

井内的管缆设备采用卡子固定在钢丝绳上,并通过布置在天轮平台上的悬吊天轮及井口地面的凿井绞车,悬吊在井筒的指定位置。

井内设备悬吊用卡子如图13-1所示。

对于风筒、压风管等直径和质量均较大的设备,一般使用双绳悬吊;而对于放炮电缆等,可以使用采用单绳悬吊。

这种吊挂方式,随着井筒工作面向下掘进延伸,管路的接长工作可以在地面封口盘(或固定盘)上进行,简单方便,并且对井内掘砌施工影响也较小。

 

2.井内固定

井内固定是采用锚杆、卡子等部件,将管缆固定在井壁或钢梁上,如图13-2所示。

井壁固定,接长管路需要在井内吊盘上进行,但这种方式节省了悬吊系统设备设备,简化了凿井的设备布置,特别是由于各种管路靠井壁布置,尽可能少地占用井筒断面,为加大吊桶的容积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13-2凿井设备井壁固定

 

二、吊桶的布置

井内凿井设备的布置以吊桶为核心,吊桶在井筒断面中的位置确定后,抓岩机等其他设备则围绕吊桶分别进行布置。

吊桶应按照以下要点布置:

1.井巷过渡期需要改装为临时罐笼提升的井筒,其吊桶的位置尽可能与临时罐笼的位置一致,吊桶的悬吊点应位于临时罐笼的提升中心线上,以减少改装的工作量。

对于双卷筒提升机用于单钩提升时,吊桶应布置在固定卷筒一侧。

2.吊桶的位置尽量布置在永久提升间内,并避开永久罐道(罐道梁)的位置。

以便在井筒安装时能够保持吊桶的正常运转。

3.采用临时提升机提升时,确定吊桶的位置时要考虑地面设置提升机的可能性。

4.当采用两套提升设备时,两个吊桶应布置在井筒的相对两侧,以使井架受力均衡,并方便布置卸矸溜槽。

5.为了不影响测量工作,吊桶应离开井筒中心,并且其外缘与井筒中心的距离为:

采用激光指向仪测量时不小于500mm;采用锤球挂线测量时不小于100mm;采用环形轨道抓岩机装岩时不小于800mm。

6.吊桶外缘与永久井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50mm。

7.当掘进使用环形轨道抓岩机、环形钻架等设备时,吊桶外缘与环轨、环架内缘的间距不小于300mm。

8.吊桶两侧的稳绳与提升钢丝绳应布置在同一个垂直平面内,并与提升和卸矸方向垂直。

两条稳绳的间距应与所选用的滑架相适应。

9.两个吊桶(或其他提升容器)相邻的两条稳绳之间的间距,当井筒深大于300m时不小于200+H/3mm(H为提升高度);当井筒深度小于300m时不小于300mm;双钩提升时,可以将上述规定的最小距离加大40~50mm,以方便喇叭口的设置。

10.吊桶最突出部分与所通过的孔口之间的安全间隙不小于200mm;滑架与空口的安全间隙大于100mm。

布置吊桶时,可以分别依照吊桶距离井筒中心和永久井壁之间的最小规定间距,在井筒断面内分别画出两个圆,两个圆之间即为吊桶布置的空间。

然后再按照上述要点,确定提升出绳方向和吊桶位置。

见图13-3。

三、抓岩机的布置

抓岩机的位置应与吊桶的位置相适应,以方便抓岩和向吊桶内投放矸石。

1.除环形轨道式抓岩机外,其他抓岩机外缘距离井筒中心不小于100mm。

2.当抓岩机停止工作时,抓斗悬吊时的最突出部位与运行的吊桶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0mm。

3.为了有利于扩大抓岩范围,并避免吊盘过于偏重,中心回转抓岩机在满足距离井筒中心间隙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靠近井筒中心布置。

