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前三章知识点及练习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105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前三章知识点及练习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前三章知识点及练习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前三章知识点及练习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前三章知识点及练习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前三章知识点及练习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前三章知识点及练习doc.docx

《初二物理前三章知识点及练习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前三章知识点及练习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物理前三章知识点及练习doc.docx

初二物理前三章知识点及练习doc

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

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

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

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曲线运动:

沿曲线的运动

4.比较快慢方法:

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

v=s/t

单位:

m/s、km/h;关系:

1m/s=3.6km/h;1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

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

特点:

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

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定义:

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物理意义:

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瞬时速度定义: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物理意义:

反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情况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工具:

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

路程s;时间t

注意:

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

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

☆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钢管中,水中,空气中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选填“早”、“晚”)0.29s(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

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

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

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

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

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

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

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共同结论是: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练习:

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

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翅膀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

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

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

☆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

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振动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

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

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1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2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

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

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

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

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

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

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

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

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

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2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

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

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

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

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

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

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

液化:

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

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

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

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

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

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

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

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机械运动练习

一、选择题(每格1分,共24分)

1.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盛乘坐“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时,返回舱相对于地球是______的,费俊龙和聂海盛相对于返回舱是______的.

2.天安门广场的旗杆高度是30______(填上合适的单位).电视机的尺寸是用荧光屏的对角线的长度来表示的.1英寸=2.54cm,一台25英寸彩色电视机荧光屏的对角线长度是_______cm.

3.图1中收割机司机的判断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田野旁的小朋友的判断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

4.如图2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cm。

此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cm。

5.有一首词是这样写的“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6.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下面测量的结果补上合适的单位.细铅笔芯直径是0.7______,百米赛跑男子记录9.12______.

7.搬运工人将电冰箱搬到楼上的过程中,以________为参照物,电冰箱被认为是静止的,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电冰箱被认为是运动的。

8.小红已经测出自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合_______km/h;她家离学校720m,为了不迟到,她至少提前______分钟从家出发.

9.如图3所示“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请你观察情境,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_______,判断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_______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_______表示运动快慢的程度.

10.某人坐在匀速行驶的船上,相对于人来说,小船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小船的速度是2m/s,经过15min,小船前进了______m.

1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图4中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要_______min.

12.“采用最新技术制成的纳米机器人小得像跳蚤一样”,“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我们约4.3光年”,这里提到的纳米、光年都是的单位.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的诗中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A

B

C

D

图6

图5

13.战斗机在空中加油时的情景如图5所以,已知加油机的速度是800km/h,则此时战斗机的速度应尽可能为()

A、0B、等于800km/hC、大于800km/hD、小于800km/h

14.如图6所示,在使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操作正确的是()

 

15.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于6×104μm的是()

A、课桌长度B、物理课本的厚度C、墨水瓶的高度D、铅笔芯的直径

1.关于参照物,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B.一切物体都可以被选做参照物

C.参照物就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D.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2.小船在河水中逆流而上,船上坐着乘客,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岸为参照物,河水是运动的

B.以河水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C.以小船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D.以人为参照物,河水是静止的

3.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划破夜空的流星的运动

B.奔驰的骏马的运动

C.植物开花结果

D.地球绕太阳公转

4.蒸汽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风向自东向西,路边的观察者看到从火车烟囱中冒出的烟雾是竖直向上呈柱形,由此可知,相对于空气,火车的运动方向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5.乙看到路旁的树木在向北运动,甲看乙静止不动,若甲、乙都以地面做参照物,

则它们应该是( )。

A.甲向南、乙向北运动

B.甲向北,乙向南运动

C.甲、乙都向北运动

D.甲、乙都向南运动

6.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依次向北行驶,甲、丙两车快慢相同,乙车较甲、丙两车开得快。

(1)以什么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北运动?

(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3)以乙车为参照物,甲、丙两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4)以什么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南运动?

17.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A、桥B、河岸C、水D、岸上的树

18.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B、茶杯的高度是11.2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19.章天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

A.18.77cmB.18.76cmC.18.74cmD.18.89cm

20.汽车司机座位前,安装着速度计,它可以指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速度计的指针如图7所示,汽车用这个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距离是()

A、2100kmB、35kmC、70kmD、32.5km

21.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0.5min内是起动阶段,运动越来越快,已知它在起动阶段的最后2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则汽车在这0.5min内的平均速度一定是()

A、等于5m/sB、大于5m/sC、小于5m/sD、无法判断

22.我国研制并自行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这类卫星虽绕地球转动,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太阳D.月亮C.地球D.宇宙飞船

23.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人对着相距425m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需经过的时间是{}

A、2.5sB、0.625sC、0.8sD、1.25s

24.据报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飞机玻璃旁边一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啊!

竟然是一颗子弹,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

A.子弹飞行速度很慢B.飞机飞得很快C.子弹在空中静止D.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速度接近

三、实验和综合探究题:

25.给你一把刻度尺,怎样很快地粗略测出从教学楼到校门口的距离.

 

26.实验桌上有下列器材:

刻度尺一把、三角板两块、足够长的纸条、细钢针.你能从中选出一组器材,测量出圆柱体的直径吗?

说出你选取的器材及测量方法(必要时可画图说明).

 

27.为什么我们站在地面上感觉不到有风,而在行驶的车上却感觉有风?

四、计算题:

28.小张从上海乘飞机去北京,飞行距离1040km,所乘航班起飞时间是9时30分,飞行速度为180m/s.他在北京的朋友李明从北京的住地开轿车到机场接他,李明住地离机场28km,若轿车行驶速度为11m/s,为了按时接人,李明从住地出发的时间应为几时几分?

 

29.一辆汽车在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6km/h,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54km/h,则汽车在全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0.野兔在草地上以10m/s的速度向前方树洞奔逃。

野兔跑到树洞需要时间是4s,秃鹰在野兔后方130m处,以30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

请你通过计算回答野免能否安全逃进树洞。

(要求两种解法,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31.一摩托车追赶在它前面相距120km并以50km/h的速度行驶的卡车,摩托车追了270km才追上,求摩托车的速度。

声现象测试题

1.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和晌度

4.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D.广州市冬季最冷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6.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

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

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

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

7.如图所示,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表示用于防止噪声,保护环境的是:

()

8.如图所示,相同的8个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向瓶内吹气,可以发出“1、2、3、4、5、6、7、

”的声音来。

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A.水振动,水的高度

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温度

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9.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10.安静的傍晚,狗竖起耳朵在警觉地谛听.这是由于()

A.狗听到很远处的人们手机的对B.狗听到火星发出的声音

C.狗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高频率的声音D.狗听到无线电波

二、填空题

11.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___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不同来加以辨别

12.如右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如右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图___是噪声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

abcd

14.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______和______。

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她声音的______较高。

15.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

16.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

①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③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

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______中减弱;第三种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三、探究与简答题

18.一般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的,小名在研究水的热膨胀时,取一些水放在可直接测量液体体积和温度的容器中,给水缓缓加热,获取容器中水的以下数据:

温度t/℃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体积V/ml

100

98.9

98

97

96

97.1

97.9

99

100.1

101

102.2

(1)通过分析以上的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请把你初步得出的结论写在下面的横线中:

_______________

(2)通常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用水作为测温物质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19.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