中心回转抓岩机固定在吊盘梁上,同时在地面设置凿井绞车悬吊。

固定抓岩机的吊盘梁的布置尺寸与联系固定方式见图13-4。

 

4.工作面布置多台抓岩机时,要协调好各抓岩机的工作区域,并使其大致相当。

5.采用吊泵排水时,抓岩机应远离吊泵分别布置在井筒断面的两侧,以减少吊泵对抓岩区域的影响。

采用中心回转和环形轨道抓岩机时,井筒工作面不宜布置两台吊泵同时工作。

6.使用NZQ2-0.11小抓岩机时,每台担负的抓岩区域面积一般为12~15m2。

布置在吊盘上的悬吊风动绞车,应考虑不使吊盘偏重,必要时可设置导向轮。

四、其他凿井设备布置

1.下放或和提升伞钻时,伞钻突出部分(收拢后)与井内各盘通过口的间隙不小于400mm;工作面时,支撑臂距离吊桶、吊泵外缘不小于300mm。

2.吊泵应靠近井壁,与吊桶对称布置在井筒断面的两侧,吊泵外缘与井壁的距离不小于300mm;布置两台吊泵时,其外缘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吊泵外缘与井内各盘通过口之间的间隙不小于50mm。

3.安全梯应避开吊盘圈梁,并靠近井壁布置,与井壁的间距不大于500mm;与井内各盘通过口边缘的间隙不小于150mm.

4.各管路和电缆最突出部分与井筒中心之间距距离不小于100mm;与永久井壁之间距距离不小于300mm。

5.管、线最突出部分与提升容器之间距,当井深在400m以内时不小于500mm;当井深在400~500m时不小于600mm;当井深超过500m以内时不小于800mm。

6.管、线及其卡子的最突出部分与各盘、台通过孔口的间距不小于100mm。

7.照明、动力电缆与通信、放炮电缆的间距不小于300mm;放炮、信号电缆与压风管的间距不小于1000mm。

8.放炮电缆应单独悬吊。

其他电缆在满足安全距离的条件下,可以与吊盘悬吊绳或管路悬吊绳联合悬吊。

9.风筒、压风管、混凝土输送管在井内的位置,应分别与地面的通风机房、压风机房、混凝土搅拌站的位置一致。

10.各管线及悬吊钢丝绳的位置,应避开卸矸溜槽、井口运输及伞钻移挂通道。

11.井内凿井设备布置要兼顾考虑井内各盘盘梁结构布置、天轮平台上的天轮布置及井架的受力均衡等问题。

任务实施

根据凿井设备布置原则,阅读、讨论井筒凿井设备布置断面图纸。

 

任务二吊盘的布置

任务目标

明确吊盘梁格、孔口、盘面及吊盘上凿井设备等布置的原则,熟练识读有关吊盘结构与布置图纸。

并根据掘砌施工工艺的需要布置吊盘。

基本知识

一、吊盘的结构

吊盘是重要的凿井结构物,通常采用钢丝绳和凿井绞车悬吊在井筒中,作为井壁砌筑、井筒安装的工作台,同时,也作为安装和悬吊抓岩机等掘进设备、拉紧稳绳和保护掘进工作面安全之用。

(一)吊盘的组成

吊盘一般由梁格、盘面、立柱、喇叭口、盖板、活页、固定装置、悬吊装置等组成。

根据施工工艺需要,吊盘有单层、双层和多层之分,一般多使用双层吊盘。

如图13-5所示。

 

1.梁格与盘面

吊盘的梁格由主梁、圈梁、副梁和构造梁组成。

见图13-6。

主梁是吊盘的主要承载梁,一般采用工字钢(Ι16~Ι28a)对称布置在吊盘两侧,作为吊盘悬吊绳的生根梁;圈梁多采用槽钢([16~[20a)呈封闭圆形布置;副梁多采用工字钢(Ι16~Ι25a)或槽钢([16~[28a),并根据吊盘结构受力计算、设备通过孔口、盘面布置及安置抓岩机等凿井设备的需要进行布置。

图13-6吊盘的梁格结构

 

盘面为铺设在梁格之上的防滑网纹钢板(厚4mm)。

2.立柱

立柱是上、下层吊盘之间的连接件,通常采用4~6根无缝钢管(Ф114×5~6)或型钢([16~[20a),均布在两层吊盘之间,并尽量联接在主梁上。

吊盘的层间距一般为4~6m。

3.喇叭口与盖板

喇叭口是各层吊盘的吊桶通过口,并在孔口周围用钢板围成的一圈安全保护围栏。

其高度在盘面以上一般为1~2m,盘面以下为0.5m。

风筒等其他管路的通过口也可以采用喇叭口,其高度不应小于0.2m。

吊盘上的吊泵、安全梯、测量孔等通过孔口,因为不经常使用,则应采用盖门封闭。

4.固定装置与活页

为了使吊盘在装岩、砌壁等施工过程中不至于晃动,在各层盘的周边设置不少于4个撑紧固定装置,使吊盘撑紧在井壁上而稳固吊盘。

吊盘固定装置通常采用液压千斤顶、螺旋撑紧装置、或可伸缩固定插销或大木楔等。

为了防止从吊盘与井壁之间的空隙中坠物,在吊盘周边设置一圈起遮挡作用的活页。

当吊盘起落时可以折起活页。

(二)稳绳的固定

稳绳作为吊桶滑架的导轨,必须有足够的张力。

每个稳绳在喇叭口上方分叉成两股支绳,用吊卡和销轴联接在上层吊盘喇叭口外两侧的盘梁上。

当吊桶落至上层盘以下时,滑架及保护伞便搭在喇叭口上方而不随吊桶继续下落,吊盘以下的吊桶则处于无稳绳运行状态,所以吊盘距离掘进工作面的高度一般控制在15~40m。

对于掘砌平行作业,当吊盘在井内高空进行砌壁施工时,则吊桶的无稳绳段运行距离较大,这时需要在吊盘的下方专门设置稳绳盘,用来拉紧稳绳。

(三)吊盘的悬吊

吊盘一般为采用双绳悬吊,即采用两套凿井绞车、天轮和钢丝绳的悬吊系统将吊盘悬吊于井筒内,并根据凿井工艺的需要进行起落或固定。

每根悬吊钢丝绳的下端通过分叉绳的方式,用吊卡与吊盘主梁连接。

如图13-5所示。

每个主梁上有两个悬吊点。

为了保持吊盘悬吊平稳,吊盘上的四个悬吊固定点应对称布置。

为了简化天轮平台和地面绞车布置,有时也用稳绳兼做吊盘的悬吊绳。

二、吊盘的布置要点

1.吊盘最突出部分与永久井壁或模板(当吊盘提落需要通过模板时)之间的间隙不大于100mm。

一般圈梁外缘与模板的间隙取100mm为宜。

2.吊盘中部必须留有井筒中心测孔,其规格不小于200×200mm。

3.吊盘的圈梁尽量布置成闭合圆弧梁,当凿井设备采用井内固定时,只得布置成非封闭型圈梁

主梁应为完整的通梁,两根主梁尽量对称布置,并与提升中心线平行;

吊盘副梁的布置则围绕中心回转抓岩机和其他凿井设备布置的位置来确定,并保证各通过孔口的安全间隙符合规定;

主提升喇叭口除了满足吊桶通过的安全间隙要求外,还要满足伞钻、中心回转抓岩机等大型设备提放通过的要求。

4.双绳悬吊吊盘时,其悬吊绳的两个悬吊点一般应在通过井筒中心线的连线上。

吊盘悬吊点尽量避开永久罐道的位置,并与封口盘、固定盘的盘梁错开一定位置。

5.根据具体的施工方法要求,吊盘上要考虑布置凿井设备的位置,如卧泵、水箱等,并防止吊盘偏重。

布置和确定的吊盘的梁架结构、立柱和悬吊装置必须经过计算,以确保在自重以及人员、材料、工具与设备等荷载条件下,强度满足要求。

任务实施

根据凿井设备布置断面图,布置吊盘的梁格。

并确定各层吊盘的结构及其主要参数。

任务三布置天轮平台

天轮平台布置是根据凿井设备布置的位置,将提升和悬吊天轮及其天轮梁合理地布置在天轮平台主梁上。

任务目标

在了解天轮及其天轮梁选择、天轮平台布置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熟练阅读天轮平台布置图纸,并能够根据需要,参与天轮平台布置工作。

基本知识

天轮平台位于凿井井架的最上端,是井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轮平台由主梁(通常为四根边梁和一根中梁,ⅣG型等个别井架为双中梁)组成构成正方形框架。

凿井提升和悬吊设备的天轮,通过天轮梁固定在与井内设备对应的位置上。

一、确定井架与井筒的相对位置

布置天轮平台前,首先要确定天轮平台(井架)与井筒的相对位置。

对于中梁在天轮平台中间的标准亭式凿井井架,其与井筒的相对位置关系按照以下原则确定。

1.天轮平台中梁应与提升中心线垂直,即与井下巷道出车方向垂直。

2.为了避免吊盘悬吊钢丝绳磨碰中梁,同时也方便井巷过渡期改装临时罐笼,天轮平台中梁的中轴线和与其平行的井筒中心线应错开一段距离,错动的距离不得超过450mm(使吊盘悬吊绳与中梁边缘保持50mm的间隙)。

错动方向是将天轮平台中梁移向主提升相反的一侧,以避免临时罐笼的提升天轮横跨在中梁上,而使得天轮安装中心过高。

3.以方便卸矸台布置和巷道施工期间临时罐笼出车为原则,天轮平台另一条与中梁垂直的中心线,可以与井筒中心线重合,也可以错开。

当凿井期间主提升为双钩提升时,天轮平台中心线可与井筒中心线错开,而与提升中心线重合。

对于中梁不在井架中心线上,或无中梁非标准井架,天轮平台十字中心线与井筒的十字中心线应重合。

天轮平台与井筒的相对位置关系见图13-7。

图13-7天轮平台与井筒的相对位置关系

 

二、天轮的布置

天轮平台上提升天轮和悬吊天轮的位置,是根据提升钢丝绳、悬吊钢丝绳、稳绳等的落绳点的位置确定的。

(一)天轮

根据用途,天轮有提升天轮(图13-8)和悬吊天轮(图13-9)之分。

 

 

悬吊天轮分为单槽天轮和双槽天轮,单绳悬吊采用单槽天轮,双绳悬吊时可采用双槽天轮或两个单槽天轮。

根据安全荷重,悬吊天轮又可以分为轻型和重型。

前者用作导向轮或浅井悬吊,后者用作悬吊重量较大的设备。

提升和悬吊天轮主要根据钢丝绳的直径确定天轮的直径,并选择其型号。

根据规定:

提升天轮直径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60倍和钢丝直径的900倍;悬吊天轮直径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和钢丝直径的300倍。

(二)天轮布置要点

1.天轮与天轮平台各构件之间的间隙不小于60mm;悬吊钢丝绳与天轮平台各构件之间的间隙不小于50mm。

2.确定天轮的出绳方向时,要考虑布置天轮梁、地面凿井绞车的可能性;同时要考虑井架的受力平衡,通常两面或四面对称布置;天轮及其出绳方向尽量与井架中心线平行布置,当受到条件限制时,也可以采用与井架中心线成30°或45°夹角的斜交布置。

3.提升天轮尽可能布置在同一水平;稳绳天轮应与提升天轮同侧布置,并与提升天轮出绳方向一致。

4.双绳悬吊的管路尽量采用双槽天轮,因布置条件限制而不能采用双槽天轮时,两单槽天轮的出绳方向也尽可能一致。

5.天轮出绳不得摩擦边梁或其他构件,当出现摩擦边梁时,可以通过改变天轮位置、增设垫梁抬高天轮轴承座(图13-10)、设置导向轮或从边梁下出绳等措施加以解决。

6.天轮轴线距天轮平台不宜太高。

7.布置天轮时要同时考虑其轴承座的规格,避免共用同一天轮梁的两个天轮的轴承座之间,或轴承座与搭接梁之间出现重叠。

三、天轮梁的布置

1.布置天轮梁前,应根据其承担的荷重预选天轮梁的型号,一般提升天轮梁预选40号以上工字钢,悬吊天轮梁预选25号以上工字钢,待天轮布置完成后再校验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相近型号的天轮梁可统一选用较大型号,以减少天轮平台上的天轮梁的型号,方便布置。

2.支撑天轮两个轴承的天轮梁,其中心线的间距应与选用天轮的轴承中心距相适应。

天轮梁的中心线一般应与天轮轴承的中心线重合。

3.各天轮尽可能共用天轮梁,以减少副梁的数量;垂直于中梁的天轮梁尽可能采用通梁(即通过中梁搭接在两端的边梁上的天轮梁)。

4.天轮梁搭接在天轮平台的主梁上,并采用U型螺栓与主梁联接,以避免在中梁或边梁上钻孔而消弱其承载能力,也利于井架的多次复用。

见图13-11

 

天轮平台布置示例见图13-12。

 

任务实施

依照天轮平台有关布置原则,阅读、讨论天轮平台布置图纸。

任务四布置地面提绞设备

地面提绞设备布置包括提升机和凿井绞车的布置。

它即是凿井设备布置的一部分,也是临时工业场地布置的重要部分。

因此,在满足井内设备布置和天轮平台布置要求的同时,还要协调好与井口地面永久建筑、相邻井筒施工设备布置等之间的关系。

任务目标

了解提升机、凿井绞车的布置基本原则,熟练阅读地面提绞设备布置图纸。

基本知识

一、临时提升机的布置

(一)临时提升机与永久提升机的相对位置

布置临时提升机时,必须保证临时提升机的位置不影响永久提升机房(落地式)的施工。

对于临时提升机要在井底车场巷道施工期间提升临时罐笼的情况,还要使其提升中心线与井下巷道进出车方向一致。

因此,罐笼井的临时提升机一般布置在永久提升机的对侧,见图13-13(a),也可以布置在永久提升机的同侧,见图13-13(b);当箕斗井与井底车场水平没有直接通道,需要开拓临时绕道服务车场施工时,可以使临时提升机位置与永久提升机位置呈180°或90°布置,见图13-12(c)、(d),使提升中心线与井下临时绕道进出车方向一致;因条件限制而无法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布置时,临时提升机也可以与永久提升机机斜交布置,见图13-13(e)。

 

(二)临时提升机布置参数

1.提升机最远布置水平距离

根据提升钢丝绳的弦长、出绳仰角,分别计算提升机滚筒轴线至提升钢丝绳悬垂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并选两者的小值作为提升机布置的最远界限。

(1)根据提升钢丝绳的最大弦长计算。

提升机钢丝绳的弦长,是指钢丝绳离开提升机滚筒处至与天轮接触点之间的绳长,一般用提升机滚筒中心与天轮轴中心的距离近似计算。

弦长过大,则提升运行时,钢丝绳的振动也大并且容易跳出天轮绳槽。

根据最大弦长的限定值,用式13-1即可计算出提升机滚筒轴线至提升钢丝绳悬垂线之间的最大距离,见图13-14。

(13-1)

式中bmax——根据最大弦长计算的提升机滚筒轴线至钢丝绳悬垂线间的最大距离,m;

60——提升机钢丝绳最大弦长,m;

h——提升天轮轴与地面的距离,m;

C——提升机滚筒主轴高出井口水平的距离,m;

RT——提升天轮的半径,m。

 

(2)根据提升机钢丝绳的最小仰角计算。

提升机钢丝绳的仰角是指提升钢丝绳绳弦与水平面的夹角。

提升机距离井筒越近,仰角便越大,这样对提升机主轴工作有利。

根据钢丝绳最小仰角的限定值,通过式13-2或式13-3即可计算出提升机滚筒轴线至提升钢丝绳悬垂线之间的另一个最大距离。

b′max≈(h-C)/0.577+Rt(13-2)

式中b′max——根据最小出绳仰角计算的提升机滚筒轴线至钢丝绳悬垂线间的最大距离,m;

b′max≈(h-C)/0.268+Rt(13-3)

式13-2适用于KJ系列和JKA系列提升机;式13-3适用于JK新系列提升机。

2.提升机最近布置水平距离

提升机与井筒的最近水平距离,根据提升钢丝绳的偏角计算。

钢丝绳偏角是指钢丝绳与天轮绳槽中线之间的夹角。

提升过程中,绳偏角随着钢丝绳在滚筒上缠绕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当钢丝绳处在滚筒最边缘位置时,偏角最大。

偏角过大,会加剧钢丝绳与天轮绳槽边缘的磨损,也容易造成钢丝绳在滚筒上缠绕时“咬绳”。

当提升机距离井筒(天轮)越近时,绳偏角就会跟着变大。

根据限定的最大绳偏角值,即可计算出提升钢丝绳的最小弦长(式13-4、式13-5),再由最小弦长推算出提升机至提升钢丝绳悬垂线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式13-6)。

参见图13-14。

α1=tg-1(2B+a-S-2d)/2L(13-4)

式中α1——外偏角,°;

B——提升机滚筒宽度,m;

a——两滚筒内缘间距,m;

S——两天轮间距,m;

d——滚筒上摩擦圈宽度,m;

L——钢丝绳弦长,m。

α2=tg-1(S-a-2e)/2L(13-5)

式中α2——内偏角,°;

e——滚筒上未缠绕钢丝绳部分的宽度,m。

bmin=

(13-6)

式中bmin——根据最小弦长推算出的提升机至提升钢丝绳悬垂线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m;

Lmin——根据限定的最大绳偏角计算的钢丝绳最小弦长,m。

根据临时提升机与永久提升机的位置关系确定了提升机的布置方位后,再在距离井筒最远和最近水平距离之间,综合考虑施工运输线路条件、地面永久建筑位置和凿井绞车房的位置等因素,确定提升机的位置。

二、凿井绞车布置

(一)凿井绞车布置位置

凿井绞车的位置应与天轮的出绳方向一致,其与井筒的最远和最近布置范围的确定方法与提升机相同,只是它们的布置参数限定值不同,对55型凿井绞车,与井筒的最近距离还要考虑最大仰角的限定要求。

提升机和凿井绞车布置技术参数限定值见表13-1。

表13-1提升机和凿井绞车布置技术参数限定值

技术参数

设备类型

限定值

备注

钢丝绳最大弦长/m

提升机

凿井绞车

60

55

钢丝绳最大偏角

提升机

凿井绞车

1°30′

钢丝绳最小仰角

提升机

KJ系列和JKA系列

JK新系列

30°

15°

下绳

凿井绞车

JZ2系列

55型(5t)

55型(8t)

无规定

19°

27°

钢丝绳最大仰角

55型(5t)

55型(8t)

52°

50°

 

钢丝绳偏角计算时,凿井绞车的滚筒中心线同提升中心线有重合与不重合之分,它们的偏角分别按照式13-7和式13-8计算。

α=tg-1B/2L(13-7)

α=tg-1(P+B/2)/L(13-8)

式中P——提升中心线与滚筒中心线的距离,m。

为了方便布置,计算得出的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